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总论1.1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河南平顶山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1.1.2 项目主管单位:平顶山市林业局1.1.3 项目建设单位:平顶山市白龟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1.1.4 法人代表:李建成1.1.5 项目性质:国有、新建、生态工程、公益性事业1.1.6 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顶山市西南6km处,属沙河上中游地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34214334545,东经11302311131445之间。涉及平顶山市的湛河区、新华区和鲁山县3个县(区)的7个乡镇、28个行政村。湿地保护区的管理点、检查站沿保护区北界和保护区西南界设立;界桩
2、、界碑和管护标牌在保护区试验区边界设立;湿地恢复工程以及科研工程中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分布在保护区内;管理中心、管理站、宣教、科研等工程在保护区外建设。1.1.7 建设内容及规模(1)保护与恢复工程完成保护区3个管理站、7个检查站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2080m2;完成界碑、界桩及标牌设置,总数150个(块);在新华区设置防火瞭望塔1个,配备防火车1辆,防火设备80套,建立管护码头3个,配备水上巡逻艇3艘。在管理中心设置野生动物救护站,建筑面积200m2,笼舍500m2,购置救护设备1套;在越冬侯鸟集中分布区建立3处野外给饲站,每个给饲站建贮藏室15m2;设疫源疫病及病虫害防治监测站,建
3、筑面积200m2,购置疫源疫病及病虫害防治监测设备1套,监测车1辆。实施退耕还滩60hm2,种植芦苇和香蒲等水生植物恢复植被110hm2,封滩育草100hm2。(2)科研工程:在管理中心设立科研站,建筑面积共300m2,辅助建筑工程80m2,购置科研设备、信息设备、标本制作及保管设备各1套。(3)宣教工程:在管理中心设立宣教培训中心,建筑面积200m2,辅助设施80m2,购置宣教设备1套。(4)管理中心、保护管理站工程:在新华区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建筑面积450m2,配套80m2,3个保护管理站每个建设办公用房400m2,共1200m2。1.1.8 项目建设期:2年,即2009年4月2
4、011年4月1.1.9 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2217.64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投资1330.58万元,占总投资的60%;地方配套资金887.06万元,占总投资的40%。1.2 建设依据和宗旨1.2.1 建设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5、1997年)。河南省实施办法(2001年)。河南省实施办法(1995年)。(2)技术规范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LY/T512604)。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2002年)。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国家林业局林计发2006156号)。(3)技术文件及批文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年)。河南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30年)(河南省林业厅,2003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2004年)。河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20012030)(河南省林业厅,2001年)。河南平顶山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平顶山市城
6、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平顶山市两库一河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豫政办2000100号)。中共平顶山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平发200318号)。1.2.2 建设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为国家和人类造福”的工作方针,通过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站、点)机构和基础设施等建设,加强对湿地的保护监管;通过退耕还滩、湿地生态水系及植被恢复等措施,扩大自然湿地保护,改善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进而恢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
7、态功能。1.2.3 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增强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宣教能力,保护、改善和恢复白龟山湿地生态环境,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基本功能,提高社会大众对湿地功能价值的认识,增强湿地保护意识,使保护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建设项目采用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表1工程建设项目单位指标(万元)保护与恢复工程界碑个1.00界桩个0.05标牌个0.40检查站m20.08瞭望塔个25.00防火隔离带km2.00防护隔离沟km4.00管护码头个10.00野生动物救护站m20.11笼舍m20.06野外给饲站m
8、20.03退耕还滩hm20.06人工辅助植被恢复hm20.50封滩育草hm20.06防火指挥车辆25.00防火设备套0.08疫源病疫监测设备套40.00疫源疫病监测车辆20.00巡逻艇艘15.00科研工程建筑工程m20.12辅助建筑工程m20.08科研设备套18.80信息设备套20.00标本制作及保管设备套30.00宣教工程建筑工程m20.12辅助建筑工程m20.08宣教设备套34.60管理中心建筑工程m20.12辅助建筑工程m20.08办公设备套88.88管理站建筑工程m20.09辅助建筑工程m20.06办公设备套128.42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费用的1.5%可行性研究费总投资的5项目评估费总
9、投资的2.5勘察设计费建筑费用的3.5%工程监理费建筑费用的2.5%招投标费建筑及设备费的1%环境影响咨询费投资额3000万元以下:12万元职工培训费每人每年2000元基本预备费工程费用及其它费用的5%1.4 结论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淮河的一级支流沙河的干流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740km2,是水库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净化水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多种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该项目的实施,将会从根本上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威胁,有效维持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使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将有
10、力地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认真研究和论证,本项目符合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的优先支持领域,也符合当前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大政方针和优先领域,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组织保障有力,总体布局合理,建设方案和技术路线可行,建设规模适宜,资金投入适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2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 项目建设背景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多种资源,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
11、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加强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是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的需要,更是实现湿地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保护了湿地,就保护了人类自己。白龟山湿地是我省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带,湿地内物种繁多,是人工湿地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重要的湿地资源,2007年11月20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河南平顶山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社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湿地研究与合理开发,实现湿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
12、有重要意义。由于受经济发展和新城区建设的影响,白龟山湿地面临着由于水文条件改变和盲目开发利用等原因导致湿地面积缩小,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环境质量下降的威胁。为了有效地保护湿地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更好地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和河南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30),按照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编报湿地保护建设项目的通知(计建函200610号)要求,河南平顶山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委托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完成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是保证区域生态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
13、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白龟山湿地紧邻新城区,由于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湿地植被减少,功能降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湿地内沙地成为平顶山市主要风沙源之一,影响了市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项目实施可以有效保护湿地环境,恢复湿地功能,扩大湿地植被面积,控制保护区土地沙化,保证平顶山市的生态安全。白龟山湿地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资源丰富,白龟山水库是平顶山市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项目实施不但可以保证平顶山市区的用水安全, 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湿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给周边社区居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2.2.2 是落实国
14、家和河南省湿地建设和保护管理有关政策的需要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已列入河南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30),把湿地恢复作为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保护区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符合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范(20052010年)规划的要求。因此,尽快实施白龟山湿地保护工程,是落实国家和河南省湿地建设和保护管理有关政策的需要。2.2.3 是保护珍稀水禽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履行湿地公约的需要淮河是我国第四大河流之一,白龟山湿地位于淮河的一级支流沙河的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2740km2,据调查,区内已知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39种,其中鸟类186种,兽类20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23种。维管类植物
15、97科196属391种,约占全省植物总数的8.7%。区内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3种,属中国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80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类18种。1992年,我国成为湿地公约的缔约国,另外,我国政府分别与日本、澳大利亚政府签订了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的协定。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履行湿地公约以及中日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澳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的需要。2.2.4 是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的需要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周边城市人口密度大,项目实施不但可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作为科学研究和保护环境教育基地,向公众进行
16、生态环保教育,加深社会大众对湿地功能价值的认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引起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第3章 项目建设条件3.1 自然地理条件3.1.1 地理位置白龟山湿地保护区位于平顶山市区西南约6km处,紧临平顶山市新城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34214334545,东经11302311131445,保护区东西长20.9km,南北跨度7.4km,总面积6600hm2。3.1.2 地质地貌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沙河的干流上,它与上游昭平台水库形成梯级水库。沙颖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沙河发源于伏牛山东麓的鲁山县石人山,昭平台水库坝址以上为深山区,山峰重叠,地势险峻。昭平台白龟山区间为
17、浅山丘陵区,地势逐渐开阔。白龟山水库坝址处地面高程一般为9092m,河床高程为8687m,昭平台白龟山区间流域呈扇形,主河道长51km,有5条支流,流域内地形、地质差别较大。白龟山水库北侧为低山丘陵区,东南西为平原,水库由北侧的低山,西部的丘陵,南部的顺河坝,东部的拦河坝围成,整个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3.1.3 气候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在季风影响下,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温和,雨热同期,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4.9,最冷月份为元月,月平均气温0.51.3,极
18、端最低气温19.7;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729.5,极端最高气温43.4。年平均日照为422.3469.6小时,日照时数6月份最长,2月份最短,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552%,年平均无霜期214231天。年平均自然降水量为685800mm,多集中在69月,年平均蒸发1492.52083.1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69%,湿度最大的是8月,平均为80%,最小的是元月,平均为57%;年平均风速2.5m/s,基本风压为40kg/m2,在冬春季,东北风、西北风盛行。由于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易发生水、旱、风、雹等灾害性天气。3.1.4 土壤土壤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漫长的发展
19、过程中,受各种自然成土因素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致使土壤组成存在着很大差异,形成的土壤类型也各不相同,本区内土壤系沙河多年淤积发育而成,主要土壤类型有潮土类的脱潮土亚类和黄潮土亚类,也有少部分风沙土和盐碱土分布。土壤分布有很强的规律性,由于河流的分选作用,河槽至两岸土壤沙质化程度逐渐降低,土壤肥力逐渐提高。分布有潮土、沙壤土和沙土,亦有部分淤土,嫩滩地以淤土和沙土为主,在低洼地有少量盐碱土分布。3.1.5 水文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淮河的一级支流沙河的干流上,总库容为9.22亿m3,水库控制面积2740km2,上游有昭平台水库,其中昭白区间流域面积1310km2,流入保护区的主要河流有沙河
20、、湛河、应河、西杨村河、澎河等5条河流,均属淮河流域。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4种生活型: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植物的上部,包括叶、茎、花、果挺出水面生长,这些器官具有陆生植物特性,入水部分主要为根和地下茎,具有水生植物特性。典型挺水植物如水烛、慈姑等;有些种类陆生性较强,离水仍能生长,如两栖蓼、芦苇等,为水陆两栖植物,它们通常生于沿水库浅水处或库滩湿地。浮水植物:根、地下茎生长在底泥中,叶片浮在水面,如菱、眼子菜等。漂浮植物:植物体全部漂浮水面,通常根退化或完全没有,具有明显的漂浮特征,如浮萍、紫萍等。沉水植物:茎、叶全部沉没水中,根大多数
21、扎入底泥中,少数为不扎根型,如茨藻、苦草等。(2)陆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分布于农田、沙丘、盐渍、荒地周围和水库堤生长的植物。按其所含种数多少排列,优势科为禾本科、菊科、豆科、莎草科、藜科和蔷薇科。它们主要属于温带分布和世界广布的科。构成群落优势种大多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木本植物如杨、柳等;草本植物种类占优势,广布种为多,常见种如艾蒿、葎草、荠、萎陵菜等;世界广布的常见种如莎草、藜、车前草、苍耳、猪毛菜等;也有较多的热带分布种,如狗牙根、马齿苋、棒头草、白羊草等。各类区系成分的植物在本区均有,表现出植物地理成分的多样性。本区地带性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人类长期的开垦,绝大部分陆生原生植被
22、已被破坏,天然森林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人工林木和农作物,仅在农田间隙、低洼地存有少量自然植被;水域植被则多为自然植被。区内植被以水生植被为主,仅有少量的阔叶林、灌草丛、湿生草甸、沼泽植被。3.2.3 社会经济状况3.2.3.1 行政区域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顶山市西南约6km处,保护区土地由白龟山水库管理中心、国有鲁山县林场的部分土地组成。周边分布有平顶山的湛河区、新华区和鲁山县,共3个县(区)的7个乡镇28个行政村。3.2.3.2 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保护区内无居民。周边乡镇总人口22.35万人,共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23万人。回族人口最多,其次为蒙古族、满族、壮族、苗族、
23、土家族、朝鲜族、锡伯族等。除回族和蒙古族居住较集中外,其它少数民族多分散居住在市区。3.2.3.3 交通、通信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紧邻平顶山市区,交通、通信设施发达,周边社区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3.2.3.4 土地资源的权属保护区总土地面积6600hm2,全部为国有土地,权属明确,边界清楚。3.2.3.5 土地现状与利用结构保护区总面积6600hm2,其中有林地310hm2,水域5910hm2,滩地380hm2。3.2.3.6 地方经济保护区东北紧邻现代化城区,西南部是传统的农业区,人均耕地0.75亩,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花生、水稻。另外,部分群众从事农
24、产品加工业、养殖业、林业、第三产业的生产增加收入,周边经济相对发达,国民经济总产值17.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9亿元,林业产值1.4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15元。3.2.3.7 社区发展周边社区中小学毕业率、合格率和初中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标准。文盲率仅为2.3%,主要是50岁以上的老人;乡镇有中心医院,村有卫生所和医疗室,基本实现国家初级卫生保健标准,能够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需要;乡镇办有敬老院,可以收留一些孤寡老人,少部分村民参加了民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3.3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3.1 组织保障得力保护区建立后,平顶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建立了平顶山市白龟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25、,正科级单位,编制15人,工作人员10人,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自然保护区所辖的3个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全部为全供事业单位,隶属林业部门领导,管理机构的成立为白龟山湿地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3.3.2 地方政府重视河南省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为加强平顶山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通知。200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河南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政府也将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列入“平顶山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在未来的三
26、年进行重点建设。3.3.3 已具备的基础条件由于保护区成立不久,管理机构和保护设施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但由于保护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项目区内的交通、通讯条件比较优越,无线网络覆盖整个项目区。另外,平顶山市林业局、湿地保护区管理中心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单位有着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可以为项目提供较强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3.4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3.4.1 存在问题有关部门虽然对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做了大量的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当前的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
27、问题:(1)保护区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保护区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和保护经费。基础条件差,缺乏通讯设备及必要的巡护车辆等,影响了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区内生产经营活动与开展资源保护存在一定矛盾保护区土地权属虽然全部属于国有,但是周边乡镇群众一直在滩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如何协调好其与保护区的关系是目前开展工作的一个问题。开展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协调发展将成为保护区保护管理难点之一。(3)保护和执法力量不足由于保护区管辖范围大,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与3个县(市)、区、7个乡(镇)、28个行政村相邻。区内人口密度大,人为活动十分频繁,加上基层保护站点尚未建设,正常的保护区巡护管理还不能
28、如期开展。(4)缺乏保护区本底资源数据保护区还没有全面系统地进行动植物资源、生物环境和社会经济本底调查工作,缺乏动植物资源、生物环境和社会经济本底数据,对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受威胁状态和濒危程度缺乏充分的了解,制约了对一些重要物种的种群动态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使保护管理工作依据不足,难以深入开展。3.4.2 实施对策(1)完成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保护网络。建设保护管理站、管理点和检查哨卡,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同时,为了便于巡护、管理、防火、保护和宣传,建立瞭望塔、界桩、标牌和围栏等保护及其附属设施。(2)建立科研机构和生态监测体系。在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
29、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建立健全生态监测体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3)利用现存的资源条件,通过退耕还滩、生境改善、芦苇种植、湿地补水等措施进行湿地的恢复。对滩区内的耕地分两种情况不同对待:无证私自乱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坚决予以收回;对于因历史原因在滩区内使用土地的,要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对农户进行合理补偿,逐步将滩地收回。(4)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利用保护区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科普和法制教育,使人们认识湿地,保护湿地。第4章 建设目标4.1 项目建设目标(1)通过保护措施的实施,保护项目区内典型、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相应的物种基因库。(2)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为湿地的恢复
30、与管理创造便利的交通、管理和科研条件,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3)利用现有研究成果,在与相关科研单位密切合作下,就湿地保护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为正确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奠定基础。(4)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湿地保护深入人心,动员全社会关注湿地保护,参与湿地保护。4.2 指导思想与原则4.2.1 指导思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利用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系统的战略基地之一,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是保证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保存遗传多样性、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湿地保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31、、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为国家和人类造福”的总方针。落实全国温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等有关要求,根据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类型,资源分布、区域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以保护、改善和恢复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基本功能为重点,按计划、有重点、分步开展各项基本建设。并以严格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前提,在保护好现有湿地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条件,对一些重点湿地进行恢复。通过多种保护和恢复措施,扩大湿地面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特征,初步扭转自然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下降的局面,对改善周围生态环境,促进当
32、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巨大作用。4.2.2 建设原则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的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项目建设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国家和地方与湿地有关的规定,符合国家现有的湿地保护与利用政策。(2)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坚持以保护自然为主,遵循自然规律;(3)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优先,抢救性保护与湿地恢复相结合,充分发挥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导,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4)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考虑白龟山保护区湿地不同地段的特点和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主
33、攻方向,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按需建设。(5)坚持以生物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原则。(6)坚持建设方案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吸收国际湿地保护、恢复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国内外生态建设新技术在湿地保护恢复中的应用。4.3 技术思路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计划制定必须合理可行。白龟山湿地保护工程的技术思路主要按照如下程序进行。首先明确项目的保护与恢复目标、恢复的湿地功能应达到的标准;其次是要调查清楚计划恢复区的基本特点,如环境及扰动要素影响的基本特性等;第三是满足恢复目标的生物和工程技术方法;第四是时间安排和资金预算、筹措;最后是恢复项目的长期
34、监测和管理。为了实现保护白龟山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构建良性的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总目标,本工程建设先从保护入手,首先完成保护区边界的确标立界,设置标牌,检查站;完成管理中心、管理站的建设,并新建野生动物救护站、野外给饲站;建立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体系:通过加强管理、控制人为破坏等措施保护湿地,减少人为干扰阻止湿地过度开发利用行为。同时,利用现存的资源条件,通过退耕还滩、生境改善、芦苇种植、湿地补水等措施进行湿地的恢复工程建设。通过加强科研监测以及宣传教育等能力建设,使整个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4.4 项目总体布局4.4.1 保护区功能分区根据保护区建设的性质、任务,结合保护区内植
35、物群落、动物种群分布,湿地资源状况以及生态类型特性,居民点及其生产生活需要等情况,按照区划原则与有关标准,在实地踏查、广泛调研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区划结果见表2,详见附图。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表表2功能区面积(hm2)比例(%)总面积6600100核心区170625.85缓冲区77111.68实验区412362.47(1)核心区:根据保护对象在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和生态环境现状,将自然保护区的中心部,即沙河入库口至花山以西部分保护区划为核心区,面积1706hm2,占保护区面积的25.85%。核心区四至边界为:西至鲁山县界,东至花山与赵庄连线西700m处,北界与保护
36、区边界相距300600m,南界与保护区边界相距300900m,具体边界以核心边界转点连线为界(边界转点坐标详见附表7)。(2)缓冲区:面积771hm2,占保护区面积的11.68%,呈带状分布于核心区外围,带宽300900m,缓冲区边界由核心、保护区边界以及与之相邻的实验区边界共同构成。具体边界以相应边界转点坐标连线为界(边界坐标详见附表7)。(3)实验区:包括西部实验区和东部实验区两部分,总面积4123hm2,占保护区的62.47%。实验区边界由保持区边界以及与之相邻的缓冲区边界共同权成。具体边界以相应的边界转点连线为界(边界转点坐标详见附表7)。4.4.2 工程建设布局为了有效地保护白龟山湿
37、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典型自然景观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充分发挥各功能区的优势和作用,根据保护区建设的有关规定,结合保护区建设现状和工程建设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建设原则,确定急需建设的项目,主要工程项目布局如下:根据保护区建设相关标准,管理中心、管理站工程宜布设在保护区外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乡镇。结合实际情况,拟在保护区周边乡镇新建保护区管理中心1个,在各县、区适宜地段新建保护管理站3个,在进出保护区的主要路口设置检查站7个。在管理中心建设濒危动物救护站,宣教培训中心,科研中心,在越冬候鸟集中分布区建立3个候鸟越冬野外给饲站。在人为干扰大的地段界设置隔离沟,并新建防火瞭望塔1座、管护码头3
38、处,以加强保护工作。在滩区部分实施退耕还滩。并改善水鸟的栖息生境。为进一步改善水质和景观质量,有选择地在部分滩区实施封滩育草,种植芦苇和蒲草等水生植物。为改善保护区湿地水资源状况,有选择地在保护区实验区开挖引排水沟,在沙河水流量较大时可以增加湿地存水量,并有效增加河水在保护区内停留时间,改善部分滩区经常无水的现象,降低因上游昭平台水库蓄水对湿地的影响。第5章 项目建设内容5.1 保护与恢复工程5.1.1 确标立界为了明确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分界线,给人们提供服务指南和限制人为活动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破坏,需要设置界碑、界桩和标示牌。界碑、界桩和标示牌配中英文对照的通俗易懂、准确简明的文字。界碑设
39、在通往保护区的主要路口处,即具有保护区分界的明显提示作用,也具有保护区的宣传功能,以引起人们对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减少人为破坏。规划在保护区边缘和需要标界的功能分区的边缘共设置20块界碑、100个界桩和30块标示牌。界桩和标示牌设在保护区内交通路口及人流较多的地方。界碑用钢筋混凝土作基座,外饰大理石贴面,规格为50020030(cm),共设20块。设置保护区界桩100个。设置30块标示牌,用混凝土铸成,规格为1309015(cm)。为防止人为破坏,标示牌埋深宜为70cm以上。5.1.2 检查站根据保护管理任务、地理条件和人为活动特点,在新华区肖营、梁庄、留村、鲁山县西羊石、孙街、湛河区宋寨、杜
40、庄等地建立7个检查站,并购置相应的办公用具,配备通信设备。5.1.3 巡护路网保护区周边地势较平坦,管理中心至各管理站均有道路相通,管理中心和管理站之间不需新设道路。但考虑到管护区巡护的需要,规划修巡护步道为10km,道路养护不设专职养护人员,步道所在保护管理站自行负责养护,因自然灾害造成的道路毁坏由管理中心统一组织维修。5.1.4 防火设施建设(1)防火瞭望塔保护区面积较大,紧邻市区,人为活动较多,存在较多的火灾隐患,为防火管理的需要,规划在白龟山自然保护区北宋废墟设立1个防火瞭望塔。利用防火瞭望塔瞭望,并结合日常巡护等措施对保护区内火情严密观察。瞭望塔除开展防火瞭望工作外,同时兼具保护湿地
41、和水禽瞭望的作用。(2)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能对火灾起防止、隔离作用,可避免大面积火灾的发生和蔓延。自然保护区滩区秋冬枯草较多,群众有烧荒习惯,极易发生火灾,实施生物防火比较困难,只有布设防火隔离带,阻隔滩区火势蔓延。防火隔离带建设采用以下3种具体形式:一是结合巡护步道、隔离沟、引排水沟建设开设防火隔离带;二是适当在滩区采用割草或割灌的方法,达到防止、隔离火灾的目的(为防止除草剂污染,应尽量避免使用除草剂);三是在保护区的实验区结合多种经营项目,将作物种植的地块规划为条形地块,种植具有防火作用的作物。规划防火隔离带带宽20m,总长10km。(3)防火通信网络防火通信是为监测瞭望、信息传递、指挥
42、调度、扑救、后勤供应等工作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保护区内部建立无线通讯网,总台设在保护区管理中心。各保护管理站和瞭望塔配备无线电台和手持对讲机。(4)防火设备为便于防火和灭火联络,保护区管理中心配置有车载电台的防火指挥车1辆,瞭望塔配置高倍望远镜等配套设备;管理中心及各保护管理站配置风力灭火机等其它防火专用设备。5.1.5 防护隔离沟在保护区实验区与缓冲区交界处,人为活动较频繁的地方开挖隔离沟,沟宽3m、深2m。不但可以有效阻止人为活动干扰缓冲区和核心区,也可以有效增加湿地蓄水量、延长存水时间,增加湿地植被。规划在人类活动频繁区段开挖隔离沟8km。5.1.6 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5.1.6
43、.1 动物救护站为及时对保护区内羸弱和受伤的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提供人工救治,待其康复后放归大自然,因此,有必要建设濒危动物救护站,提供收容、救护场所和科研基地。规划在管理中心建动物救护站,主要用于水禽等野生动物的救护,并结合科普旅游,开展科学教育、宣传野生动物救护政策。动物救护站规划建筑面积200m2,包括仓库、饲料加工室、兽医室、治疗观察室、办公用房等,笼舍500m2,购置救护设备1套。5.1.6.2 野外给饲站规划在越冬候鸟集中分布区五虎刘、关庙杜北、范店南建立3处野外给饲站,以便在候鸟越冬期,食物缺乏时进行人工喂食,以帮助其越冬。分别在越冬候鸟集中分布区建立3处野外给饲站,每个给
44、饲站建贮藏室15m2。5.1.7 疫源疫病及病虫害防治监测近年来,我国和其它国家或地区先后出现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有关研究表明,果子狸、野生鸟类有可能是“非典”和禽流感主要的疫源动物,是携带和传播疫病的媒介之一。为了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时发现野生动物疫情,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保障当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规划在保护区管理中心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及病虫害防治监测站,负责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疫情及植物病虫害监测工作。购置疫源疫病及病虫害防治监测设备1套,野外监测车1辆。5.1.8 野生植物及生境保护垦植是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最
45、大威胁。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加上保护管理能力薄弱以及利益驱动,部分群众常年在白龟山湿地保护区实验区的部分滩区耕作经营,导致湿地自然植被的破坏。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本次规划在人为垦植较为严重的区段退耕还滩60hm2。5.1.9 植被恢复工程(1)人工辅助植被恢复芦苇是抗盐碱植物,还具有很强的污水净化能力。由芦苇和其它的湿生、沼生、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自然生态环境组成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着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特点。为进一步改善湿地水质和景观质量,规划在保护区邓寨南的积水区域人工辅助恢复植被种植芦苇和香蒲等水生植物,面积1
46、10hm2。(2)封滩育草白龟山湿地水环境很不稳定,湿地植被处于群落演替的初期阶段,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为保护其生态系统,规划东羊石南实施封滩育草100hm2促进湿地植被恢复。5.1.10 湿地保护与恢复5.1.10.1 管护码头为了便于水上巡护,规划在新华区北宋废墟、水牛屯、湛河区赵庄建3处管护码头,采用实体式斜坡码头。配备水上巡逻艇3艘。5.1.10.2 防护林带为防御暴雨、洪水、风沙等对水库堤岸的侵蚀,在保护区水库堤岸五虎刘至东羊石南建设防护林带15km。5.1.10.3 缓坡水塘为增加有效湿地面积,便于野生动物栖息,在保护区邓寨东建设缓坡水塘10万m3。5.2 科研工程科研监测是保护区的
47、一项重要工作,可以为保护区管理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紧邻市区。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使湿地植被减少,湿地功能降低,湿地环境遭到破坏,湿地内沙区成为平顶山市区主要沙源之一。要有效地保护和恢复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必须加强湿地的科研和监测工作。规划建立科研中心1处,地点设在保护区管理中心,建筑面积200m2,辅助建筑面积80m2。购置科研设备1套,信息管理系统1套,标本制作及保管设备1套。设置固定观测样地30个,固定观测样线20km。规划在鲁山县孙街建设水文水质监测点1个。5.3 宣教工程宣传教育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成功的关键,只有加强湿地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
48、加人们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干部、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和技术管理水平,才能使湿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使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自觉参与到湿地保护之中。规划建立宣教培训中心1处,地点设在管理中心,开展经常性的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对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宣教培训中心面积200m2,辅助设施80m2,宣教设备1套。把保护区的生物、生态、历史、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的信息以图片、文字、录相、幻灯等形式展示,使人们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对于当地人民生活、生产造成的现实或潜在的威胁,使当地居民对所处的生存环境有危机感,从而能真正理解和主动配合执行保护区制定的一系列有关保护的规章制度,参与保护区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5.4 管
49、理中心、保护管理站工程根据保护管理任务、地理条件和人为活动特点,为便于保护区内管理及联系,根据实地踏勘结果,结合保护区不同地段急需保护的程度,规划在保护区周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华区薛庄镇新建管理中心l处,在新华区郭庄、鲁山县贯刘、湛河区曹镇乡新建保护管理站3处。管理中心建筑面积450m2,配套设施80m2,每个保护管理站建办公用房400m2,配套设施60m2,所建办公用房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的平房,按抗震等级7级设防,购置相应的办公用具,建保护区大门1座。第6章 消防、劳动安全卫生、节能节水措施6.1 消防保护区内的森林防火按照森林防火条例及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规定,在湿地保护与
50、恢复工程中予以布设。管理中心及保护站、点的建设应遵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并将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建筑工程竣工后,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室内装修、装饰根据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应当使用不燃、难燃的材料,选用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材料。保护区的日常生活消防依照河南省消防条例的规定,“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管理单位应当建立防火安全责任制,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
51、任人。(3)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4)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消防设施、灭火设备的配置均已包含在管理中心站工程中进行设计,不再另行安排。6.2 劳动安全与卫生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防止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根据河南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的规定,项目建设必须具有相应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并与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在日常运营中,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劳动安
52、全卫生规章制度。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在日常保护管理中,保护区管理中心应根据湿地保护区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劳动安全及卫生制度,配备专业的安全、防护、救援设备及其它劳保器具,并经常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按照有关规定将劳动安全卫生经费列入年度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6.3 节能节水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同时,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也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与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规定,项目区各项建设应做好节
53、能节水工作。项目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等设备的能耗,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建立能源消耗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经济核算,定期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实现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淡水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平顶山市更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内陆城市,供需矛盾突出。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是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用水必须坚持节水方针,实行计划用水和节
54、约用水。工程建设应当采用节水型的工艺、设备和器具,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安装使用的生活用水器具,应当符合国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第7章 环境影响评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对本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7.1 生态环境现状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顶山市西南、由山地丘陵到平原的过渡地段。是河南中南部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觅食地区,湿地内物种繁多,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水库湿地的典型代表。
55、据调查资料,区内的野生动物资源包括:鸟类186种、兽类20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23种,国家重点保护一级、二级动物27种。野生植物资源包括:维管束植物67科186属391种,占河南植物种数的8.7%。其中蕨类6科6属10种,占河南蕨类的20.7%;被子植物61科180属381种,占河南植物种的9.1%。植被类型可分为落叶阔叶林、灌草丛、湿生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等5个植被型,16个群落。其中,鸟类(包括候鸟、留鸟)成为湿地主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对象。主要生境类型有湿地、森林、灌草丛、农田。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水库湿地和沼泽湿地。区内的森林群落主要为人工林,主要类型有旱柳林、杨树林以及少量果
56、树林。灌(草)丛群落主要为沙地灌(草)丛及盐生灌(草)丛。7.2 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项目建设方案,工程类型包括: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科研工程、宣教工程、管理中心、管理站工程。工程分析:根据项目布局方案,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内容包括:界桩,设立在保护区内各功能区界;标牌(指示性、限制性、解说性),设立在保护区外的主要路口;界碑,设立在保护区边界;防护隔离沟,沿实验区与缓冲区界,顺向开挖,宽35m,以隔离人为干扰及防火;植被恢复,在核心区、缓冲区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栖息地与生境改善,在保护区的毁滩开垦地段全部实行退耕还滩,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动物救护站,设立在保护区管理中心。科研工程、宣教工程、管理中心、管理站工程,布设在保护区外、交通便利、生活基础设施完善的乡镇,在保护区内不建设任何固定建筑及生产设施。项目建成运营后,为促进湿地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保护区自养能力,在实验区集中布设适度的科普考察、生态观光旅游等社区可持续发展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分析:根据以上工程分析,科研工程、宣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艺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
- 长春健康职业学院《测绘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加工取样与检测流程
- AR眼镜产品投资导览模板
- 同学聚会讲话稿
- 二零二五年度未成年人监护权及抚养费支付协议书3篇
- 重庆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设工程技术咨询合同05013篇
-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python与数据处理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25-50课测试卷
- DL T774-2015规程试题库(含答案)
- 采购合同采购合同采购合同
- 云南省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及标准
- 华为C语言通用编程规范
- 搞笑诗朗诵《生活》4人
- 团建活动满意度调查问卷
- 数独题目难度系数3级共100题后附参考答案
- 齐鲁医学数字疼痛评分表
- GB∕T 7588.1-2020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 植物种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