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书院_第1页
中国四大书院_第2页
中国四大书院_第3页
中国四大书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四大书院一、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 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 976 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 年 )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 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 1988 年被国务院批准 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 观光点。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 点,曾建有万寿宫、 崇真观等。 西晋武帝泰始四年 ( 268 年) 麓山寺创立, 至今仍保存完好。 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 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璿等二 僧为“思

2、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 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璿等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 拓”而诞生的。北宋开宝九年(公元 976 年),潭州太守朱洞 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 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 (1008 1017 )年间,岳麓书 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 1015 年), 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 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 亲书“岳麓 书院”匾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至今 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在 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 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

3、之一。二、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 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江西九江市) ,享有“海内第一书院” 之誉。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 (940 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 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 上唯一的由割据政府于都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 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 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 并奏请赐额及御书, 名声大振, 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白鹿洞在唐 代时原为诗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李渤当时养白鹿自 娱,传说该鹿通晓人性,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为主人购 买书、纸、笔、墨,李渤遂有外号“白鹿先生”。后来他出

4、任 江州刺史,于此修楼建亭,取名白鹿洞。白居易过江州,赠 李渤一诗中,即有“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之句。早年该 处只是一处游览胜地,直至五代十国南唐,其时天下大乱, 开始有人在此隐居读书,升元四年 (940 年 ),南唐朝廷在李 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 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置 田藏书,由金陵国子监九经教授李善道主持学务,四方学子 慕名而来,与京师国子监齐名。公元 976 年,南唐已亡,九 江百姓遭受兵马之灾,庐山国学成为废墟。宋初,九江人在 废墟上建起白鹿洞书院,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将国子监刻印的 九经等书赐予白鹿洞书院,书院旋即知名度大增,学生 有近百人,该时期已被奉为天下四大书

5、院,公元 980 年,白 鹿洞主被调走当官,白鹿洞书院再废。公元 1002 年,宋真 宗赵恒颁发一道圣旨,全国兴起研学之风,白鹿洞书院得到 修缮。公元 1054 年,白鹿洞书院毁于兵火,期间耕地又被 收回,书院无法继续提供膳食,学生纷纷离去,校舍逐渐倒 塌,书院不久就停办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书院从此荒 废百年。到了南宋,中国理学开始兴盛,复兴书院成为当时 的重要运动。朱熹的出现,正式殿定白鹿洞在往后 700 年的 学术位置, 直至清代科举制度结束为止, 被称为“海内书院第 一”。三、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水、 湘江、耒水汇合处的石鼓山。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 810 年

6、),迄今已有 1200 年的历史。它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 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山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 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 渔歌唱晚, 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 之美誉。 1939 年侵华日军战机轰炸衡阳,书院尽毁, 2006 年按清代建筑格局重建。 宋代太平兴国二年 ( 978 年),宋太 宗赵匡义赐“石鼓书院”匾额和学田。宋至道三年( 997 年), 李宽族人李士真据其故事重修书院、广招弟子,石鼓书院至 此成为正式的书院。宋仁宗景祐二年( 1035 年),衡州知府 刘沆上奏石鼓书院事,宋仁宗阅后赐额“石鼓书院”。由于两 度被皇帝赐额,石鼓书院步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与睢阳、 岳

7、麓、白鹿洞齐名的四大书院。 许多名流至此讲学; 如苏轼、 周敦颐等。四、应天书院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前身南 都学舍, 原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县城南, 由五代后晋杨悫所创, 并列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 府书院设于繁华 闹市,历来人才辈出。 靖康国难时 (1126 年 ), 金兵南侵,中原沦陷,应天府书院被毁,学子纷纷南迁,中 国书院教育中心随之南移,应天府书院没落。历朝虽有人曾 重修书院, 但未能成功, 今天应天府书院只剩下残存的建筑, 供人瞻仰。唐朝灭亡后, 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 书院,应天府书院由此而生。书院历史最早追溯到五代的后 晋,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聚众讲学,后来他的学生 戚同文继续办学,应天府书院的前身就是当时归德军的南都 学舍赵直为其筑室聚徒。北宋立国初期,急需人才,实行开 科取士,睢阳学舍的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登第者达五六十人 之多。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求学者络 绎不绝,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睢阳学舍逐渐形 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后,学校 一度关闭。为你免费提供:艺术品策划包装、艺术品专业摄 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