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莫道春光难揽胜,浮云过后艳阳天。”长江两岸,“武汉必胜”格外xng m,这是江城武汉的英雄气质a东湖之畔,千树繁花悄然zhn fng,这是不可阻挡的春天脚步!在一个个这样的瞬间里,蕴藏着荆楚大地穿越风雪砥砺前行的秘密,yn y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的力量。(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a处的标点符号是 。(3)语段中的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 2.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一:中国古代文人以诗言志,“情动而辞发”,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学校开展“从古诗看

2、古代文人如何表达志向与情怀”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唐帝国疆域辽阔,边事纷起,加上藩镇作乱使得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不少诗人也被卷入其中,不过他们是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自愿从军的。如李益、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等,他们高歌“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时代精神,不但创作了大量的从军送别之作,而且亲身体验了远涉边地的战争生活。【材料二】唐代是个漫游风气特别盛行的时代。诗人们在漫游中相识,也在漫游中离别。漫游中创作出的送别诗多姿多彩,有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成为唐诗的一个重要类别。(1)上面两则材料解释了唐代“送別诗”大量涌现的原因,探究这两则材料,写出你的结论。(2)学校决定

3、邀请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大平先生来校做“从古诗看古代文人如何表达志向与情怀”的报告,请你在报告会前致欢迎词,你将如何说?活动二: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而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

4、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强的。本段节选文字中“我”是 (人名),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文中的“我”希望“你”成为怎样的一个人?3.用课文原句填空。(1)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2)枣园的灯光照人心,_!贺敬之回延安)(3)青青子衿,_。(诗经子衿)(4)青树翠蔓,_。(柳宗元小石潭记)(5)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美,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早在几千年前,诗经关雎中便用“_,_。”这优美的句子来表达男子对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倾慕之情。(7)桃花源记中“_,_。”两句句式工整,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二、阅读与理解(62分)阅读下面这首

5、诗,完成下列小题。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秋夜沉沉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释】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毗陵(常州)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阴虫:指蟋蟀。4. 诗歌中“沉沉”“切切”两个词意蕴深刻,试写出表达效果。5. 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并说出诗句表达的感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

6、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节选魏学洢核舟记)【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7、;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节选林嗣环口技)6.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断两处)。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其两膝相比者( )(2)如有所语( )(3)两股战战( )(4)不能名其一处也( )8. 翻译下列句子。(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9. 【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

8、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10.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追寻历史意义,走出“泛娱乐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总会引来很多质疑之声。那些不顾史实乃至常识的粗制滥造,那些既无意思更无意义的胡编乱造,让人反感,却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爆炸、观

9、点多元、文化多样的今天,应该怎么用好历史资源、做好历史传播,真正让历史对时代说话、向公众发言?脱下沉重、刻板、僵硬的外衣,换上轻盈、生动、鲜活的步伐,历史的“轻松”背后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然而,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中立,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可能就跌进了“泛娱乐化”的陷阱历史变成了市场上的快消品、屏幕里的调味品,变成了抖一个个包袱、造一个个笑料。“在娱乐化的潮流中,人们主张对事物和人物不作评价,尤其是不作道德价值上的判断。并不是认为这很困难,而是认为毫无必要。”“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一切都可以被恶搞、一切都可以被消费,饭局中就

10、难免出现诋毁先烈的唱段,电视里就难免出现奇言怪行的英雄。在这样的历史观看来,无所谓真相、无所谓真理,是非成败、高尚卑劣都不过尔尔,真可谓“节操碎了一地”。当历史仅归于娱乐之时,也就是历史被虚无主义绑架之时,这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底座、人们的精神信仰。正如学者的告诫,如果“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最后必然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看看那些起哄让秦桧在岳飞面前“站”起来的,那些围观邱少云“特殊生理结构”的,那些瞎传“村民出卖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些连抗战都可以无所顾忌消费戏谑的娱乐化一旦过度膨胀,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审美取向感官化,价值取向虚无化,政治取向

11、戏谑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其实,很多名篇名著,都是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远有三国演义演绎历史沉思天下大势,近有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反思社会现象,这些名篇以通俗的方式、大众的视角讲“历史故事”,让公众在“悦读”“悦览”中有所悟、有所得,同样有利于传播历史。因此,无论怎样的“历史讲述”,都需要抱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守住一条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不能罔顾常识、颠倒黑白,更不能消解价值、解构意义。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才是“再创造”时需有的历史观。事实上,那些无聊无趣的作品,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有网站调查显示,_76.97_%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

12、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这是对那些 “手撕鬼子” “石头打飞机”的“抗战神剧”的有力棒喝,更是拒绝历史“泛娱乐化”的民意体现。“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走出“泛娱乐化”,这样,我们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走向更远的未来。(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1. 请说说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1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泛娱乐化”?13. 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14. 说说第段划线语句的作用。有网站调查显示,76.97%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倾听草木的呼吸

13、曹洁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

14、活,人类才安生。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15、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

16、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

17、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选自2014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15. 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呼吸”的作用。16. 从文中分别摘录出体现“玉兰”和“树”高贵品

18、质的词语。17. 请简要赏析第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18.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19. 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三、写作(65分,其中含写字5分)20.作文。北宋诗人秦少游有诗云“韶华不为少年留”,然而水过留痕,雁过留声,在已逝的韶华中,总有一种东西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抹之不去,它可以是一种声音,一抹微笑,一个眼神;它可以是一份思念,一份感动,一份悔恨【注释】韶华:美好的时光。请以“抹不去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填全题目,自选文

19、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4)请认真书写。答案与解析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莫道春光难揽胜,浮云过后艳阳天。”长江两岸,“武汉必胜”格外xng m,这是江城武汉的英雄气质a东湖之畔,千树繁花悄然zhn fng,这是不可阻挡的春天脚步!在一个个这样的瞬间里,蕴藏着荆楚大地穿越风雪砥砺前行的秘密,yn y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的力量。(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a处的标点符号是 。(3)语段中的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 【答案】(1)醒目;绽放

20、;孕育(2);(3)去掉“在”和“里”【解析】【分析】【详解】(1)醒目:(文字、图画等)形象明显,容易看清。绽放:(花朵)开放。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2)“长江两岸,武汉必胜格外醒目,这是江城武汉的英雄气质”和“东湖之畔,千树繁花悄然绽放,这是不可阻挡的春天脚步!”这两句话句式相似,是并列关系,在有逗号的基础上用分号,故a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分号。(3)划线句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在”和“里”。2.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一:中国古代文人以诗言志,“情动而辞发”,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学校开展“从古诗看古代文人如何表达志向与情怀”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

21、与。【材料一】唐帝国疆域辽阔,边事纷起,加上藩镇作乱使得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不少诗人也被卷入其中,不过他们是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自愿从军的。如李益、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等,他们高歌“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时代精神,不但创作了大量的从军送别之作,而且亲身体验了远涉边地的战争生活。【材料二】唐代是个漫游风气特别盛行的时代。诗人们在漫游中相识,也在漫游中离别。漫游中创作出的送别诗多姿多彩,有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成为唐诗的一个重要类别。(1)上面两则材料解释了唐代“送別诗”大量涌现的原因,探究这两则材料,写出你的结论。(2)学校决定邀请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大平先生来校做“从古诗看古代文人

22、如何表达志向与情怀”的报告,请你在报告会前致欢迎词,你将如何说?活动二: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而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

23、强的。本段节选文字中“我”是 (人名),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文中的“我”希望“你”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答案】活动一:(1)唐代不少诗人被卷入战争,却又是抱着建功立业理想自愿从军的;唐代是个漫游风气特别盛行的时代。(2)(示例)尊敬的各位领导、王大平先生,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聆听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大平先生做“从古诗看古代文人如何表达志向与情怀”的报告,请允许我代表我校全体师生对王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希望全体同学能在此次报告会中博采学术增进交流、开拓视野。预祝此次报告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活动二:傅雷;乐观、坚强、从容地面对困难,正视错误并且之后一次次地改进的人。【

24、解析】【详解】活动一:(1)根据材料一中的“不少诗人也被卷入其中,不过他们是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自愿从军的”可得:唐代不少诗人被卷入战争,却又是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自愿从军的。根据材料二中的“唐代是个漫游风气特别盛行的时代”可得:唐代是个漫游风气特别盛行的时代。(2)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表达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尊敬的各位领导、王大平先生,同学们:大家上午好!”,然后点明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王大平先生做“从古诗看古代文人如何表达志向与情怀”的报告”,接着对王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能认真聆听,积极交流。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即可。语意要清晰,语气要真诚。活动二:选段出自著名翻译

25、家傅雷傅雷家书。选段是傅聪遇到感情问题时,傅雷给他写的信的节选。“我”就是傅聪的父亲,本书的作者傅雷。根据“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可知他希望傅聪成为一人正视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人。根据“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可知他希望傅聪成为一个乐观、坚强、从容面对困难的人。3.用课文原句填空。(1)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2)枣园的灯光照人心,_!贺敬之回延安)(3)青青子衿,_。(诗经子衿)(4)青树翠蔓,_。(柳宗元小石潭记)(5)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美,是人类的不

26、懈追求。早在几千年前,诗经关雎中便用“_,_。”这优美的句子来表达男子对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倾慕之情。(7)桃花源记中“_,_。”两句句式工整,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绝美景色。【答案】 (1). 蒹葭萋萋 (2). 延河滚滚喊“前进” (3). 悠悠我心 (4). 蒙络摇缀 (5). 欲济无舟楫 (6). 窈窕淑女 (7). 君子好逑(寤寐求之) (8). 芳草鲜美 (9). 落英缤纷【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蒹葭、萋、络、缀、楫、窈窕、淑、寤寐、缤”等字词容易写错。

27、二、阅读与理解(6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秋夜沉沉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释】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毗陵(常州)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阴虫:指蟋蟀。4. 诗歌中“沉沉”“切切”两个词意蕴深刻,试写出表达效果。5. 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并说出诗句表达的感情。【答案】4. 作者用“沉沉”和“切切”写出秋夜之深和蟋蟀鸣叫声的悲凉,渲染环境的凝重与凄凉,突出作者内心的沉重与愁苦 5. 作者虚写别后的明日,回望苏州只见悠然白云面不见友入的情景,实写别时的今夜离

28、愁之重。虚实结合,表达朋友间秋夜送别的不舍、孤寂和感伤之情。【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赏析。“秋夜沉沉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两句意思是: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沉沉”二字,从视觉着笔,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无边无际,写出了诗人的沉重心情;“切切”二字,从听觉入手,写蟋蟀的鸣叫,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声饮泣。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渲染了送别的愁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法和情感的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可知,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实”指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

29、的环境,“虚”指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留恋、孤寂和感伤之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

30、,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节选魏学洢核舟记)【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

31、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节选林嗣环口技)6.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断两处)。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其两膝相比者( )(2)如有所语( )(3)两股战战( )(4)不能名其一处也( )8. 翻译下列句子。(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9. 【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10.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

32、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答案】6.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 (1). (1)靠近 (2). (2)说话 (3). (3)大腿 (4). (4)说出 8. (1)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2)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9. (1). 空间 (2). 侧面(间接) 10. 示例:宣传倡导,全民参与。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

33、言断句。技巧:把握句子翻译,根据句子的成分、关联词、虚词断句。中(中间)/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须浓密的人,主语)/为东坡(是苏东坡,谓语和宾语)。【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其两膝相比者: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2)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些什么。语,说话。(3)两股战战:两腿打着哆嗦。股,大腿。(4)不能名其一处也: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名,说出。【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其,那个。视,眼神。端,正。容,脸色。寂,平静。若,好像。然,的样子。(2)间,夹杂。力拉崩倒,噼里啪啦,房屋倒塌。【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甲文。

34、先介绍了中间,然后介绍船头,最后介绍船尾,故甲文采用是空间顺序。2)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这里通过“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写出了宾客当时不敢大声喧哗,都静悄悄的,表现了宾客重视的态度,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故第二个空填“侧面”或“间接”。【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明确思路:作为中学生,对保护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建议。示范:把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和时代风尚结合在一起,激发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政府专项拨款,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专项主题研究。【点睛】译文:(甲)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

35、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

36、。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

37、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乙)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

38、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差一点争先恐后地跑了。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追寻历史意义,走出“泛娱乐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总会引来很多质疑之声。那些不顾史实乃至常识的粗制滥造,那些既无意思更无意义的胡编乱造,让人反感,却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文化多样的今天,应该怎么用好历史资源、做好历史传播,真正让历史对时代说话、向公

39、众发言?脱下沉重、刻板、僵硬的外衣,换上轻盈、生动、鲜活的步伐,历史的“轻松”背后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然而,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中立,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可能就跌进了“泛娱乐化”的陷阱历史变成了市场上的快消品、屏幕里的调味品,变成了抖一个个包袱、造一个个笑料。“在娱乐化的潮流中,人们主张对事物和人物不作评价,尤其是不作道德价值上的判断。并不是认为这很困难,而是认为毫无必要。”“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一切都可以被恶搞、一切都可以被消费,饭局中就难免出现诋毁先烈的唱段,电视里就难免出现奇言怪行的英雄。在这样的历史观看来,无所谓真相

40、、无所谓真理,是非成败、高尚卑劣都不过尔尔,真可谓“节操碎了一地”。当历史仅归于娱乐之时,也就是历史被虚无主义绑架之时,这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底座、人们的精神信仰。正如学者的告诫,如果“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最后必然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看看那些起哄让秦桧在岳飞面前“站”起来的,那些围观邱少云“特殊生理结构”的,那些瞎传“村民出卖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些连抗战都可以无所顾忌消费戏谑的娱乐化一旦过度膨胀,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审美取向感官化,价值取向虚无化,政治取向戏谑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其实,很多名篇名著,都是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远有三国演义演绎历

41、史沉思天下大势,近有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反思社会现象,这些名篇以通俗的方式、大众的视角讲“历史故事”,让公众在“悦读”“悦览”中有所悟、有所得,同样有利于传播历史。因此,无论怎样的“历史讲述”,都需要抱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守住一条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不能罔顾常识、颠倒黑白,更不能消解价值、解构意义。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才是“再创造”时需有的历史观。事实上,那些无聊无趣的作品,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有网站调查显示,_76.97_%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这是对那些 “手撕鬼子” “石头打飞机”的“抗战神剧”的有

42、力棒喝,更是拒绝历史“泛娱乐化”的民意体现。“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走出“泛娱乐化”,这样,我们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走向更远的未来。(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1. 请说说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1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泛娱乐化”?13. 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14. 说说第段划线语句的作用。有网站调查显示,76.97%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答案】11. (结尾句)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走出“泛娱乐化”。(或标题语:追寻历史意义,走出“泛娱乐化”) 12.

43、 以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内容浅薄,方式粗鄙、戏谑,试图使人放松、娱乐的一种文化现象。 13. 首先,提出很多名著从历史中汲取灵感的观点;然后,列举三国演义和中国历史新编两个例子从正面论证观点;最后,总结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敬畏历史。 14. 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网站调查的民意结果,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那些无聊无趣的作品,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的观点,从而论证了“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走出泛娱乐化”的中心论点。【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

44、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正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摘抄下来即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根据“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中立,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在娱乐化的潮流中,人们主张对事物和人物不作评价,尤其是不作道德价值上的判

45、断”可作答本题。【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所谓论证思路,就是论证的过程,也可理解为作者的写作思路。细读第段可知,本段首句点明了作者观点,然后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证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从“有网站调查显示”可知,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是为了具体地证明本段首句的观点,即“那些无聊无趣的作品,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追寻历史意义,走出“泛娱乐化”,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46、。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

47、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

48、、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

49、。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

50、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选自2014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15. 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16. 从文中分别摘录出体现“玉兰”和“树”高贵品质的词语。17. 请简要赏析第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

51、,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18.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19. 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答案】15. 运用拟人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点明写作内容。暗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16. 玉兰:大俗大雅、孤勇与优雅;树:干干净净、坚守、温暖、朴素纯真 17. “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

52、爱和赞美之情。(其中的任意一角度即可,意近即可) 18. “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 19. 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

53、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首先以“倾听草木的呼吸”为题目,运用拟人修辞,新颖形象,吸引读者。本文开篇写“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重点描写了白玉兰,花树之外的垂柳,荷塘和竹林,通过对草木的描写,感悟到“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由此分析,“倾听草

54、木的呼吸”,既交代了写作的对象,点明写作的主要内容,从写草木中感悟人生,暗示了主旨。【1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阅读全文,在文章找到对“玉兰”和“树”描写的句子,提炼概括。此题从第段中提取有关玉兰花品质的语句,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她干千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从上述语句中进行概括“玉兰”高贵品质。第段“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从以上句子提炼“树”的高贵品质。【1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分析: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结合本题,“燃”比喻玉兰花开时热烈的情状,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