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根勋论满江红作者和写作地点_第1页
朱根勋论满江红作者和写作地点_第2页
朱根勋论满江红作者和写作地点_第3页
朱根勋论满江红作者和写作地点_第4页
朱根勋论满江红作者和写作地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朱根勋论满江红作者是岳飞写作地点是靖江岳飞满江红写怀作于靖江论证朱根勋一、满江红写怀的真伪辨综述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数百年来,一直作为名篇为人们传诵,有 许多赏析文字,评价极高。是词,在宋代未见典籍记载,明代始有流传,直至 20世纪 30年代后期才有人说是伪作、拟作,有人说是真作无疑。至今真伪争论 已达七十余年。首先提出伪作、拟作的是余嘉锡,他 1937 年在四库提要辨证中说了两 个理由:一是,岳飞孙岳珂编的 金陀粹编 中只收岳飞 小重山 词,没有满 江红词。二是,“踏破贺兰山缺”句中的贺兰山在河套以西,当时属西夏国, 与宋朝无战事,与史实不符。 因此,许多宋词选本均不收此作, 如俞陛

2、云的唐 五代两宋词选释、其子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 、梁启超女儿梁令娴编的艺蘅 馆词选等。 夏承焘也认为是伪作, 1961年写了(满江红)考辨一文。 吴 小如也说:“著作权便出了问题。 ”有些宋词选本,收了此词,但留存疑,如刘永济说: “此词有人疑非岳飞 作。上疆村民编的宋词三百首收有是词,夏承焘弟子蔡义江作全解 时说:“作为伪作, 还是相当成功的。 有的选本收录此词,不言真伪,如王官寿辑录的宋词抄 (1922 年印,宣 纸本)、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 、龙榆生编的唐宋词名家词选 、唐圭璋主编 的全宋词及唐宋词鉴赏词典 、张璋编的历代词萃 、黎洪等编的华夏 正气篇等。 对伪作论提出反驳意见或正面论证的

3、有周汝昌、唐圭璋、邓广铭等名家。周汝昌在诗词赏会中说: “今之考证家,动辄敢断此词不见宋人称行,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 23 “岳武穆遗文”条。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年版。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79 年版。梁令娴艺蘅馆词选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夏承焘岳飞满江红词考辨 ,收人月轮山词论集 ,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吴小如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收人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 ,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第 221 页。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赏析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86 页。 蔡义江宋词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4、007 年版,第 181 页。 胡云翼宋词选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69 年版。龙榆生唐宋词名家词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版。唐圭璋全宋词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0 年版。唐宋词鉴赏词典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版。张璋历代词萃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黎洪等编华夏正气篇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至明始出于世,则伪作何疑,云云。不思作伪者大抵浅薄妄人,笔下能有如许高怀远致乎?”又说:“论者又说,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即此亦足以证明词乃伪作云我不禁再拜请教 , 南宋初期的词人, 他们说到敌人金兵时,能用西北 、楼兰 , 怎么

5、一到岳飞就用不得贺兰 山,用不得匈奴了 , 用那样的逻辑断言此词必伪,怎敢欣然而同意呢?” 唐圭璋主编的全宋词 ,岳飞存见的三首词全收人,并在词学论丛 书中为满江红词的真伪问题写了两则辨文。其一是宋邵公序赠岳飞词 。文曰:偶阅明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一,其中载有宋邵公序赠岳飞满庭 芳词云:“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领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杖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 欃枪案此词中笑谈顷”匈奴授首”句,显然是隐括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之句其二是岳飞“怒发冲冠”词不能断定是伪作 。文日:近人谓岳飞“怒发冲冠”为伪作,其理由有二: 一、宋元人载籍不录 此词。二、岳飞孙岳

6、珂所编金陀粹编及宋陈郁话谀不录此词。余以 为此二说,皆不足以证明此词是伪作。宋词不见于宋元载籍而见于明清载籍 者甚多,如明陈霆渚山堂词话即载有宋邵会序赠岳飞之满庭芳词。 又如宋赵闻礼所编阳春白雪词集八卷、外一卷,久已失传,朱彝尊编辑词综当时阳春白雪词集尚未发现,集中之词即无从录入。直到 清道光时,阳春白雪始重现人间,陶梁因据以编词综补遗 。直 斋书录解题卷十八载岳武穆集十卷,久佚不传,因此,岳珂、陈郁书 不载岳飞此词,不等于岳飞即不可能作此词。岳飞作此词,最初究为何人、 何时、何地传出,由于文献不足,不能确定,但谓为伪作,却诚有如学初所 云:“难免有流于武断之嫌,似以审慎为宜”且岳飞另有一首满

7、江红 (遥望中原)词,亦不见于岳坷、陈郁二书,但其墨迹,经过宋魏了翁,元 谢升孙、宋克,明文征明等人收藏,流传至今。可见岳飞词翰犹有遗翰,亦 不能谓之为伪作。至于“怒发冲冠”词中所谓“胡虏、匈奴、贺兰山”皆借 周汝昌诗词赏会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87 页。 唐圭璋主编词学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669 页1982 年,唐圭璋在河南汤阴发现明王熙于天顺二年( 1458)所书岳飞“怒发 冲冠”词碑。碑下注: 满江红词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天顺二年春,痒生 王熙书。后说:“此词碑比杭州岳庙赵宽所书词碑早 44 年。事实胜干雄辩,这就 解决了这首岳飞词不是明人伪造

8、的问题了。 ” 邓广铭在再论岳飞满江红词不是伪作 (见文史哲 1982 年第二期) 一文中,也从岳飞的奏议、公牍、书檄,以至律诗、歌词与题记等,说明岳飞具 有写作满江红的能力,其意境、感情和满江红是属于“无差别境界” , 认定此词是岳飞所作,并对伪作论者的论点、论据一一作了解答。对于岳词“贺兰山”的质疑, 1985 年第三期文学遗产刊载了王克等三 人合写的从“贺兰山”看满江红真伪一文,又有了新的解说。该文认为: 岳词中的“贺兰山”,指的是河北省滋县城西北三十华里的贺兰山。因曾有一位 复姓贺兰的真人隐居于该山而得名。 此地是南北官道要冲, 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贺兰山是岳飞抗金的一个军事活动中

9、心地带, 他与当地的抗金义军有联系, 并 曾设想以贺兰山为战场与金兵决战。 说明岳词中的贺兰山是实指此山, 并非泛指, 由此证明岳词不是伪作。1986 年戏文第二期、南开学报第六期刊载的李庄临等撰写的岳飞 满江红词新证一文,公布了从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中新发现的岳飞满 的真伪间题又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 文学遗产1988年第五期刊出的周少雄 祝 氏江红与祝允哲述怀和祝允哲满江红和岳元帅述怀两首唱和词,为岳 词谱及岳飞满江红词考议认为: “所载资料有一定可靠性,有可能存录了 宋代佚文”,“并非凭空捏造”,“是岳飞满江红早期流传的另一个版本文字” 。 族谱上的祝允哲是真实的、 与岳飞有过交往的人。 祝允

10、哲( 1069-1142),字明卿, 江山人,元符三年( 1100)进士,比岳飞长 34岁。建炎元年 (1126) 曾与岳飞并 肩抗过金兵。建炎四年( 1130) 岳飞在苏南收复金陵后被任命为武功大夫、昌州 防御史、通泰镇抚史兼知泰州,开始独当一面,跻身于高级将领行列。因此,岳 飞作词向这位前辈抒怀述志,并得到他的和词。 绍兴十年 (1141) 十月十三日, 岳 飞被诬以谋反罪入狱,祝允哲写乞保良将疏 ,愿以全家七十余口性命为岳飞 父子担保,结果被贬为潮州推官。经富阳县时,闻岳飞父子遇害,昏厥于地,不 数日悲愤辞世。 由此可见,岳词的这个版本与后来传流稿, 虽有近半的词语有异, 但词作的主旨、

11、立意、谋章布局,以及关键词语的置位都是相同的,这就进一步 唐圭璋主编词学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673 页 张璋历代词萃,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9页。证实了此词是岳飞的真作而非他人伪作拟作。 至于宋元两朝岳词不见流传的原因,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岳飞研究( 1988 年版)一书刊有王瑞来先生岳飞诗词辑考一文,他认为:一是政治 因素:“岳飞坚决抗金,深为秦桧所忌恨” ,“岳飞死后,秦桧又令人把岳飞的各 种文稿搜是故家,束之左帑 使岳飞的诗文遭到一次浩劫。 在秦桧的威淫之下, 当时的一些人,或为避祸, 或为奉迎, 便将以前与岳飞交往酬唱的诗文主动加以 焚毁删除,不再著

12、录于文集,记载于著作” 。二是时间因素:岳飞“死后文稿被 搜,家属也被移送岭南” ,“搜集工作着手得较晚,起码是在岳飞被害十五年后, 即秦桧死后进行的。”“尽管岳霖、岳珂父子竭数十年搜罗之力, 编成岳飞的诗文 集金陀粹编 , 仍有遗漏。 ”元代是异族统治,“民族压迫严重”,“在一定程 度上也影响了岳飞这些具有强烈民族情绪诗词的流传” 。元代官方曾明文规定: “词曲或文字有犯上者死。 ”岳词中的“壮志饥餐胡虏内,笑谈渴饮匈奴血”这 等词语,谁还敢传诵和收人书中呢?二、满江红写怀的写作时间地点论证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的写作年代,喻朝刚说: “大约作于宋高宗绍 兴初年(1131)。王双启说:“

13、大约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3)前后。”盛 锬说是作于1133年。写作地点,曾有人猜测,但无人论证。我据有关资料研究 推断,写作年代应以建炎四年 (1130)冬至绍兴元年( 1131)春为是,写作地点 应在阴沙(阴沙,是靖江建县前的称谓之一) ,现名靖江市。理由有三: 第一,从此词的题名、意境、意象分析,写作时间是在岳飞已称名将之时。 诗词作品是作者的意识形态、思想感情、艺术才华的结晶,是作者的灵魂、 气质、脉搏的外露形象。岳飞把这首满江红题为写怀 ,写的正是一个名 将的怀抱,一个爱国英雄的胸襟。词中,以“怒发冲冠”四字发句,对“靖康之 变”,丧失山河,表现出极为愤怒的心境;以 “仰天长啸”

14、,表达豪情澎湃的激 烈壮怀;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响亮口号,以表“收拾旧山河”的雄心 壮志;以“莫等闲” 、“待从头”表示复仇报国的迫切愿望;以 “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期待,表示抗金的胜利信心;以“朝天阙” ,显示忠君 爱国的赤诚。岳飞的这些情怀,是自身素质在特定的时势下久经磨砺而形成的。 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757 页。 王双启宋词精赏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92 页。 盛锬岳词满江红与古今靖江诗抄 ,马洲诗画第 22 集。岳飞生于崇宁二年 (1003),“少负气节, 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 孙吴

15、兵法”。20岁应募人伍,“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得宗泽授“阵图”,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康王即位时,“上书数千言”, 可见其文才。北宋灭亡后,金兵继续南犯,岳飞在广德六战六捷,在常州四战四 捷,清水亭一战,敌“横尸十五里”,并于1130年五月十一日收复建康(今南京),逼使在江苏南部的金军退到江北。此时岳飞已“历一百二十余战” ,统军 有方,战功显赫,声名大震。是年七月二十一日由朝廷任命他为武功大夫、昌州 防御史(虚职)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成为军政一把手,独当一面,直接受皇 帝指挥从此,他的军队列人“王师” ,他也跻身于高级将领的行列,并与张俊、 韩世忠、刘锜等名将齐名。11

16、29年,金兵叫他的军队为“岳爷爷军”,说:“撼 山易,撼岳家军难”。不久,老百姓把他的军队呼为“岳家军”。满江红词中的意象与形象,是岳飞此时自身形象的写照,也是“岳家军”的形象显示。 岳飞此时写出这样的词句,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与他的身份、群众愿望、时代要 求是完全相符合的。过早,他写不出这种感情来;再晚,他不会这样写。此时岳 飞已从军八载,年 28 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正概括了这段 经历。(臧克家在致邓广铭的函中认为: “尘与土风尘奔波之谓, 非视为功名 如尘土也。”)第二,从南宋抗金的军事形势来看, 此词作于南宋与金兵交战的相持阶段已 经过去,出现了有利于南宋战略反攻的

17、时期。金军由苏浙皖退至江北, 是抗金形势的转折点。 说明宋军与金兵交战的相持 阶段已经过去,收复失地的可能性正在出现。岳飞十分兴奋,因此作此词,表述 自己的壮怀, 提出“收拾旧河山” 的战斗目标, 并喊出“踏破贺兰山缺” 的口号。 有人说这是岳飞的战斗誓言,是一个进军号角,是很正确的。事实上,岳飞也是 从写此词起,作为新的战斗历程的起点。第三,从岳飞“养兵休卒”的情况来看,此词当作于岳飞“渡百姓于沙上”时期。建炎四年( 1130)初,岳飞领兵两万余人,并有大量随军家属和遗民跟随。 金兀术欲攻常州,宜兴县令邀岳飞移师宜兴。在此,岳飞作五岳祠盟题记 ,宋史卷365岳飞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

18、3册,第11375页。 同上书,第 11376 页。 同上书,第 11378 页。 宋史卷365岳飞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册,第11378页。 同上书,第11395页。 同上书,第 11380 页。其中有“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厉士卒,功期再战”等句,说明岳飞拟在宜兴整军,安置遗民。但不久,金兵犯常州,岳飞大破金军,金兀术奔至 淮西,岳飞又北进承州(今高邮) 、楚州(今淮安)与敌激战,在承州三战三捷 后,由于张俊推辞援救,刘世光支援不力,致使楚州沦陷,岳飞遵诏退守通泰。“于(八月)廿六日夜二更到泰州城外” ,“今月(十月)初九,方尽到泰州” 。 此时,岳军自“新复建康之后,所

19、有士马,疮痍尚新,羸弊方甚” ,“蒭茭糗粮, 一一窘乏”。于是,岳飞向刘宣抚使申请“捐一二千之众,假十余万斛之粮”。刘一一予以满足。宋史刘光世传载:“给钱粮,增将吏,皆从其请,为军 中一岁费。”岳飞驻泰州时,金人以二十万之众合攻泰州。十一月初,皇上有旨: “可守 即守,如不可,但于沙洲保护百姓,伺便掩击。”而后,岳飞“以泰无险可恃, 退保柴墟(今口岸),战于南坝桥,金大败。渡百姓于沙上,飞以精骑二百殿, 金不敢近”。岳飞于建炎四年冬月初五到达阴沙。宋史高宗纪载:建炎 四年冬月丁未(初五)“飞退保江阴军沙上。”(宋史中说的“沙洲”、“沙上”, 当时叫阴沙。清康熙刻本靖江县志载: “邑名,旧称马驮

20、沙,亦称阴沙。宋 建炎四年岳武穆渡百姓于沙上,即此。 ”这里所说的百姓,就是岳飞军队的精减 人员以及中原南下的难民。据元诗别裁集载:靖江最先设馆教书人,孔子第 47 代孙孔若罕,就是这时由曲阜定居靖江的。皇上为什么旨令岳飞渡百姓于阴沙呢?第一, 阴沙四面环江, 居住的人口不 多,又靠近江南,比较安全。第二,此地有大面积沙滩,土地肥沃,可以围垦造 田,让安置人员有地可耕,生活有来源。岳飞渡百姓于沙上的详细情况, 史无记载。 但从靖江现在保留下来与岳飞驻 兵有关的地名,如“大营亭” 、“小营亭”、“白衣堂”、“马桥”、“生祠堂”、“思岳 桥”等分布情况看,可知当时的驻军范围,东西有近十公里、南北三

21、公里左右, 驻兵人数可能有万人以上, 安置人数估计有千人之多。 这是靖江历史上接收移民 最多的一次。安置这么多的移民,有三件事是少不得的:一是简单住房(沙上有 大量芦苇,问题不大) ,二是有田可耕,三是一年的基本生活资料(已得刘光世 捐粮)。其中垦田是最大工程,现在靖江的北部,称为“老岸” ,就是当年岳飞动 岳飞五岳祠盟题记 ,收人岳忠武王集 ,丛书集成新编第 63 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5 年印行,第 421 页。 以上并见岳飞申刘光世乞兵马粮食状 ,收人岳忠武王集 ,丛书集成新编第 63 册,台湾新 文丰出版公司 1985 年印行,第 421 页。 宋史卷369刘光世传,中华书局1

22、977年版,第33册,第11482页。宋史卷365岳飞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册,第11379页。宋史卷26高宗纪,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册,第483页。员战士修筑的江边堤岸而留下来的名称。 留下的遗民,对岳飞的安排, 十分满意, 在岳飞离靖后,专门为岳飞造了生祠 (这是全国最早为岳飞造的生祠, 延续八百 多年香火不断, 现在修建的叫岳庙),把建的桥叫“望岳桥”(岳飞死后,改称“思 岳桥”),现在仍然有此桥名。绍兴元年二月十四日,岳飞写于安徽祁门的题东松寺中说: “余自江阴 军提兵起发,前赴饶郡(今江西鄱阳)与张讨伐合兵。 ” 说明岳飞是从当时属 于江阴军的阴沙直接去江西的。从建炎

23、四年冬月初五日( 1130年 12月 7日)到 绍兴元年二月十四日 (1131 年 3月14日),共 98天,除去从沙上到祁门的行程 时间,岳飞在靖江的时间约有三个月左右,离靖时间当在绍兴元年二月初。在这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 岳飞除了安置精减人员和中原南逃百姓, 便是“养 兵休卒”、“蓄锐待敌”,把新补充来的一二千人编人序列,进行军事训练和激励 教育,思考新的战略方针。 在这数月内又无战事, 因此岳飞酝酿写作这首词的时 间是充裕的。绍兴元年春,岳飞离靖南去, “以红罗为帜,上刺岳字,选骑二百随帜 而前”,第一次打出了“岳家军”的旗号。不少学者把建炎四年七月以前岳飞 的军队称为“岳家军”是欠当的

24、。因为建炎四年七月以前的岳飞还是“裨将” , 属张俊或韩世忠指挥,直到七月二十一日,皇帝任命他为“武功大夫、昌州防御 史、通泰镇抚史、兼知泰州” ,成为军政一把手,独当一面,直接受皇帝指挥, 他的军队列人“王师”行列,才可以独树旗帜。 “岳家军”的称号起于绍兴元年 (1131)春,有陆游的诗注为证。 岳飞这次渡江南去是应张俊之请同讨李成, 岳军所到之处寇贼皆惧,不降即退。坐而降者达八千人( 岳飞传中说八万人, 有误)。绍兴元年秋冬之际,岳飞在洪州(今南昌)府治之西山,写了一首七律 题翠岩寺: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行复三关

25、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此诗记述了岳飞在江上驻军后,没有同金兵直接开战,而是“暂向云山”讨 岳飞题东松寺 ,收人岳忠武王集 ,丛书集成新编第 63 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5 年 印行。 宋史卷365岳飞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册,第11379页。 陆游集第743页载书愤诗“遗民犹望岳家军”句下自注:“岳家军盖绍兴初语”伐“山林啸聚”,未用“劳取”而获胜,但是没有忘记席卷擒“金酋” ,收复三关 迎回二圣的忠义之志。绍兴三年,岳飞升为“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神武副 军都统制”。受到高宗皇帝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官位也 由五品跃至正四品。绍兴四年岳飞驻鄂州,准备大

26、规模北伐金兵,写了满江红登 黄鹤楼有感。此词与写怀词,同一词牌,同一风格,可称姐妹篇。而后转 战五六年,岳飞军队直达朱仙镇(离北宋汴京仅四十五里) ,大败金兵。抗金形 势有了根本性的好转。由于主和派占了上风, 岳飞有功而无用, 终以谋反罪于绍 兴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1142年1月27日)与子岳云一起被杀害于临安大理 寺狱,时年 39 岁。岳飞此词,是不是写于建炎四年冬至绍兴元年春呢?岳飞的诗文中有数句可 以佐证。岳飞在题翠岩寺诗中说: “秋风江上驻王师” ,这是岳飞驻军靖江时 的天文地理和身世的真实写照, 也是岳飞擢升高级将领后在靖江安置遗民, 开启 靖江人文,建军谋略,抒怀述志,开始新的

27、征程见诸文字的时空信息。 满江红 词中的 “凭栏处、潇潇雨歇” ,其中透露出的是作词的时间信息,就是 1130 年 的秋雨既歇,已是冬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是岳飞作此词时 的年龄和经历的艺术概括。岳飞时年 28 岁,历经战斗百数十次。“待从头”是一 个重要时间节点。 是不是在靖江所作呢?岳飞自己也有言为证。 绍兴十年 (1140) 七月十八日,岳飞接到班师命令。 “一日奉十二金宇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 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此时岳飞从军已经18年,为什么不说廿年之力, 而说“十年之力” 呢?可见,他不是以从军之日算起的。 岳飞所说的“十年之力”, 从何时算起呢?词中的

28、“待从头” ,就是起点,就是作这首词的年代。从建炎四 年到绍兴十年,正好十年。建炎四年冬,岳飞在哪里呢?在靖江,安置百姓,整 顿军队。所以,我说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词,写于建炎四年冬至绍兴 元年春之间,写在靖江“渡百姓于沙上”的时候,是有根据的。我的这个论证,是否正确,尚祈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原刊于朱根勋著时空有隧道岳飞与靖江及其他 )岳飞满江红写怀写作地点“牛首山”说、 “九江”说之反证朱根勋、“牛首山”说2012年5月27日扬子晚报(A6版)大字标题曰:岳飞满江红写于牛首山。此文是该报记者蔡震和实习生刘凯对持此论者江宁广播电视大学 教师郭迺亮采访后写的新闻稿。全文如下:关于岳飞在南京牛

29、首山写下满江红的论证,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价 值和考古意义。 郭 迺亮经过严谨的考证, 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在时间和年代上是相符的,宋高宗建炎四年四月,岳飞率兵自宜兴西进 江宁,这和岳飞写满江红的时间一致;其次在地点上,也和史料记载相 契合。宋史岳飞传载: (岳飞与金兵) “战于清水亭,又大捷,横尸十 五里”。而景定建康志牛头山条也有载:建炎四年,岳飞败金人于清 水亭。“这绝不是巧合”。郭 迺亮认为: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中的 “朝天阙”为双关语,因牛首山又名“天阙山” ,故“朝天阙”既可看作岳 飞望空敬拜牛首山 “双阙”的具体动作, 也可追其更深层次的乃是象征意义,

30、 即朝拜皇帝。“朝天阙”句,正形象地表现了岳飞的这种信念和信心。读到此文时,我的岳飞满江红写怀真伪辨综述及写作时间地点之我 见一文,在江海诗词、中华诗词 发表已近两年。 因为郭文仅是一则新闻, 没有论证详文, 觉得没有分量, 可以不必理会。 而后,南京有位友人同我说: “郭 某的论点虽不可靠,但扬子晚报发行量大,误传的影响大,应该写篇短文驳 斥,并附原作,以正混淆” 。于是,细读郭文,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我的研究成 果,写成此文,对郭先生的“牛首山”之说,进行反证。郭先生所述岳飞自宜兴西进江宁, 大捷清水亭,设伏牛首山的时间、地点等 事实,叙述是清楚的,对考证地方历史资料是有价值的;但仅凭这些史

31、实,断定 岳飞满江红写于牛首山,则显得不够慎重。我认为,这是牵强附会之说,而 不能成为有理有据的论证。第一,岳飞设伏牛首山时,军情紧急,任务繁重,夺取军事上的胜利是岳飞 当时的唯一任务, 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写这首长达近百字的 满江红词。 据宋史高宗本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等史书记载:建炎四年春,金兵自临安北撤,三月十日攻陷常州,三月十五日或十八日至镇江 府,岳飞的军队在三月十五日前后与金兵有过激战;四月,岳飞奉命“就复建康”,“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四月中旬西进江宁,二十五日清水亭激战获胜; 五月初设伏牛首山,五月十日设寨于建康南门新城,后与金军战于龙湾,五月十一日,收复建

32、康。如此频繁的军事行动,岳飞设伏于牛首山只有数天时间,重任 在身,紧张待敌,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写诗填词的时候吗?显然不是。 郭先生说: “建炎四年四月,岳飞自宜兴率兵西进江宁,这和岳飞写满江红的时间一致” 请问:至今有何人在何处说过岳飞此词写于建炎四年四月的呢?没有。郭先生还把建炎四月岳飞败金兵于清水亭,说与岳飞作满江红的地点“相契合”,也只能说是主观设想,勉强凑合。第二,岳飞设伏牛首山时的职务、官阶以及在南宋军队中的身份和 满江红 词中抒发的豪情壮志相距甚远。岳飞驻军宜兴时,他的军队还是一支偏师,岳飞还是无所归属的“偏裨”将领,受张俊或韩世忠指挥。建炎四年春,金兀术从临 安沿大运河北撤,抵抗

33、金兵的主力仍是韩世忠。 清水亭之战的同一天,韩世忠的 水军已在建康江面与金兵激战一月有余, 却遭敌人火攻而吃了败仗。岳飞在清水 亭大捷后,几次伏击,连连得手,收复了建康,迫使金军退至江北。从此,岳飞 才受到朝野瞩目,于七月二十一日被朝廷封了武功大夫等职,岳军才列入“王师”,岳飞才跻身高级将领行列。此后,岳飞在江北与金军交战中,又经历了 “承 州三战三捷”的喜悦和楚州战役中张俊拒援、刘世光救援不力,以致“楚州沦陷”、 “泰州失守待罪”等痛苦。这是岳飞人生道路上一次重大转折。受到朝廷重用后, 承担更大责任,实现报国宏愿,开启新的征程的时机已经到来, 于是岳飞利用驻 军靖江的数十天时间,整顿军队,检

34、讨过去,规划未来,并抒发壮怀,写下满 江红这一名篇。岳飞从清水亭之战到驻军靖江,虽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但其 思想情感的变化,却是巨大的。岳词中的激烈情怀,岳飞在牛首山时尚未全部形 成,所以我认为郭先生说此词作于牛首山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第三,郭先生把牛首山又叫天阙山与岳词中的“朝天阙”附会在一起,并说 “这绝不是巧合”,是岳飞“望空敬拜牛首山”,“朝拜皇帝”的具体动作,这似 乎想得太离奇、太玄妙了吧! 一个伟大的爱国英雄、写词高手,会把一个小小的 牛首山,因名字叫天阙山而作为象征朝廷的具体形象放到词作中去吗?绝对不可 能。因此,我认为郭先生所述岳飞满江红写于南京牛首山的三点理由,是不 能成立的。扬子晚报这样有影响的媒体,对于这样重大的事件,发表这样的 新闻,混淆视听,实在有点苟且吧!二、“九江”说2010年 3月 10日,北京鞠盛先生寄来网上下载一文学者推断:岳飞满 江红写于九江,并附言说:“文中所言乏力,其主旨殆为其旅游张目耳。因为 岳飞在九江时,心情较为平静,焉能作此词呢?建议写篇短文一驳。 ”当时我的 关于岳飞满江红写于靖江的论文正在修改之中, 不能分身, 乃搁置下来。2012 年 5 月又读到扬子晚报有写于“牛首山”之说,引起了重视,于是开始对这 些说法,进行研究,准备资料,进行反证。“九江”之说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