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最新】中考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最新】中考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最新】中考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最新】中考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仿真模拟测试题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李商隐无题中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_,_。(3)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_,_。(白居易卖炭翁)(5)请把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根据拼音写相应的词语( )(4分)(1)我和母亲也都有些wng rn(_),于是又提起闰土来。(2)她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chn huo(_)了水,在手里揉团着。(3)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

2、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ki jun yu y(_)。(4)趁这个机会,我po gn wn d(_),才从他嘴里知道一些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一项是( )(2分)a. 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始终战斗在一线,为疫情的防治策略殚精竭虑。b. 他写的这首诗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c. 对于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家长应加强监督,切不可不以为然。d. 漏窗、月洞门和植物的配置相得益彰,展现了园林设计之美。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删掉“使”)b. 观测结果表明,在距地面1500-2000米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

3、降低了一倍。(将“降低”改为“减少”)c. 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删掉“不”)d. 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将“巩固”和“建立”互换位置)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中国文学作品绚烂多姿。楚辞之美,美在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之美,美在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陶情;唐诗之美,美在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宋词之美,美在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之美,美在文宇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之美,美在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_(2)中国传统文化源

4、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在民风民俗、对联、音乐、建筑、书法艺术等领域。请根据材料,选择你熟悉的内容,仿照材料中画线句的句式,写一句话,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_二、阅读(46分)(一)(10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是鱼之乐也( ) (2)全矣( ) (3)请循其本( )7. 把文中

5、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b.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c.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d.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二)(9分)

6、与长子受之朱熹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 ,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注释】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膝下:借指父母。汩(gu):搅乱,扰乱。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盖汝好学/盖大苏泛赤壁云b. 千里从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 即是自不好学/是故谋闭而不兴d. 力改故习/故曰:教学相长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

7、句子断句。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11.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三)(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不要秘诀的秘诀邓拓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大致相似,其实没什么绝对的制胜法宝。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抱着找秘诀的心理,结果就不免上当。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着:“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

8、,吾未见其可也。”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

9、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

10、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

11、据庄子天道篇记载:“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接着,轮扁还介绍了他自己进行生产劳动的经验。他的话虽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该把一切所谓“圣人”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点却有独到的见地。我们现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有删改)12. 下列对作者文中观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 要有专心致志的读书态度。b. 要读书更要灵活地

12、实际运用。c. “不求甚解”也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d. 在生产劳动中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3.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第段例举现实生活中关于读书的现象,其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述。表明写作本文有极强的针对性。b. 选文第段紧扣第段,先叙后议,叙议结合,强调了我们在读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实际运用,更要用得灵活。c. 综观全文,选文的主体部分是四则引文,以及作者结合引文进行的多角度阐释,所以,这四个部分可以颠倒顺序。d. 作为论述类文本,选文最大的特色是大量使用了举例论证。所选四个例子精要贴切,角度各不相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4.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13、a. 题目“不要秘诀的秘诀”,前一个“秘诀”指的是专心致志的读书态度和科学的读书方法;后一个“秘诀”指的是不下苦功就会读书、作文的方法。b. 选文在第段阐明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限于自身的知识和阅历,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死抠住不放,恰好是科学的读书方法。c. 作者在最后一段明确地告诉人们:读书其实是没有秘诀的,关键在于要放弃贪图省力、不下苦功的念头,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读书。d. “我觉得”“我想”“我们观在读书”,选文中大量出现这样的语句,使得整篇文章语言不温不火,娓娓道来,特别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四)(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春的锣鼓乔忠延春,是从何时开始

14、苏醒涌动的?是从崖畔上垂下第一枝黄灿灿的迎春花吗?不是,一枝独秀的迎春花,犹如从天地间穿过的第一只燕子,传递的仅仅是春将要到来的消息。是从漫山遍野红艳艳的山桃花吗?不是,芬芳竞艳的山桃花,犹如杨树梢头叽叽喳喳的喜鹊,那已是春盈满天地间的捷报。那春到底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我固执地认为,从大年的威风锣鼓猛然爆发、齐声轰鸣,春便苏醒、便起步、便奔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春和我一样,都是贪睡的孩子。一旦入睡,就久久享受着酣梦,迟迟难以苏醒。那时,妈妈在枕头边摆好过年的新衣服、新棉帽,还有小鞭炮,可我就是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忽然,我的眼睛灿亮,我一跃而起,穿上衣服,飞跑出去,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一下就能飞

15、出好远。让我眼睛灿亮、一跃而起的,正是那翻江倒海般轰鸣的威风锣鼓。威风锣鼓,是我家乡山西临汾特有的打击乐。乐器很简单,就四样:锣、鼓、钹、铙。敲打时,鼓居中,铙、钹在鼓的四个角,锣围在外圈。这样组合在一起,演奏成一曲,能够迸发出惊心动魄的声威。有人描写过,如霹雳轰鸣,如暴雨倾盆。可我总觉得还不够劲,那锣鼓声,比霹雳还要威武,比暴雨还要狂猛。那气势,不是山呼海啸,胜过山呼海啸;不是石破天惊,胜过石破天惊。那锣鼓能长劲,那锣鼓能生威,能让懵懵懂懂的我奋然跃起,奔跑开来,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随着激昂的声响,和村里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度过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汾河两岸的先辈们为何能缔造

16、出威风锣鼓,并且用威风锣鼓激活每年这最重要、最隆盛的新春佳节。或许是我居住在黄土高原的缘故,春节来临时却没有一点点春天的气息。冰封河山、寒凝大地。正因为如此,我才一厢情愿地认为春和那个儿时的我一样,正在被窝里贪睡。需得猛击一掌,需得大吼一声,才能惊醒春,春才会迎着寒冽的西北风起步,奔走,直至奋跑,跑进万紫千红,跑进林茂禾盛,跑进五谷丰登。而如这一掌猛击、一声大吼一般,见气势、具活力的,无疑就是先辈们缔造的威风锣鼓。曾经沾沾自喜,以为破译了威风锣鼓蕴含的奥秘。然而,自从威风锣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不得不重新鉴赏感悟其中的丰饶真谛。再观看锣鼓表演,耳边震荡的是多变的鼓点,胸中翻腾的

17、竟然是李白的诗句,要么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要么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要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风起,壮思飞,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这才是威风锣鼓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我曾经盯着被誉为鼓王的程三洪,用他打鼓的姿态解读威风锣鼓魅力的内涵。他那眼时睁时闭,臂时舞时停,腿时起时伏。我蓦然领悟,威风锣鼓的声威交织着多种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张扬的是外力,积蕴的是内力,下压的是重力,上翘的是弹力,浑身喷射的是爆发力。毫无疑问,只有将精气神集于一身,融为一体,才能击打出波澜壮阔的声威。喜滋滋、笑盈盈的家乡儿女吃过阖家团聚的年夜饭,喝过人寿年丰的喜庆酒,一

18、开大门,新年光临。信心满满的乡亲们早已挎着鼓,举着钹,持着锣,擎着铙,呐喊着飞步奔上场来。脚跟站定,双槌敲击,盈耳的全是滚滚春雷!在惊天动地的春雷声中,春草在萌动,春水在融冰,春在苏醒、奔涌,和着人们众志成城的热浪欢悦地奔涌,奔涌!(有删改)20. 在作者笔下,威风锣鼓具有哪些魅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21. 作者为什么觉得春天是从威风锣鼓的齐声轰鸣开始苏醒涌动的?22. 第段画线句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3.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三、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世界读书日”是为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引导大

19、家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汲取力量,并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2020年4月23日,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全国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投身到“世界读书日”活动中。请在“我_读书日”中的画线处补充一个字,使之语意完整,然后以此为标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思考、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有真情实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得套作、抄袭。附加题(10分)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反对压迫

20、和殖民主义的战士。作者通过他表达了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b. 长征既有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绘,也有对众多无名红军战士细致入微的刻画,展现了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c. 艾青诗选常借“太阳”表达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化身为“鸟”,抒发了自己对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d. 飞向太空港这部长篇小说,全面详实地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人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过程。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2-3题。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

21、,“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选自朝花夕拾)2.文段中的“她”是_。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_(篇名)里出现过。3.结合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答案与解析一、基

22、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李商隐无题中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_,_。(3)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_,_。(白居易卖炭翁)(5)请把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答案】(1) 燕然未勒归无计(2)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3) 非淡泊无以明志(4)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5)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6)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解析】本题考查古诗

23、文的默写。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勒、丝、蜡、炬、绫、直、返、历、鹦、鹉”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2根据拼音写相应的词语( )(4分)(1)我和母亲也都有些wng rn(_),于是又提起闰土来。(2)她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chn huo(_)了水,在手里揉团着。(3)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ki jun yu y(_)。(4)趁这个机会,我po gn wn d(_),才从他嘴里知道一些事。【答案】(1)惘然(2)掺和(3)开卷有益(4)刨根问底【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

24、况。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曲。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注意“惘”“掺”的写法,“掺”不要写成“搀”或“参”。开卷有益: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一项是( )(2分)a. 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始终战斗在一线,为疫情的防治策略殚精竭虑。b. 他写的这首诗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c. 对于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家长应加强监督,切不可不以为然。d. 漏窗、月洞门和植物的配置相得益彰,展现了园林设计之美。【答案】c【解析】a.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使用恰

25、当;b.味同嚼蜡,意思是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使用恰当;c.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c项句意是家长应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效果加强监督,不应该不当回事。故该词不符合句意;d.相得益彰,意思是两人互相配合,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恰当;故选c。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删掉“使”)b. 观测结果表明,在距地面1500-2000米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将“降低”改为“减少”)c. 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删掉“不”)d. 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

26、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将“巩固”和“建立”互换位置)【答案】b【解析】b数目的减少不能使用倍数表示。应该把“一倍”改成“一半”或“二分之一”或“50%”。故选b。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中国文学作品绚烂多姿。楚辞之美,美在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之美,美在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陶情;唐诗之美,美在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宋词之美,美在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之美,美在文宇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之美,美在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_(2)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在民风民俗、对

27、联、音乐、建筑、书法艺术等领域。请根据材料,选择你熟悉的内容,仿照材料中画线句的句式,写一句话,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_【答案】(1) 示例:中国文学作品绚烂多姿,丰富心灵。(意思对即可。)(2)示例一:孟子之美,美在辩理明晰,热烈强劲,读之可明心。示例二:庄子之美,美在豁达豪迈,淡泊悠远,读之可达观。【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段,善于发现并且抓准中心句,首句“中国文学作品绚烂多姿”是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本段文字叙写的对象是“中国文学作品”,其特点是“绚烂多姿”和“美”,其作用是“养志”“陶情”“立魂”“洗心”“通灵”“启智”。据此概括作答。(2) 本题考查语句

28、的仿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本题画线句的句式是“xx之美,美在读之可”;根据题干要求,抒写对象是传统文化,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在民风民俗、对联、音乐、建筑、书法艺术等领域”可见可以写文学作品,也可写民风民俗、对联、音乐、建筑、书法艺术等;表现的主题是“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要结合选择的抒写对象展现。答案是多元的。示例:书法之美,美在挥洒自如,一气呵成,赏之可怡情。二、阅读(46分)(一)(10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

29、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是鱼之乐也( ) (2)全矣( ) (3)请循其本(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b.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

30、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c.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d.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答案】6. (1)这 (2) 完全,完备 (3)追溯 7. (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8. a【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这就是鱼的快乐。是,这。(2)句意为:这是可以完全确定

31、的。全,完全、完备。(3)句意为: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循,追溯。【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1)非,不是。安,怎么。(2)非,不是。全,完全、完备。句中两个“固”,第一个意思是“固然”,第二个意思是“本来”。句中两个“之”,第一个是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结构助词“的”。【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并非“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故选a。【点睛】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

32、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二)(9分)与长子受之朱熹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 ,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注释】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33、。膝下:借指父母。汩(gu):搅乱,扰乱。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盖汝好学/盖大苏泛赤壁云b. 千里从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 即是自不好学/是故谋闭而不兴d. 力改故习/故曰:教学相长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11.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答案】9. b 10. 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 11. 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几子,影响父子关系;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解析】

34、【9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如果/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b老师;c表肯定判断/指示代词,这;d旧的/所以;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故断句为: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中的“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交代了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

35、因。翻译后作答即可。【点睛】译文: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三)(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不要秘诀的秘诀邓拓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

36、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大致相似,其实没什么绝对的制胜法宝。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抱着找秘诀的心理,结果就不免上当。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着:“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

37、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

38、;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

39、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据庄子天道篇记载:“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接着,轮扁还介绍了他自己进

40、行生产劳动的经验。他的话虽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该把一切所谓“圣人”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点却有独到的见地。我们现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有删改)12. 下列对作者文中观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 要有专心致志的读书态度。b. 要读书更要灵活地实际运用。c. “不求甚解”也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d. 在生产劳动中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3.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第段例举现实生活中关于读书的现象,其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

41、和论述。表明写作本文有极强的针对性。b. 选文第段紧扣第段,先叙后议,叙议结合,强调了我们在读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实际运用,更要用得灵活。c. 综观全文,选文的主体部分是四则引文,以及作者结合引文进行的多角度阐释,所以,这四个部分可以颠倒顺序。d. 作为论述类文本,选文最大的特色是大量使用了举例论证。所选四个例子精要贴切,角度各不相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4.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不要秘诀的秘诀”,前一个“秘诀”指的是专心致志的读书态度和科学的读书方法;后一个“秘诀”指的是不下苦功就会读书、作文的方法。b. 选文在第段阐明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限于自身的知识和阅历,对于

42、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死抠住不放,恰好是科学的读书方法。c. 作者在最后一段明确地告诉人们:读书其实是没有秘诀的,关键在于要放弃贪图省力、不下苦功的念头,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读书。d. “我觉得”“我想”“我们观在读书”,选文中大量出现这样的语句,使得整篇文章语言不温不火,娓娓道来,特别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答案】12. d 13. c 14. a【解析】【12题详解】a.由第段的“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可知a正确;b.根据第段“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c.根据第段“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

43、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可知c正确。d. 曲解文意,根据段内容可知,齐国的轮扁“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读书方法相符。d选项理解为“在生产劳动中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法过于片面。故选d。【13题详解】c.四个部分不可以颠倒顺序。四则引文角度各不相同。吴梦祥的学规主要体现了读书“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陈善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陆九渊的读书经验是“读书不求甚解

44、”。齐国的轮扁提倡读书要“去其糟粕”。四个部分先论述了读书的态度,再论述读书的科学方法,因此顺序不可以颠倒。故选c。【14题详解】a. 题目“不要秘诀的秘诀”,前一个“秘诀”指的是不下苦功就会读书、作文的方法;后一个“秘诀”指的是专心致志的读书态度和科学的读书方法。故选a。(四)(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春的锣鼓乔忠延春,是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是从崖畔上垂下第一枝黄灿灿的迎春花吗?不是,一枝独秀的迎春花,犹如从天地间穿过的第一只燕子,传递的仅仅是春将要到来的消息。是从漫山遍野红艳艳的山桃花吗?不是,芬芳竞艳的山桃花,犹如杨树梢头叽叽喳喳的喜鹊,那已是春盈满天地间的捷报。那春到底

45、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我固执地认为,从大年的威风锣鼓猛然爆发、齐声轰鸣,春便苏醒、便起步、便奔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春和我一样,都是贪睡的孩子。一旦入睡,就久久享受着酣梦,迟迟难以苏醒。那时,妈妈在枕头边摆好过年的新衣服、新棉帽,还有小鞭炮,可我就是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忽然,我的眼睛灿亮,我一跃而起,穿上衣服,飞跑出去,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一下就能飞出好远。让我眼睛灿亮、一跃而起的,正是那翻江倒海般轰鸣的威风锣鼓。威风锣鼓,是我家乡山西临汾特有的打击乐。乐器很简单,就四样:锣、鼓、钹、铙。敲打时,鼓居中,铙、钹在鼓的四个角,锣围在外圈。这样组合在一起,演奏成一曲,能够迸发出惊心动魄的声威。有人描

46、写过,如霹雳轰鸣,如暴雨倾盆。可我总觉得还不够劲,那锣鼓声,比霹雳还要威武,比暴雨还要狂猛。那气势,不是山呼海啸,胜过山呼海啸;不是石破天惊,胜过石破天惊。那锣鼓能长劲,那锣鼓能生威,能让懵懵懂懂的我奋然跃起,奔跑开来,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随着激昂的声响,和村里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度过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汾河两岸的先辈们为何能缔造出威风锣鼓,并且用威风锣鼓激活每年这最重要、最隆盛的新春佳节。或许是我居住在黄土高原的缘故,春节来临时却没有一点点春天的气息。冰封河山、寒凝大地。正因为如此,我才一厢情愿地认为春和那个儿时的我一样,正在被窝里贪睡。需得猛击一掌,需得大吼一声,才能惊醒

47、春,春才会迎着寒冽的西北风起步,奔走,直至奋跑,跑进万紫千红,跑进林茂禾盛,跑进五谷丰登。而如这一掌猛击、一声大吼一般,见气势、具活力的,无疑就是先辈们缔造的威风锣鼓。曾经沾沾自喜,以为破译了威风锣鼓蕴含的奥秘。然而,自从威风锣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不得不重新鉴赏感悟其中的丰饶真谛。再观看锣鼓表演,耳边震荡的是多变的鼓点,胸中翻腾的竟然是李白的诗句,要么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要么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要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风起,壮思飞,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这才是威风锣鼓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我曾经盯着被誉为鼓王的程三洪

48、,用他打鼓的姿态解读威风锣鼓魅力的内涵。他那眼时睁时闭,臂时舞时停,腿时起时伏。我蓦然领悟,威风锣鼓的声威交织着多种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张扬的是外力,积蕴的是内力,下压的是重力,上翘的是弹力,浑身喷射的是爆发力。毫无疑问,只有将精气神集于一身,融为一体,才能击打出波澜壮阔的声威。喜滋滋、笑盈盈的家乡儿女吃过阖家团聚的年夜饭,喝过人寿年丰的喜庆酒,一开大门,新年光临。信心满满的乡亲们早已挎着鼓,举着钹,持着锣,擎着铙,呐喊着飞步奔上场来。脚跟站定,双槌敲击,盈耳的全是滚滚春雷!在惊天动地的春雷声中,春草在萌动,春水在融冰,春在苏醒、奔涌,和着人们众志成城的热浪欢悦地奔涌,奔涌!(有删改)20.

49、在作者笔下,威风锣鼓具有哪些魅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21. 作者为什么觉得春天是从威风锣鼓的齐声轰鸣开始苏醒涌动的?22. 第段画线句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3.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5. 有惊心动魄的声威,有气势,有活力,有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波澜壮阔的声威。 16. 威风锣鼓的气势壮阔,那锣鼓能长劲,那锣鼓能生威,让村里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给大地带来春的生机和活力。 17. 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激发读者的思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和“山桃花”对于春天的作用,进而说明威风锣鼓是促使春天苏醒涌动的,表现了作者对威风锣鼓的赞美

50、之情。 18. 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此处将锣鼓的声音形容为春雷,写出了威风锣鼓给大地带来生机和活力,鼓舞着人们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深化文章的主题。【解析】【15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文章围绕家乡的锣鼓,在第段中写到“乐器很简单”“这样组合在一起,演奏成一曲,能够迸发出惊心动魄的声威”,“那气势,不是山呼海啸,胜过山呼海啸;不是石破天惊,胜过石破天惊”;第段中“如这一掌猛击、一声大吼一般,见气势、具活力的,无疑就是先辈们缔造的威风锣鼓”;第段中“同风起,壮思飞,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这才是威风锣鼓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段中“只有将精气神集于一身,融为一体,才能击打出波

51、澜壮阔的声威”。据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威风锣鼓的魅力所在。【16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中说春天是从威风锣鼓的齐声轰鸣开始苏醒涌动的,这里的春天象征的是一种朝气蓬勃,充满力量的生活状态。文中用详细的描写表现了威风锣鼓的气势,“不是山呼海啸,胜过山呼海啸;不是石破天惊,胜过石破天惊”,这种气势“能让懵懵懂懂的我奋然跃起,奔跑开来,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随着激昂的声响,和村里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度过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可见锣鼓带给人们的是生机和活力,是“精气神集于一身”的饱满热情。所以作者说春天是从锣鼓声轰鸣开始苏醒涌动的。据此理解作答。【17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

52、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划线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将“迎春花”比作“燕子”,“山桃花”比作“喜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和“山桃花”只是起到了传递讯息的作用,进而说明春天是从威风锣鼓的齐声轰鸣开始苏醒涌动的,表现了作者对威风锣鼓的喜爱之情。【18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结尾在文中的作用,结尾的作用通常有: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文章结尾“在惊天动地的春雷声中,春草在萌动,春水在融冰,春在苏醒、奔

53、涌”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在惊天动地的春雷声中”将锣鼓声比喻为春雷,写出了锣鼓催醒了春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和着人们众志成城的热浪欢悦地奔涌,奔涌”一句将感情升华,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世界读书日”是为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引导大家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汲取力量,并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2020年4月23日,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全国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投身到“世界读书日”活动中。请在“

54、我_读书日”中的画线处补充一个字,使之语意完整,然后以此为标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思考、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有真情实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得套作、抄袭。【答案】范文:我思读书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来临了!4月23日你读书了吗?试想,你已多久未曾捧着一本书籍,静坐于树荫下去品读别人的人生了。不知从何时开始,你已对周围人埋头点击手机的模样司空见惯,而你也仅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觉得设立“世界读书日”是有必要的,意义非凡。书是我们人类的灵魂伴侣,人类生活离不开书。有人认为节日只是表面热闹,没有实际意义。的确,节日只是一个节日,但设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重拾书本,静心阅读,节日只是一个契机。当今社会,人们被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折腾得焦头烂额,无法静下心来放松自己,更别说阅读了。书与人们渐行渐远。设立世界读书日可以在这天提醒人们、鼓励人们阅读,多读书读好书。让人们放松下来,重新拾起书本。不仅能够在忙碌中得到一丝闲话,又能在闲暇中重新审视自己,宽慰自己。读书,自古以来便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人用他们的切身经历告诉我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见读书的意义之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