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野草》的象征主义--毕业论文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7/de1b6f84-e965-4552-98cb-3f04bbac2c3e/de1b6f84-e965-4552-98cb-3f04bbac2c3e1.gif)
![浅谈鲁迅《野草》的象征主义--毕业论文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7/de1b6f84-e965-4552-98cb-3f04bbac2c3e/de1b6f84-e965-4552-98cb-3f04bbac2c3e2.gif)
![浅谈鲁迅《野草》的象征主义--毕业论文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7/de1b6f84-e965-4552-98cb-3f04bbac2c3e/de1b6f84-e965-4552-98cb-3f04bbac2c3e3.gif)
![浅谈鲁迅《野草》的象征主义--毕业论文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7/de1b6f84-e965-4552-98cb-3f04bbac2c3e/de1b6f84-e965-4552-98cb-3f04bbac2c3e4.gif)
![浅谈鲁迅《野草》的象征主义--毕业论文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7/de1b6f84-e965-4552-98cb-3f04bbac2c3e/de1b6f84-e965-4552-98cb-3f04bbac2c3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标题】浅谈鲁迅野草的象征主义 【作者】刘智材 【关键词】鲁迅野草象征主义 【指导老师】肖进贵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野草是“五四”以后,鲁迅继呐喊和彷徨之后写成的,以精粹的象征主义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可以说是现代散文诗的一座巨峰。“这一种现代文体的独特性,显然超过了五四时期的一般散文或诗作。”1野草作为中国新文学划时代的最初篇章,已镌刻进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年轮之中。现代性是其根本特征,那么鲁迅这部散文诗集创作又是如何挣脱传统的巨大羁绊,从而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中国新文学的源头的呢?目前,野草的思想内容(尤其是人道主义)是大多数人研究的对象,鲁迅的野草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一部深奥难懂的书,
2、本课题认为野草之所以这样被认为,是因为鲁迅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大胆的借鉴了西方的象征主义。本课题将对野草的象征主义做初步探讨。一、象征主义的缘起及野草象征主义的缘起象征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作为一种文学思潮的出现有一个历史过程。鲁迅的象征主义的运用受到了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象征主义的缘起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一重要文艺流派。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来说,象征主义最先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领域,在法国文学史上,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称为象征主义的先驱,其中的著名诗篇感应被作为象征主义的美学纲领。1886年诗人让?莫雷
3、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首次提出象征主义这个名称,马拉美撰写了前言,勒内?吉尔发表了声调论,这三篇论文奠定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基础。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象征主义向英、美、德,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传播,到20世纪20年代,它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从时间上说,象征主义可分为前期象征主义和后期象征主义。前期的象征主义,主要指巴黎公社失败后,也就是19世纪80到90年代在欧洲流行的思潮;后期的象征主义,是指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象征主义再度崛起,席卷欧美,达到它的高峰。象征主义一般指创作方法,它以充满诗意的笔调去描摹不可名状的内心世界,努力暗示那些难以直言或无法
4、言传的东西,表达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觉。它的内容则是神秘主义,作家所要阐述的不是现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周作人说:“这是外国的新潮流,同时也是中国的旧手法;新诗如往这一路去,融合便可成功,真正的中国新诗也就可以产生出来了。”在这里周作人将修辞上的象征和象征主义流派用来创造象征的表现手法相混了。象征就是把眼前所见的事物,与以往所感受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新的意境。如用乌鸦代表命运,象征灵魂的黑暗,以虹象征光明等。这些象征意义,是事物、词语所固有的特性,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人为的主观赋予的特性,如以大雨象征天主,圣杯象征神力等,其意义也就令人费解。象征与我们常见的对
5、比、烘托、悬念、衬托等是同一类的,能够表达出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象征主义作品是整部作品充满象征,形象体系具有象征性,隐喻一个完整的世界。这就是我们说的象征主义手法。象征主义早在人类童年所创造的神话故事中,就被大量地使用过(虽然这种使用是不自觉的),从神话故事中,我们总是既能看到一个神的世界,也能看到一个人的世界。虽然周作人将修辞上的象征与象征主义流派用来创造象征的表现手法相混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的创作方法,并非从西方现代派文艺才开始。象征主义的影响既不局限于法国,也不局限于西方,在中国“五四”以后的新诗坛上,也曾
6、有戴望舒、李金发等人,受过比较浓厚的象征主义诗歌气息的熏陶。作为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象征主义,首先把它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理解,其次就是文艺中一个曾大量地使用过这一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当时(20世纪20年代),中国面对西方象征主义大潮,所持的态度是认同与译介相结合,在传播方式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自觉不自觉地主要择取了象征主义的美学内容,但很少有全然宣扬象征主义的艺术哲学观的著述。其二、象征主义的译介提倡同思想启蒙联系起来,如茅盾提倡象征主义,是因为他认定它是拯治社会人心的一个途径。其三、五四作家对象征主义的理论译介与实践形态又达到合辙同步,彼此呼应。从对厨川白村理论的译介中看出,五四作家还
7、把象征主义视为斗争反抗的需要,郭沫若认为文学是反抗精神的象征,从而把象征主义纳入中国化的轨道。可见,象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共时性与历史性的结合。野草的象征主义的缘起面对西方象征主义大潮,鲁迅主张“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野草是发表在语丝周刊上的组诗,是鲁迅著作中有着特殊地位的散文诗集。象征主义被视为散文诗集野草的一个基本艺术特征。象征主义由厨川白村的理论引入,对厨川的译介最早可见于1919年11月的新青年、朱希祖译文艺的进化。厨川白村的象征主义主要体现在他的文艺论集苦闷的象征里,鲁迅的关于它的全译本由新潮社于1924年12月印行,正是鲁迅创作野草开始之时。可见厨川白村对鲁迅此时的创作无论是艺
8、术手法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鲁迅的野草创作除厨川白村外,还受波特莱尔、克尔凯郭尔、尼采等人的影响,他们都给鲁迅以极大启发,这些世界性文学因素的加入,使野草突破中国文学旧有的藩篱成为了可能。孙玉石在野草研究中说:“鲁迅野草采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减少了挺身而出作无谓牺牲的危险。通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创造意象、抒发情感。却不减弱与敌人短兵相接(即其一,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鞭挞现实的丑恶。其二,掘发病态社会中民族性的病根,针砭国民的痼疾,批判陈腐、卑劣的人生哲学。)的锐气。”鲁迅在散文诗的探索与创新的实践中,借鉴当时国外现代派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创作技巧,以象征、暗示等手法支配作品的感
9、情流泻和想象方式,创造奇特的意象,构筑作品中神秘幽深的哲理意蕴。在创作中自觉结合我国传统文学的有关表现方法和技巧,运用虚实结合的情景,富有张力的细节描写以及对画面和气氛的充分渲染,创造出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般迷离深邃的意境,完美地展示了散文诗的表现性和描写性,使人感受到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结合的特征。鲁迅在1934年10月给萧军的信中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这短短的话语,就可见鲁迅自己对散文诗野草的艺术处理的满意程度。野草在艺术上的象征主义,深层次地揭示了鲁迅内心深处的的苦闷,流露了对当时社会的愤懑与对当时国民的哀怨,反映了鲁迅在人生追求中的徘徊与困惑,同时也看到了
10、希望的光环。二、鲁迅野草象征主义的运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以精粹的象征主义和幽深的思想风格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作为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散文诗集野草,其中有16篇以上明显地采用了象征主义手法。“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5因此我们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高度肯定野草中的象征主义运用的成功之处。以真实世界,来暗示思想情感象征和暗示是鲁迅散文诗野草的主要创作手法的具体形式。这里的象征,在题材上强调描写个人内心深处隐秘的情感,使内心情感的表达隐晦曲折,产生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这样来赋予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可感的形式,寻求以象征的方法表现内心潜在的奥秘;暗示是象征主义存在的最本质的因素。
11、象征主义文学往往用象征给人很多的暗示、启迪,这些暗示并不一定能引导读者去勾画出一个现实的图景,但是一定要激起读者情感与心灵的共鸣。这类作品通过象征性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氛围的烘托,来构成一种象征世界,从而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如秋夜、雪、腊叶等,以秋夜为代表。秋夜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首篇,是象征主义的典范。鲁迅说:“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当时政治黑暗,不容作者直接性抒发心中的感情,鲁迅便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采用比较多的象征来象征真实世界,以大量暗示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描绘了秋夜、枣树、小青虫、小粉红花等景物,布置了一幅光明与黑暗激烈搏斗的场景,它们象征着不同的社会势力,使他
12、们人格化,从而表达了对黑暗统治势力强烈的憎恶,对光明的追求,对不畏强敌而英勇抗争的革命战士的无限赞颂。“鲁迅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第一次提出同旧社会进行斗争必须要有韧性精神光辉思想的,正是在写秋夜之前几个月作的,可见,运用象征手法托物寓意的秋夜等散文诗篇,正是这种韧性战斗精神的深情礼赞和艺术实践。”秋夜是一篇人生思考的作品,大量运用了象征主义,以象征和暗示作为主要的文学手段,描绘一幅极具象征意味的深秋寒夜图,创造了广阔而深邃的诗的意境。作品中创造了天空、月亮、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这些形象各具鲜明的特点,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感,表达着作者独特
13、的生活感受。这里的自然景物是经过了作者主观的改造,以象征体形式出现,是具体可感的形象,能够唤起读者想象和联想。这样达到景物的自然生动和思想的严肃深刻的有机融合的艺术效果。秋夜通过真实世界来暗示思想情绪,鲁迅在这里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象征、暗示“物”的内在品格,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1外貌描绘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服饰、仪表、风度、生理特征等的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肖像描写,能在读者的想像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并由表及里地想像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换句话说,这种描绘不仅能绘声绘色,使人物栩栩如生,而且还可以起到反
14、映人物活动的时代特点,突出作品主题,引出故事情节,透露人物在特定场合下隐蔽的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作用。人物描写是这样,被人性化的事物的外貌描绘也一样。寓意物是作者隐喻象征的工具、寄托的对象,鲁迅在秋夜的开头树立起两株大树的参天形象,文中“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可见它受尽欺压,满身伤痕,“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仍然默默地铁似的地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映着许多蛊惑的眼睛。”这些象征意象的描绘,充分显示出“枣树”无私无畏、不
15、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几处对枣树细致入微的外形描绘,完美地显示了它的英雄战士的品格。2 神态、动作描写都德的最后一课有一段神态、动作描写中有动词“哽”“呆”“靠”及“脸色惨白”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韩麦尔先生悲愤不能自已与难以言表,从而烘托出其高尚的爱国情操。人的简单的神态、动作能传答如此复杂的情感,被人格化了的外在事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也同人的神态、动作一样能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情感。秋夜中那个作为枣树对立面的天空“奇怪而高”、“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抑面不再看见”,可见其威严;它对人们“闪闪地目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可见其阴险;它还“口角上现出微笑”,可见其狡猾;它“将繁霜洒在我园里的野花草
16、上”,足见其残忍;在枣树直刺下,它“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充分显示了它的虚弱与内荏。文中对小粉红花在严霜冷逼的秋夜下“颜色冻得红惨惨”还“瑟缩地做梦”,对诗人的安慰“一笑”等一系列神态动作的描绘,使人们不难看出它的弱小、幼稚与被摧残的命运。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秋夜在显示枣树与小青虫倔强斗争精神的时候,只分别准确地用了一个动词“刺”与“撞”,精当的动词表达了用其他词语不能表达的象征寓意,完全融入了作者的战斗精神,是意和境的统一体。3 对比在散文的写景中,除了直接描摹景物本身特点外,作者还经常将它时、它地甚至想象的其他景物拿来与之对比,以丰富写景的内容,充分展现景物情状,突出景物特点,达到抒发感情,
17、表达主旨的目的。强烈的对比性是秋夜描绘寓意物的主要特色。“天空”是黑暗统治势力的代表,是腐败、黑暗的社会及其统治集团的象征。“月亮”“星星”“繁霜”“恶鸟”这些都是现实中黑暗反动势力的象征。通过“奇怪而高”的“鬼映眼里的“非常之蓝”、“窘得发白”、“映着冷眼”、“摧残花草”、“怪声刺耳”修饰词,寄托了鲁迅对反动统治极度的恨;“枣树”是新文化运动革命队伍的象征,象征着高大、顽强、坚毅、成熟的革命战士。他们面对黑暗势力,毫无畏惧,寄托了鲁迅对革命者的无比的爱。不仅存在善与恶、褒与贬、正与反的强烈对比,而且在象征正面形象的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之间有着对比性的描写,显示了它们各自的独特品性。“枣树”
18、是新文化运动革命队伍的象征,“小粉红花”象征着现实生活中被摧残被欺凌的弱小者形象,“小青虫”是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捐躯献身的进步青年的象征。三者对比最明显的地方是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摧残它们的压迫者的态度:“枣树”饱经风霜,无畏无私,特别清醒地知道斗争的艰巨性,“春后还是秋”,但他不痛苦,不绝望而无所顾忌地战斗;“小粉红花”身受摧残,弱小幼稚,面临毁灭的前途虽有热烈的希望,但还是一边发抖,一边做着春天到来的“梦”,无投身斗争的行动,通过“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等,表达了作者对其悲惨命运寄予了极大的同情,不愿打破其追求春天的美梦,但又不满于它们的多空想而少行动,鲁迅急切
19、地希望它们能够正视冷酷的社会现实而奋起反抗;“小青虫”却只知乱撞,以致有的陷进了火海,奋不顾身中带着莽撞,作出无谓的牺牲。与“枣树”相比同是“英雄”,但枣树能一边善于保护自己,一边直刺天空,它英勇老练。与“小粉红花”对比,同是弱小者的小青虫则不同,它们不是消极等待春天的到来,而以不惜献身的行动热烈追求光明,是令人怜爱的“英雄”。正是强烈的对比,才凸现出了枣树的值得可敬可爱的形象,突出地颂赞了两株枣树的高贵品格。这种对比形象的描写,揭示非理性的病态社会,使我们对冷漠无视死尸,只知议论、围观的看客不再陌生;对狗对人的揶揄、驳诘的现象不再奇怪;对影子充满矛盾的痛苦声音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鲁迅上面采用的
20、三种艺术手段,使他的象征的运用有章可循。编造幻想世界,传达哲学思想现实生活确实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可是生活作为作者被描写的客体,不完全等同于艺术,这就需要作家的雕琢,更需要作家在先进的思想或者世界观的指导下,对现实生活素材加以提炼、集中和概括,才能完成从生活到艺术这一任务。在野草的艺术创造过程中,鲁迅充分发挥了幻想的作用,运用逻辑推理来完成艺术构建,从而传达出他复杂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景物的画面与想象的幻景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摩罗是象征主义画家之一,他的绘画用想象和梦幻场面,来象征难以言传的哲理思想。画面中出现的人体形象在姿态、结构和情绪的刻画上,都有极高的功夫,是出于整幅画构思
21、的需要而设计的。如果说,这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也是作者对我国诗歌传统的继承。那么文中充满着梦幻似的气氛、情景和感受,就不能不说是受到了象征主义的影响。我们知道意境是中国诗歌艺术的基本美学标准之一,它是诗人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的有机构成体,鲁迅先生将我国传统戏剧、小说中常用的梦幻手法成功地用于散文诗的意境创造,以梦境、幻觉等形式构筑物象,创造了迷离奇幻、富有哲理的意境,从而传达哲学思想,野草中有七篇直接写梦境,有三篇写幻觉。这类作品通过编造幻想中的艺术世界,重视主观的表现而轻视客观的描述,传达出哲学与思想情感。如求乞者、复仇、复仇(其二)等,以复仇(一、二)为典型。作品中注重写作家的主观感受,鲁迅依靠
22、自己主观的想象构思出这样一个象征现实生活的内容,捕捉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直觉,宣泄埋藏很久的感情,用接近真实的幻象象征心灵,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使想象空间变大,从而自如地抒发自我。这类作品以复仇一二两首散文诗为代表。复仇、复仇(其二)两篇散文诗中,鲁迅复仇的矛头直指百姓。鲁迅的这种“复仇”精神,是对愚昧百姓“怒其不争”的体现,也是为了“引起疗救”。鲁迅在野草的英文译本的译序中曾提出,他憎恶社会上旁观者太多了,才作复仇的,这里的“旁观者”和那种看客心态,在他的小说中曾提到过,但这文章里面的被看者,倒是有些特别。鲁迅幻想“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其中的“裸着全身”,是指向全身
23、心的偎倚、接吻、拥抱,是爱的体现;其中的“捏着利刃”,当然是指向杀戮,是恨的体现。如果只裸着全身而不捏利刃,这指向爱的极致了;如果他们俩穿着衣服,捏着利刃,这形象就只有指向仇恨和杀戮了。为什么要让他俩既可能相爱,也可能互相杀戮?是为了能够更多的激起旁观者的好奇心,幻想有“密密层层地,如槐蚕爬上墙壁,如马蚁要扛鲞头”般的看客来了,复仇也开始了。男女主人公对庸众们复仇的方式非常奇特,这样既不拥抱也不杀戮,看客们由失望到绝望,终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就实现了复仇。这种理想的爱恨来实现复仇的情境只有通过编造幻想世界,才更易于传达出要表达的哲学思想。复仇(其二)这首散文诗所写的故事情节和细节,均取材
24、于新约全书?马可福音,但鲁迅把竭力幻想神之子手足被钉的痛楚与幻想着神之子被钉杀的可悲悯可诅咒人们的欢喜作了鲜明的对照,在散文诗的主体部分,一共八次出现了“神之子”的字样,用幻想反复渲染耶酥是“神之子”,到散文诗的结尾,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说出了他是“人之子”,更可见其血腥”,这是文章真正的意蕴所在,使宗教神话故事获得了新的意蕴,也正是作者要传达出的哲学思想。如果说复仇是诗人在幻想中,用一场超现实的无血的大战表现了对庸众的几乎没有复仇的复仇,那么,复仇(其二)则借用宗教神话故事编造一个幻想世界,表现先觉者在的庸众(被希望拯救)迫害的大痛楚中,以对庸众的悲悯和诅咒来作为复仇,牺牲自己以期庸众将来的
25、醒悟。梦境与现实相结合,传达个人旨意梦境与现实相结合的完整故事,传达、暗示自己的旨意,如影的告别、墓碣文、失掉的好地狱、死火等,这类作品以墓碣文为代表。表现主观感受的最好方法当然是借梦境来抒写。描写梦境中的种种景色,是为了抒发现实生活中的感受,这使得这些作品中的现实情怀披上了一层梦境的面纱。野草中经常借助“我”的梦境,将不能或不愿“直说”的现实,转为怪异瑰丽的象征意象。墓碣文中的“墓碣文”,顾名思义,是用以介绍墓中死者(非真实)的生平经历和业绩的文字。墓碣文可以看作是作者为自己写的概括式小传,是作者对人生经历的一个总结,对自己人生思想、心理的一个思考。“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这里的“浩歌狂热”
26、和“中寒”是分别指当年革命豪情的现实的“狂热”和鲁迅在1924年9月24日日记中写道:“咳嗽,似中寒。”的“中寒”。这句梦境与现实相结合的话语是在说:年轻的时候,当我豪情激越、慷慨悲歌地投身救国活动时却遭到了挫折和失败,我感到了异常的寂寞和苦闷。鲁迅巧妙地做到了梦的安排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内容相融合。“于天上看见深渊”,“天上”即天堂,指“阔人”们的“美好世界”。整句是说:透过“阔人”们的“美好世界”,我看到了国家民族还是陷于苦难的深渊。在这里作者把梦境与现实完美的结合,表达了民国成立之后鲁迅对国事的失望心情。“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这里的“眼”,可以理解为眼光、观察社会的眼光,这句话暗含的意思
27、是:有人从外引进了许多企图解决中国现实的各种主义,但这些主义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种梦境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鲁迅的意思是,在当时中国,自己还没有找到救国的良策。“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在黑暗的现实中,在搏斗中一时找不出希望,找不到出路的现实中,还是努力地战斗下去。明知前路没有希望,明知前面是坟,但也要向坟走过去,这一梦幻的情景与当时的社会形势的结合就是作者一贯主张的“绝望的抗战”的具体表现。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只要对中国当年现实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墓碣文一文写出作者早年人生的报国精神和所遇到的挫折,写出了作者对国难加深的深切认识,写了作者洞察到了社会的黑暗和国人救国的无策,表达了
28、作者与黑暗战斗到底的决心。社会现实是黑暗的,作者只有通过梦境作绝望的抗战,这表现出他永不屈服的斗士风貌。三、鲁迅野草的象征主义的影响鲁迅在自言自语中对象征主义艺术方法已有初步的尝试,散文诗集野草是这种倾向的最完美的发展。“五四”以后,在一部散文诗集中大量运用象征方法进行创作,是从野草开始的。中国现代散文诗从1918年产生,到野草完成的1926年,总共经历了七、八年的时间,经过鲁迅和许多作家的努力开拓,新生的现代散文诗走过了由幼稚到成熟的一段路程。野草是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第一里程碑,正象呐喊开辟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历史航道一样,野草是在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发展中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在野草中不仅
29、是在思想方面深刻,而且在艺术方面新奇,尤其是象征主义的成功运用,产生过很强的积极影响。散文诗集野草是发表在语丝杂志上的一组散文诗。当野草接连在语丝上发表的时候,很为当时的文学青年的喜爱和阅读。可以说它是在新诞生的语丝上脱颖出来。语丝的主干社员川岛在回忆中谈到:“这些诗(指野草)、小说、散文一经发表后,无论在语言形式方面或是内容方面,在当时都是脍炙人口的,不但提高了语丝的社会价值,给它打下了基础,也为语丝初期创造了扩大影响的条件。”鲁迅的野草凝聚着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思想上处于彷徨时期对人生、对人的存在价值、对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深沉思考,社会矛盾让鲁迅消沉抑郁,感受心灵苦闷的煎熬。痛苦情绪使野草的诞生成为可能,所以说这部作品是鲁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方式同痛苦作“绝望的抗战”,是一部“心灵斗争的记录”。野草的野草象征精神激励了当时的人们,无论面对多么巨大的困难和不幸,只要我一步一个脚印,不屈不挠地前进,生活道路中的成功也就会与我们相逢。温室里的花朵似乎比野草更加美丽,但野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却更为人赞赏,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也一样。野草大部分篇章采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鲁迅之所以在野草里较多地采用象征主义手法,是因为他认为象征主义可以丰富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也是因为他抒写那种在恶劣环境下欲说而又“难于直说”的思想感触的需要。这种表现手法与现实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食疗养生讲座》课件
- 《cad图纸设计作》课件
-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题阅读课件)
- 《中南施工工法展板》课件
- 《表面活性剂》课件
- 商务沟通复习试题及答案
- 废水污水处理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采购师三级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镇痛药校长教材》课件
-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 (202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年农村述职报告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食品检验所事业单位招聘若干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房屋建筑发展史》课件
- 考点1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 麻醉、精神药品培训课件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一般化工企业)
- 第4周-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在希望的田野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