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概述》教学案例设计附反思点评_第1页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概述》教学案例设计附反思点评_第2页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概述》教学案例设计附反思点评_第3页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概述》教学案例设计附反思点评_第4页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概述》教学案例设计附反思点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概述一.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说出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概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 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多样的、缺一不可的观点;2. 初步树立生态观点,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全局感和爱护环境、爱护自然、爱护生命的思想情感;3. 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二. 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从生活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

2、、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的活动中,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2.教学过程安排:本章教材共分为三节,.生态系统的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教材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第二节安排3课时。由于本套教科书教学容量大,探究活动多,而生物课目前学校每周只安排2个课时的教学时间,所以教学内容总是无法完成,再加上八年级下学期学生要参加市生物学业考试,课时显得更为不足。考虑到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八年级上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建立了

3、生态系统的概念。于是,我们将第二节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这部分内容调整到第一课时“生态系统的概述”中,用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完成,这样,在“生态系统概述”中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部分内容。然后用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完成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教学。3.教学策略:本节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学生活动:课前观察: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观察一个小区、一片树林、一个湖泊、一块农田等生态环境,记下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建议有条件的同学把观察到的现象拍摄下来。)课堂活动:.观察、讨论、分析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组织

4、学生展示、描述课前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分析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进一步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感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态球(动态图),讨论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球中,各种生物是怎样生存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尝试连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以上几个活动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机会:观察思考的机会,交流表达的机会,操作尝试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操作尝试等的过程中寻找新知识在已有知识框架上的“生长点”,完善对生态系统的认识。4.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内容包括:“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

5、各种生物”动态图。(图中正在饮水的黑尾鹿、悠闲行走的美洲狮、正在捕猎、狂欢的印地安人等均为动态图象。各种动物可随着教师对凯巴森林生态环境的描述而逐一出现。)“生态球动态图”剪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视频文件。根据教学设计,用authorware软件导入以上的动画及视频文件等,制作成课件。.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课前拍摄的各种自然景观。4. 剪贴图:制作草原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剪贴图。5.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展示、描述课前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分析所观察到的某一自然环境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交流讨论结果,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结合“凯巴森林动态图片”的展示,对凯巴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6、观察、讨论、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境。以伴有鸟叫、狮吼等大自然动听声音的优美音乐,带领学生进入“凯巴森林”,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旋律,观看凯巴森林神秘、美丽的画面,在诗情画意中导入新课。 课后活动,拓展延伸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视频,思考: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认识食物链、食物网。尝试连接、计算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生态球中的各种生物是怎样生存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及学生状况分析:通过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八年级上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的概念。此外,我校学生总

7、体素质较高,思维活跃,课外知识丰富,再加上我校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所以,有条件,并且能较好地完成以上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四.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引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聆听、进入学习状态。课件展示:凯巴森林动态图的第一个画面森林景观图。(背景音乐伴有鸟叫、狮吼等大自然动听的声音) 引言:这是位于北美的神秘、美丽的凯巴森林,在这里,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生命之网”,也就是我们今天开始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课件展示学习主题)带领学生进入“凯巴森林”,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旋律,观看凯巴森林神秘、美丽的画面,以此激发学生

8、的学习兴趣,在诗情画意中导入新课。第1节 生态系统概述一.什么是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组 成1非生物环境:阳光、空气、水、土壤等。2.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观察探究生态系统及其组成1.观察凯巴森林动态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该图片中有哪些生物?(提示:除图中所示的生物,这个森林中还可能存在哪些生物?)请将这些生物列出来。能否根据所学的分类知识,对你所列出的各种生物进行分类。(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可以分成几大类?)凯巴森林为以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环境条件(即非生物环境)归纳凯巴森林里的生物与非生物类型,试着用概念图的形

9、式表示出来。继续演示“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动物的动态图”讲述:位于北美的凯巴森林主要由松树、冷杉和云杉等乔木构成,森林中还生长着多种草本植物,一百多年前,这片森林中大约生活着4000只黑尾鹿,每年秋天,印第安人捕猎黑尾鹿,用于制作食物和衣服;森林中的美洲狮、狼和郊狼也以捕鹿充饥,印第安人和各种生物在这片森林中和谐地生活着。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分析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探究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参与讨论、指导点拨。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观察探究生态系统及其组成2.汇报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互相交流解答疑惑。.两个小组用概念图的形式将凯巴森林的生物及非生

10、物类型板书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点拨、更正、作出鼓励性评价、总结。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与人协作的精神。3.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描述课前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分析所观察到的某一自然环境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请23位照片拍摄较好,拍摄的景观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介绍。)组织交流、作出鼓励性评价形成自然与课堂知识的统一;加深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认识;在交流与倾听中,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观察探究生物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1.观察“生态球”动态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在这个密封的玻璃

11、球内,小虾和海藻是怎样生存的呢?此球中如果缺少细菌会怎样?你能各用一个词来描述小虾、海藻、细菌在此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吗?这个小生态球应放在什么地方才能使里面的生物较长时间地活着?课件展示:“生态球”动态图。描述:近年来,在美国的一般家庭或办公室、教室里,可以看到一种直径大约13厘米的密封玻璃球,里面装着过滤的海水,水中生活着几只小虾和几株海藻。小虾在里面游来游去,海藻在水中不时晃动,构成了美丽的景观。此外,里面还有细菌、小石、空气等,让人看了惊奇不已,赞不绝口。这个新出现的摆设品,是由美国宇航局研制出来的“生态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为下面课程中制作生

12、态瓶的活动做好铺垫。2.汇报交流3.师生共同总结生物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组织、点拨、评价、总结。三.食物链和食物网探究食物链与食物网 1.观看视频,思考: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总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课件展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视频。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创造其他媒体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有效突破重、难点。2.某一小组代表上台连接,其他同学判断正误。3.师生共同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在黑板上贴出含有鼠、兔、鸟、蛇、鹰五种动物的草原生态系统剪贴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箭头接起来。评价、指

13、出连接食物链时应注意的问题:连接时应从生产者开始,连到最后;箭头应指向取食者。1.激发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2.明确食物链的正确表达方式。4.小组合作连接食物链: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含有十种动物的草原生态系统图(即课本p74图23-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用箭头连出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连接得既快又准确。 各小组交流展示合作的结果,小组之间进行互评。组织、进行鼓励性评价,作出总结。1.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加大难度,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5.进一步探究:小组合作,思考、计

14、算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几条食物链,最长的是哪一条?有几个环节?对上一个活动作进一步的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几条食物链?最长的是哪一条?有几个环节?课后探究,拓展延伸任意选择其中一项活动在课下完成:1.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这个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2.记下自己某天所吃的食谱,写出每一种食物分别来自哪一种动物或植物。列出这些生物名称以及这些生物还能吃哪些生物或被哪些生物所吃。用箭头连成一个食物网,别忘了写上自己。提出课后活动课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开展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课上的知识得以应

15、用,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作为生物圈的一员要爱护身边的生物。五.课后反思: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要求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教学活动将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去领悟、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现自我发展。本课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和实施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上的理念。本人认为该课较为突出的是:能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利用探究过程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成功之处:1.本课

16、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核心,各种目标的达成都是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而感知的,整堂课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除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外,更注重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本课设计的几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倾听、评价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大胆猜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记得有一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拍摄的一张“小树林”的图片时说到:“我认为一片树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在这片树林里不仅有树、草、苔鲜、蕨类等各种植物,还有鸟、昆虫、人等各种

17、动物,以及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这些生物的周围还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所以,一片树林是一个生态系统。而刚才我突然发现,一棵树也可以说是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在一棵树的树上和树下往往长着许多苔鲜、蕨类等植物,树上同样有鸟、昆虫等动物,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同样,也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所以,我认为一棵树也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同学们给这位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好的评价,也说明他们认可了这位同学的看法,他们从这位同学的发言中获得了信息和启示。此时,他们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切都是灌输式教学所无法体验到的。2.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生

18、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动态图;“生态球”动态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视频文件,创设了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那声音和画面创造了其他媒体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有待改进之处:1.因本课教学容量大,课堂活动多,因此,此教学方案在一些学生基础较差的班级实施时,时间略显不足。今后应如何结合班级情况,因材施教还有待探索。2.同学们在课前对环境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拍摄了许多的照片,可因为时间不足,只能请几位同学上台介绍,这可能会打击其他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想,可以将没机会上台展示的学生作品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资源共享。这样,既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充

19、分地利用了资源。.一点建议:课本p74“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的活动中,有一个“尝试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的活动内容,可就在此活动的旁边就有现成的答案(课本p75图23-5“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这常常会使一些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不劳而获”,对其他学生的思考也会产生干扰。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我们采用印发图片给每个小组的方式来开展活动,但这无疑是一种资源上的让费。因此建议更改p75图23-5的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现代中学 王卿璜六.教学点评:“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也是北师大新课标教材的编写思路。因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0、在全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不是单纯一个章节的教学,而是带有统领全书色彩,升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对全书提纲挈领的教学,要很好地达到该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积极的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王卿璜老师的这节课,较好地达到了上述教学要求。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该课教学设计不囿于教材的章节编写,而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大幅度地整合知识,这既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主动构建知识,又解决了课时紧张的矛盾,从而将有限的教学空间和时间放在学生活动上。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就有机地融合了一个课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