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有感_第1页
听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有感_第2页
听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有感_第3页
听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有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猜想与假设为探究搭桥听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有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结论提出新的问题这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也可以看出“猜想与假设”所处的位置和作用。简单说,它就是“问题”和“探究”之间的桥梁。一、猜想与假设为探究做好铺垫现象:课堂上,当问题产生后,教师经常会问: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学生的回答是:实验。再问:如何实验呢?学生一片茫然。分析: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之所以感觉茫然,可能有以下原因:1、学生虽然提出了问题,但教学中如果直接过渡到实验,难度太大。2、学生缺少一个思考、消化问题的过程。毕竟一个问题的产生可能只是班内某位学生发现的,而不是全班

2、一同产生的。当然问题也有可能是教师直接提出的。3、从问题到实验,期间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这样才有可能完成设计。这也是猜想与假设中最关键的一个作用。前期我们学习班曾经共同观看了湖南孙江波老师的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感觉课堂上的猜想与假设开展的就很有针对性。空气占据空间这节课可以说已经是山东省多次进行教学展示的课了,也应该说已经算是一节研究的比较透彻的也算比较成功的课了。教材着重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由于空气是一种不容易观察的物体,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空间占据空间。课堂上,孙老师先通过吹气球的方式让学生产生问题,进而通过在瓶子上扎孔、划口等方法让里面的

3、空气出来,从而解决“怎么把瓶子里的气球吹大”。借助这个体验活动,初步体验空气占据空间。在这个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无底瓶子扣水中兵乓球的体验活动,通过体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空气不出来,水进不去,即“空气占据空间”。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如何让兵乓球听话,停留在水的任意位置。这是一个很开放的命题,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但能够进一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创造发明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要敢于去尝试。整堂课,实验贯穿始终,由浅入深,学生探究兴趣浓厚,教学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几个关键部分的猜想与假设,为本课增加了很多的色彩。1、研究前的猜想与假设。学生通过吹气球发现问题后

4、,孙老师让学生大胆进行了猜想,学生的思维一下打开了:可能是气球漏气;可能是口堵住了;可能是瓶子里面的气体阻碍了学生的猜测结果多种多样,其中可能就蕴含着问题的答案,或者接近答案的想法。这些想法通过交流,充分调动起班级所有学生的已有知识。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追问,提示学生进行假设:想把气球吹起来,我们可以怎么做?为下一步钻瓶子、切瓶子做铺垫。2、研究后的猜想与假设。吹气球活动结束后,当学生发现通过切、钻瓶子之后,瓶子里面的气球就可以吹起来了,从而说明了瓶内空气影响吹气球活动。很多老师到此可能就认为一个探究活动已经结束了,往往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而我们通过实验获得的,往往都是一些数据和现象,这

5、些数据、现象不等于最后的实验结论。教师要提示学生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展开新的猜想与假设。当然,这里也是我感觉孙老师的课有点问题的地方。教师在让学生感知完瓶子里空气出来气球可以很容易吹大之后,并没有展开新的猜想与假设,而是又展开了一个新的实验:无底瓶子扣乒乓球实验。感觉这里学生的思维链断开了,缺少上一次环节学生思维的延续。如果在这里继续延续上一个话题:空气出来了,气球吹大了,如果把瓶子放入水中,空气不出来,结果如何?如果空气出来,结果又如何呢?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刚刚获得的经验,既巩固了已知,又拓展了未知,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连续起来了。3、研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这些活动在公开课教学中,听课教

6、师只能去感知,往往听不到。因为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在听课过程中,也总能够看到授课教师在学生中间忙碌着,期间也会和学生说几句。话语简单,但却不断对学生的研究产生影响。我们知道“够不着的葡萄是酸葡萄”,如果那样,学生的探究欲望就降低了。相反如果跳一跳就能够着,那么学生会更兴奋。因此,探究过程中,教师穿行于学生中间,不断激化学生的认识矛盾,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猜想与假设。特别是那些不知道如何下手的组,教师要逐步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最终不同的组有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学生的思维百花齐放。相反,这也就是很多课,学生探究方法单一的一个原因吧。4、拓展中的猜想与假设。李健梅

7、老师说过:如果没有问题了,那就是最大的问题。当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后,更大的挑战出现了:如何利用所学应用于生活,解决新的问题。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孙老师的课堂中,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何让兵乓球听话地停在水的不同位置?这个问题设计的非常好,当然学生的猜想与假设也好。学生开始是迷茫的:乒乓球怎么听话?怎么停在水中间?可就因为有了一个充分的猜想与假设过程,借助其他学生的猜想,这个问题学生解决得非常好,教学效果也好。由孙江波老师的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猜想与假设在探究中的确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二、猜想与假设不能盲目现象: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说:你猜猜?可结果,学生的回答完全不靠谱呀。分析:猜想与假设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的,更重要的是联系生活实际。当脱离开这些的时候,猜想、假设就成为胡思乱想了。1、适当点拨。孙老师的课堂中,我们能够感觉到很多地方,教师语言适当的点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更有针对性。如:杯子扣乒乓球实验中,教师提示学生:“如果空气出来”教师语言虽然简单,但学生通过引导就知道该向哪个方面去猜想了。2、时刻用联系的方式设计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