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复习题分析解析_第1页
摄影复习题分析解析_第2页
摄影复习题分析解析_第3页
摄影复习题分析解析_第4页
摄影复习题分析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摄影复习题第一章照相机1认识照相机(1) 几种重要的类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SLR简称“单反”。 数码照相机,英文缩写为 (DC) 135照相机:使用135胶卷,画幅为36X 24mm(2) 数码相机的基本构成:电子传感芯片(现有 CCD和CMOS?种)。存储介质(存储卡)。液晶显示屏。 数据接口(3) 胶片照相机的构成:机身、镜头、取景器、光圈、快门、聚焦装置、输片装置(过卷装置)2. 关于镜头的基本知识(1) 镜头的基本原理:小孔成像(2) 摄影镜头通常由镜片组、光圈和镜头筒三部分组成,(3) 镜头的镀膜又称加膜,其作用是增强镜头成像能力,提高镜头的成像质 量。(4) 镜头的焦

2、距是指无限远处的景物在焦平面上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的光 学中心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就是镜头中心到胶片平面的距离。(4) 一般情况下焦距越长,镜头筒越长。(5) 按照镜头的焦距长短将镜头划分为 4类: 标准镜头、广角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3. 镜头焦距与成像效果的关系。面对同样的被摄体,对画幅相同的相机来说,焦距的变化带来的成像效果变 化规律为(1) 焦距与视角成反比:焦距越大,视角越小,能够产生望远镜的效果。反之,看的范围更大(2) 焦距与景深成反比4. 镜头的“有效孔径”与“相对孔径” ?有效孔径是指摄影镜头的最大通光孔,即镜头的最大光圈值。通常采用镜头 最大光孔直径与镜头焦距的比值来表

3、示。例如:当一支焦距是50mm寸,最大进光孔的直径是 25mm寸,那么25:50 = 1:2。如果最大进光孔直径是 35mmB寸,那么35:50 = 1:1.4。数字越小,表示 的孔径越大。相对孔径是光圈孔径(D)与镜头焦距(f)的比值,即相对孔径=D/f。相对 孔径的倒数被称之为光圈系数,即 F系数。通常也用f/ XX表示,又称为f 系数。光圈孔径与f系数关系:数值越小,表示孔径越大;数字越大,表示孔径越 小。5. 快镜头的优点所谓“快速镜头”就是指大口径镜头;“慢速镜头”就是指小口径镜头。快 镜头的优点:(1) 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用现场光拍摄。(2) 便于摄取小景深、虚实结合的效果。

4、画面影像的虚实结合是常用表现方 法之一。(3) 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在现场光的动体拍摄或在使用远摄镜头时 有实用价值。6. 标准镜头及其成像特点标准镜头:指镜头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平视时的视角大致相似,拍出照片的取景范围、前后 景物的大小比例带来的透视感等与人眼观看的效果类同,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7. 广角镜头及其成像特点广角镜头:也称作短焦距镜头,它的焦距小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 超过了人眼的正常视角范围。广角镜头的性能特点:(1) 视角广泛,有利于近距离拍摄较为广阔的景物范围;室内拍摄较大场面 时尤为常用。(2) 景深较大,能够将前后

5、纵深较大范围的景物都清晰地表现出来。(3) 透视夸张,所拍摄的画面影像近大远小的收缩比例夸张,透视感强烈。(4) 影像变形,镜头畸变像差较大,尤其是画面边缘部分更为明显;在近距 离拍摄时应注意影像变形失真问题。8. 长焦镜头及其成像特点长焦镜头:又称为望远镜头或摄远镜头,它的镜头焦距长于标准镜头,拍摄 视角小于标准镜头。此类镜头可分为中焦、长焦和超长焦镜头。长焦镜头的成像 特点:(1) 镜头视角小,拍摄范围窄,能够使较远处的被摄物体获得较大的影像效 果。(2) 画面景深小,背景容易虚化,有利于通过画面的虚实结合来突出被摄主 体对象。(3) 画面透视关系压缩,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不明显,因而画面容

6、易缺乏空 间纵深感觉。(4) 长焦镜头影像畸变小,特别适于在较远处位置抓拍人像,而不至影响到 被摄对象。9. 光圈系数及其相互关系(倍数关系)f 值的完整序列如下:f/1,f/1.4 ,f/2 ,f/ 2.8,f/4 ,f/ 5.6,f/8,f/ 11 ,f/16,f/22 ,f/32,f/ 44,f/64。f /4孔径所接纳的光线是f/5.6的两倍,f/5.6接纳的光线是f/8的两倍, f/8接纳的光线又是f/11的两倍,依此类推。10. 光圈的作用(1) 调节光圈控制镜头的通光量。这是光圈的基本作用。光圈调大;进光照 度增大;光圈调小,进光照度减小。它与快门速度的配合解决曝光量的需要。(2

7、) 调节光圈控制景深效果。这是光圈的重要作用。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11. 快门系数及其相互关系(倍数关系)快门的标记:一般来说,一架照相机的快门速度主要有:1 秒 1/2 秒 1/4 秒 1/8 秒 1/15 秒 1/30 秒 1/60 秒 1/125 秒1/250 秒 1/500 秒 1/1000 秒 12. 快门的作用(1) 控制进光时间一一这是快门的基本作用。它与光圈配合,解决曝光量的需要。(2)影响成像清晰度这是快门不可忽视的作用。 快门开启的时间长短不 仅影响进光量,而且影响成像清晰度。这不仅表现在动体摄影,而且表现在静态 影像拍摄中,因此存在的把稳相机的问题。13. 造

8、成照片影像模糊的原因一是聚焦不实。二是快门速度过慢。14. 相机的“持稳速度”“持稳速度”是指手持相机拍摄时能拿稳相机的快门速度。手持相机是最常用 的拍摄方法。任何人都无法用于绝对持稳相机。但是,使用的快门速度越快,相 机抖动的影响就越小。通常认为对一般摄影者来说,能够拿稳相机的快门速度是镜头焦距的倒数,如50mn镜头就是1/50(用1/60秒)、250mn镜头就是1/250秒。变焦镜头以 长焦端把握。如“ 35 105mr%就用1/125秒。15. 快门与动体的关系:慢速度体现动感,快速度凝固动作。16. 照相机的影像记录介质胶卷相机:摄影胶片。常见的齿孔片是135胶卷,在胶卷的两边都打有与

9、 照相机齿轮吻合的长方形齿孔,画幅大小为 24mrK 36mm片长分为12、24、36 个可摄画面的不同规格。数码相机:数码图像传感芯片。CCD芯片和CMO芯片17.感光度(片速):(注意: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感光度是指感光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表示它的感光快慢特性,对胶 卷来说,通常也称之为“片速”。乳剂中卤化银的颗粒与感光度直接相关,颗粒越大,感光面就大,感光速度 就快,反之则慢。感光度表示正确的曝光需要的曝光量。使用者根据感光度来确定拍摄时光圈 和快门的组合。ISO 制:国际标准化组织以ASA制和DIN制为基础制定的国际标准感光度标记,它可以表示为ISO50/18、ISO10

10、0/21。等,也可以分别表示为ISO100或ISO21、ISO400或ISO27等,其感光度数值结果以及变换关系分别与ASA制和DIN制相同。不同感光度胶片的特性:不同胶片ISO感光度之间的相对关系与相机快门指数之间或光圈指数之间 的关系一样,即ISO 100胶片的速度比ISO 50胶片速度快一倍。例:ISO100胶片,1/125秒,光圈f8。ISO200 胶片,1/125 秒,光圈 f11 oISO50 胶片,1/125 秒,光圈 f5.6 o18. 颗粒度:(注意: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颗粒度主要是指人眼观察时所感觉到的构成影像的银粒密度的粗细程度、或者彩色影像染料分布的均匀性程度摄

11、影底片制作成照片时,放大到一定程度画面就会出现颗粒感,而且放大倍 率越大,颗粒感就越明显。一般来说,胶片感光度愈高,颗粒也愈大。一个影像的颗粒度愈大则愈显得 粗糙,愈不清晰,也愈缺乏层次。数码相机表现为噪点的大小。19. 解像力:(注意: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胶卷的解像力又称“分析力”、“分辨力”,它是指胶卷对景物细部结构的 表现力。能把景物细微部清晰地记录下来的,称为解像力高;反之,则解像力低。从 理论上说,解像力是指该感光片在1毫米内能分辨多少条线的能力。影响解像力的因素:感光材料的颗粒度。镜头的成像质量。聚焦的精 确程度。曝光和冲洗条件。20. 照相机的取景系统(1) 光学取景系统

12、(2)液晶屏取景器21. 照相机的聚焦装置(1) 照相机的手动聚焦:通过转动镜头上的聚焦环,在取景器中用眼睛观察 测距装置,直到影像清晰为止(2) 照相机的自动聚焦(AF “Auto Focus” ):照相机通过验证调焦装置的 测距结果,通过镜头中的驱动装置自动调整镜头与像平面的距离, 以使像平面落 在胶片上。第二章曝光与测光1. 曝光量的影响因素影响曝光量的因素:(1)快门速度、(2)光圈、3)胶片的感光度在这三个因素中,胶片的感光度是相对不变的,因此要控制胶片的曝光量, 快门和光圈的最佳组合是关键。2. 等量曝光与倒易律从光圈与快门的配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光圈开大或缩小若干级时,只 要快

13、门速度也相应地提高或降低若干级,那么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的每一组合所 取得的曝光量都是一样的,这就叫做等量曝光。例如:当某物体获得正确曝光时,光圈为 f8、快门速度为1/125光圈为f8、快门速度为1/125=光圈为5.6,速度为1/250=光圈为11,速度 为1/60=光圈为4,速度为1/500=光圈为16,速度为1/30通常表述为 f8 X 1/125 = f5.6 X 1/250 = f 11 X 1/60 = f4 X 1/500 = f16 x 1/30如上,光圈和快门速度可以按正比互易而曝光量不变,就叫互易律3. 四种基本的曝光方式(1)手动曝光模式(M拍摄者需要手动调节光圈与快门。

14、优点:可以充分体现拍摄者的曝光意图, 反映个人的摄影风格和特征。摄影 初学者应从手动曝光学起。缺点:曝光不容易掌握。(2)光圈优先曝光模式(A、AV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照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能正确曝 光的快门速度。此模式主要适用于通过光圈变化来实现控制景深的拍摄效果。利用此模式,要注意速度的变化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3)速度优先曝光(S TV速度优先就是手动定义速度的快慢,照相机会根据这个速度值确定能正确曝 光的光圈此模式一般适用于动体摄影。利用此模式,光线暗弱的条件下,要注意光圈对景深的影响。(4) 程序曝光模式(P)与全自动曝光模式程序曝光模式:在此模式下,相机在自动设定曝光

15、参数的基础上,允许用 户对其他参数进行部分控制,如ISO、白平衡、闪光灯均可以手动设置。全自动模式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曝光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相机决定所有曝光 方面的设定,包括测光模式、感光度、光圈、快门、白平衡等,注意:此两种模式一般适合于光线条件良好的拍摄环境,且以顺光拍摄效 果最好。此两种模式无法实现特别的拍摄效果。另外遇到拍摄环境的光线较差, 则会影响影像的清晰度。4. 景深景深:摄影中将能够在画面中形成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和最远点的距离 缩小景深范围,可以使主体所在环境中的多余景物虚化掉,清晰的突出所要 表现的对象;扩大景深范围,可以使所有的被摄物体都能在画面上清晰地展现,从而表现出全

16、部景物的各个细节。5. 影响景深的因素(1) 光圈口径对景深的影响。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2) 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镜头焦距越短,画面的景深范围越大;反之, 使用的镜头焦距越长,摄影画面的景深则越小。(3) 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拍摄时调焦距离越远,画面的景深范围越大; 反之,调焦距离越近,画面的景深范围则越小。6. 色温色温是表征光源颜色特征的一种物理量,而不是指光的冷暖温度。它是根据绝对黑体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呈现由红 -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 变过程,由此得出的与温度相对应光色的量度。色温的单位用“ K”表示,简称 为“开”。色温高低与影像色彩的变化: 色温低,影像偏红

17、。色温高,影像偏蓝室外的色温:(注意: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正午的阳光为5000K晨曦和夕阳为1900K晴空蓝天为12000K阴天的天空为12000K以上室内的色温:(注意: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白炽灯为2500-3200日光灯为4500-6500烛光为20007. 白平衡白平衡(White Bala nee,缩写为WB,其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 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照相机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 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设定如果对白平衡要求不高,可用自动白平衡(AUTO .如果对色彩的要求较高,就需要手动设定白平衡。注意:白平

18、衡使用错误的两种情况:在白炽灯下,采用日光模式拍摄,偏红。 在日光下,采用白炽灯模式拍摄,偏蓝。8闪光灯(1)闪光灯是能在很短时间内发出很强的光线的装置,是照相机的摄影配 件。作用是补光。(2)种类:内置和外置(3)使用场景:光线暗弱。逆光的情况下,为拍摄主体补光。消除斑驳的光影9 关于“红眼”问题在一些用闪光拍摄的彩色照片上,被摄者的瞳孔呈现红色,这是由于闪光 灯离镜头太近,光线被血管丰富的视网膜反射回来的缘故。解决办法使用“防红眼”功能闪光灯离开镜头远一些。打开室内所有灯光,提高室内亮度。拍摄前,被摄者先注视一下亮处,使瞳孔缩小。第三章摄影用光1. 光线对于摄影的重要性(1) 光线可以使感

19、光材料感光。(2)光线具有造型功能。(3)光线是构图的重要手段。(4)光线是表现意境的重要手段。总之,“光是摄影的灵魂”2顺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优点:(1) 光线来自被摄物的正前方,受光面积最大,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把握。(2) 利用顺光拍摄的景物最接近其原型,比较有利于表现质感。(3) 利用顺光拍摄的彩色片,色彩能够得到正确还原,饱和度高,色彩艳丽。缺点:顺光拍摄的照片多呈二维平面,较难表现被摄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3. 侧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光线来自被摄物的侧面,被摄物一侧受光,另一侧处在阴影中。根据受光面积不同,可以分为斜侧光(前侧光)和侧光。优点:(1) 有利于表现立体感和空间纵深感;

20、(2) 有利于表现被摄景物清晰的轮廓;(3) 有利于影调和反差的层次的表现。总之,侧光是摄影最常使用的光线。缺点:由于明暗反差大,影调对比强烈,不利于被摄物的质感和细部影纹。4. 逆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逆光一一光线来自被摄物侧后方或后方,形成侧逆光或逆光。逆光的成像特点:(1) 能够增强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的质感。(2) 强烈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感。(3) 能够较强的渲染气氛。逆光能勾画整个景物的轮廓,如人物或景物的剪影。5. 如何拍摄逆光剪影效果照片 选择比较亮的背景,一般为天空。选择被摄体具有特色的拍摄角度。以明亮的背景为曝光依据。6. 日出和日落的摄影 要对太阳升起或落下的位置准确判断。因为太阳

21、升起的速度很快。 注意曝光问题。一般来说,是以太阳周围的景物为侧光依据。作到“三兼 顾”。即最亮的太阳,中间亮度的周围天空,较暗的地面景物,力图使这三项与 胶片宽容度一致。 要把太阳拍大,需要用长焦镜头拍摄。6. 雨景、雪景的摄影(1)表现细雨蒙蒙的效果:摄影用光宜采用侧逆光或逆光。避免用天空或浅色景物做背景,应选择 深暗的背景衬托出雨点。曝光量原则上宁欠勿过。雨天因色温高,各种景象 呈现偏蓝的色调,注意色温平衡。快门速度不宜过高,可选择 1/60秒以下。(2)雨景创意效果:如果是在暗淡背景的衬托下最好突出雨滴,但假如没有可能的话,尝试在画 面中包含另一个清楚物体表明正在下雨比如,打伞的人或者

22、水滴落在水坑 里。7. 高调和低调照片(1)高调照片:指画面上的基调绝大部分是以白和浅灰影调为主,黑灰色影调极少,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简洁明朗。(2)低调照片:低调又称为“暗调”,它的基本影调为黑色和深灰,可以占 画面的70%以上,给人以凝重庄严和含蓄神秘的感觉,有较为强烈的冲击力。第四章摄影构图1. 摄影构图的原则(1)主题明确。 主体突出。(3)画面简洁。 形象生动。2. 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主体、陪体、环境(前景、背景)3. 主体、主体作用和主体的选择和处理(1)主体:画面的主体就是一幅画面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主体在一幅画面中 起着主导作用,它是表达画面内容和情感的主要媒介,是一幅画面的结

23、构中心, 同时它又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画面兴趣中心。4陪体的作用(1) 帮助主体表现画面内容,烘托陪衬主体对象(2) 增强画面的气氛,使摄影画面更富有生活气息;(3) 与主体形成对比关系,在形式上装饰与美化画面5. 前景的作用前景在摄影构图中的积极作用:(1)前景可以帮助主体交代情节,深化主题表现;(2)前景可以加强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3)前景可以赋予画面时间特性、季节观念或地方色彩,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气氛;(4)富有装饰性的前景可以美化画面,使构图具有形式美感等。前景的选择和处理(1) 选择和利用前景要有目的性,要有利于表现主体和深化主题;(2) 前景的线条结构要与主体

24、协调呼应,不能破坏整个画面的完整性;(3) 前景运用力求简洁,并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有利于装饰和美化画面。6. 背景的作用?(1)背景可以展示主体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或时代气氛,加深读者对画面内容的理解;(2)背景可以利用不同的影调、色调或空间环境来衬托主体,使主体形象在画面中更加突出;(3)背景与主体或前景相配合,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与纵深透视感。7. 在摄影构图中如何纯化背景(1)选择拍摄角度,避开杂乱的背景。(2) 采用逆光或侧逆光,(3) 选用长焦距镜头或使用大光圈,缩短景深,使主体清晰,把环境和背景处 理在景深范围之外。(4)晨雾雨雪能纯化背景。8. 突出主体的方法:(注意:

25、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1)直接突出法:让主体在画面上占据较大的面积和主要位置。(2)间接突出法:利用摄影艺术的表现方法使主题鲜明突出。突出主体的艺术手法:如虚实、影调、色彩、线条、动静等9. 不同的拍摄距离与画面效果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1)远景是在较远的距离拍摄广阔的空间范围。远景画面以环境为主,可以没有人物,或人物只占很小的面积。远景主要 以它所独有的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和巨大规模来感染读 者。(2)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被摄主体的全貌。如果拍摄画面以人物为主,全景通常要表现人的全身,表现人物动作、姿势、 体态的全貌全景能交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利

26、用环境烘托人物。(3)中景所包含的景物范围较小,一般在距离被摄体较近位置表现主体的 主要部分,主体形象较大,环境范围较小。在人物场面中,通常以表现人物膝盖或腰部以上的相貌。中景构图的叙述性强。在取景时,要注意抓取到最能吸引人的典型部分。(4)近景用以表现物体,只能表现被摄体最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强调出 物体的质感特点及结构特点。近景表现人,通常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肖像。近景照片可以充分展示人物脸 部表情的细微变化,环境和空间的作用降到次要地位。(5)特写: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很近,只能摄取被摄体的某些局部 和细节,或以整个画面去表现某种小的物件,这类效果照片称为特写。用特写去表现人物,通常是以整个画面去表现人的完整脸部,或只表现一双 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愤怒呐喊的嘴巴,一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