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资料:第八篇 尿的生成和排出_第1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八篇 尿的生成和排出_第2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八篇 尿的生成和排出_第3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八篇 尿的生成和排出_第4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八篇 尿的生成和排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近端小管: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直段 髓袢细段: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小管:远曲小管 远端小管直段肾的功能解剖一 肾的功能解剖基础1 肾单位是生成尿液的基本功能单位。2 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有孔(70-90nm)毛细血管内皮表面有负电荷糖蛋白,阻碍蛋白质通过。基膜由型胶原形成基本构架,填充其他蛋白质构成微纤维网架结构,基膜上有2-8nm多角网孔。带负电的硫酸肝素和蛋白聚糖形成滤过膜的电荷选择性。肾小囊上皮足细胞突起之间形成铝锅裂隙,裂隙表面有滤过裂隙膜,膜上有4-11nm小孔。3 系膜细胞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

2、内皮和基膜之间,与其周围机制构成系膜。一类称固有平滑肌样系膜细胞,可通过收缩调节滤过膜的面积和肾小球滤过系数,可吞噬大分子物质和凋亡的中性白细胞;一类称骨髓源吞噬细胞,有吞噬能力,可表达MHC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血管升压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内皮素、血栓烷A2 和腺苷引起系膜细胞收缩。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E2、前列环素、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使系膜细胞舒张。4 集合管上皮含水孔蛋白AQP2,受VP控制,决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和重吸收。5 皮质肾单位:占80-90%,肾小体较小,髓袢较短,入球小动脉口径比出球大,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近髓肾单位:肾小体位于靠近髓质的内皮质层,肾小球

3、较大,髓袢长,入球出球小动脉口径无明显差异,出球小动脉分之形成网状小血管缠绕于邻近近曲和远曲小管周围,和U形直小血管。6 球旁器:由颗粒细胞(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组成。球旁细胞是入球出球小动脉中特殊分化的平滑肌细胞,胞内含肾素分泌颗粒。致密斑是髓袢升支粗段远端的特殊分化高柱状上皮细胞,与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接触,可以感受小管液NaCl含量,通过管-球反馈调节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和肾小球滤过率。球外系膜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7 肾交感神经释放NE调节肾血流量(RBF)、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一些纤维释放多巴胺,引起肾血管舒张。肾脏没有

4、副交感神经末梢分布。二 肾的血液供应1. 腹主动脉肾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2. 供血量大:安静状态下,两肾血流量1200ml/min供血不均,94%供应皮质。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高,有利于血浆滤过。肾小管毛细血管压力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重吸收。U形直小血管与髓袢并行,血流与肾髓质内电解质发生逆流交换,有利于髓质维持高渗状态。3. 肾脏皮质肾单位血管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和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两套串联的毛细血管网。近髓肾单位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串联网状小血管和U形直小血管。4. 肾血流量取决于肾血管阻力,主要是入球小动脉阻力。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当动脉血压在

5、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恒定,使肾小球滤过率保持相对稳定,其机制有肌源性性机制和管-球反馈。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肾上腺素受体,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体液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内皮素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肾组织产生的PGI2、PGE2、NO和缓激肽引起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腺苷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血容量减少、强烈伤害性刺激、情绪波动、剧烈运动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全身血液重新飞配;反之肾血流量增加。三 生理学实验技术1 清除率:两肾1min内能将多少某种物质完全

6、清除的毫升血浆中该物质完全清除血浆量。CX=UXVPX CX:某物质X的清除率;UX:尿中该物质的浓度mg/100mL; V:每分钟尿量mL/min; PX:血浆中该物质浓度mg/mL;l 测定菊糖或内生肌酐清除率可推算肾小球滤过率(125mL/min)、肾血浆流量和肾血流量:UXV=GFRPX-RX+SX UXV :每分钟肾小球滤过量; RX:重吸收量; SX:分泌量; GFR:肾小球滤过率;菊糖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不被重吸收和分泌,CIn=GFR。事实上,菊糖清除率略大于GFR,因为血浆蛋白占血浆量8%,这部分血浆不能不被肾小球滤过。l 测定对氨基马尿酸的清除率可推算肾血浆流量(660

7、mL/min)和肾血流量。血浆中对氨基马尿酸和碘瑞特在流经肾脏后被全部从血浆中清除。他们在尿中的排出量等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RPF)乘以他们在血浆中的浓度:UXV=RPFPX。l 肾脏滤过分数(19%):FF=GFRRPFl 根据肾血浆流量和红细胞比容,计算肾血流量(RBF)。l CX/CIn1:该物质过滤后净分泌;CX/CIn1:该物质过滤后净重吸收。l 自由水清除率(CH2O)反映肾产生无溶质水的指标。无溶质水指尿液在被浓缩过程中肾小管每分钟从小管液中重吸收的纯水量;或指尿液在被稀释过程中,体内被肾排到尿液中的纯水量。V=Cosm+CH2O 尿量等于渗透单位清除率和自由水清除率之和;CH2

8、O=V-Cosm=V-UosmVPosm=(1-UosmOosm)V 当Uosm/Posm1,尿液高渗,CH2O为负,称为自由水重吸收量,用TH2O表示。2 微穿刺技术3 微灌流技术肾小球滤过功能一 肾小球滤过1 单位时间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肾小球滤过率(GFR,125mL/min)。分子有效直径小于2nm的中性物质可自由滤过,有效半径大于4.2nm的不能滤过。带负电物质不易通过。2 有效滤过压: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差值。动力:肾小球毛细血管净水压pGC,肾小囊内超滤液胶体渗透压T;超滤的阻力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GC,和肾小囊内净水压PT。有效滤过压PUF=(pGC+

9、T)-(GC+PT)。3 滤过平衡:肾小球毛细血管不断滤出超滤液,其胶体渗透压升高,滤过阻力升高,当有效滤过压降低到零时,成为滤过平衡。4 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特点:毛细血管压力高,对蛋白质通透性较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肾小囊静水压较高。二 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1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由于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基本保持稳定,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血容量减少、剧烈运动、强烈伤害性刺激、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入球小动脉强烈收缩,导致肾血流量、毛细血管血流量、毛细血管压下降,降低滤过率。入秋、出球小动脉管径之比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和血流量。2 血浆胶体渗透压影响滤过率。3 肾小囊内压升高降低肾小球滤过率。

10、肾盂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引起输尿管阻塞引起逆行性压力升高,滤过率降低。小管重吸收加快,或流速加快,囊内压降低,滤过率升高。4 肾血浆流量改变滤过平衡点。血浆流量增大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减缓滤过平衡点向出球方向移动滤过率增加。肾交感神经兴奋(失血、缺氧、中毒性休克)入球小动脉阻力增加,肾血浆流量减少,滤过率降低。5 滤过分数增大,滤过平衡点向出球方向移动,滤过率增大。6 滤过系数(Kf,单位有效滤过压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滤过的液量),Kf=k*s(k,滤过膜有效通透系数;s,滤过膜面积),病理条件下,s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Kf*PUF)降低,出现少尿或无尿。系膜细胞具有收缩能力,可

11、调节滤过膜的面积和肾小球滤过系数。三 肾小球滤过的调节1. 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肌源性调节、管-球反馈。肌源性调节:肾动脉灌注压升高入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牵张刺激平滑肌紧张性加强阻力增大;反之亦然。在一定血压变化范围内(80-160mmHg)维持肾血流量RBF和肾小球滤过率稳定。管-球反馈(TGF):致密斑感受小管液流量和成分变化,RBF和GFR增加小管液流量增加离子转运速率增加致密斑反馈信息至肾小球入球、出球小动脉收缩,系膜细胞收缩,滤过面积减少Kf 降低。血容量增加减弱TGF,增加GFR,使排尿量增加,血容量恢复。2. 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交感神经,血管紧张素、心房钠尿肽、内皮细胞源因子(内

12、皮素、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前列腺素、缓激肽。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肾血管收缩,RBF减少。血容量减少、强烈伤害性刺激通过交感神经引起肾血管强烈收缩。血管紧张素:对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平滑肌产生收缩作用,出球小动脉对Ang敏感性高。RBF减少,但是滤过分数增加,GFR基本不变。Ang还能使系膜细胞收缩,Kf值减小,GFR降低。心房钠尿肽:在肾动脉、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皆有受体,ANP是的入球出球小动脉阻力比减小,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滤过分数增大,系膜细胞署长,Kf增大,GFR增加。内皮素:调节肾血管和系膜细胞张力;调节肾小管钠的转运,ET使入球出球小动脉收缩,入球收缩明显,系膜

13、细胞收缩,Kf减小,RBF和GFR减少。;调节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有丝分裂。一氧化氮:使入球出球小动脉署长,RBF和GFR升高。前列环素:PGI2 使肾脏小动脉署长。前列腺素:肾组织合成PGE2和PGI2使肾小动脉署长,RBF增加,系膜细胞收缩Kf降低,GFR基本无变化。缓激肽:肾组石中激肽释放酶使激肽原变为缓激肽,引起肾血管舒张,刺激NO和PG生成,导致肾血管舒张。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的转运一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的重吸收1 主动转运:Na+-K+泵、钙泵、Na+-葡萄糖同向转运、Na+-氨基酸同向转运、K+-Na+-2Cl-同向转运、Na+-H+逆向转运、Na+-K+逆向转运。被动转运:扩

14、散、渗透、易化扩散。2 肾小管上皮柱状,分为顶端膜和基底侧膜。顶端膜上有微绒毛形成刷状缘。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分为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3 Na+和Cl-的重吸收:近端小管重吸收超滤液中65%NaCl,约2/3在近端小管前半段经跨细胞途径吸收(基底侧膜Na+泵产生胞内低钠环境,小管液中钠通过Na+-H+交换体、Na+-葡萄糖同向转运、Na+-氨基酸同向转运进入细胞,水通过渗透进入细胞,H+进入小管液,Cl-不被重吸收浓度高于管周组织液),1/3在后半段由细胞旁路途径吸收(Na+-H+交换和Cl-HCO3-交换体使得Na+和Cl-进入细胞,胞内Cl-有基底侧膜上K+-Cl-同向转运出细胞。Cl

15、-还可以顺浓度梯度经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造成小管液阳离子偏多,Na+顺电势梯度经细胞旁途径重吸收)。髓袢重吸收超滤液中20%的NaCl,主要发生在升支粗段。在髓袢降支细段,水被重吸收导致小管液浓缩,在髓袢升支细段Na+向髓质间液扩散。在髓袢升支粗段,顶端膜上Na+经过K+-Na+-2Cl-同向转运体进入细胞,通过基底侧膜钠泵进入组织液,Cl-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K+顺浓度梯督返回小管液,造成小管液正电位,促使Na+、K+、Ca2+经细胞旁途径重吸收。7%NaCl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有主细胞和闰细胞。主细胞基底侧膜上有钠泵,维持胞内低钠。Na+经顶端膜钠通道进入细胞

16、,造成小管液负电位,Cl-被动重吸收,K+被动分泌。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对离子通透性较低,离子不易返回。4 水的重吸收。65%近端小管重吸收。近端小管重吸收Na+、HCO3-、Cl-、葡萄糖、氨基酸,使得小管液渗透压降低,水通过顶端膜水孔蛋白AQP1和细胞旁途径吸收,不受升压素调控,通透性高,并以溶剂拖曳方式是受Ca2+和K+。此重吸收为等渗重吸收,相对于血浆,小管液为等渗液。20%髓袢重吸收。在髓袢降支细段通过AQP1吸收,髓袢升支细段和粗短对水不通透。14%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可调节性重吸收,受上皮细胞对水通透性的影响,吸收量直接影响尿量和尿渗透压。5 水跨细胞膜转运有扩散方式,决定于膜

17、扩散的水通透性(Pd);和通过膜上水通道方式,取决于膜渗透的水通透性(Pf)。水孔蛋白转运占主要部分。一些水孔蛋白有相对选择性,另一些则对水高度选择。AQP1分布于近端小管上皮顶端膜和基底侧膜,降支细段。AQP2分布于集合管顶端膜,是血管升压素诱导性水通道,通过cAMP-PKA入境是囊泡磷酸化,囊泡内AQP2插入顶端膜,增加对水通透性。AQP3和AQP4分布在集合管基底侧膜上。6 HCO3-的重吸收。肾脏重吸收HCO3-和分泌H+和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85%近端小管重吸收。近端小管Na+-H+交换体分泌H+结合HCO3-形成H2CO3,后者在上皮细胞顶端膜表面碳酸酐酶作用下生成CO2和水。C

18、O2扩散进入上皮细胞,在碳酸酐酶催化下形成H2CO3再离解为H+和HCO3-。胞内HCO3-与其它离子以联合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间隙,或通过Cl- HCO3-逆向转运至细胞外液。15%髓袢重吸收。机制同近端小管。7 K+的重吸收和分泌。决定尿钾排出量的是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钾分泌量。65%-75%近端小管重吸收。机制不明。25%-30%髓袢重吸收。在髓袢升支粗段,顶端膜上Na+经过K+-Na+-2Cl-同向转运体进入细胞,通过基底侧膜钠泵进入组织液,Cl-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K+顺浓度梯督返回小管液,造成小管液正电位,促使Na+、K+、Ca2+经细胞旁途径重吸收。远端小管和皮质集合管可以吸收钾,也

19、能分泌钾。闰细胞重吸收钾。机制不明。8 葡萄糖重吸收。近端小管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重吸收葡萄糖,胞内葡萄糖通过基底侧膜的葡萄糖转运体2进入细胞间隙。肾糖阈180mg/100mL。血糖浓度升至300mg/100mL,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大道或超过葡萄糖最大转运率,尿糖排除率随血糖浓度升高平行升高。正常人两肾的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男性375 mg/min,女性300 /min。9 Ca2+重吸收。70%近端小管重吸收,以溶剂拖曳方式经细胞旁途径进入细胞间隙(80%)或经跨细胞途径重吸收(20%,通过顶端膜上钙通道和基底侧膜上钠钙交换题和钙泵)。髓袢降支细段和升支细段对Ca2+不通透,升支粗

20、段重吸收。远端小管和集合观通过跨细胞主动转运。10 影响钙重吸收的因素: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进远端小管对Ca2+重吸收。血浆钙浓度通过影响Ca2+滤过和调节PTH影响重吸收。血浆磷浓度升高刺激PTH分泌,增加Ca2+重吸收。细胞外液量增加或动脉血压升高会降低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导致Ca2+重吸收减少。体液pH影响远端小管Ca2+重吸收。代谢性酸中毒钙重吸收增加,代谢性碱中毒钙吸收减少。维生素D3促进远端小管对Ca2+和磷酸盐的重吸收。11 机体总钙量占体重2%。骨组织含99%,1%存在于牙、软组织和细胞外液。血浆中40%与血浆蛋白结合,60%可以进入超滤液。12 近端小管液相对小管细

21、胞液正电位,髓袢升支粗段正电位,远端小管和集合管负电位。13 肾小管重吸收氨基酸HPO42-和SO42-发生在近端小管,与钠同向转运。也可以通过吞饮重吸收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在小泡内分解为氨基酸。14 肾小管重吸收的自身调节: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量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定比重吸收。小管液中某些物质未被重吸收而导致小管液渗透浓度升高可保留一部分水在小管内,降低小管液钠浓度降低,钠重吸收减少,结果使尿量增多,NaCl排出增多。称为渗透性利尿。二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1 分泌H+,通过Na+-H+交换体、质子泵、H+-K+交换体三种方式。1) 近端小管以Na+-H+交换分泌H+,H+被

22、小管液中NH3、HPO42-、HCO3-中和。也可以通过质子泵分泌H+。2)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闰细胞胞质中质子泵囊泡可以插入上皮细胞顶端膜将H+分泌到管腔。集合管分泌量很大,pH可达4.5。3) 集合管细胞H+-K+交换方式分泌。集合管中也有Na+-H+逆向转运,并于Na+-K+交换相互抑制。2 影响H+离子分泌的因素:1) 体内酸碱平衡的改变:酸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碳酸酐酶活性增加,产生H+,加速氢离子排放;刺激谷氨酰胺酶活性,生成NH3中和H+。2) 血钾浓度改变:近端小管中也有Na+-H+逆向转运,并于Na+-K+交换相互抑制,机体酸中毒小管液H+增加,Na+-H+交换加强,Na+-K

23、+交换减弱,血钾升高。在低血钾时Na+-K+交换减弱,Na+-H+交换加强,排出H+增多。3) 血容量改变:慢性血容量减少刺激Na+-H+交换而增加H+的分泌。3 分泌氨和HCO3-: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端小管上皮内谷氨酰胺被分解生成NH3和NH4+分泌入小管腔,和HCO3-进入血液循环。NH3通过细胞膜单纯扩散进入小管腔,或通过基底侧膜进入细胞间隙;HCO3-与Na+一同跨过基底侧膜进入组织间隙。集合管NH3扩散入小管液,结合H+形成NH4+随尿排出。髓袢升支粗段,NH4+代替K+,通过K+-Na+-2Cl-同向转运进入肾髓质,转化为NH3,扩散入集合管结合H+随尿排出。4 分泌K+,

24、远端小管和皮质集合管重吸收钾也分泌钾,基底侧膜钠钾泵提高胞内钾离子浓度,K+顺化学梯度自顶端膜进入小管液。远端小管集合管液负电位促进K+分泌。5 影响K+分泌的因素:1) 远端小管液流量:流量大,小管液K+降低,K+分泌增加。2) 小管液相对于主细胞内的负电位值:阿米洛林抑制顶端膜Na+通道,减少Na+重吸收,减少K+分泌,为保钾利尿剂。3) 小管液内Cl-的浓度:小管液Cl-浓度降低,K+-Cl-同向转运增加,K+分泌增加。一些小管相对不同透的阴离子SO42-、PO43-、亚铁氰化物和马尿酸盐可降低Cl-,增加K+分泌。4) 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增加K+排泄和增加Na+、水的

25、重吸收。增加管腔膜Na+通道蛋白,可增加Na+重吸收。增加ATP生成,为基底侧膜Na+-K+-ATP酶提供生物能。增强基底侧膜钠钾泵有利于K+分泌,Cl-的重吸收。5) 钾的摄入量6 肌酐和对氨基马尿酸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也可被肾小管分泌排出。肾脏不能滤过青霉素、大多数利尿剂、酚红,通过分泌排出。 三 尿液的稀释与浓缩1 正常成人每日尿量1-2L。多尿:2.4L每日;少尿:400mL每日or17mL每日;无尿:100mL每日。2 肾皮质组织也渗透浓度与血浆渗透浓度相同,肾髓质由外髓部到内髓部,组织液渗透浓度与血浆浓度之比逐渐增大。3 肾髓质部浓度梯度的形成:降支细段:对水通透,对NaCl和尿素不

26、通透,水进入组织间隙,小管液渗透浓度升高。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NaCl通透,对尿素中等通透,小管液NaCl浓度降低。升支粗段:对水不通透,主动重吸收NaCl,使得渗透浓度降低,导致外髓部高渗。4 尿素在近端小管重吸收,髓袢升支对尿素中等通透,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高度通透,其他部位通透性低。内髓部重吸收尿素,提高了其渗透浓度,尿素扩散进入升支细段。血管升压素激活内髓部集合管上尿素转运体,增加该段对尿素通透性,增高内髓部渗透浓度,提高水的重吸收。5 直小血管与髓袢并行,只带走髓质中多余的溶质和水,维持髓质浓度梯度。尿的排放一 输尿管和膀胱的功能结构及神经支配1 肾盏初存在平滑肌活动起步点,当肾盏

27、被充盈时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蠕动,蠕动下行。输尿管平滑肌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蠕动波到达时引起输尿管内压升高。每分钟2-6次。2 输尿管、膀胱、尿道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使输尿管平滑肌收缩加强,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扩约肌舒张,促进排尿;交感神经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是平滑肌收缩加强尿道内扩约肌收缩,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平滑肌收缩减弱,逼尿肌松弛,抑制排尿。尿道外括约肌受躯体神经支配。二 排尿反射1 膀胱充盈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刺激排尿反射中枢兴奋逼尿肌收缩尿道外括约肌松弛加强排尿反射。2 排尿后残余液体,男性通过尿道海绵体肌收缩排尽,女性依靠重力排尽。3 高级中枢对脊髓骶段排尿反射低位中枢保持一

28、定抑制作用。膀胱充盈可引起尿意。排尿时,尿道外括约肌松弛,尿道内扩约肌舒张,抑制作用停止,促进排尿。大脑随意活动课导致腹部肌肉收缩,盆底肌肉收缩,加强排尿反射。体液(体重60%):细胞内液2/3 细胞外液1/3:血浆1/4 组织液3/4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一 体内水钠平衡1. 细胞外液Na+(135-145mM)形成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主要成分。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稳态的维持通过体内Na+量调节实现。2. 机体进水来自饮水和进食时食物中的水分。向外界排水包括肾脏排水、呼出水分、出汗、粪便中的水分。只有肾脏排水受集体调节,属于水平衡调节机制。二 机体钠平衡的调节1 体内对细胞外液有特殊感受器。2 血容

29、量增多刺激心肺感受器(容量感受器),反射效应是交感神经活动抑制;血容量减少交感活动增强。3 心肺感受器位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的大血管壁,胸腔内血量(中心血量)的改变成为对心肺感受器的有效刺激。能被心肺感受器感受的这部分血量成为有效循环血量。平卧位、长期卧床、身体进入温水中,导致中心血量增加,导致肾脏排钠量增加。4 肾交感神经活动对肾脏功能的主要作用:控制肾血流量,减少RBF和GFR;促进肾小管对Na+等溶质的重吸收;促进肾素释放,交感神经支配球旁器,激活近球细胞释放肾素。5 动脉壁压力感受器位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动脉血压升高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造成交感神经抑制,排钠量增加。6 肾脏内存在机械

30、性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刺激一侧肾脏的传入神经,可反射性甘边对侧和同侧肾交感神经的传出活动,改变肾脏功能,称为肾-肾反射。7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球旁细胞合成储存释放肾素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产生血管紧张素在血管内皮(肺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催化下边为血管紧张素Ang在氨基肽酶A(血管紧张素酶A)作用下成为AngAng和Ang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分泌醛固酮。8 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脏组织中再举步生成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生成Ang。9 刺激肾素释放的因素:1) 流经致密斑小管液NaCl浓度降低。急性失血、细胞外液量减少、心力衰竭引起肾素释放增加,血容量增多、高盐饮食肾素释放减

31、少。2) 肾动脉灌注压降低。肾脏入球小动脉球旁细胞感受血管壁张力变化,Ca2+浓度降低,肾素释放增加。3) 肾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细胞外液量减少,中心血量减少,肾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肾素释放增加。4) 多种体液因素:PGE2和PGI2、循环血液中肾上腺素、去甲身上腺素刺激肾素释放。升压素、内皮素、心房钠尿肽、一氧化氮、Ang抑制肾素释放。10 血管紧张素作用:1) 促进近端小管对Na+的重吸收:Ang缩血管出球小动脉更敏感,滤过率增加,直小血管净水压降低、胶体渗透压升高,增加重吸收。2) 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促进重吸收。3) 促进肾小管上皮Na+-H+交换。4) 作用于脑内室周器,主要

32、是穹隆下器和后缘区,刺激血管升压素释放,促进重吸收。使交感神经活动加强,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NE释放,促进重吸收钠。引起渴觉。11 醛固酮作用:1) 增加顶端膜上钠通道,促进钠重吸收,Cl-重吸收和K+分泌。2) 增加基底侧膜钠钾泵的合成和活性。3) 开放顶端膜上钾通道。增加K+分泌。4) 增强顶端膜上质子泵活动。12 心房钠尿肽ANP作用:心房壁感受牵张而合成和释放。机体其他组织释放类似ANP的物质,如脑钠尿肽BNP,C型钠尿肽。1)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舒张入球小动脉,增加滤过率,舒张系膜细胞,Kf增大。2) 降低肾髓质部渗透浓度:增加髓部血流量,带走NaCl和尿素。3) 抑制集合管对Na

33、+重吸收:关闭集合管上皮纳通道,产生利尿钠效应和利尿效应。4) 抑制近球细胞分泌肾素。5) 抑制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抑制钠重吸收。6) 抑制VP释放。三 机体水平衡的调节1 下丘脑第三脑室室周器有渗透压感受器,如终板血管器和穹隆下器,受到刺激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血管升压素。渗透压感受器还可以减弱肾交感神经活动,减少钠重吸收。2 血管升压素增加集合管上皮上血管升压素诱导性水通道,提高水的重吸收。3 引起VP释放的因素:1) 细胞外液渗透浓度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VP释放增加。细胞外液渗透浓度升高肾交感神经抑制、渴觉和饮水行为。血浆渗透浓度280mOsm/kgH2O,也是血浆渗

34、透浓度调定点。2) 血容量减少减弱心肺感受器对下丘脑的刺激对VP释放抑制减弱VP释放增加。血容量或血压降低,使引起VP释放的血浆渗透浓度阈值(调定点)降低。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加快血容量恢复。3) 疼痛、应激性刺激、恶心、呕吐、Ang刺激VP释放。ANP、乙醇抑制VP释放。4 血浆渗透浓度升高、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Ang可引起渴觉。血浆量减少8-10%是引起渴觉和饮水的阈值。四 参与调节肾脏排钠排水的其他体液因素1 肾脏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激肽释放酶作用于激肽原声称血管舒张素(赖氨酰胺缓激肽)氨基肽酶作用于血管舒张素生成缓激肽。缓激肽是小动脉舒张、NO和前列腺素生成,增加GF

35、R,抑制重吸收,对抗VP作用。2 内皮素(ET)使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系膜细胞收缩Kf减小,GFR降低。抑制钠钾泵活性,重吸收减少,利尿利钠;刺激心房细胞释放ANP;抑制球旁细胞释放肾素。Ang、缓激肽、儿茶酚胺、凝血酶刺激ET释放;NO、ANP、PGE2、PGI2抑制其释放。3 一氧化氮舒张血管,对抗Ang、NE。ACh、缓激肽、组胺、ATP,促进NO释放。4 E和NE与交感神经作用一致,减少RBF,促进重吸收。5 近端小管上皮释放多巴胺,抑制钠钾泵、Na+-H+交换,减少重吸收钠,促进排钠排水。6 NE和Ang刺激PGE2和PGI2释放,对抗NE、Ang缩血管作用。在近端小管和髓袢升支粗段抑制钠重吸收,在集合管对抗VP作用,产生利尿利钠作用。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7 肾上腺髓质素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促进NO生成、抑制内皮素和肾素分泌。在肾脏,增加RBF和GFR,减少重吸收,利尿利钠。保钠Ang、醛固酮、NE和E、排钠缓激肽、ANP、尿舒张素、内皮素、多巴胺、前列腺素保水Ang、VP、NE和E排水缓激肽、ANP、尿舒张素、多巴胺、前列腺素排钾醛固酮舒血管缓激肽、ANP、NO、前列腺素缩血管Ang、内皮素1. nephrin是足细胞裂隙膜主要蛋白质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