![相变热力学[共17页]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5/65d7d236-7fbc-45b0-b78f-252377f6e004/65d7d236-7fbc-45b0-b78f-252377f6e0041.gif)
![相变热力学[共17页]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5/65d7d236-7fbc-45b0-b78f-252377f6e004/65d7d236-7fbc-45b0-b78f-252377f6e0042.gif)
![相变热力学[共17页]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5/65d7d236-7fbc-45b0-b78f-252377f6e004/65d7d236-7fbc-45b0-b78f-252377f6e0043.gif)
![相变热力学[共17页]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5/65d7d236-7fbc-45b0-b78f-252377f6e004/65d7d236-7fbc-45b0-b78f-252377f6e0044.gif)
![相变热力学[共17页]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5/65d7d236-7fbc-45b0-b78f-252377f6e004/65d7d236-7fbc-45b0-b78f-252377f6e00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相变热力学相 变: 在均匀单相内, 或在几个混合相中,出现了不同成分或不同结构(包括原子、离子或电子位置位向的改变)、不同组织形态或不同性质的相。6.1 相变分类6.1.1 按热力学分类:相变的热力学分类是按温度和压力对自由焓的偏导函数在相变点(To,Po)的数学特征连续或非连续,将相变分为一级相变、二级相变或更高级的相变。 当温度升降到临界点T0时,将发生相变。如果外界条件使这一转变成为一个似静过程,则两相的自由焓及化学位均相等,即: =,G= G 相变时的化学位的n阶偏导数不等,n-1阶偏导相等,则称为n级相变 1) 一级相变(First-order phase transform
2、ations):将化学位的一阶偏微分在相变过程中发生突变的相变称为一级相变。 ,其中 ,;表现:体积和熵(焓)的突变,即 ,金属中大多数相变为一级相变。(测相变点往往通过热膨胀实验。)2)二级相变(Second order phase transitions):在相变过程中,化学势的一阶偏微分相同,二阶偏微分在相变过程中发生突变的相变称为二级相变。二级相变中,定压热容Cp、膨胀系数与压缩系数发生突变。 属于二级相变的有:(a)铁磁-顺磁转变 (Ferromagnetic-paramagnetic transition):Fe、Ni、Co及其合金,各种铁氧体,Mn-Al合物,稀土-过渡族元素化合
3、物等(b)反铁磁(Anti-ferromagnetic)-顺磁转变:Fe、Mn、Cr及部分稀土元素等(c)超导-常导转变 (Superconduct-generally conduct transition):In、Sn、Ta、V、Pb、Nb等纯金属和Nb-Ti、Nb-Zr、V3Ga、Nb3Sn、Nb3AlGe、Nb3Ge等金属间化合物以及Y-Ba-Cu-O等氧化物超导体等;(d)合金中有序-无序的转变:Au-Cu、Ti-AI、AI-Mn、Cr-AI、Cu-Zn、Cu-Pd、Cu-Pt、Fe-Co、Fe-AI、Fe-Si、Fe-Ni、Fe-Pt、Ni-V等合金系。6.1.2 按相变方式分类:1
4、)不连续相变(形核长大型):形核、长大型两阶段进行,新相和母相有明显相界面。(小范围原子发生强烈重排的涨落)2)连续型相变(无核型):原子较小的起伏,经连续扩展而进行,新相和母相无明显相界面。(大范围原子发生轻微重排的涨落)6.1.3按原子迁移特征分类:1)扩散型相变:依靠原子扩散进行(a)原有的原子邻居关系被破坏;(b)溶体成分发生变化。2)无扩散型相变:无原子扩散,或虽存在扩散,但不是相变所必需的或不是主要过程。例如:马氏体相变。(a)相邻原子的移动距离不超过原子间距,不破坏邻居关系;(b)不改变溶体成分。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热力学指明某一新相的形成是否可能:1)材料发生相变时,
5、在形成新相前往往出现浓度起伏,形成核胚,再成为核心、长大。2)在相变过程中,所出现的核胚,不论是稳定相或亚稳相,只要符合热力学条件,都可能成核长大,因此相变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亚稳定的新相。3)这些亚稳定的过渡相在一定的条件下再向稳定相转化。6.2.1 相变过程推动力: 宏观推动力:GT,P0 a)在平衡条件下:(其中 T0相变的平衡温度;H相变热。) b) 在任一温度T的不平衡温度下:(其中 T=T0-T,称为过冷度。)n 讨论:相变过程要自发进行,必须G0,则: (1)若相变过程放热,则H0,要使G0,即T0,要使G0,则TT0,表明系统必须过热。结论:在恒压条件下,相平衡理论温度与实际温度
6、之差(过冷度或过热度)即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6.2.2 晶核形成条件 成核-生长机理相变包括二个阶段:1)核化过程形成晶核;2)晶化过程晶核长大成晶体。1相变过程自由能变化(G)表达式 系统形成n个半径为r的球形核坯时,G由二部分组成: 1)系统中一部分原子由液态转变为晶态,自由能降低G1(体积自由能);2)由于产生新相形成界面,需要作功,使系统自由能增加G2 (界面自由能) G=G1+G2=VGV+Ag 将GV=HT/T0代入得:G随r的变化有极大值。形成一个核坯时的自由能变化为: 在过冷度T下,临界半径rk才能存在,而且温度越低,rk值越小。rk称为临界半径,又称为临界形核尺寸。2. 讨
7、论形核的条件:图中曲线体积自由能(又称化学自由能)G1为负值,界面自由能G2为正值。1)当系统T较小,晶坯半径r很小时,G1G2,G随r增大而增大并始终为正值;2)当系统T较大,温度T远低于T0,在rrk时,G随r增大而增大,过程不能自发进行;3)而在rrk时,G随r增大而减小,此时新相稳定存在,过程能自发进行;3. 分析(1) rk值越小,表示新相越易形成;(2)在相变过程中,T0和g都是正值,析晶相变时为放热过程H0; (3)由rk值表达式,其影响因素有系统本身的性质如g和H以及外界条件T二类。(降低晶核的界面能g和增加相变热H均可使rk值减小有利于新相形成;) (4)临界半径rk时,单位
8、体积自由能变化Gk的计算: 因为临界核坯的表面积为:所以:Gk=1/3AkgsL 即形成临界半径大小的新相,对系统所作的功等于新相界面能的1/3。Gk称为成核势垒。Gk值越小,相变越容易进行。Gk值越小,相变越容易进行。 6.2.3 固溶体稳定性如果将自由能曲线分成若干段,则每个成分段固溶体的性质与这段曲线的形状有关。因为:6.2.4 形核驱动力(Nucleation Driving Force) :由起伏或核胚形成新相核心的自由能变化。1)程度较小的浓度起伏,引起的自由能变化使体系的自由能提高无形核驱动力 这种浓度起伏是不稳定的;2)当浓度起伏很强,即偏离溶液浓度x很大,而新相的自由能又较低
9、时,则G就变成负值具有形核驱动力 形成新相。第二次相固态相变6.3.1第二相的形核驱动力*Gm的计算: 6.3.2微小区域成分变化对相变的影响热力学理论说明了新相形成的可能性,但是在新相形成前,由于在液态金属中存在温度起伏、浓度起伏和结构起伏,以及在固态金属中存在的结构不完整性,常常可以形成各种核心。这些核心可以是稳定相的,也可以是亚稳定相的。对于这些核心,不论它们属于稳定相的还是亚稳定相的,只要符合热力学条件,就可以存在并长大。因此,相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亚稳定过渡相。这些亚稳定的过渡相在一定的条件下再向稳定相转化。例如,在快速凝固时能得到亚稳定相及非晶态;在钢中经常出现Fe3C,而不
10、是稳定的石墨;在Al-Cu合金时效时,先形成溶质原子偏聚的G.P.区,然后G.P.区消失,出现中间亚稳定相,以后消失,最后形成稳定相CuAl2(相)。 相变时究竟出现何种新相,由转变相及生成相的热力学条件决定,同时又与转变相本身结构的不稳定性和不完整性有关。1)2) 3) 当转移组元的成分与一个稳定相的成分相同时,如图所示,此时x=x,则自由能的变化G等于自的切线至成分为x的相自由能曲线上的截距。显然G0。成分为x(x)的核胚将长大形成新相,其驱动力就是G. 4) 母相中如果出现很大的过饱和度的另一相核胚时,其摩尔驱动力G比形成稳定相的驱动力G更大,这就使亚稳定相的出现成为可能。(决定优先形成
11、相的是形核驱动力。)亚稳相析出的驱动力更大5)6) 6.33 第二相析出的相变驱动力:第二相析出(Precipitation of second phase): 从过饱和固溶体中(x0)析出另一种结构的相(x),母相的浓度变为x. 即: + 1 相变驱动力:相变过程前 后摩尔自由能的净降低量。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脱溶沉淀 6.3.4 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脱溶沉淀 脱溶(或沉淀)是指: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一个成分不同的新相或溶质原子富集的亚稳区过渡相的过程,属于固态相变的范畴;1.连续沉淀:沉淀过程中邻近沉淀物的母相溶质浓度连续变化。多呈针状或条状,相互按一定交角分布。 2.沉淀过程中邻近沉淀物的母
12、相溶质浓度连续变化。多呈针状或条状,相互按一定交角分布。从过饱和固溶体中同时形成饱和的a固溶体与b相,两相耦合生长。饱和的a相和母相之间溶质浓度不连续。不连续沉淀物通常在界面形核 3. 脱溶时的能量变化:若脱溶过程能够进行,则必有G0(其中G表示新相和母相的自由能差)。GVGVSVGe (式中:V为新相体积;S为新、旧相的界面积;GV和Ge分别表示形成单位体积新相时自由能和应变能;表示新、旧相界单位面积的界面能。(液态形核只有前两项) 脱溶过程(以及其他固态相变)中,相变的阻力除了界面能外,还包括弹性应变能。界面能和应变能的大小,不但影响新相的形核方式,而且影响新相的形状。 4. 界面状态、界
13、面能(或应变能)和新相形状的关系:注:1)共格界面不可能完全共格,只有在产生高的弹性应变的前提下,才形成共格界面。 2)非共格界面两侧原子无法一一匹配,界面能大,晶格不发生弹性变形。6.3.5 脱溶的一般序列:凡是有固溶度变化的相图,从单相区进行两相区时都会发生脱溶沉淀。现以AlCu合金为例说明脱溶转变的过程: 从AlCu合金相图可知,该合金室温组织由固溶体和相(CuAl2)构成,加热到550保温,使溶入,得单相固溶体,如果淬火快冷,便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然后再加热到130保温进行时效处理,随时间的延长,将发生下列析出过程(析出序列) GP区 / / (其中GP区、/、/为亚稳定相。) 实验研究
14、指出,不少合金时效时,往往先析出亚稳定的过渡相,而不直接析出平衡相这是为什么?提示:从能量与相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解答: 这是因为平衡相与基体相之间往往是非共格界面,而过渡相和基体相之间是共格或半共格。由于共格相界的界面能最低,且相变初期界面能是抑制相变的主要因素,所以形核功小,这就意味着时效过程中容易先析出过渡相,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由亚稳定的过渡相转变为稳定的平衡相。另外,过渡相在成分上更接近于基体相,形核时所需的成分起伏小,这也是过渡相容易形成的原因之一。 6.4 析出相的表面张力效应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的第二相通常都是很小的粒子,具有很高的表面比率和很小的曲率半径。所以必须重视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所产生的影响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如果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综合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成都工业学院《数字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城市传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大学《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大学《材料化学与物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风景园林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形体基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HG∕T 3792-2014 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 中国大豆加工发展现状简析
- 2024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GJB5765-2006 军用机场场道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 JJG 705-2014液相色谱仪行业标准
- 公司合作计划书
- 2016-2023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跨领域联合诊疗(MDT)管理法规
- 光伏电站运维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保安员考核评分标准与细则
- 四年级竖式计算大全100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