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初级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考试题库(含答案)单选题(总共176题)1.“制作频数分布表”属于()的作图步骤。A、因果图B、排列图C、直方图D、散布图答案:C解析:直方图的作图步骤为:收集数据,数据个数一般为50个以上,最少不得少于30个;求极差R;确定分组的组数和组距;确定各组界限;制作频数分布表;画直方图;在直方图的空白区域,记上有关数据的资料,如收集数据的时间、数据个数n、平均值、标准差s等等。2.QC小组活动有很多特点,其中,小组组长可以轮流当,起到锻炼大家的作用,这体现了该活动的()。A、自主性B、群众性C、民主性D、科学性答案:C解析:QC小组高度民主性的具体体现
2、在:QC小组长可以是民主推选的,也可以由QC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在QC小组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是平等的,不分职务与技术等级高低,高度发扬民主,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3.s图的下控制限()。2008年真题A、AB、BC、CD、D答案:A解析:4.在员工个人参与的改进形式中,最典型的形式是()。A、QC小组B、合理化建议C、质量改进团队D、六西格玛团队答案:B解析:在员工个人参与的改进形式中,最典型的就是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员工合理化建议又称为员工提案,技术革新即小改小革,都是激励基层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对各类组织广泛适用的质量改进组织形式。5.数据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
3、间值相同或接近,平均值附近的数据的频数最多,频数在中间值向两边缓慢下降,以平均值左右对称,这是()。A、普通型直方图B、标准型直方图C、平顶型直方图D、锯齿型直方图答案:B6.()检验是一次抽样检验的延伸,它要求对一批产品抽取至多两个样本即作出该批产品接收与否的结论,当从第一个样本不能判定该批产品接收与否时,再抽第二个样本,然后由两个样本的结果来确定该批产品是否被接收。A、一次抽样B、二次抽样C、多次抽样D、序贯抽样答案:B7.PDCA循环中“A”的含义是()。A、实施B、检查C、处置D、计划答案:C8.用于控制不合格率、废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邮电、铁道部门的各种差错率等的控制图是()。
4、A、c控制图B、u控制图C、p控制图D、np控制图答案:C9.A、AB、BC、CD、D答案:B解析:10.()检验是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不合格产品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A、计件抽样B、计点抽样C、计数抽样D、计量抽样答案:A11.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是()。A、AB、BC、CD、D答案:A解析: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是休哈特在1924年5月16日提出的不合格品率p控制图。控制图有个很大的优点,即在图中将所描绘的点子与控制界限相比较,从而能够直观地看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变化。12.“大环套小环”是我们在质量改进中经常提到的一种说法,它是()。A、PDCA循环的一种形象描述B、PDCA循环的一个重要阶段
5、C、了解改进后的状况D、了解改进措施的实施现状答案:A解析:大环套小环是PDCA循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PDCA循环的一种形象描述,它伴随着PDCA循环的整个过程。13.一颗正六面体骰子连抛300次,出现6点的次数接近()。2007年真题A、150B、120C、80D、50答案:D解析:“抛骰子得到点数”这一事件的样本空间为:=2,3,4,5,6,这六个样本点是等可能的,即P(出现6点)=1/6,所以出现6点的次数=3001/6=50(次)。14.A、8B、10C、20D、164答案:C解析:样本极差=样本中的最大值样本中最小值=174154=20。15.某QC小组在验证问题的原因时,制定了验
6、证计划,按照验证计划实施验证,检查验证的结果,并将验证过程中的经验纳入企业质量改进指南。实际上,这也是一轮PDCA循环,体现了PDCA()的特点。2008年真题A、改进上升B、大环套小环C、持续不断D、每个阶段都不能少答案:D解析:PDCA的特点有:完整的循环;逐步上升的循环;大环套小环。其中,完整的循环指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必须是完整的,一个也不能少。制定计划是为了实施,通过检查才能确认实施的效果;检查是处理的前提,而处理才是检查的的,只有通过处理才能为制定下一个循环的计划确立依据。16.在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中,用来规定批量和样本量之间关系的要素是()。2008年真题A、AQLB、检验水平
7、C、抽样类型D、LQ答案:B解析:检验水平是抽样方案的一个事先选定的特性,主要作用在于明确N和n间的关系,当批量N确定时,只要明确检验水平,就可以检索到样本量字码和样本量n。17.在排列图的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描点,用实线连接成折线,即帕累托曲线。A、累计频数值B、累计频率百分数值C、百分比数值D、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答案:D解析:在排列图的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用实线连接成折线,即帕累托曲线。18.为了抓关键的少数,在排列图上通常把累计比率分为三类,其中A类因素为()。A、060%B、070%C、080%D、090%答案:C19.陡
8、壁型直方图,表明()。A、分项过频数过多分布表时B、心理因素的影响C、经过全数检査D、工序异常答案:C解析:当工序能力不足,为找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过全数检查,或过程中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时,常出现陡壁型直方图。20.A.r0B.rA、AB、BC、CD、D答案:B解析:21.直方图是从总体中()获得数据,经整理后用等宽矩形来描述分布。A、全数检查B、随机抽样C、按时间抽样D、按产品抽样答案:B解析:直方图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用一系列等宽的矩形来表示数据。22.A类不合格的可接收质量限AQL值应()B类不合格的AQL值。2007年真题A、远远小于B、大于C、等于D
9、、远远大于答案:A解析:一般A类不合格(品)的AQL值应远远小于B类不合格(品)的AQL值,B类不合格(品)的AQL值小于C类不合格(品)的AQL值。23.质量改进中“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的主要工作是()。2OO7年真题A.找出遗留问题A、比较改进前后的效果B、评价各种对策方案C、再次确认5W1D、并将其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进行培训和宣传答案:D解析:质量改进中“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的主要工作有:再次确认5W1H,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谁做)、Where(哪里做)、When(何时做)、How(如何做),并将其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传;实施
10、教育培训。24.“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初步制定改进计划”属于()阶段的活动内容。A、选择课题B、掌握现状C、分析问题原因D、拟定对策并实施答案:A解析:质量改进的选择课题阶段的活动内容有: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他问题重要;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是怎样的;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用具体的语言表现出来,有什么损失,并具体说明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选定课题和目标值;正式选定任务负责人;如有必要,对改进活动的费用做出预算;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初步制定改进计划。25.产品表面常有擦伤或污点等外观不合格,许多工厂通过()减少这类不合格最有效。A、工序分布调查表B、不合格项调查表C、不合格位置
11、调查表D、不合格原因调查表答案:C解析:不合格位置调查表常在产品示意图上标记不合格位置,以便于指出哪个位置经常出现不合格情况,进而找出出现不合格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26.在质量改进活动中,常常要分析研究两个相应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时用()。A、因果图B、排列图C、直方图D、散布图答案:D解析:A项,因果图主要用于分析质量特性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B项,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C项,直方图是通过对数据分布形态和与公差的相对位置的研究,掌握过程的波动情况;D项,散布图常用于分析研
12、究两个相应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27.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尚未找到之前,为消除该问题而采取的临时措施是指()。A、应急对策B、永久对策C、隔断因果关系D、过程对策答案:A解析:应急对策是一种临时措施,是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尚未找到之前,为消除该问题而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28.把握问题现状的有效工具是()。A、控制图B、工作报告C、调查表D、工作进度表答案:C解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在问题内部。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和影响因素的波动之间必然存在关系,这是把握问题主要影响原因的有效方法;调查表是把握问题现状的有效工具。29.常规控制图的实质是()。A、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
13、于统计控制状态B、判断是否属于小概率事件C、区分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的显示图D、控制产品质量答案:C解析:偶因引起质量的偶然波动,异因引起质量的异常波动。将质量波动区分为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两类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对待策略。控制图上的控制界限就是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科学界限,休哈特控制图即常规控制图的实质是区分偶然与异常两类因素的显示图。30.工序分布调查表相当于简化了的()。A、控制图B、因果图C、直方图D、排列图答案:C解析:工序分布调查表相当于简化了的直方图,它能在收集数据的同时进行数据处理。31.在GB/T2828.1中规定无特殊情况检验一般从开始,只要初检批中,连续中就有2批不接收,则应
14、从下批起转到加严检验。()A、放宽检验;5批以上B、正常检验;5批或不到5批C、加严检验;5批或不到5批D、正常检验;不到5批答案:B解析:GB/T2828.1中规定无特殊情况检验一般从正常检验开始,只要初检(即第一次提交检验,而不是不接收批经过返修或挑选后再次提交检验)批中,连续5批或不到5批中就有2批不接收,则应从下批起转到加严检验。32.SPD不但具有早期SPC告警进行控制的功能,而且具有(),是现代SPC理论的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A、质量控制功能B、过程控制功能C、预测功能D、诊断功能答案:D33.从一批产品中按不同的生产日期,在每个时期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单位产品构成样本,此抽样方法
15、为()。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纯随机抽样D、等距抽样答案:B解析: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直接从总体的N个单位产品中完全随机地抽取n个单位产品;分层抽样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总体(或称为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等距抽样,是将总体中N个单位产品系统排列并编号,等分成n段,每段含k个单位产品,然后在第一段中随机的抽取一个单位产品,以后每隔k个单位抽取一个单位产品。由题意,在每个时期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单位产品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34.抽样方案在可接收质量限AQL处的接收概率为90%,抽样方案的()。2007年真题A、生产方风险为1
16、0%B、使用方风险为10%C、使用方风险为90%D、生产方风险为90%答案:A解析:接收质量限是当一个连续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它反映了使用方对生产过程质量稳定性的要求,即要求在生产连续稳定的基础上的过程不合格品率的最大值。抽样方案在可接收质量限AQL处的接收概率为90%,即拒绝概率为10%,表明生产方风险为10%。35.某厂加工手表齿轮轴,为控制其直径,应采用()。A、AB、BC、CD、D答案:B36.在相同的条件下,一次抽样和二次、多次抽样相比,()。A、抽样简单,但判别能力不如二次和多次抽样B、判别能力基本相同C、样本量最小D、心理效果比二次和多次抽样好答案:
17、B解析:在其他要求相同的情况下,一次、二次和多次抽样方案的判别能力基本相同。一次抽样方案的平均样本量是固定的,而二次(和五次)的平均样本量低,和一次抽样方案相比节省样本量,但二次(和五次)抽样方案所需的时间、检验知识和复杂性都要比一次抽样高。从心理效果上讲,二次(和五次)抽样比一次抽样好。37.任一样本空间都有一个最小子集,这个最小子集就是()。A、等价于样本空间B、包含样本空间的部分元素C、空集D、非空集合答案:C解析:任一样本空间都有一个最小子集,这个最小子集就是空集,它对应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记为。38.质量分析员收集了一个月内产品检测不合格项目记录和顾客投诉数据,可以()。2008年
18、真题A、利用排列图找出主要质量问题B、利用因果图分析质量项目C、利用控制图分析过程波动D、利用直方图分析分布形状答案:A解析:排列图是用来确定“关键的少数”的方法,找出主要的质量问题。B项,因果图主要用于分析质量特性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C项,在质量改进中,控制图常用来发现过程的异常波动,起“报警”作用;D项,直方图法通过对数据分布形态和与公差的相对位置的研究,可以掌握过程的波动情况。39.由企业各部门的内部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的持续改进是()活动。A、临时的B、长期的C、阶段性的D、跟项目有关答案:B解析:由企业各部门的内部人
19、员对现有过程进行的持续改进是长期的,与各部门在企业内部担负的质量职能有关,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40.设产品批量N=100,规定AQL=10(%),并采用检验水平S4,下列关于二次抽样方案中说法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41.在GB/T2828.1中,使用一次正常抽样方案,且当接收数为0或1时,若一批产品判为接收批,则转移得分加分,否则重置为分。()A、1;0B、2;0C、2;1D、3;0答案:B解析:当使用一次抽样方案时,转移得分计算方法为:当抽样方案的接收数为0或1时,如果该批产品接收,转移得分加2分;否则重置为0;当抽样方案的接收数等于或大于2时,如果当AQL加
20、严一级后该批产品也被接收,转移得分加3分;否则重置为0。42.SPC是以()作为基准的。A、控制图B、统计控制状态C、全稳生产线D、产品质量标准答案:B解析: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基准是统计控制状态,又称稳态。指过程中只有偶因而无异因产生的变异的状态。43.日本玉川大学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谷津进教授曾将质量改进的步骤用图表示为()。A、AB、BC、CD、D答案:C44.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都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其差别在于()。A、一个强调持续改进,一个没有强调B、个为了提高质量,一个为了稳定质量C、一个是全员参与,一个是部分人参与D、一个要用控制图,一个不需要答案:B解析:质量控制是消除偶发性问题
21、,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即质量维持;质量改进是消除系统性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45.作为常用的解决问题技巧,排列图最好的应用是()。2007年真题A、决定何时对过程做调整B、估计过程的分布范围C、评估其他解决问题技巧的结果D、区分主要和非主要问题答案:D解析:排列图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问题,其基本点是抓住“关键的少数”,即抓住主要原因。所以排列图最好的应用是区分主要和非主要问题。46.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是()。A、PDCA法B、过程方法C、PDCA循环D、流程图法答案:C解析:任何一个质量改进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即策划(P
22、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47.巳知0A、()=1()B、P(ZC、P(Zb)=()+(b)D、()=()答案:D解析:由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知:P(Z48.对5袋粮食进行称重,获得如下数据:62,68,70,72,78(单位:kg)。样本方差为()。2008年真题A、70.0B、60.5C、34.0D、32.6答案:C解析:49.用来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是()。A、上控制限B、下控制限C、公差D、规格限答案:D解析:规格限用以区分合格与不合格,控制限则用以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50.检验批可能不是()。A、投产批B、销售批C、时间批D、运输批答案:C解
23、析:GB/T2828.1规定,检验批可以是投产批、销售批、运输批,但每个批应该是同型号、同等级、同种类的产品,且由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51.为控制平板玻璃单位面积的瑕疵数,应采用()。2008年真题A、AB、BC、CD、D答案:D解析:52.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称为不合格品。A、产品B、单位产品C、个体D、样品答案:B53.在其他要求相同的情况下,抽样类型不同的抽样方案质量保证能力()。A、次抽样最强B、多次抽样最强C、基本一致D、二次抽样最强答案:C解析:GB/T2828.1中规定了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检方案类型,对于同一个AQL值和同一个样本量字码,采用任何一
24、种抽检方案类型,其OC曲线基本是一致的,即在其他要求相同的情况下,抽样类型不同的抽样方案质量保证能力基本一致。54.从某生产线上随机抽取5瓶饮料,其净重(单位:克)为352、347、344、355、351,则有序样本的x(4)=()。2007年真题A、352B、347C、344D、351答案:A解析:55.对批量N=10000的某批产品的检验结果是:2个产品各有1个A类不合格、1个B类不合格;4个产品各有1个B类不合格;1个产品有2个B类不合格;4个产品各有1个B类不合格、1个C类不合格,则其中B类不合格品数为()。2008年真题A、9B、11C、12D、4答案:A解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A类不
25、合格,同时还可能包含B类和(或)C类不合格的产品为A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B类不合格,也可能有C类不合格,但没有A类不合格的产品为B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C类不合格,但没有A类、B类不合格的产品为C类不合格。则根据题意,该批产品中各类不合格数和不合格品数如下:不合格数:不合格品数:A类不合格:2A类不合格品:2B类不合格:12B类不合格品:9C类不合格:4C类不合格品:056.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如表5-2所示,则E(X)为()。A、1.0B、2.7C、2.8D、3.0答案:C解析:57.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A、最低到最高B、最高到
26、最低C、没有分别D、按一定规律答案:B解析: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排列图是建立在帕累托原理的基础上,主要的影响往往是由少数项目导致的,通过区分最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改进效果。58.关于PDCA循环的内容和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SO9000标准将PDCA循环的内容分为四阶段,七步骤B、PDCA循环是完整的循环C、PDCA循环是逐步下降的循环D、PDCA循环是大环套小环答案:C解析:PDCA是逐步上升的循环。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或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59.用灯泡样本的平均寿命和标准差判断一批灯泡是否
27、接收的检验方法是()。2007年真题A、计点检验B、计数检验C、计件检验D、计量检验答案:D解析:计数抽样包括计件抽样和计点抽样:计件抽样检验是根据不合格产品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计点抽样检验是根据产品包含的不合格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计量抽样检验是通过测量被检样本中的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因此,用均值和标准差判断灯泡是否接收的检验方法是计量检验。60.用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对贵重产品进行破坏性检验,适宜选择的检验水平是()。2007年真题A、一般水平B、一般水平C、一般水平D、特殊水平答案:D解析:特殊检验(又称小样本检验水平),一般用
28、于检验费用较高并允许有较高风险的场合。对贵重产品进行破坏性检验,检验费用高而且允许有高风险,所以适宜选择特殊检验水平。61.某种零件的长度与重量的相关系数为0.87。如果每个零件的重量降低0.5克,那么调整后零件的长度与重量的相关系数是()。A、-0.87B、0.37C、0.5D、0.87答案:D解析:62.某随机事件最多只有X、Y、Z三种互不相同的结果,关于X、Y、Z发生的概率,下列各项有可能的是()。A、P(X)=1,P(Y)=1,P(Z)=1B、P(X)=0.3,P(Y)=0.2,P(Z)=0.5C、P(X)=P(Y)=P(Z)=1D、P(X)0,P(Y)=P(X),P(Z)=1答案:B
29、解析:概率具有非负性,即P(X)0,P(Y)0,P(Z)0,且P(X)+P(Y)+P(Z)=1,因此只有B项符合要求63.在使用GB/T2828.1的转移规则时,应注意由正常检验转为加严检验是的,由正常检验转为放宽检验是的。()A、强制;强制B、强制;非强制C、非强制;强制D、非强制;非强制答案:B解析:在使用GB/T2828.1的转移规则时,由正常检验转为加严检验是强制执行的,而由正常检验转为放宽检验是非强制的。在生产过程质量变坏时,只有通过转为加严检验才能保护使用方的利益。64.某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为0.2,说明()。2008年真题A、过程能力过高B、过程能力充足C、过程能力不足D、过程能
30、力严重不足答案:D解析:过程能力指数Cp值的评价参考,如表7-2所示。65.若产品要区分合格与不合格,并记合格品为“1”,不合格品为“0”。检查两件产品的样本空间为=(0,0),(0,1),(1,0),(1,1),则事件A=(1,1),(1,0),(0,1)用语言表示的意义是()。A、至少有一件合格品B、至少有一件不合格品C、恰好有一件不合格品D、至多有两件合格品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1)表示两件产品都合格;(1,0)表示第一件产品合格,第二件产品不合格;(0,1)表示第一件产品不合格,第二件产品合格,所以事件A表示“至少有一件合格品”。66.若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则控制图中的点
31、子不超出上、下控制限的概率是()。2008年真题A、95.4%B、99.0%C、99.73%D、99.90%答案:C解析:统计控制状态又称稳态,即过程中只有偶因而无异因产生的变异的状态。在统计控制状态下,好处有:对产品的质量有完全的把握(通常,控制图的控制界限都在规范界限之内,故至少有99.73%的产品是合格品);在统计控制状态下生产的不合格品最少,生产最经济;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过程的变异最小。67.设A与B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P(AB)=P(A)PA、B、4与B也互不相容C、AB=D、A+B=答案:A解析:相互独立是指其中一个事件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事
32、件A和事件B相互独立时有P(AB)=P(A)P(B)。68.生产要素的5M1E是指()。A、人、机、料、法、测、环B、人、检、料、法、测、机C、机、料、法、检、环、测D、人、机、料、检、环、测答案:A解析:5M1E是指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测(Measure-ment)、环(Environment)。69.关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y相互独立,它们一定不相关B、不相关的两个变量一定相互独立C、两个变量不相关,求出的相关系数r不见得恰好等于0D、可以根据r的绝对值的大小去判断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的程度答案:B解析:
33、若x,y相互独立,则它们一定不相关;不相关的两个变量不一定相互独立;由于相关系数是根据样本求出的,存在误差,所以两个变量不相关,求得的系数r不见得恰好为0;r的绝对值越大,线性相关就越强。70.A、AB、BC、CD、D答案:A解析:71.投掷两枚硬币,其样本空间是()。A、=正面,反面B、=(正面,反面),(反面,正面)C、=(正面,正面),(正面,反面),(反面,正面),(反面,反面)D、=(正面,正面),(反面,反面)答案:C解析:每个硬币可能出现的情况为:正面,反面,故“投掷两枚硬币”的样本空间为:=(正面,正面),(正面,反面),(反面,正面),(反面,反面)。72.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
34、为95%,表示()。A、交检100个产品,可接收95个B、该批产品被接收的概率为95%C、所交检的每个产品被接收的概率为95%D、使用此方案的概率为95%答案:B解析:根据规定的抽检方案,把具有给定质量水平的交检批判为接收的概率称为接收概率。接收概率P是用给定的抽样方案验收某交检批,其结果为该批产品被接收的概率。73.下列关于Cp和Cpk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p越大,质量能力越强B、有偏移情况的Cpk表示过程中心与规范中心M偏移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Cpk越大,则二者偏离越小,是过程的“质量能力”与“管理能力”二者综合的结果C、Cp的着重点在于质量能力D、Cpk的着重点在于管理能力,
35、没有考虑质量能力答案:D解析:无偏移情况的Cp,表示过程加工的一致性,即“质量能力”,Cp越大,质量能力越强;而有偏移情况的Cpk表示过程中心与规范中心M偏移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Cpk越大,则二者偏离越小,是过程的“质量能力”与“管理能力”二者综合的结果。74.收集了(xi,yi)的n组数据,求得相关系数为r,当()时,可以在显著性水平上认为两者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A、AB、BC、CD、D答案:A解析:75.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检验批的产品是()。A、同型号B、同等级,同种类C、不同来源D、生产条件、日期基本相同答案:C76.A、AB、BC、CD、D答案:C77.因果图是()第一次提出的。A、石
36、川馨B、谷津进C、戴明D、朱兰答案:A解析:1953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第一次提出了因果图,所以因果图又称石川图。因果图主要用于分析质量特性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78.设XN(9,32),YN(5,0.52),则有()成立。A.P(6P(4.5C.P(62P(4.5A、AB、BC、CD、D答案:C解析:79.有两个样本在正态概率纸上的描点呈平行状,则有()。A、均值相等,标准差不一定相等B、标准差相等,均值不一定相等C、均值与标准差都相等D、均值与标准差都不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80.在确认效果阶段,将质量改进的成果换算
37、成金额的原因在于()。A、能让改进的成果一目了然B、能让员工意识到改进的重要性C、能让企业经营者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D、能让改进的量化简捷答案:C解析: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将质量改进的成果换算成金额是重要的。通过对改进前后比较,会让企业经营者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81.某产品有5个质量特性,根据其重要程度不同分为A,B,C三类不合格,若对批量N=2000件进行全数检验,发现5个产品有不合格项,结果如表6-1所示。则每百单位产品C类不合格数为()。A、0.2B、0.3C、0.4D、0.8答案:C解析:82.有如表5-7所示的一个分组样本,该样本均值的近似值为()。2007年真题A、165B、
38、163C、161D、159答案:B解析:83.因果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影响质量特性的()的图。A、相关关系B、质量问题C、因素D、因果关系答案:C84.将帕累托原理引用到质量管理中,可以这样认为()。A、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由相对少数的原因造成的B、大多数质量改进课题可依靠少数专家来解决C、质量管理的途径是抓住关键少数D、在分析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少数答案:A85.在库房存放的零件里,有n个一级品,有m个二级品,现在逐个进行检查,若巳检测的前k个都是二级品,则检测第k+1个时,是一级品的概率为()。A、(nk)/(n+m)B、(nm)/(n+m)C、n/(n+mk)D、(nm)/(n
39、+mk)答案:C解析:第k+1次检测时,库房里还有n+mk个零件未检测,所以任取一个有86.A、AB、BC、CD、D答案:A87.极限质量LQ是在抽样检验中对孤立批规定的不应接收的批质量的()。A、平均值B、最小值C、最大值D、初值答案:B解析:极限质量LQ是对于一个孤立批,为了抽样检验,限制在某一低接收概率的质量水平。它是在抽样检验中对孤立批规定的不应接收的批质量(不合格品率)的最小值。88.某树林里仅有甲、乙、丙三种苹果,其中乙、丙两种都属次品,若树林里出现乙种苹果的概率为0.03,丙种苹果的概率为0.01,则在树林里任摘一个苹果,所摘苹果为甲种苹果的概率为()。A、0.96B、0.97C
40、、0.98D、0.99答案:A解析:由概率基本性质可知,P(甲)=1P(乙)P(丙)=0.96。89.当用户提出抽样检验的使用方风险为10%,其抽样方案在极限质量处的接收概率为()。2008年真题A、10%B、90%C、5%D、95%答案:A解析:使用方风险是指使用方所承担的接收质量不合格批的风险。而极限质量LQ是指在抽样检验中对孤立批规定的不应接收的批质量(不合格品率)的最小值。则当用户提出抽样检验的使用方风险为10%,其抽样方案在极限质量处的接收概率为10%。90.在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T2828.1中,包括样本量字码表和正常、加严和放宽的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样表的是()。A、正文B、主
41、表C、辅助图表D、附表答案:B91.3.4ppm表示()。2008年真题A、3.410-3B、3.410-4C、3.410-5D、3.410-6答案:D解析:1ppm=10-6,则3.4ppm=3.4x10-692.收集数据时,方法要简单,数据处理要方便。通常,可用()来实现这一目的。A、控制图B、散布图C、直方图D、调査表答案:D解析:质量管理要用数据说话,因此需要收集数据。收集数据的根本点是数据要清楚地反映现状。实际收集数据时,方法要简单,数据处理要方便。通常,可用调查表来实现这一目的。93.某食品加工厂7月份生产的罐头产品中有358瓶不合格,对其不合格的类型和数量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
42、8-1所示。根据排列图原理,属于A类因素的有()。2008年真题A、外形不合格、色泽不合格、固态物量不足B、外形不合格、色泽不合格C、外形不合格D、糖度不合格答案:B解析:根据排列图原理,在排列图上通常把累计频率分为三类:在0%80%间的因素为A类因素,也即主要因素;在80%90%间的因素为B类因素,也即次要因素;在90%100%间的因素为C类因素,也即一般因素。外形不合格的累积频率为:47.8%;外形不合格、色泽不合格的累积频率为:70.7%;外形不合格、色泽不合格、固态物量不足的累积频率为:86.3%。94.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A与B两个事件,事件A的发生必导致B发生,则称()。A、事件A的
43、概率比事件B的概率大B、事件A的概率比事件B的概率小C、事件A的概率与事件B的概率相同D、事件A的概率与事件B的概率无法比较答案:B解析:由事件的关系知:若事件A的发生必导致事件B发生。则称事件B包含事件A,即,这说明事件A的概率比事件B的概率小。95.两个变量(x,y),其观测值为(xi,yi)i=l,2,,n。则简单相关系数r的表达式不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96.当产品质量特性分布的均值与公差中心M不重合时,对不合格品率与Cpk的影响是()。2007年真题A、不合格品率增大,Cpk增大B、不合格品率增大,Cpk减小C、不合格品率减小,Cpk增大D、不合格品率减
44、小,Cpk减小答案:B解析:当产品质量特性值分布的平均值与规范中心M不重合(有偏移)时,不合格品率将增大,也即Cp值将降低,则Cpk=(1K)Cp减小。97.孤立批抽样方案GB/T2828.2中规定的质量指标是()。A、接收质量限AQLB、极限质量LQC、不合格品率pD、接收数Ac答案:B98.在质量管理领域,()运用洛伦兹的图表法将质量问题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A、石川馨B、戴明C、帕累托D、朱兰答案:D99.掷均勻硬币一次,事件“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为()。A、0.1B、0.4C、0.5D、1答案:D解析:掷硬币一次,不是出现正面,就是出现反面,所以事件“出现正面或反面”为
45、必然事件,其概率为1。100.关于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量改进是质量提升B、质量控制是质量维持C、质量改进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保证能力D、质量改进是质量控制的基础答案:D解析: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是互相联系的。先要搞好质量控制,充分发挥现有控制系统能力,使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使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然后开展持续的质量改进,在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改进工具和方法,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服务,达到一个新水平,不断满足顾客要求。没有稳定的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效果也无法保持。101.小组成员要控制在()名以内,人数太多了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彼此分工协作或选择不同的题目
46、。A、5B、10C、15D、20答案:B102.分析用控制图阶段是指()。A、将非稳态的过程持续观察一段时间B、将非稳态的过程调整到稳态C、将稳态的过程持下去D、将稳态的过程持续观察一段时间答案:B103.若对检验费用高的产品进行控制,最宜选取的控制图为()。A、均值一极差控制图B、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C、不合格品率控制图D、缺陷数控制图答案:B解析:A项,均值一极差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质量、强度、纯度、时间、收率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B项,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多用于对每一个产品都进行检验,采用自动化检查和测量的场合以及取样费时、昂贵的场合;C项,不合格品率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
47、率或合格品率等计数值质量指标的场合,常用于控制不合格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差错率等;D项,缺陷数控制图用于控制一部机器,一个部件,一定的长度,一定的面积或任何一定的单位中所出现的缺陷数目。104.对于给定的抽样方案,当批质量水平(不合格品率)为某一指定的可接收值(可接收质量水平)时的拒收概率是()。A、使用方风险B、生产方风险C、使用方风险质量P0D、生产方风险质量P1答案:B105.事件A不发生,是指()不发生。A、样本空间某一样本点B、当且仅当A中任一样本点C、与事件A相容的某一事件D、样本空间中某一样本点答案:B解析:事件A发生,是指当且仅当A中某一样本点发生;事件A不发生,是指当且
48、仅当A中任一样本点都不发生。106.质量改进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为()。选择课题;掌握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确认效果;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总结。A、B、C、D、答案:A107.在表7-1中所示的状态中,状态是现场所不能容忍的,需要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达到状态。()A、;B、;C、;D、;答案:A解析:由表7-1可知,过程状态有四种情况:状态。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同时达到,是最理想的状态。状态。统计控制状态未达到,技术控制状态达到。状态。统计控制状态达到,技术控制状态未达到。状态。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均未达到,是最不理想的状态。状态是现场所不能容忍的,需要加以调整,使之逐步
49、达到状态。108.抽样检验合格批中()不合格品。A、不允许包括B、必须全部换掉C、一定不包括D、可能包括答案:D109.排列图中的C类因素是在()间的因素。A、010%B、70%-80%C、80%-90%D、90%100%答案:D解析:为了抓关键少数,在排列图上一般把累计比率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因素为080%,B类因素为80%90%,C类因素为90%100%。110.小组认为加温时间是影响合金纯度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收集了n组数据,为了了解加温时间与合金纯度之间的关系,最适宜绘制()加以考察。A、直方图B、散布图C、排列图D、运行图答案:B解析:在质量改进活动中,常常要分析研究两个相应
50、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散布图来进行研究。由题意,分析加温时间与合金纯度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适宜绘制散布图加以考察。111.设立假说、验证假说是质量改进中()阶段的活动内容。A、分析问题原因B、掌握现状C、拟定对策并实施D、确认效果答案:A解析:分析问题原因是一个设立假说,验证假说的过程。设立假说即搜集关于可能原因的全部信息,运用“掌握现状”阶段掌握的信息,消去巳确认为无关的因素,重新整理剩下的因素;验证假说即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112.GB/T90002008标准中对质量改进的定义是()。A、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B、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
51、要求的能力C、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D、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稳定质量的活动答案:B解析:按GB/T90002008标准的解释,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即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品、过程或体系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113.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5W”是指()。A、对策、目标、负责人、地点、时间B、做什么、谁去做、哪里做、何时做、为什么做C、措施、目标、负责人、地点、时间D、目标、对策、措施、负责人、进度答案:B解析:“5W1H”中“5W”是指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
52、)、Who(谁做)、Where(哪里做)、When(何时做),“1H”是指How(如何做)。114.下列关于正态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正态分布至少有两个参数B、它的图形是对称的钟形曲线C、固定标准差,对不同的均值,对应的正态曲线的位置完全相同,但形状不同D、固定均值,不同的标准差,对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但位置不同答案:B解析:正态分布仅含有两个参数,只有当均值和方差确定时才能确定一个正态分布的分布情况;固定标准差,对不同的均值,对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但位置不同;固定均值,不同的标准差,对应的正态曲线的位置完全相同,但形状不同。115.轴直径的一个n=5的样本观测值(单位:
53、cm)为:15.09,15.29,15.15,15.07,15.21,则样本中位数为()。A、0.89B、10C、15.15D、15.16答案:C解析:将观测值排序得有序样本为:15.07,15.09,15.15,15.21,15.29,样本中位数为有序样本的第3个位置的数据,即为15.15。116.某系统由两个部件组成,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发生故障都将导致系统故障,故障的发生相互独立,概率分别为0.1与0.3,则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2007年真题A、0.03B、0.07C、0.27D、0.63答案:D解析:已知两部件故障的发生相互独立,故P(系统正常工作)=P(第一个部件正常工作)P(第二个部件正常工作)=(10.1)(10.3)=0.63。117.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如表5-1所示,则P(1A、0.15B、0.3C、0.4D、0.5答案:B解析: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由已知分布列可得:P(1118.生产方风险在()的情况下发生。2007年真题A、接收质量合格的批B、接收质量不合格的批C、不接收质量合格的批D、不接收质量不合格的批答案:C解析:生产方风险是指生产方所承担的不接收质量合格批的风险,又称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一般用表示;使用方风险是指使用方所承担的接收质量不合格批的风险,又称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一般用表示。所以生产方风险是在不接收质量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铜陵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统一笔试原始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政府保密合同范本(2篇)
- 2024-2025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基础+提升】
- 2025厂级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完美版
- 2025公司级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B卷
- 2025版权许可合同范例
- 2025水果种子买卖合同协议书
- 阿莫西林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网约车服务合同
- 2025年K12课外辅导项目建议书
- DL∕T 1709.3-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基础平台
- 考核办法和考核方案
- 化妆品生产OEM合同书
- 海上CANTITRAVEL平台桩基施工关键技术应用v7
- 2024年4月自考08229计算机统计分析方法试题
- 有色金属冶金概论课程教案
- 华为MA5800配置及调试手册
- 中国生产安全行业市场运行动态及投资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真题】2023年镇江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年电子物证专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安全生产培训课件:机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