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_第1页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_第2页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_第3页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_第4页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属于哪个规划课题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子课题课 题负责人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职 称联系电话张新钦女1975年11月小学高级8626056主要参加者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职 称联系电话张新钦女1975年11月小学高级8626056凌朝晖男1968年6月小学高素清女1981年8月小学一慧贞女1977年6月小学高级6885116杨益精女1976年7月小学高级6825522实验对象三年级(17)班预期完成时间2008年8月预期成果a、研究报告 b、论文 c、案例研究

2、 d、其他研究的意义、主要问题、重点难点、预期效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随着我校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校园网硬件建设的逐步完善,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为美术课堂带来全新的视觉,丰富老师学生的课堂生活,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研究方法与拟采取的措施研究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按计划行动,边反馈纠正,以求获得最佳研究成果。阶段安排:本课题研究拟用二年多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2-2007.8)提出课题研究申请,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分工,编写研究

3、方案,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安排教师开展研讨活动,做好研讨记录。开展研讨:邀请有关老师有规律开展研讨,并进行记录。硬件设施:学校配备多媒体演播室一间,电脑室一间,电子备课室一间,二年段各间教室均有简易多媒体教室。各办公室均配置电脑,建立校园网络。软件设施: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园网应用系统。在课题研究的各实验教师中开展教案设计的展评活动。第二阶段:发展阶段(2007.92008.2)a.以实验班为立足点,开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和观摩研讨。b.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研究。第三阶段:拓展阶段(2008.32008.8)a

4、.以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为支撑,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共同渗透。b.进一步探究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8.8)提交“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报告;汇编论文、课例文集。课题负责人所在教研组审核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学校课题评审小组意 见 年 月 日浅谈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巧用张新钦 福建省仙游县师范附属小学 邮编:351200【内容摘要】:对于一门以视觉为主的学科美术教育,已经全方位地感受到了“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那如何让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通过动态演示

5、,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其学习过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重点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习便成了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关键词】:多媒体 教育技术 美术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全新的变化,“让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新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每位教师都在新形势下努力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手段、方法。其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各学科争先利用的课堂新手段,在美术教学上,它更是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面对各种纷繁多变的视觉信息的冲击,对于一门以视觉为主的学科美术教育,已经全方位地感受到了

6、“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那如何让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运用?一、巧用基点感官激趣。学习的过程涉及学习主体的知、情、能、行等多方面因素。研究表明: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占百分之八十左右。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通过动态演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习过程。如:小动物盖房子这一课。“呜!房子被大风刮倒了,怎么过冬呢?小兔伤心地哭了。”我通过课件把这一幕真实地再现于学生目前,伤感的背景音乐,可怜又可爱的小兔子形象等等,同时触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把学生引入了所描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引发了他们强烈的

7、同情心,为下一步的自主创作奠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把握活点制造氛围。要形成良好活泼的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由学生的兴趣所决定。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个体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正如德国教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曾经说过的:“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因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诗情画意。一首古诗、一幅插图什么能带动学生呢?很明显,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利用媒体教学却正好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一

8、是可以边诵读熟悉的古诗,边欣赏屏幕上出现的一个个精美的画面,了解当时诗人在此景此情的作诗情趣;二是通过欣赏一系列的优秀名家作品,充分了解“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的意境,提高学生内在的美术修养;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三、稳住评点设疑解难。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很关键的一点是: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美术的学习中,由于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学生生活经验的限制等原因,作画时经常会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有的教师干脆告诉学生作画的主题,直接点出画面该完成的主体位置。

9、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机械化,学生缺少了一个思考的空间。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抓住学生的疑问,重点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快乐的舞蹈。快乐的舞蹈、舞蹈的快乐是学习这节课的重点,如何用舞蹈来表现快乐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动画课件,第一:屏幕上出现三个人物,他们是静坐的;第二:出现场景,响起音乐,让人物跳动起来;第三:让人物在优美的动作出现时定格画面。这样演示,让学生看清了舞蹈的动作,并有了一个完整画面产生的全过程,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引导,课堂教学异彩纷呈,井然有序。巧用多媒体,既省时省力,又突出了教学重点。四、创设动点情境体验。电教媒体有

10、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他们极大地兴趣,唤起了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如:四年级的雪花飘飘这课。“下雪了,洁白的小精灵在空中漫天飞舞,一会儿落到田野,一会儿落到河边,刹那间,树白了,屋顶也白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这样的美景,对我们南方人来说,看过的人很少,更不用说小学生了,他们对“雪”的认识只是来源于电视或图片,没有感性的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雪花”的“情”也难以被激发起来。而借助对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节课前,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要去“北方第一村”旅行,

11、学生兴致盎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后点击鼠标,教室里响起了“轰轰”的声音,逼真的音效仿佛让学生真的乘上飞机,来到了北方的永年县广府镇东街,学生一睁开眼睛,就从屏幕上看到了飘飘扬扬的雪花落下来的美丽景色,便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街道上是这样的,街边的房子、树是那样的,顺着街道继续前进,来到了河边,又来到了山坡上。学生置身于飘雪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多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空间在无限扩大,技术在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将美术教室扩大到了有信息海洋之称的互联网上,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巧用

12、技术,是一座强大的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仓库,我们应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多学习有关它的各类本领,这样才能让它成为教师得力助手。参考文献:新课程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主编张行涛 周卫勇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仙师附小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申报表课题名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课题编号负责人张新钦参 加 者凌朝晖、郑素清、黄圣杰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研究过程、经验与不足在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对问题的调查、分析,互相交流碰撞,通过总结反思会产生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认识,及时将这些思想认识和心得体会加以梳理,是我们研究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把研究中成功的事例、不成功的事例、学习心得、研究感悟、对研究对象的观察与实验等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研究工作进行分类,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录。比如,围绕文献资料学习,研究案例,观察、调查研究对象等,做主题日记。这样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研究资料,也可以不断反省自己的研究行为,反省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思想。除了记研究日记外,还认真撰写教学案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等。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