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五篇_第1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五篇_第2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五篇_第3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五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五篇默认分类2009-12-21 08:23:14阅读3881评论0 字号: 大中小订阅有句名言说得好:“书藉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本学期我 主要阅读的书籍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是 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 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薪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 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离水平,是一本非常好的 教育名

2、著。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 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 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 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发表一下我的观点。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一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題:“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 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 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

3、毎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 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 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 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 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 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 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 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提离教师教育素养的

4、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 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 书,好读书。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二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经常听到 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吋我也这样地抱怨。试想:每天都要备课、课前 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 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 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 藉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5、。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 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 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 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来,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 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 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 该首先考虑清楚的。因此,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

6、知识变得更丰富, 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所以,读书吧,老师们!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三读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29条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內部诱因的最精细的 工作之一。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 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 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S在学习新知时, 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爭实現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

7、到注意 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 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是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签于此,感觉自己在平时“预习知识”这一环节上,相对来说把握得还是比较适合一些,浅 谈点滴:在讲新课之前,我一般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大体弄清楚教材中要学习什么内 容,这些知识跟已学的哪部分知识是相联系的,教材上的解題方法和思想是怎么样的。对于 自己搞不懂的问题,拿出来跟同学讨论或者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着重注意,將课堂讲授 的与自己预习的相对比,这样反复识记,学到的知识是很难忘记的。而且经过预习的新课, 上起课来比较轻松,学生劲头也足,当然

8、,这一环节上还有待于提高和加强。但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灵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 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 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鬲课堂效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四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条建议引发了我对以往教学行为的深刻反思。在学困生方面,以往,面对学生的“不会3我经常会责怪学生:“都已经讲过了,你为什么 还不会呀!”、“同坐在一个教室里,别的学生都会了,你为什么不会呀!”等等。有时候想想,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再想一想,就认为这是不是对自己的一 种安慰呀,小学这么

9、简单的数学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会的。但是看了第一页到第二页的 一段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 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 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皮.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读完这段话后,我就下定 决心:一定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与学生谈心,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帮助他进步,并通过谈心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制订 出符合孩子自身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然后从基

10、础的内容学是,一步一步地帮助孩子,并 让孩子从中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对学习的長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慢 慢便成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 会把评分看成一种扌昆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菜地方我没有做好,某菜地方我不会做。 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是自己的尊此外,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调皮.做小动作等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 学生,而要学会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而学生在做自己喜欢的 事情如看电视.打电脑、玩游戏时却那么专心致志,是不是自己的课堂不够生动,

11、没有引起 学生的兴趣: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做法学生不满意,从而引是学生对自己的课堂的讨厌等等。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平时表现一直不错的女 孩子竞然看起了课外书,在课后找这位学生谈话时,她竟然无辜地说:“老师,我一直举手, 你都不让我发言。”多么单纯的想法,竞然想到用这种方法来引是老师的注意。但是,班级 那么多人,老师也不可能一一叫到,当我向她解释这种情况并告诉她举手更重要的目的的是 告诉老师自己会了以后,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中一直表现优秀,而且对待作业也更 加认真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面对学生的问题,要 基于蹲下身去倾

12、听孩子的想法,并及时、认真地反思并改M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每个孩子都 把上数学课看作一种乐趣,并能在课堂中获得发展。灵后,在这条建议中我对提到的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也一直努力尝试, 但我的做法一般是:在课堂中.完成基本知识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在作业中,呈現 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反思这些方式,好象都是使优等生更优。怎样在课堂中釆取 分层教学,使得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书中所提到的分组方法会不 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一直是困惑我的问题,还急需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摸索。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五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离自己的教育

13、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 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 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 一粟,教师要想提离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 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 我们摆脱“坐吃山空S “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 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箱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14、。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 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 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就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 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 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离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意,高超 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 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 的同事们一其他学

15、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 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国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 的问题。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 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將来从事研 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 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

16、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另外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了我们建议:“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 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 法才能改变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 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 舞担人的祷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这是给我们提出的第二十三条 建议。早就从各种渠道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也曾对其中的内容有过 涉猎,然而在自己真正拥有了这本早想拥有的“教育宝典怀着无比虔诫.的心情认真幷读 之时,心灵

17、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在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一条目中,苏氏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教育教学 中很是常见的一个现状,他说: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 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千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 是因为在学校生汤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 故。学生的基础不一,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 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作为教者,我们的工 作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汾的个体。面对这样的现状,如果我们破是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 求不同的学生,用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式来教育所有学生的话,那只能出现 一种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自信被摧毀,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被扼杀。苏氏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 “五分”是成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