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语文教学中的困惑_第1页
本色语文教学中的困惑_第2页
本色语文教学中的困惑_第3页
本色语文教学中的困惑_第4页
本色语文教学中的困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色语文教学中的困惑我国传统语文教育重视模糊感知,并形成了一种朴素的语文意会教育观,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官私教育, 也造就了一大批博学多才的鸿儒。随着现代化语文教育的改革,我们开始从传统中走出来, 并自觉借鉴西方的先进教育理论,语文教育渐渐走向精确化的道路。然而,正如传统语文模糊教学在几千年的漫不经心中终于走向混乱无序一样,现代语文精确教学在短短几年内的急躁中也走进了偏隘无容,渐渐暴露出它的种种弊端。这不禁令人困惑起来:现代语文教育科学化到底需要什么?需要怎样?我们打算从传统语文教育在现代语文教育中的合理存在这个角度作一些反思。一、现代语文教学片面追求精确的弊端语文教学追求精确性确实是其走向科学

2、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标志。 “目标模式”的引入与研究,尤其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学信息量化理论的研究与运用,的确使语文教学向精确境界跨近了一步。然而, 由于语文教学精确性诸理论的自身缺陷, 以及教育者的片面追求精确性,语文教学中精确性带来的弊端也就日益暴露。对于本色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多的文学作品来说,语言的模糊性还可能来自于文学性描述、艺术手法等等。而且,这些模糊性一般寄寓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至于模糊语言的实例,语言材料中甚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1、问题是如何理解偏重事实性和科学性文章(新闻报道、科技文章等)中的语言的模糊性呢?我们知道, 准确性是传达信息的根本条件。准确需要精确,

3、但又不同等于精确, “准确性在一种情况下可以容忍一定的模糊性。”为什么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呢?因为生活是复杂的,表达是艰难的,只要主要信息准确度很高,其余可以使用模糊语言,而且模糊语言的衬托,准确性就更突出了。这样,语文教学就应当明白,无论是何种文体,如果其中确有模糊性的存在,那么为了真正能做到“逼近语文”,就必须选择适切其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教学状态信息的模糊性。一般系统中的信息具有确定性,这是它最重要的特征。但教学状态信息却同时具有模糊性,这是教学系统的社会性和耦合性所决定的。知识信息就是要有确定性, 但有效的教学并不只为了传授知识,不只为了消除学生意识中的不确定性,它还应在此基

4、础上有目的而适当地去引导学生意识上不确定性的产生。这就需要过程中的教授状态信息应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从而引起学习状态信息的模糊与其他信息的确定,互相作用,控制信息噪音,使状态不致混乱,思维不致滞固。此为模糊性产生原因之一。事物的类属区分总是以它们的某种性状为依据的。教学状态信息的模糊性就是它的不确定性,也即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性状,但又不完全具有这种性状。我们常常说 “这堂课教学过程很有节奏,控制得很好”等等。但是,怎样才叫“很有”节奏?控制到什么程度才算“很好”?很显然这种性状划分是模糊的。另外,事物性状是一种质的规定性,而同一质的不同程度之间的差异则是一种量的区别,质量互变规律表明: 事物性状

5、发生质变前, 是一种量的不断渐进,即不同发展阶段的连接。正如模糊数学创立者扎德说的:“模糊性所涉及的不是一个点属于集合的不确定性,而是从属于到不属于的变化的渐进性。”现实中,质量互变过程的划分往往是模糊的。评优课比赛中“教学状态控制” 优秀级为分,达到与否表征为一种质变,但却不能说未评上者知能就远逊于获评者。教学过程中这种性状变化在量上的不确定性是教学模糊性产生的一般依据。、学生认知过程的模糊性人的认识发生于主体对客体的活动过程。而马克思曾指出:“人的全部认识是沿着一条错综复杂的曲线发展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他对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的认识过程,必然是存在着 “模糊精确模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

6、程,没有模糊性就没有精确化。从心理基础看, 人的认识觉察活动有集中觉察和附带觉察两种基本形式;从反映功能看,认知主体具有概念思维和体验把握两种方式。集中觉察和概念思维作为显意识,固然是认知过程中重要一面而附带觉察和体验把握作为隐意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面。一般说来,显意识较多地表现了精确性,主要是因它们有较强的目的性能动性以及较多运用逻辑思维的;而隐意识则更多地呈现模糊性,主要是附带觉察更多随机性,而体现把握又多为直觉思维方式的缘故。 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 多呈精确性的显意识活动与多呈模糊性的隐意识活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而且, 只有在后者的认知积累的基础上,才可能有前者的理解和表达。换

7、句话说, 充实的精确认识是建立在充分模糊认识的基础上,模糊认识是精确认识的基础。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实际存在的模糊认识的过程。譬如,在教散文时,不少教师往往不遗余力地搬用和灌输给学生诸如“形散神聚”、“立意深邃” 、“富有诗情画意”等等文学术语, 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终归是模糊的,哪怕教师阐述解释得多么“精确”。通常的情形是, 只有当学生不断地阅读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散文作品,并将之与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模糊或朴素的比较之后,他才有可能对上述术语产生比较精确的理解。这个认知过程是从模糊到精确的过程,相当于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它符合人类的一般认识规律。、文本结构与读者期待的互动性语文教

8、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它与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 它所传授的信息寓于作品,也就是接受美学所说的文本之中。它的这一特质就决定了它的教学过程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实验论证、逻辑推理等, 而在于呈现文本结构,激活读者生命激情,引导其以自为状态进入文本世界进行审美接受。任何文学本文都具有未定性 , 它的存在本身是一个“召唤结构”, 具有很多“空白点” 。这种“召唤结构”中的“未定性”和“空白点” ,对于读者接受而言就是一种不确定性。不仅如此,接受美学还认为,未被阅读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而从“可能的存在”到“现实的存在”的中间区域也是一个巨大的“空洞”

9、,它介乎彼与此之间, 属于与不属于之间,具有不清晰性, 这个不清晰的中间区域正是文本召唤读者践入的模糊领域。既然文本是未定的, 那么读者的解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正因为如此, 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在文学总体活动(作家作品读者)中的中心地位。读者解读作品的召唤结构,在作品具体化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而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充分调动主体能动性, 激活自己的想象力、直观能力、 体验能力和感悟力,通过对作品符号的解释,不但把创造主体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复现出来,加以充分理解体验, 而且还渗入自己的人格、气质、生命意识,重塑艺术形象,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甚至体味到作家创

10、造艺术作品时未曾想到的东西,从而深化原来并不深刻的东西。这样,读者以具独特的性格、 气质、审美趣味、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期待视野中完成了对具有开放性召唤结构的文本的解读。这种解读不违于作品,也不囿于作品,不落言筌,也不离言筌,是人的生命力的一种演绎,朦胧迷蒙,富有诗意。对于这样一个充满诗意、富有魅力的互动系统的驾驭, 当然应当是灵动的, 而不是机械的,应当是充分赋以创造的,而不是指以华山一条道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内质模糊性的存在,语文教学才得以区别于其他门类的教学。四、当前语文教学中模糊性的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一味追求精确性,无视模糊性的存在与作用, 带来了诸多弊端, 抑制了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重

11、新省视模糊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有其特殊价值的。、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层次上的智力的特殊反映。 在教学过程中, 它常常表现为思维过程的不确定性的“产生消除再产生” 。发散性思维就是一种不确定性信息所引起的思维过程中的延时性现象,它也表现为上述不确定性思维过程。这样, 创造性思维的引起和过程都表现出不确定性,而我们的模糊性语文教学恰好给这个引起和过程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可能和园地。故而,我们应当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模糊性, 使之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应当再一味追求精确性,最终导致某种程度上抑制和束缚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利于培

12、养学科的语言直觉感受能力语文教学, 特别是阅读教学, 有不少是属于感受性质的。譬如,情感陶冶与审美教育,甚至语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感受的。形象思维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富于鲜明性的同时,更富于模糊性, 要领悟它,当然得依靠语感和直觉思维能力, 而它是语文教学模糊性才能培养出的能力,而且它本身也有一定的模糊性。譬如说,面对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样的小令,无论概念思维多么严密精确,也无论如何擅长, 都是无法解读的。 这便显示出精确性教学的无以万能和疲软无能。无论从正面还是从反面都可以看出, 模糊性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感受能力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还原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在盛行精确性语文

13、教学的当前,语文教学已经习惯于肢解文本和追求、选项的“标准化”,或者乐而不疲地进行模式定势训练和形式推理与归纳。 如果说如此追求精确性和严密性,确实弥补和强化了语文教学本无或本弱的思辩美、理趣美和明朗美, 那么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甚至抛弃了语文教学本有或本强的形象美、 含蓄美和模糊美。 而模糊性语文教学由于它重视直觉思维、体悟能力、涵泳意会等形象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它对于还原语文教学完全审美能力有着巨大作用。、利于完善语文教学效率评价体系教学效率评价包括质与量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在整个语文教学系统中偏轻偏重了精确性或模糊性任何一面,都势必影响教学效率结果。不仅如此, 而且首先由于模糊性教学的缺少,必将导致教学信息内涵的不全面,导致教学信息量化研究所服从方法规律的错误运用,这样,也就直接导致了教学效率评价或教学信息量化研究的效度信度的降低甚至错误,失去评估、指导、调控的科学依据和作用。由此看来,重视模糊性语文教学, 对于以教学信息量化结果去描述系统的有序组织化程度、完善语文教学效率评价体系和增强评价信度和调控的有效性,都是相当重要的。语文教学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它本身具有模糊性与明晰性;不确定性与确定性;近似值和精确值;变化性与稳定性;随机性与固定性;开放性与模式性等等。这些特性,两两对立,相互对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