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解读与探究(下)_第1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解读与探究(下)_第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解读与探究(下)_第3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解读与探究(下)_第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解读与探究(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廉颇蔺相如列传解读与探究(下)廉颇蔺相如列传解读与探究 (下 )特色鉴赏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这篇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蔺相如,没有写他 一生的事迹,只选择他一生中的三个片断来写,突出他的性 格特征。“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 “负荆请罪”,写他对内的顾全大局,团结为重。三个典型事 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品质, 取得了集中、 凝练、 鲜明的艺术效果。写廉颇,主要从“负荆请罪”这个典型事件 中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在前两个事件中给 读者以暗示。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 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2、蔺相如这个人物是在秦国威胁利诱, 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廷上 与秦王面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 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是那样的谦让,似乎是在逃避,却正是 他的高明处。对待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从中我 们能清楚、全面地认识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3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这篇课文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对话占了很大篇幅,形象地 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蔺相如劝缪贤肉袒伏斧质请罪, 蔺相如建议赵王以璧易城,分析利害,提出对策,不由人不 信服。蔺相如在秦廷向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 礼,方寸不乱;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有时坚决表态, 分析利害;

3、有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词锋犀利,刚柔相济 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 有勇有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问题探究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 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请你先阅读他的文章,再 看后面的解析,然后考虑:王世贞的观点是否有理?为什 么?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 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 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 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 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 予城,曲在秦

4、;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 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 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 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 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 十五城之子弟, 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予城,而绐(da i欺骗) 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於天下;臣请就死於国,以明大王之 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而归直 於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缪(同“戮”) 相如於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 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於

5、璧也,天 也。”若而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於用;所以能完赵 者,天固曲全之哉!【解析】开篇提出观点,对世所称誉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一 史实,予以否定。接着,从三个方面阐述理由。首先,文章指出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而蔺相如之所为 乃“既畏而复挑其怒”,这说明蔺相如自相矛盾的举动,很不 明智。接着,文章重点分析蔺相如的所谓曲直论,秦赵本“两无所曲直”,后相如入秦,“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 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即便“不入城”,只要蔺相如据 理申述,“秦王未必不返璧”,但相如“使舍人怀而逃之”,反而“归直于秦”,使赵失信理曲,为秦对赵动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借口。最后,文章

6、分析相如完璧归赵的后果,本当“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赵族灭国破,但他竟然“获全於璧”,赵国无 祸,乃是“天也”,蔺相如的成功不足为信,纯属侥幸。探究思路:王世贞的观点与司马迁明显不同。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 传里,把蔺相如描写为一个大智大勇的英雄,他的成功完 全是其智勇超凡的表现。而王世贞则认为,蔺相如的所作所 为,完全是不顾赵国安危的鲁莽昏聩之举,充其量也不过是 纵横家的权谋机巧而已。笔者认为,分析蔺相如的行动是否妥当,必须了解当时的时 代背景。而这一点,司马迁在课文中并未详细交代。但课文 中秦昭王说的一句话很重要:“今杀相如, 终不能得璧也, 而 绝秦赵之欢。”王世贞也看出来:“是时秦意未欲

7、与赵绝耳。” 由此可见,在璧玉和秦赵的关系上,秦把后者放在首位。为 什么如此?这是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战国后期,战国七雄其实只剩下了两个半:强大的秦国、新崛起并不断扩张的赵国和连续遭到重创的楚国。赵国在赵惠 文王期间,为秦国兼并战争中的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当 时人称赵国“尝抑强齐40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战国策赵 策三)。由于赵国强大, 秦国此时选择的主要攻击对象是楚 国。但秦担心赵国趁机从背后进攻,使其腹背受敌。为解除 后顾之忧,秦国必须搞好与赵国的关系;而赵国为了与齐魏 争夺中原地区,也必须搞好与秦国的关系。蔺相如所以能够“完璧归赵”以及后来在渑池会上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是他看 准并且充

8、分利用了这一形势的结果。“令秦王怒,而缪相如於市, 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 而责璧与 信,一胜而相如族, 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王世贞的这个判断 不符合当时的实际。秦在“诈赵而胁其璧”失败之后,怀恨在 心,前 282 年“秦伐赵,拨两城”,前 281 年“秦伐赵,拨石城”。赵虽然稍受挫折, 但是挡住了秦的攻势, 未出现“武安君十万 众压邯郸”的场面。 反而是秦国为了攻打楚国都城郢, 主动向 赵国示好,于前 279 年主动邀请赵王举行渑池之会,进一步 确定了两国的友好关系。所以蔺相如的成功不是“天固曲全 之”,而是蔺相如审时度势的必然结果。训练提高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 )臣等不肖( )(

9、2)刎颈之交( )( 3 )广成传舍()(4 )缪贤舍人( ) 相如虽驽()( 5)见臣列观( )(6)( 7)臣语曰( ) 睨柱()8)使人遗赵王书()( 9)(10 )秦王不怿( )( 11 )臣请就汤镬()( 12 )请奉盆缶秦王(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王必无人( )(2)相如奉璧奏秦王()(3)乃辞谢()(4)从径道亡() ( 5)间至赵矣()(6)臣请就汤镬()(7 )左右皆靡()(8)为赵王寿( )9)秦王竟酒( )(10 )位在廉颇之右()(11 )一介之使()( 12 )徒以口舌为劳()3在括弧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1)可与不()(2)拜送书于庭()

10、(3)召有司案图()(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6)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4下面句中虚词“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1)闻于诸侯。( 2)故燕王欲结于君。(3)而君幸于赵王。(4)使不辱于诸侯。(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6) 归璧于赵。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2)璧有瑕,请指示 王。( 3 )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 4)不如因而厚遇之。 ( 5)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6 )于是相如前进缶。6对下面句子的特点分析无误的几项是()1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这是

11、一个定语后置句,“可使报秦者”是“人”的后置定语) ( 2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 曲在秦。(这是一个并列复句,关联词语是“而,而”。)( 3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见欺于赵”是被动结构,见、于均表被动。 )( 4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这是一个并列复句,关联词语是“亦亦”)( 5 )曰:“不若也。”(这是一个省略句,完整的意思是“廉将军不若秦王也”)6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者,也”,这是一个判断句。者,在主语后表停顿;也,表判断)7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几项是()(1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

12、勿予,即患秦兵 之来。翻译:想给秦国(和氏璧) ,又恐怕不能得到秦国的城池, 白白地被欺骗了;想不给,就担心秦军攻来。(2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翻译:秦国从缪公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 坚守信约的(3 )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翻译:相如一向轻视别人,我为他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的下面!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 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翻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 步啊!(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你们的看待廉将军的态度哪里比得上秦王?8

13、分析下面文字中加点词语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1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2)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3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4)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9分析下面这段语言描写是怎样地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形象?“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赵王悉召群臣议, 皆曰: 秦 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 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使臣奉璧, 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 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 邑,故臣复取璧。大王

14、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楚人和氏得玉璞(P。)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 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氏为诳而刖(yu 0,古代的一种酷刑,把受刑人的脚砍掉)其左足。及厉王薨(ho ng,古代称侯王死叫“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 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三日三夜, 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 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雕琢、加工玉石)其璞而得宝焉

15、,遂名曰“和氏之璧”。(1)解释加点的词语:A .奉而献之厉王。B .厉王使玉人相之。C .王以和氏为诳而刖其左足。D .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E. 子奚哭之悲也?F.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2)说明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A .遂名曰“和氏之璧”。B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C 天下之刖者多矣。D 子奚哭之悲也?答:3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1 请你向班上的同学推荐历史巨著史记 ,说明推荐理 由。要求 200 字左右。12“廉蔺交欢”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成语“负荆请 罪”,戏曲将相和都来自这里,它启示我们:万事“和为 贵”。深入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 对于我们正确处

16、理人与人之 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很有益处。请谈谈你的感想,并 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短文,不少于 800 字。答:解析与答案1 .答案:(1) xi a o(2) we n。(3) zhu a n(4) mi a o(5)gu a n( (6) n u(7) y uo (8) we i。( 9) n io (10) y i (11 ) hub。(12 ) f o uo2答案: ( 1 )若硬是、如果确实。 ( 2 )进献。( 3)道歉。( 4 )逃跑。( 5 )从小路。( 6 )挨近、受。 ( 7 )倒下、后退。( 8 )敬酒或献礼。 ( 9 )终、完毕。 ( 10 )上位。( 11 )个。

17、( 12 )只、仅。3答案: ( 1 )不通否。 ( 2 )庭通廷。 ( 3)案通按。 ( 4)缪 通穆。( 5 )孰通熟。 ( 6)绐通诒。4解析: ( 1 )在,介词。 ( 2 )和、与,介词。 ( 3)被,介 词.4. 被,介词。 ( 5)对,介词。 6.到、介词。答案:( 3 )( 4)。5解析: ( 1 )现在泛指漂亮的女子,文中专指嫔妃。( 2 )现在用于上对下发表意见, 是一个合成词; 文中是一个词组, 指点给看。(3 )古今同义,玩弄、愚弄。(4 )现在是一 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文中是一个词组,因(之)而,趁这 机会。而,用作状语的标志。 ( 5)现在同“过去”;文中“从此 以

18、往”是“从这座城开始往(东)”。以,连词,同“而”(。 6) 现在是一个词,向前走;文中是一个词组,走上前进献。答案:( 3)。(现版教材将其看成古今同义,但老版教材解作 “戏/弄臣”,戏,戏耍、把玩;弄臣,即“左右、近臣”。 ) 6解析: ( 2)是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的复句, “而”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如果”。( 6 )是一个因果说明句,相当 现代汉语的“之所以,是因为”。文言文中“ 者, 也”句式有两种情况, 一是表判断, 主语和谓语均为 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一是因果说 明,常见格式是“所以者,以也”。答案:( 2 )( 6)。7解析; ( 3 )贱人,不

19、是动宾结构,而是偏正结构,当译 为“(身份)卑贱的人”;“吾羞(之)”,“之”不是指蔺相如, 而是指“位居廉颇之上”(。 6 )对这个句子的结构要正确辨别, “廉将军孰与秦王”是动词“视”的宾语;“之”是用于主语“公”和 谓语动词“视”之间的助词。答案:(3)(6)。8解析:本题旨在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性格。答案:(1)这个“视”字说明相如虽然献上璧玉,却是密切注 视秦王和秦群臣的一举一动, 并且迅速断定“秦无意偿赵城”, 于是设计又取回璧玉,表明相如善于审时度势。 ( 2)相如已 “前”,走近秦王取回了璧玉,璧一到手之后,立即后退,拉 开与秦王的距离, 并且靠近柱子, 于是就

20、有了“头与璧俱碎于 柱”的有利位置,表现了相如的机智。 ( 3)“睨”说明相如一边 瞅柱,装作要砸璧的样子,一边用两眼的余光瞅秦王,机警 地观察秦廷的变化。 ( 4)“前”,靠近秦王,把其置于自己掌 控的范围之内;“跪”,借此蓄势待发,便于一跃而起。这个 句子表面上写相如对秦王的礼遇,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9解析:本题旨在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形象,以进一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答案: 这段语言描写讲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说明“复取 璧”的缘由,蔺相如先说明献璧的由来, 赵国群臣因不相信秦 国,故不愿献璧;而相如则出于对秦国的信任和秦赵之间的 友好,坚持把璧送来,这样便突出献璧全在一个“诚”字。接 着临时设辞,说明赵王送璧的隆重礼仪,突出赵国对秦的礼 敬。然而秦国又是什么态度呢?蔺相如迅速抓住秦国破绽进行反击:“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得璧,传之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