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精编范文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传承与继承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传承与继承 本文关键词:山人, 传承, 绘画, 继承, 艺术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传承与继承 本文简介:摘要:范曾先生出生于绵延450年的拥有十_大山人的影子, 文章从八大山人谈起, 通过分开论述两人的生平来探究范曾的绘画艺术, 而且中国画在不断地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传承与继承 本文内容:摘要:范曾先生出生于绵延450年的拥有十_大山人的影子, 文章从八大山人谈起, 通过分开论述两人的生平来探究范曾的绘画艺术, 而且中国画在不
2、断地发展, 应该思考新一代如何传承与创新中国画, 怎样把古与今相联系, 走出创新之路。关键词:八大山人;中国画;范曾一、八大之绘画, 简约与清纯八大山人, 明末清初画家, 中国画一代宗师, 本名朱耷。他善于画花鸟, 画中的形象夸张奇特, 笔墨凝炼。他学习的是董其昌的上水画法, 笔致简洁, 擅书法, 能诗文, 用墨极少。八大一生坎坷, 曾一度精神失常, 痛定思痛后, 他选择转身, 与世隔绝, 在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 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 留得文林细揣摹。”康熙十_大山人诗中有“个也逃禅者”, 虽然有关八大“逃禅”的说法在学术界争论不休, 但是八大
3、之“逃禅”也可以说是他看清了问题本质之后的最好选择。在明朝灭亡之际, 由于八大特殊的皇族血统, 他的身上流淌着朱元璋的血液, 身为为少年的他, 社会经验不足, 种种经历让他的心情十_大山人的心境趋于平静, 他远离了之前经历的所有事情, 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当一个人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 他看到的东西与心肯定是浑然一体。而且他把佛家的“空”和道家的“无为”融为一体。当初去修禅也没有任何目的, 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禅宗认为, 当人处于迷障之时,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当心灵处于历练过程之时,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但是在顿悟之后, 山还是山, 水还是水, 可以超越自我再回归本真, 所以修禅的最
4、高境界就是自然, 重新回归于自然本身。八大绘画作品都是通过符号化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中观赏到的一些景物, 这些东西超越事物本身且高于事物本身。二、范曾与八大, 传承与继承当说到范曾之时,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篇幅去介绍八大呢?因为八大与范曾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且范曾承袭了八大的绘画风格。第一, 就个人而言, 范曾生于南通的文化世家, 自宋代范仲淹开始, 至范曾已有二十_大一样, 他们俩都出身显贵, 而且范先生在本科期间除了学习本专业之外还学习了别的科目。他的庄子显灵记使季羡林认为他是一个很有造诣的思想家。他自己有二十_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绘画, 他以专业的学科背景作为支撑, 从历史中选取一些优秀的学者作
5、为学习对象, 在众多的学习对象中, 尤其对八大做了广泛的研究。第二, 就艺术风格而言, 范曾的绘画风格偏向写意, 喜欢简逸的笔法, 把草书的章法和绘画的形式相结合, 描绘了逸笔草草的泼墨人物, 他的风格与八大的风格有些相似;喜欢选取一些具有深度的历史题材, 如出关的老子、梦蝶的庄周还有一些儿童。老子出关图选取道家题材, 画中的老子意气风发, 坐在牛背上, 眉宇间能感受到一个老者的智慧, 衣服随风飞起, 使画面绵延千里;画面上方运用了传统的构图留白, 有一种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气势;老子身后跟着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童子。有人觉得他是范曾本人的化身, 想回到千年之前, 认真的跟随老子学习道家思
6、想, 在智者面前甘愿做一个书童, 这也显示了范曾在面对一些智者时谦逊的态度;也有人说跟在他旁边的小孩, 名为吕子, 笔者认为, 这应该既是范曾对老子的崇敬, 也是道家思想在他创作中的体现。第三, 就他的学习经历而言, 范曾老先生对中国传统艺术做了长期的研究, 对八大和黄宾虹有着深刻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但他醉心于八大, 他认为八大“外包光华, 内含坚质”的笔墨为中国文人画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纪。范曾为八大而作的简笔造像吸收了八大的笔墨语言。范曾曾经提出“九品”的绘画品评标准, 把八大山人与西方的米开朗基罗列为最高位置, 他认为八大是高于五品而近于六品的。他将八大视为异代知己, 经常会坐在其画前, 努
7、力感受其创作心境, 在画中与八大谈心, 感受他所感受的东西, 感受当国破家亡、时代更替时, 他是如何转变心境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他还把八大达到的艺术高度作为要求自己的标准, 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后来者居上, 努力学习。八大在他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从八大的画中范曾受益匪浅, 他精心临摹大师的作品, 认真汲取画中营养, 不仅是临摹学习技法, 更重要的是学习心境。范曾曾经说:“艺术之伟大不仅仅在表现内心的痛苦, 而更在化解这痛苦。”与其他画家命运相比, 这也是范增的优秀之处,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丰富的生活经历也会让你的作品更有可读性。综上所述, 范曾一直在学习, 从未停止。范曾的书画艺术是
8、从传统中来到传统中去, 他的作品就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延续。他的成功说明中国画更注重文化的传承, 不可能是单重技法, 它是一脉相承的, 在历史的基础上建造出更优秀的房屋。三、工笔与写意, 传承与创新中国画分为工笔和写意, 特别是写意画需要书写作者的胸中逸气。范曾的风格从工笔到写意, 绘画语言在变化和发展, 后来的写意风格更是他情感的一种宣泄, 写意画可以挥洒淋漓地表达作者的心境, 但是绘画不仅要表达作者看到的景物, 更要书写作者的情感, 不仅要有思想高度更要有哲学高度。绘画不只是洋洋洒洒的笔墨, 更要有深厚的美学深度, 这才是艺术美学, 不然绘画与手绘地图没有区别。创作者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 不仅
9、要有高超的技法, 更要有丰厚的文学修养, 像范曾一样把历史知识作为创作背景。只有积累和学习的文化知识达到一定的高度, 才能创作出更耐人寻味的作品, 才能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画面, 不是看到什么画什么, 也不是只画主体物。在绘画过程中要有减有加, 为什么有减法呢, 就像在观赏八大瓜鸟图时, 会发现他在做艺术语言的减法, 他简化鸟的语言形式, 通过简化身体语言突出眼神的描绘, 正如“传神写照, 正在阿睹中”, 通过眼神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看世界的一种态度, 以简代繁, 画面中有主有次, 层次分明。八大的绘画语言不只是一味地描绘事物本身, 更要在画面中有意境的表达, 超越事物本身但又更贴近自然。为什么要有加
10、法呢?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历史知识, 不管是创作还是欣赏一幅作品, 自己都应该用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学科背景。因为在品读一些历代名人作品时会有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这不仅有赖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更有赖于人们把四书五经作为基础学科, 儒道思想深入精髓。当深受老庄思想影响时, 作者能很好地理解儒道思想并通过绘画语言展现出来, 就像有些人读八大作品, 不了解他的经历就会觉得他的绘画很单调, 只有单个物体, 但有了充足的知识背景后, 会发现八大在经历了很多以后, 回归平静恬淡, 因此, 八大的笔墨趋于简淡, 不断地凝练自己的绘画语言, 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一个闲适的生活环境。同样, 范曾先生老年的作品, 绘
11、画语言也是越来越简洁, 越来越趋向于“道”, 意境已大于语言本身。范曾认为, 绘画就是要摆脱外表, 深入内心去发掘一些本质的内容。范曾看八大的作品, 会产生心灵的共鸣, 所以说八大的作品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而是单纯的丰富, 一个看似简单的构图、一些简单的内容却能直通自然本身。范曾临摹八大的作品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他的临摹不是机械的重复, 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观赏角度。所以要想读懂八大的绘画, 需要在画外多下功夫, 从画家的经历入手, 感受作者的创作心境。从八大到范曾不由得引发人们的思考, 中国画的创新应该怎么做?中国画的发展是值得所有创作者和学习者共同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通过研究范曾和八大, 笔
12、者认为应该从几方面入手。第一, 笔墨。不管怎么变化, 笔墨仍是绘画作品的基础。中国画的底线一直都在, 墨分五色, 在基础上结合新的绘画语言, 如一些岩彩画和重彩画, 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增加更多的创新性。第二, 诗画印的有机结合。不仅要学习如何绘画, 也要学习如何题诗, 这就要谈到诗书韵律, 多读书, 读好书, 不断地研读四书五经, 学习诗经, 经常读诗, 练习自己的语感, 在后期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绘画难以书写自己的心情时, 可以题诗作为辅助, 增添自己的画面效果。练习书法, 学习不同的书体, 不同的绘画语言结合不同的书体。每位创作者都有自己的几方印章, 闲章名章, 大章小章, 不同的画面
13、盖不同的印章, 使画面展现一种浑然一体的效果。第三, 创作者要有丰厚的学识和文化底蕴, 也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有自己独特的喜好, 不可以人云亦云, 要从同一个文化中找出不同的观点。画家要以新的观点和思想感情来处理他所选择的题材内容, 运用新的形式去表达一些传统题材。范曾在绘画中会选择一些传统题材, 如老子出关图等, 他会运用特别的水墨手法去表达心中对道教、对老子的敬畏之心, 通过画中人物带动自己的创作情感并产生共鸣, 也使读者彷佛置身于画中, 达到一种“可行, 可游”的境界。第四, 深入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一切优秀的作品肯定是和生活接轨的, 读者可以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不只是形式的创新技法多样, 更重要的是展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总之, 中国画要想创新必须基于一定的历史, 传承与创新, 更好地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 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不仅是技术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中夏令营试卷及答案
- 七下标准考试试卷及答案
- 生物滞留池施工方案
- 造瘘口病人的护理查房
- 2024年秋新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4.3 8加几 教学课件
- 2024年秋新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4 Lesson 4
- 2024年秋新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1 Unit review
- 防烟排烟施工方案
- 陕西抽风罩施工方案
- 食堂设计竞赛方案范本
- 填海石采购合同6篇
-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车队安全学习培训课件
- 2025年焦作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全文
- 《儿童代谢综合征临床防治指南(2025)》临床解读
- 人工智能导论-第2版-全套课件
- 勘察任务委托书范本
- 数控技术(第4版)课件:数控技术的发展及机械加工自动化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