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因素_第1页
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因素_第2页
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因素_第3页
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因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因素-污泥处置简介:综述了水体底泥中磷的化学形态以及磷素释放的影响因素。化学形态有水溶性磷、铝磷、铁磷、钙磷、还原态可溶性磷、闭蓄磷、 有机磷等。磷素释放的影响因素有:溶解氧、温度、pH值、磷存在的形态、微生物作用、沉积物-水界面磷的浓度梯度、盐度以及扰动。 这些因素具有关联性。关键字:底泥 化学形态 磷释放 影响因素1引言 P是造成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关键性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1。一般认为当水体中磷浓度在 0.02 mg L- 1以上时,对水体的富营 养化就起明显的促进作用2 。由于近年来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加上农业面源氮磷的大量流失,造成河流尤其是河口富营养化趋势的 逐年

2、加剧3 -4 。大量的磷在河流等水体中沉积下来,其在适宜的条 件下会重新释放进入水体,从而延续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并加剧了水 体的恶化5 - 8 。沉积物-水界面是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交换和输送的重要途径,沉积物中的磷可能通过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作用、 铁氧化物解吸作用和沉积物扰动等形式向水体释放。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富营养化水体磷释放的有关资料,综述了水体底泥中磷的化学形 态以及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对于今后研究水体中磷行为、抑制 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及参考价值。2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和存在形态沉积物中磷形态通常分为水溶性磷(Psol)、铝磷(PAI)、铁磷(PFe)、钙磷(PCa)、

3、还原态可溶性磷、 闭蓄磷(Po-p)、有机磷(Porg)等7种化学形态9 。闭蓄磷表面有一层不溶性的Fe (OH) 3或Al (OH) 3胶膜,包括一部分PAl和PFe ,溶解度极小,含量较小,这部分磷被认为是生物不能利用的。水溶性 磷和还原态可溶性磷可以通过物理溶解作用进入水体,在沉积物中的含量也不会太高,但它们是最先被释放出来的,可以很方便地被水生 生物吸收利用10 。沉积物中P的结合态及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控制沉积物P迁移和释放的主要因素。P释放量是由不同的迁移 和转化过程决定的,控制沉积物P迁移(释放和形态转化)的环境参 数的相对重要性首先取决于沉积物中P的化学形态11。沉积物释P量的

4、多少并不与沉积物中的总 P量成比例关系,释放进入间隙水中的 P大部分是无机可溶性P12, 13。在厌氧释放过程中,存在着有机P 向无机P转化,Fe-P、Al-P向Ca-P、O-P转化的趋势,沉积物中总 P 浓度不断减少,就是 P形态迁移转化动态平衡的结果14。 沉 积物中释放的P与Fe-P关系密切相关,PFe是沉积物向水体释磷的 主要形态。曾有人提出用沉积物中 P: Fe比例作为表层沉积物 P释 放能力的一个参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15。3水体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3.1溶解氧(DO)底层水体中溶解氧含量(DO)对沉积物P的释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底泥首先要消耗溶解氧,降低 溶解氧浓度,加速水体进入

5、厌氧状态。厌氧状态可大大促进P在沉积 物的迁移和释放,而在好氧状态下释放速率远小于厌氧释放速率16。两者差一个数量级17 。水中的溶解氧会影响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P释放对表层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Eh)的变化非常敏感。当表层沉积物 Eh较高时(350mv),Fe3+与磷酸盐结合 成不溶的磷酸铁,可溶性 P也被氢氧化铁吸附而逐渐沉降;而当 Eh较低时(0.090.12 mg L- 1时,水中的磷会向沉积物迁移30 。 总之,磷的释放与沉积物-水界面间的浓度差有关,浓度差越大,沉积 物释磷越快。3.6盐度大量研究结果证明,随着加入 Al盐量的增加,沉积物释放P的量呈线形递减31。从国内外脱氮除磷

6、工 业中可以看出氮盐的存在形态同样具有影响,硝态氮包括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它们会消耗有机基质而抑制聚磷菌对磷的释放,从而影响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对磷的吸收。另一方面硝态氮的存在会被部分 生物聚磷菌(气单胞菌)利用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从而影响其以 发酵中间产物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发酵产酸,从而抑制了聚磷菌的释磷和摄磷能力31。3.7扰动对浅水湖泊来说扰动是影响沉积物-水界面反应的重要物理因素。动态条件下P从沉积物的释放量远大于静态条件的释放量32、33。对于浅水湖泊而言,在一定条件 下,风力和湖流引起湖泊底部沉积物的扰动使沉积物处于再悬浮状 态,这种再悬浮状态会强烈地影响P在沉积物-水界面间的再分配,部分营养元素可从沉积物中向上层水体释放,使水体营养负荷增加 34。增加沉积物颗粒的反应界面并促进沉积物中P的释放,同时加速了沉积物间隙水中P的扩散。4展望综观国内外学者的文章,氮素的存在状态对磷释放具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应具有某种关联性,磷素释放是十分复杂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且磷释放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错杂。若将其影响因素割裂开来研究 存在很大不足,容易忽略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