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辨治思路指导临床相关热证_第1页
温病学辨治思路指导临床相关热证_第2页
温病学辨治思路指导临床相关热证_第3页
温病学辨治思路指导临床相关热证_第4页
温病学辨治思路指导临床相关热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辑课件 温病学辨治思路温病学辨治思路 指导临床各科热证的思考指导临床各科热证的思考 谷晓红 编辑课件 一、温病及热证的概念一、温病及热证的概念 温病:外感热病中具有温热 或湿热性质的一类疾病,是 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男女老 幼皆可罹患。 编辑课件 热证是感受温邪,或内生热邪或阴 虚阳盛,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 现的证候。 外感或内伤均见 。 多因外感风热、暑热、湿热、燥热 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 或因情志不舒,郁而化热;或饮食 不节,积蓄为热;或劳倦内伤,暗 夺阴津,阴虚阳亢所致。 编辑课件 1 温病必发热;温病大多是热证。温病必发热;温病大多是热证。 2 发热不一定

2、都是温病。发热不一定都是温病。在内伤疾病中, 也有部分疾病体温升高。 3发热不一定是热证发热不一定是热证 如感冒患者的风寒表 证,虽然病人发冷发热,但它的症状特点 以寒象为主,如发冷重、流清涕、口不渴、 舌苔白、脉不数等,仍为表寒证。 4 热证大多发热(体温升高),少部分自热证大多发热(体温升高),少部分自 觉热甚至无自觉热,只有其它热象。觉热甚至无自觉热,只有其它热象。 4 热证的临床特点热证的临床特点:如自觉烦热、口渴、 咽干,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短黄、 局部红疹或斑或红肿(皮肤粘膜、眼、耳 鼻、口舌、内脏等)、舌质红、舌苔黄燥 或腻、脉数(实或虚)等。 编辑课件 二、温病学的地位与优

3、势二、温病学的地位与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临床基础学科 指导感染性疾病指导感染性疾病 经典新兴经典新兴 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体系, 以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已经不仅仅 限于对外感热病急症,对于临床各科的热 证治疗,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本文对温病的病理、传变规律以及法理进本文对温病的病理、传变规律以及法理进 行阐释,给予临床各科热证的辨证治疗启行阐释,给予临床各科热证的辨证治疗启 发。发。 编辑课件 三、温病的病机三、温病的病机 各种温邪的侵淫人体,在病情 发展中使机体气津血功能紊乱, 脏腑功能和组织特异性损害, 形成各种病理变化,这些变化 的证候表现是温病辨证论治的 依据。 编

4、辑课件 卫气营血辨证(气血):卫气营血辨证(气血): 分期辨证浅深、轻重、虚实分期辨证浅深、轻重、虚实 三焦辨证:三焦辨证: 脏腑(上中下)脏腑(上中下) 气化气化 编辑课件 卫气营血辨证 卫分 气分 营分 血分 编辑课件 卫分证候特点和病理特点 必有证:发热必有证:发热 微恶风寒微恶风寒 口干微渴口干微渴 舌边舌边 尖红尖红 脉浮数脉浮数 兼有证:咳嗽兼有证:咳嗽 头痛头痛 有汗或无汗有汗或无汗 咽红肿痛咽红肿痛 或有证:红疹或有证:红疹 温邪初袭温邪初袭 肺卫失宣肺卫失宣 编辑课件 卫分常见证型 a.风热犯卫风热犯卫银翘散银翘散 b.风热犯肺风热犯肺桑菊饮桑菊饮 c.外感温燥外感温燥桑杏汤

5、桑杏汤 d.湿热在卫,中焦脾胃气机失调湿热在卫,中焦脾胃气机失调 编辑课件 气分证候特点 必有证:温热、湿热两类必有证:温热、湿热两类 兼有证:各脏腑病变兼有证:各脏腑病变 邪已入里,正邪剧争,脏腑功能活动失调邪已入里,正邪剧争,脏腑功能活动失调 其病位:肺其病位:肺 脾脾 胃胃 大肠大肠 胆胆 胸膈胸膈 小肠小肠 编辑课件 气分常见证型气分常见证型 a.阳明热炽阳明热炽白虎汤加减白虎汤加减 b.阳明热结阳明热结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c.肺热内盛肺热内盛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 清宣金脏法清宣金脏法 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汤 千金苇茎汤千金苇茎汤 d.胸膈热郁胸膈热郁凉膈散凉膈散

6、 双解散双解散 小陷胸汤小陷胸汤 e.热郁少阳热郁少阳黄芩汤黄芩汤 柴芩枳桔汤柴芩枳桔汤 f.湿热困脾湿热困脾 -连朴饮为代表连朴饮为代表 还有在胆还有在胆 肠腑肠腑 编辑课件 营分证候特点 必有证:身热夜甚、心烦、谵语、必有证:身热夜甚、心烦、谵语、 舌红绛、脉细数舌红绛、脉细数 兼有证:口不甚渴、斑疹隐隐兼有证:口不甚渴、斑疹隐隐 邪热入营,营阴受伤,心神被扰邪热入营,营阴受伤,心神被扰 病位:心病位:心 、心包、心包 编辑课件 营分常见证型营分常见证型 a.营分郁热(热灼营阴)营分郁热(热灼营阴) 清营汤加减清营汤加减 导赤散导赤散 b.营热动风营热动风 羚角钩藤汤羚角钩藤汤 薛氏清营息

7、风法薛氏清营息风法 c.热陷心包热陷心包清宫汤合三宝清宫汤合三宝 编辑课件 血分证候特点 必有证:身热灼手、神昏谵语、必有证:身热灼手、神昏谵语、 甚则昏狂谵妄、斑疹密布、出血、甚则昏狂谵妄、斑疹密布、出血、 舌质深绛舌质深绛 邪热入血,迫血妄行,热瘀互结,热扰心邪热入血,迫血妄行,热瘀互结,热扰心 神神 病位:心、肝(肾病位:心、肝(肾 脑)脑) 编辑课件 血分常见证型 a.血热动血血热动血犀角地黄汤;神犀丹合三宝犀角地黄汤;神犀丹合三宝 b.血热瘀滞血热瘀滞犀地清络饮犀地清络饮 桃仁承气汤桃仁承气汤 三甲三甲 散散 c.血热动风血热动风羚角钩藤汤合犀角、地黄羚角钩藤汤合犀角、地黄 d.气血

8、两燔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饮 编辑课件 三焦辨证 上焦 中焦 下焦 四分辨证与三焦辨证结合才能 准确定病位、病势、病态分层次分层次 定脏腑定脏腑 明相关明相关 审虚实审虚实 气分有肺或胃气分有肺或胃. 肺分卫、气、营、血肺分卫、气、营、血 肺与胃,肺与肠,肺与心,肺与胃,肺与肠,肺与心, 肺与脾等肺与脾等 编辑课件 四、基本病理特点四、基本病理特点 气郁气郁 痰生痰生 血瘀血瘀 正虚正虚 编辑课件 (一)气郁(一)气郁 气无所不在,各脏腑气机的功能表现不气无所不在,各脏腑气机的功能表现不 同。同。 1.肺卫不宣者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或肺卫不宣者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或 汗出热不解,呼吸不

9、畅甚见发疹为特点。汗出热不解,呼吸不畅甚见发疹为特点。 2.热郁胸膈,心烦懊恼;热郁胸膈,心烦懊恼; 3.肺气壅闭则咳喘上气,胸闷;肺气壅闭则咳喘上气,胸闷; 4.少阳气郁则见胸胁胀闷甚至疼痛;少阳气郁则见胸胁胀闷甚至疼痛; 5.中焦脾胃气郁则胃脘痞闷,恶心呕吐;中焦脾胃气郁则胃脘痞闷,恶心呕吐; 6.肠失传导或传化则大便秘结或胶滞,肠失传导或传化则大便秘结或胶滞, 腹满胀痛;小便不利等。腹满胀痛;小便不利等。 编辑课件 (二)痰生(二)痰生 温邪性热,炼液为痰或素体湿盛,湿热温邪性热,炼液为痰或素体湿盛,湿热 相蒸,酿为痰热。相蒸,酿为痰热。 1.病在卫气,痰热内阻,咳痰白或黄,喘病在卫气,

10、痰热内阻,咳痰白或黄,喘 促;促; 2.痰热结中,心下结痛,脘痞;下壅则便痰热结中,心下结痛,脘痞;下壅则便 闭。闭。 3.痰热阻络,颌下、颈部结节,甚则脏器痰热阻络,颌下、颈部结节,甚则脏器 肿物。肿物。 4.痰热蒙闭心窍,造成神昏、肢厥、发痉痰热蒙闭心窍,造成神昏、肢厥、发痉 等危重症。等危重症。 正如长于治温病夹痰的王孟英所谓:正如长于治温病夹痰的王孟英所谓:“津津 液即为邪热灼烁成痰,而痰反即为邪热液即为邪热灼烁成痰,而痰反即为邪热 之山险。之山险。” 编辑课件 (三)血瘀(三)血瘀 温邪致瘀,热为祸根,热致气郁,温邪致瘀,热为祸根,热致气郁, 气郁血滞气郁血滞(瘀瘀)或血被热灼,迫血

11、或血被热灼,迫血 成瘀;热伤阴津,血稠而瘀。成瘀;热伤阴津,血稠而瘀。 动血不等于迫血动血不等于迫血 1.在卫气分,热郁而不宣,内涉肺在卫气分,热郁而不宣,内涉肺 络,脉络受损,见鼻衄、胸痛、络,脉络受损,见鼻衄、胸痛、 痰中带血。痰中带血。 2.营血分热瘀,发热夜甚,固定性营血分热瘀,发热夜甚,固定性 肿块或疼痛,出血,舌绛紫或瘀肿块或疼痛,出血,舌绛紫或瘀 点瘀斑。点瘀斑。 编辑课件 (四)正虚(四)正虚 阴阳气血是抗邪的物质基础和原动 力 温邪性热,必伤阴津,热炽气耗, “壮火食气” 湿热若从湿化,则阳亦伤,终至阴 阳两亏 编辑课件 温邪导致气郁,痰生,血瘀,正虚 病理,形成郁热夹杂,络

12、脉失和,痰浊 互结,易夹秽浊等相关症候。 如: 气因邪郁,而气又为火之舟楫, 气若阻滞,火则屈曲,热更盛凸。正 如赵献可认为:“凡为外感者,俱作 郁看。可见因邪至郁,郁而化热,热 又壅气,郁热夹杂。 气郁,痰生,血瘀,正虚之间相互关联。 编辑课件 病理相关示意图如下: 血络血络 郁滞郁滞 致热致热 伤阴伤阴 气机气机 郁滞郁滞 痰热痰热 互结互结 温温 邪邪 编辑课件 温热温热 病邪病邪 口鼻口鼻 喉喉 咽咽 肺肺 心包心包 胃胃 膈胸膈胸 神闭不开神闭不开 迫血妄行迫血妄行 危重危重 心心 营营 出血出血气随血脱气随血脱 肾阴大伤肾阴大伤 不济心火不济心火 心阴大伤心阴大伤 下及肾水下及肾水

13、 心阴耗竭心阴耗竭 心阳外越心阳外越 气分热炽气分热炽 神闭不开神闭不开 心阴被灼心阴被灼 阴不制阳阴不制阳 精不化血精不化血 血不养肝血不养肝 精血耗竭精血耗竭 肝阴大伤肝阴大伤 危重危重 危重危重 迫津外泄迫津外泄 津随汗泄津随汗泄 津液大伤津液大伤 水不制火水不制火 大汗出大汗出 气随津脱气随津脱 气不固护气不固护 危重危重 (一一)温邪传变汇总图温邪传变汇总图 五、温热病的传变规律(图示)五、温热病的传变规律(图示) 编辑课件 常见异病(西)同证常见异病(西)同证 细菌性肺炎、非典型肺炎细菌性肺炎、非典型肺炎肺热气证肺热气证 流脑、乙脑等流脑、乙脑等-痰热闭心包痰热闭心包 神经衰弱、更

14、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少阴温病少阴温病 血液病、过敏性疾病血液病、过敏性疾病-血热迫血血热迫血 脑血管疾病、神经元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元疾病-虚风内动虚风内动 附:同病异证与异治附:同病异证与异治 同症异证等同症异证等 编辑课件 六六 温病的治法温病的治法 温病的治法虽多,但是概括起来无不 包含着“祛除病邪”,“扶助正气”两个 方面。 (一)祛邪解毒(一)祛邪解毒 根据病性(温热和湿热),根据病性,病势, 病变阶段,病变部位,病因施以不同方法。 编辑课件 1 . 根据病性根据病性 与病期与病期 温病病邪大多具有温热,湿热之性,热需寒制,湿温病病邪大多具有温热,湿热之性,热需寒制,湿

15、 宜香化,故寒凉、芳化之品是驱邪解毒的主要药物。宜香化,故寒凉、芳化之品是驱邪解毒的主要药物。 结合病势,病变阶段分别用药:结合病势,病变阶段分别用药: 若邪气初犯,病变多在卫气阶段,若邪气初犯,病变多在卫气阶段, 温热类证选用温热类证选用 甘凉、微苦、微寒之品为多;湿热类证选用芳香化甘凉、微苦、微寒之品为多;湿热类证选用芳香化 湿祛邪之品为多。湿祛邪之品为多。 若邪气在里,病变范围较广,气分或营分,或者气若邪气在里,病变范围较广,气分或营分,或者气 营同病,营同病, 温热类证以寒凉解毒为主,其中又有辛温热类证以寒凉解毒为主,其中又有辛 寒、苦寒、咸寒不同。寒、苦寒、咸寒不同。 若热邪炽盛,营

16、阴已伤,多用酸苦咸寒之品,共奏若热邪炽盛,营阴已伤,多用酸苦咸寒之品,共奏 清热祛邪滋养之功,清热祛邪滋养之功, 湿热类证湿重者,主以芳香湿热类证湿重者,主以芳香 化湿,同时佐以寒凉之品;热重者,主以寒凉尤以化湿,同时佐以寒凉之品;热重者,主以寒凉尤以 苦寒为宜;湿热并重,则寒凉芳香并举。苦寒为宜;湿热并重,则寒凉芳香并举。 编辑课件 2 . 根据病位根据病位 温病的病理变化是建立在脏腑功能活动和物质温病的病理变化是建立在脏腑功能活动和物质 基础上的,驱邪药物仍要选择其特异性归经,基础上的,驱邪药物仍要选择其特异性归经, 一般以三焦分部,使药物直达病所。一般以三焦分部,使药物直达病所。 若在若

17、在胸膈胸膈以上多用银花、连翘、菊花、板蓝根、以上多用银花、连翘、菊花、板蓝根、 僵蚕等;僵蚕等; 若在若在肺脏肺脏多用黄芩、鱼腥草、青黛、大青叶;多用黄芩、鱼腥草、青黛、大青叶; 若在若在肝胆肝胆者宜用茵陈、青蒿、柴胡、虎杖、胆者宜用茵陈、青蒿、柴胡、虎杖、胆 草、草河车等;草、草河车等; 若在若在膀胱膀胱者宜用石韦、萹蓄、苦参、车前子、者宜用石韦、萹蓄、苦参、车前子、 黄柏、苡仁、栀子等;黄柏、苡仁、栀子等; 若在若在肠胃肠胃用厚朴、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用厚朴、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 败酱草;败酱草; 痈疮者宜用紫花地丁、蒲公英、银花、连翘;痈疮者宜用紫花地丁、蒲公英、银花、连翘;

18、 瘰疬者宜用夏枯草、百部、僵蚕、蝉衣等;在瘰疬者宜用夏枯草、百部、僵蚕、蝉衣等;在 心包心包者宜用水牛角、玄参、丹皮赤芍、丹参等者宜用水牛角、玄参、丹皮赤芍、丹参等 编辑课件 3. 根据病因种类根据病因种类 (辨病治疗)(辨病治疗) 结合临床不同证侯和现代实验室检查直结合临床不同证侯和现代实验室检查直 接或间接分别其不同的病邪种类,选择接或间接分别其不同的病邪种类,选择 特异性抗菌抑毒具有多种活性的药物。特异性抗菌抑毒具有多种活性的药物。 例如板蓝根、藿香对例如板蓝根、藿香对50余种抗原型号的余种抗原型号的 鼻病毒有效,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主鼻病毒有效,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主 要病原体正是鼻病

19、毒;连翘、银花、黄要病原体正是鼻病毒;连翘、银花、黄 芩、黄连、大黄、公英、山栀、地丁等芩、黄连、大黄、公英、山栀、地丁等 对球菌感染均有较强体内外抑杀作用,对球菌感染均有较强体内外抑杀作用, 并中和毒素并中和毒素 编辑课件 (二)泄热排毒法(二)泄热排毒法 本法是采取开泄腠理、通导大开泄腠理、通导大 便、疏利小便便、疏利小便等方法,为病邪 外出提供通道,泄热于外。 适用于邪势偏盛,阻滞气机,内外失调, 三焦不通之证。吴鞠通曰:“逐邪者随 其性而宣之,就其近而导之”(温病 条辨)。具体可以使用三种基本方法。 编辑课件 1. 宣透法:宣透法: 本法选用具有辛开轻宣透达作用的药物。本法选用具有辛开

20、轻宣透达作用的药物。 适用于温病的全过程,尤其卫气分多用适用于温病的全过程,尤其卫气分多用。 选择辛开宣透肺卫郁热、芳香透表之品如薄薄 荷、荆芥、豆豉、苏叶荷、荆芥、豆豉、苏叶等。若营分阶段则 酌用宣透之品,使病邪由内达外而解,常用 连翘、竹叶、丹皮、僵蚕连翘、竹叶、丹皮、僵蚕等。使用本法的 目的并不在于发汗,而在于疏泄腠理,使病 邪由深出浅,从皮毛排除,热随之透出,同 时尚可条畅气机,改善肺卫病理状态。 2 . 通下法:通下法: 本法选用通下肠腑、消食导致作用的药物本法选用通下肠腑、消食导致作用的药物。 适用于邪聚胃肠所致传化失常之证。 3. 疏利法:疏利法: 本法选用具有疏通利尿作用的药物

21、本法选用具有疏通利尿作用的药物。适用 于邪蓄三焦、膀胱所致小便不利之证。 编辑课件 邪不外解,必向内陷,邪聚热郁, 变生无穷。以通下、疏利为法,不 仅为了通利大小便,排出燥屎或水 液,更重要的是顺应邪势下趋,使顺应邪势下趋,使 里之病邪有下泄之机,达到排毒泄里之病邪有下泄之机,达到排毒泄 热目的。热目的。 病情轻者,通下常用莱菔子、瓜蒌莱菔子、瓜蒌 等;疏利法常用芦根、竹叶、木通芦根、竹叶、木通 等。病情重者通下则用生大黄生大黄。属 湿热证用厚朴、枳实厚朴、枳实以通下;用苡苡 仁、车前子、赤小豆、萹蓄仁、车前子、赤小豆、萹蓄以疏利。 编辑课件 (三)开郁化邪法(三)开郁化邪法 郁、痰、瘀郁、痰

22、、瘀 本法是采用开郁畅气、活血通络、祛痰化浊药本法是采用开郁畅气、活血通络、祛痰化浊药 物,以消除病理产物、减轻病邪之势、分化病物,以消除病理产物、减轻病邪之势、分化病 邪的方法。邪的方法。因气郁是病理重要环节,故以“开其 内郁”条畅气机为要。适用于温病发展过程各阶 段。 若气郁,在温病初期,开郁化毒法具体选用轻开郁化毒法具体选用轻 清透达、宣肺疏卫作用的药物清透达、宣肺疏卫作用的药物。若兼血行郁滞 则酌加通络之品。湿热证中的开郁化邪不但能够 条畅气机,而且达到气开湿化的目的。 温病中、极期,要根据不同脏腑的生理功能,完 成宣降肺气、升脾和胃、顺降肠腑、疏肝利胆宣降肺气、升脾和胃、顺降肠腑、疏

23、肝利胆 等作用,气机通和,则有利于病邪消除。等作用,气机通和,则有利于病邪消除。 若邪气在里,邪瘀交结,在开郁同时,还要活血还要活血 化瘀,若痰阻者,痰热阻肺,多用清热化痰之化瘀,若痰阻者,痰热阻肺,多用清热化痰之 品。品。 编辑课件 (四)扶正抗邪法(四)扶正抗邪法 扶正抗邪法就是采用扶助正气、调采用扶助正气、调 理气血,提高机体自身抗邪能力,理气血,提高机体自身抗邪能力, 以抵制病邪对人体损伤的方法以抵制病邪对人体损伤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温病后期正气虚弱,邪 势已减,抗邪无力的病变阶段。但 在温病初期、极期,由于个体差异 和病邪致病力不同,证候表现为纯 实者亦不多见,往往邪实正伤二者 并存

24、,因而扶正抗邪法常与其他方 法合用。 编辑课件 若正虚邪减时,以扶正抗邪法 为主,配合其他抗邪法,主以 甘寒、甘温甘寒、甘温之品,可以起到以 下作用:其一、清养阴血; 其 二、扶正解毒;其三、防止苦 寒伤阴之弊。 若正虚毒盛,则以祛邪 清热、 泄热排毒、开郁化邪为主,邪 势减则扶正为主,反之则易助 长病势,或使病邪胶着留恋不 去。 编辑课件 七七 、临床热证辨治体会及案例、临床热证辨治体会及案例 (一)儿科(一)儿科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 包”顺 传阳明。(如图) 肺肺 鼻鼻 脾胃、肠脾胃、肠 心心皮毛皮毛 肾膀肾膀 编辑课件 由于小儿的鼻、咽、气管、肺和消 化道的发育不完善,以及饮食

25、喂养 不当使得小儿比较容易感受自然界 的各种温邪或内生热邪,发生温病 或热证。常以肺胃为中心,易夹食 兼湿,可见发热恶寒,咳嗽,咽红可见发热恶寒,咳嗽,咽红 肿痛或壮热,口渴,头汗尿黄,口肿痛或壮热,口渴,头汗尿黄,口 疮,便秘或腹泻,发疹,发斑的肺疮,便秘或腹泻,发疹,发斑的肺 胃的卫分和气分证候胃的卫分和气分证候,同时,小儿 的脾胃脆弱,饱食易伤,食滞化热, 可以见到,恶心,呕吐,食臭,纳恶心,呕吐,食臭,纳 呆,厌食,疳积脾失健运,多夹湿呆,厌食,疳积脾失健运,多夹湿 停,又可见脘痞,便溏,泄泻等症。停,又可见脘痞,便溏,泄泻等症。 编辑课件 小儿的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心 神不足,厥阴

26、空虚,故易由肺或者 少阳致变厥阴,可以出现神昏,谵 语,抽搐,肢厥的表现,后期,由 于小儿的阴气未充,感邪之后更易 伤阴耗液,可见口渴,鼻、唇、咽 干,尿黄短少,大便干,消谷善饥, 五心烦热,心慌气短、手足蠕动, 腰膝酸软,肢麻。 编辑课件 清透疏利,治在肺胃,清透疏利,治在肺胃,不忘解毒,“随 其性而宣之”,常用银翘散,桑菊饮银翘散,桑菊饮, 凉解表邪方加减,强调治上不犯中、下。 分泄少阳,宁心和肝,淸利膀胱,用以 宣泄,苦泄,降泄,清透之品。 再依据动风,发疹,淋巴结肿大等兼夹 证用以相应的药物。 最后,要甘凉清养,扶正修复,根据邪 热和津伤轻重的不同程度,分别用以咸 寒,甘寒的清热养阴的

27、药物。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都要顾忌大苦寒凉, 恣用苦寒化燥伤阴,寒凉过之易寒遏热 伏,变生他证。 编辑课件 病案举例 吴某 男 5岁 08年10月12日就诊。 主诉:咳嗽,发烧,五日。五天前由于外 感出现发烧咳嗽的症状,到医院进行抗菌 素及退烧治疗,效果不显著,现在症状仍 有咳嗽,发烧,上午37度余,下午39度余, 怕冷、鼻出血,唇干红,大便可,舌红, 苔厚腻,两侧均可见颌下结节。 证为肺胃积热,卫表闭郁。 治宜宣卫透表,清泄肺胃。 处方: 金银花金银花15g 豆豉豆豉8 g 荆芥穗荆芥穗8 g 连翘连翘15 g 莱菔子莱菔子8 g 前胡前胡10 g 柴胡柴胡8 g 浙贝母浙贝母8 g 瓜蒌瓜

28、蒌10 g 焦槟榔焦槟榔8 g 芦茅根各芦茅根各15 g 青蒿青蒿10 g 生石膏生石膏20 g 白僵蚕白僵蚕10 g 枇杷叶枇杷叶10 g 杏仁杏仁 8 g 编辑课件 二诊: 服3剂后,热退,现仍有咳嗽,咳黄 白痰,每日1-2次,鼻痒,颌下结节 减小,食欲不振,夜寐汗出。转以清 热化痰,理气止咳,辅以健脾消食。 处方: 前胡前胡10 g 桔梗桔梗8 g 杏仁杏仁8 g 冬桑叶冬桑叶10 g 桑桑 白皮白皮10 g 枇杷叶枇杷叶10 g 陈皮陈皮8 g 炒扁豆炒扁豆8 g 芦根芦根15 g 鱼腥草鱼腥草20 g 牛蒡子牛蒡子10 g 苏子梗苏子梗8 g 神曲神曲10 g 莱菔子莱菔子8 g 编

29、辑课件 三诊:咳嗽已愈,鼻干,手脚心汗 多, 舌苔稍白厚,颌下结节仍有。 以健脾消食为主,稍加清透余热养 阴之品。 处方: 冬桑叶冬桑叶10 g 芦根芦根15 g 炒扁豆炒扁豆10 g 焦三仙各焦三仙各10 g 冬瓜仁冬瓜仁8 g 莱菔子莱菔子8 g 陈皮陈皮6 g炒白术炒白术10 g 小儿化食丸小儿化食丸3盒盒 编辑课件 按:本病为平素饮食不节,胃肠积 滞,蕴而化热,而至阳明积热,若 外感温邪,由于素体积热,则表里 同病,导致肺与阳明同病之热证, 常可以见到外感症状之外见到高热 不退,鼻出血,手足心汗多,唇干 红,夜寐不安,舌红,苔厚的阳明 积热的症状。治疗的时候如果忽略 了这一点,则病情容

30、易反复,所以 应该在清宣肺热的同时,清泄阳明 的积热,方能见病知源,治病求本。 编辑课件 (二)皮科(二)皮科 温病学的辨证特点是卫气营血 四分辩证,卫气营血的各个阶 段都可以看到邪气外犯肌肤, 温病学派叶天士专论辨斑疹白 pei,斑疹的发病机制为“斑属 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 疹发于手太阴肺,斑发于阳明 胃(如图) 编辑课件 肺肺 脾胃肠脾胃肠 疹疹 斑斑 气血同病气血同病 气热迫血气热迫血 (肝肾肝肾) 卫卫/气、营同病气、营同病 气热营郁气热营郁 (心)、(心)、 白白pei、湿疹、湿疹 湿热湿热 温热温热 编辑课件 如火热侵袭,则发颜面手足疔疮手足疔疮; 风热外袭,客于睑肤之间发为

31、针眼针眼; 风热之毒阻于肺胃,蕴蒸皮肤发为热疮;热疮; 肺经风热、湿热,上结于面,可致粉刺痘疹粉刺痘疹 或发湿疹;或发湿疹; 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津液,使人体 的阴液耗伤,无以润养肌肤毛发,从而导致 皮肤干燥瘙痒干燥瘙痒,脱屑脱屑,毛发枯槁无泽毛发枯槁无泽, 伏邪日久,生郁化痰凝血,从而使肌肤失容, 产生面斑面斑,面色黧黑等, 对于女性患者,又会常常伴发由于气血津液 运行失常而导致的相应妇科症状,如月经不 调,痛经,带下,乳房胀痛,胸胁胀痛,烦 躁,易怒,汗出,烘热等等。 编辑课件 在治疗的时候,要注重从整体 观念出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 上,根据不同的病邪,采用清 热,去湿,化痰,理气,

32、化瘀 的治法,协调人体的阴阳,气 血,脏腑(肺脾胃肠肝),使 之从失衡的病理状态恢复到和 谐的生理状态,从而气血津液 充盛,肌肤,毛发得以濡养, 恢复红润亮泽的状态。 编辑课件 病案举例:病案举例: 赵某 女 36岁 07年1月7日就诊。主诉:面疹 3月余。现证 见:面部疹泛发,面部油垢盛,右口角生疮, 唇干红,自觉身体冒火,手足凉,出虚汗, 末次月经12月31日,月经三天即净,痛经, 行经期间脾气暴躁,大便可日行一次,尿黄, 腰酸疲乏,耳鸣,巅顶痛,梦多,左脉沉弦, 咽 稍红,舌质红有瘀点,双颌下结节。证 为:肝经郁热,气滞血瘀。 治宜疏肝泄热,活血利湿。 处方: 柴胡柴胡8 g 赤白芍赤白

33、芍15 g 青陈皮青陈皮8 g 菖蒲菖蒲8 g 生苡生苡 仁仁15 g白芷白芷8 g丹皮丹皮8 g 皂角刺皂角刺6g 晚蚕砂晚蚕砂15 g茯苓茯苓20 g 白蒺藜白蒺藜10 g香附香附10 g 漏芦漏芦15 g 车前子车前子15 g 川郁金川郁金10 g 连翘连翘15 g 紫草紫草10 编辑课件 二诊:07年1月14日,服药7剂后未见新发 痘疹,面部油垢减,自觉身体舒适,耳鸣 无,眠转安,头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 服药后有欲大便感觉,仍有腰酸,汗出, 脉细弦,咽稍红,舌嫩红,稍有瘀点,薄 黄苔,双颌下结节。湿热之势已减,故在 上方的基础上,减清热利湿之品,加重平 肝,疏肝,养肝药的运用。 处方

34、: 赤白芍白芍10 g陈皮陈皮10 g菖蒲菖蒲10 g生苡仁生苡仁20 g 白芷白芷8 g 丹皮丹皮10 g 皂角刺皂角刺15 g 晚蚕砂晚蚕砂15 g 茯苓茯苓15 g 白蒺藜白蒺藜10 g 当归当归10 g炒白术炒白术30 g 菊花菊花15 g 天麻天麻15 g 川芎川芎6 g 枳壳枳壳10 g 编辑课件 三诊:07年1月28日,服药14剂后 症减,痘疹减少,汗出减,脾气好 转,疲乏,面色暗,右侧头痛,腰 酸,经将至,胸胀,大便可,左脉 虚弦,右脉不足,舌中后白黄苔, 舌质嫩红,有瘀点,双颌下结节。 处方: 赤白芍赤白芍15 g当归当归10 g丹皮丹皮8 g皂角刺皂角刺10 g 菖蒲菖蒲8

35、 g土茯苓土茯苓30 g香附香附10 g 川断川断10 g女女 贞子贞子10 g 天麻天麻15 g 枳壳枳壳10 g莲子心莲子心3 g 青陈皮各青陈皮各10 编辑课件 四诊: 07年3月25日,服药14剂后疹继减, 面油垢减,末次月经2月25日,经将 至,大便可,胸胀, 疲乏,头痛, 晨起腰沉,脉弦细,舌红苔黄,有 瘀点,双颌下结节。治以清热利湿, 行气化瘀。 处方: 当归当归10 g 赤芍赤芍15 g 丹皮丹皮8 g 皂角刺皂角刺10 g菖菖 蒲蒲8 g生苡仁生苡仁15 g黄芩黄芩10 g紫草紫草10 g桑白皮桑白皮 10 g 蒲公英蒲公英10 g川牛膝川牛膝15 g半夏半夏10 g王王 不

36、留行不留行15 g 土茯苓土茯苓20 g 香附香附10 g青陈皮青陈皮 8 g 编辑课件 五诊: 07年4月7日,服药14剂后面部疹减 少,面转净,末次月经3月26日,痛 经减,血块减少,腰痛减,仍少有 头痛,大便可,脉沉,舌尖红,瘀 点减,薄黄苔,双颌下小结节。继 以上法,巩固疗效。 处方: 当归当归10 g 赤白芍赤白芍15 g 丹皮丹皮8 g 皂角刺皂角刺10 g 菖蒲菖蒲8 g蒲公英蒲公英10 g生苡仁生苡仁30 g黄芩黄芩8 g紫紫 草草10 g 半夏半夏10 g桑白皮桑白皮10 g川郁金川郁金10 g生生 扁豆扁豆10 g 炒白术炒白术30 g 白蒺藜白蒺藜10 g 川断川断10

37、g 编辑课件 按:古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现代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着双 重角色,事务繁重,因此常常容易 导致肝气不疏,气血津液的运行失 常,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日久 生郁化火,产生一系列症状,面部 痤疮、油垢,痛经,行经血块多, 经色暗,脾气暴躁,头痛,尿黄, 脉弦,苔黄,舌有瘀点等,此种面 部痤疮,常见到同时伴发的女子月 经不调和情志失调,如果单纯的从 湿热、血瘀、气滞来治疗,疗效并 不能让人满意,若辅以疏肝郁,理疏肝郁,理 肝气,清肝火,养肝血,面疮与月肝气,清肝火,养肝血,面疮与月 经同调,则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经同调,则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编辑课件 (三)妇科:(三)妇科:

38、 导致妇科疾病的病因是多种多 样的,如六淫、七情、饮食、 劳逸、房室、外伤等,在一定 条件下都能引起妇女经、带、 胎、产、杂病诸疾。概括起来 主要有寒、热、湿邪,生活所主要有寒、热、湿邪,生活所 伤,内伤七情和体质因素四大伤,内伤七情和体质因素四大 类。类。我们现在就其中与温病理 论相关的热邪、湿邪进行一下 论述。 编辑课件 热邪热为阳邪,其性炎上亢奋,易伤阴分, 灼伤津液,热扰冲任胞宫,鼓动血脉,迫 血妄行。热邪为病,有外热、内热之分。 若邪热较盛,而正气未虚,正邪交争激烈, 则表现为实热证。若邪热不甚炽盛但稽留 时间较长,正气比较虚弱,则表现为虚热 证。若邪热炽烈,蕴积成毒,迅速蔓延全 身及严重损伤正气,则表现为热毒证。 热邪所致的妇科疾病有月经失调、崩漏、热邪所致的妇科疾病有月经失调、崩漏、 经行发热、经行吐衄、痛经、闭经、带下经行发热、经行吐衄、痛经、闭经、带下 病、胎漏、胎动不安、子淋、产后发热、病、胎漏、胎动不安、子淋、产后发热、 产后恶露不绝等。从热邪致病的证候而言,产后恶露不绝等。从热邪致病的证候而言, 还有实热、虚热、热毒之分。还有实热、虚热、热毒之分。 编辑课件 湿邪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滞碍阳 气,致气血、经络阻滞,升降失常。 湿性重着,常流注中、下焦。湿性 粘滞缠绵,日久难去。湿邪为病, 也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