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_第1页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_第2页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胡适所着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 代哲学史的第一部着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胡适(1891 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 亚大学,是着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1917年归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以提倡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而成为与陈独秀齐名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1919年其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出版,以后又有章实斋年谱及大量 历史考证文字发表,在学术界的影响逐渐扩大。胡适在该书的导言中指出,中国哲学是世界哲学中的东方一支,与西方 哲学处于对等的位置。从而打破了西方学者一向宣扬“中国哲学不属于哲学 史”

2、的谬见,确立了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位置。胡适还在导言中提 出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系列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为后学者指了门径。该书 是近代第一部用西方治学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着作。该书是研究中国哲学的 必备图书,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哲学史大纲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 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蔡元 培给此书以很高评价,指出它特长有四:第一,证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 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系统的方法这本哲学史大纲在内容上,并非如钱穆 国史大纲这样从先秦至于近代, 而仅是包括由老子、孑L子而后到秦的那几百年,也即春秋、战国时期的

3、中国哲 学。胡适在中国近代算得上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文人。他这本大纲也是用一本中 西贯通之思想作成。这一点尤其是可以从第一篇导言部分看出来的,导言 篇主要介绍了胡适的写作方法,读来使人受益匪浅。特别是他以赞赏的角度支 持以考据的方法作为研究的开端,且用宋儒贯通理论的手法对文章作评论。既 免于空疏臆说,且免于支离碎琐。对于我们做历史的人来说真是一个好的方 法。大纲分十二篇,且根据附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一文,作为文章又一 佐证。这十二篇,以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古代哲学之终结为始终,另有导 言,老子、孔子/孔门弟子、墨子、杨朱、别墨、庄子、荀子以前的儒家、荀 子诸篇。既是一个时代顺序,又是一个学术渊流。胡适

4、先生对每篇都有自己独 到的见解,许多新奇的名词让人读来耳目为之一新(要知这书所做已经历近一 个世纪了)。如认为先老子之前,乃诗经时代,因为仅有诗经一部可作为后人 了解那时代人的可靠的着作,称之 诗人”时代(比之于希腊之荷马史诗),颇 是有趣而又有道理。胡适说孔子与儒家,孔子儒的世界观是以易为其观点 的体现。孔子学说的一切根本,依他来看都只是一部 易经。孔子的人生观、 政治哲学为正名主义,正名主义乃孔子学说的中心问题。其他发人深醒的阐述 不胜举。而很明显的一点。胡适最欣赏的便是墨家了,他后来时常以实用主义 为口号作各种社会宣传,也即是此来源。他认为墨家是对儒家批判地改进,而 后来新儒又起而攻墨,

5、各种学说就在这相攻之中发展。而墨者与儒者即占据了 这本书的主要篇幅,读来使人似乎进入了那个时代的学术争纷。读完此书受益匪浅,主要也是通过理解第一篇导言中提到的哲学史三 点目的获得的,就是明变、求因、评判。最首先的获得是对基础的知识的掌握。知道了惠施、杨朱、公孙龙等原 本不在自己知识范畴的人物,通过对他们所处时代背景,所接受到的教育背景 的了解,理解他们思想的根源。胡适很注意材料的考据,因为在他看来,作为 分析依据的材料如果无法论其正伪,那后面再多的分析都做不得数,当然绝大 部分的历史和文学考据都还看不懂,但是做学问的方法和精神值得学习,另外 对这些考据学硬读下来,即便只能懂一点点,也是收获。其

6、次是明变,这是读完这本书之后觉得收获最大的地方,诸子的思想,不 是凭空想象出来各不相关的,也不是非儒即墨的对立关系。墨子应该是受过孔 子儒家思想教育的,在其上通过自己的理解 (正面的或者反驳的)发展了墨家; 其后孟子虽然反对墨家,但是其思想又能看出受了墨家的影响;法家最着名的 李斯和韩非都是荀子的弟子,相信法家的依法治国的思想的理论基础,应该就 是荀子的性恶论,既然人性本恶,就只能通过严法进行控制;即便是儒家自 身,孟子和荀子的性本论也是有完全对立的差异。书中的脉络写的比较清楚, 通过明变让人更容易理解思想的原因。最后的评判,从我现在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社会阅历水平,谈不出自己的想 法,只是对儒墨两家处事逻辑一节的分析印象比较深刻。按照书中分析,儒家 做事讲究“动机”、“居心”,所以看儒家的治国理论,似乎都是大而化之 的,没有实际措施,而墨家更多是实干,明确具体该如何做。从自己来说,还 是更偏向于墨家的理论,其实墨家的理论,也更多接近于当今社会的科学理 论,可惜古代一味尊儒,扼杀了中国发明创作的科学发展。这本书所获得的赞誉无以复加,它被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