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与特殊规则研究_第1页
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与特殊规则研究_第2页
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与特殊规则研究_第3页
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与特殊规则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与特殊规则研究1.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法律要件分类说的运用在罗马法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经过无数实践的基础上,德国著名法学家罗森伯 格创立了法律要件分类学说。它被证明是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合理适用, 为大多数 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我国总体上属于大陆法系类型的国家,采纳了其基本观点, 在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第一、二条进一步明确了举证责 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 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法官据此分清:1案件的哪些事实需要证明即证明对象;2

2、需要证明的事实由哪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3)明确在哪一点上进行举证责任的转换,保障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权利的基本 平衡。2.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诚信原则和公平原则的适用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源于古罗马的“诚信诉讼”,它赋予法官以诚信和公平正义原则裁判案件的权力。因为成文法国家都会面临同样一个尴尬的境 况:法律的相对滞后不能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情况予以全面涵括。这种局限性不仅体现在实体法上,在程序法上亦大量存在,尤其在证据制度上:由于法官无法对 举证责任的分配完全采用法定主义,因此,法官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 应当以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其分配行为的原则。 这无疑是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的依 据,对

3、克服成文法局限性有重大的意义。 而公平原则顾名思义是公正、 平等的准 则,法官在举证责任分配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分配结果的公平性,还要兼顾分配过程的公平性。公平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的价值体现贯穿于法官分配举证责任的全 过程,无论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 或是举证责任的倒置,还是特殊情形下 的举证责任负担都应予以适用。司法实践中,违反诚信原则和公平原则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举证妨碍,指的是一方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但由于相对方因故意或过失将诉讼中存在的惟一 证据灭失或者无法提出,以至于无法证明自己的主张,导致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 状态这一特殊的诉讼现象。如原告徐某的儿子张某(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车 祸受

4、伤,于20XX年4月7日被送至被告某医院住院治疗。20XX年4月16日晨, 张某被发现倒在被告病区内的花园旁, 经被告抢救无效死亡。原告起诉被告,要 求被告对于张某的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法院查明事实后认为:(1)张某因车祸入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行动也恢复了正常。后来张某的死亡在于其腹腔脏 器损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这与入院时的病状明显不同,因此可认定被告在4月15日前对张某的医疗措施是正确有效的,与张某的死没有因果关系。(2) 4月16日意外发生后,被告采取了相应的抢救措施,原告也没有异议,也排除了 抢救行为与被告死亡间存在因果关系。(3)医院走廊围栏很高,若非故意爬上, 是不可能摔出围

5、栏的。现有证据表明张某系从高处坠落,这排除医院设施产生安 全事故的可能。(4)张某作为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在病区内行动的自由, 原告仅以其离开病房发生意外事件来认定被告护理上负有责任,过分夸大了被告的责任,依据明显不足。(5)对于张某死亡的原因是否为坠楼或其他意外的原因, 由于原告在事发后反对报警尸检,导致不能查明死因的责任在于原告。 原告事后 要求被告承担该方面的举证义务(证明张某死亡的真正原因),显然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及公平原则,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我们认为,被告要获取证明自己的医 疗行为和死者的死亡之间无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的证据,又得不到原告的配合协助,如果仍然以证据规定第四条

6、为依据要求被告继续举证,这对被告 来说是不公平的;而对原告来说,他们不同意报警进行必要的尸检, 现在又认为 是被告的损害,显然违反诚实信用的原则。所以说,对原告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对 被告的举证行为予以配合的行为,应该认定为举证妨碍,让其承担不利的民事法 律后果。实施了举证妨碍行为的当事人要为自己阻碍诉讼的顺利进行承担一定的 惩罚后果,法律要求其多承担些诉讼中的败诉风险是程序正当性原则的本质要 求。同时,建立举证妨碍的配套证据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 对以下两种举证妨碍实行举证责任转换: 其一,故意毁灭证据或伪造证据、阻止 他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其二,因故意或严重过失行为造成诉

7、讼的惟一证 据灭失。在诚信原则和公平原则的适用过程中,我们必须特别注意:(1)综合、客观地考量当事人举证能力证据规定第七条规定“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也是法官在确定举证责任如 何分配时的一个考虑因素。举证能力是指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时所表现出来的行 为能力。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即使当事人使用了一切救济手 段也无法平衡彼此之间的举证能力。由于出现这种举证能力强弱的情况,可能导 致双方诉讼地位的不平等,法官对此要进行综合的考量。举证能力往往与证据距 离有密切。证据距离即是当事人距离证据的远近。接近证据的一方本来就具有举 证方面的优势,举证能力相对而言要强些,让其承担举证责任,可以节省举

8、证成 本,提高诉讼效率,大大减少举证不能的情况的出现。所以证据规定第四条 规定的数种侵权纠纷的类型,如环境污染案件、专利侵权诉讼、建筑物责任诉讼、产品缺陷诉讼、共同危险行为诉讼、医疗诉讼等,第五条和第六条规定的合同纠 纷和劳动争议案件中特殊事实等,均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责任分配方式, 就是对 证据距离加以考量的结果。当然,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这几种举证责任倒置的 案件类型,不能囊括社会生活中不断发生的侵权类型。 特别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 程中,由于资源、信息获取能力的强弱和社会地位的高低不一,必然形成强势群 体和弱势群体的分化,如何在程序法上给予弱者合理妥当的保护, 是法官必须深 思的问题之一。近

9、年来,有关消费者的格式合同纠纷诉讼频频见诸报端。法官对此类举证责任的分配应该注意双方当事人与证据距离的远近,接近证据的难易; 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原则出发, 综合、客观地考量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做到公 正合理地分配举证责任。如果对消费者的举证责任过分苛求,则很可能导致结果 的不公。(2)盖然性证明标准-当事人举证责任免除的边际盖然性证明标准是英美法系国家在民事证据上的一种证明标准,曾一度为我国法学界关注和热烈讨论。盖然性标准主要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为了 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必须向法官承担说服责任,只要当事人通过庭审活动中的 举证、质证和辩论活动使得法官在心证上形成对该方当事人事实主张更趋

10、采信方 面的较大倾斜,那么,该方当事人的举证负担即告卸除 -举证责任免除的边际。 该学说将人类生活经验与统计学上的概率,适用于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之情 形,提高诉讼效率。例如,某天傍晚在某地段发生了交通事故,受害人只知道是 公共汽车而不知道是哪个汽车公司的汽车。然而,经过调查发现有统计数据表明, 傍晚该路段有80%的公共汽车都是某某汽车公司的,基于此,受害人可以状告 该汽车公司,并由该汽车公司证明肇事汽车不属于本公司所有。如果举证不能或 不够充分,即推定该汽车是肇事汽车,由其承担赔偿责任。在这种情形下,盖然 性就成为举证责任倒置的依据与原因。 我们认为,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应该 进行法的观念

11、转变与制度的变迁,在“客观真实”向“法律真实”转变的基础 上,对证据规定第七条规定的特殊情形下举证责任免除的边际,可以考虑适 用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即普通类型的民事案件在法官心证中可信度达到 51%至85%的盖然性,对于与人身关系有关的民事案件诸如婚姻、亲子或案情 较复杂的案件可适用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特邀点评肖建国(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举证责任分配是民事证据法中最 耐人寻味的领域之一,历来学说纷纭、歧见迭出、争论不断。早期的学说从当事 人举证活动的角度来观察、分析举证责任分配,19世纪以来,德国学者创立的法律要件分类说则另辟蹊径,将审理终结时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状态与法院在此情况

12、下如何适用民事实体法起来,并以此作为分析举证责任分配的基点。 这种学说 逐步被成文法国家的立法或判例所承认和接受,成为通说。在我国,法律要件分类说直到1980年才在理论上得到承认,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逐步获得实 践的认同,而20XX年的证据规定的颁布则是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全面承认和 推行法律要件分类说的一个标志。本文以现行民诉法和高法司法解释为据,阐释了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规 则,写作的思路凸显了法官的角色意识和务实态度,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不区分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或行为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或结果责 任),将行为责任的分配与结果责任分配作整体性的考虑;二是在将举证责任分 配的特殊规则等同于举证责任倒置的基础上, 对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采用法 定主义,对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