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_14_第1页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_14_第2页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_14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题第六章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备 课 人年 级八课 时1课 型新授课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增强学

2、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 具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播放四大地理区域图,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东北地区在哪儿?进入本课的学习。(二) 明确目标:学生读目标,明确本堂课所学知识。(三) 问题导学:一、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

3、的读图结果。3、学生分组探究:(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二、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3、分小组探究:(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2)东北平原与

4、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三、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

5、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四)师生释疑: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湿润,有着较优越的条件。(五)系统知识: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六)课堂练习:1、东北平原主要由 、 和 三个平原组成。2、东北地区属于 气候,冬季 ,夏季 。3、下列城市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 )A、漠河 B、哈尔滨 C、长春 D、大连4、辽宁省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和朝鲜海峡 B、渤海和黄海 C、黄海和朝鲜海鲜 D、渤海和东海5、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A、辽河 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黑龙江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东

6、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特征 三、气候特征 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本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教学中最满意的地方是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3学生对本节比较满意,课后知识体系构建完整,已经掌握学习区域自然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程中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听课老师的评价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2、 不足之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