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次上课的内容_第1页
第十二次上课的内容_第2页
第十二次上课的内容_第3页
第十二次上课的内容_第4页
第十二次上课的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次上课的内容3.连动兼语的混合式和交错式混合式。句子中混合了连动兼语两种句式的内容。例如: 周总理丨昨晚陪着西哈努克亲王看戏。 冯有梅丨引着徐国梁走出村东两例都包含着连动和兼语两种语义关系。如例等于说:周总理陪着西哈 努克亲王+西哈努克亲王看戏-这是兼语,周总理陪着西哈努克亲王 +周总理看 戏-这是连动。这种混合式,兼语前边的动词一般是弓I、陪、领、帮等含有 引陪意义的动词。交错式。句子中连动式和兼语式交错组合。例如: 上月,他们单位的领导丨派他去上海联系出版古籍的事。 王团长丨打电话通知齐连长马上回部队。例先兼语,后连动;例先连动,后兼语。(四)双宾句和存现句1. 双宾句:是一个动语后

2、边连用两个宾语的句子。靠近动语的一个宾语叫 近宾语;不靠近动语的一个宾语叫远宾语。例如:我丨送丨他一件大衣。他丨问丨老师明天上不上课例动语送和例动语问都带有两个宾语双宾句有三个特点:双宾语一般一个指人,回答 谁的问题,一个指物, 回答什么的问题。通常是近宾语指人,远宾语指物,如例例。有时两个 宾语都指人,不过指人的远宾语还是回答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回答谁的问 题;有时两个宾语都指物,但指物的近宾语还是回答 谁、什么单位、什么部门 之类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什么的问题。例如: 县里丨派给丨我们两名技术员。一个陌生的人丨交给丨我一个孩子。小孩丨扔给丨狗一块骨头。公司丨捐给丨学校两辆汽车。例例两个宾语都指

3、人,例例两个宾语都指物。有时,典型的指人宾语在后,典型的指物宾语在前。这种用法多见于报纸 标题。例如:日本首相丨致丨电朱总理。动词一般都含有给予的意义,如上述各例。有的动词本身并不包含 给 予的意义,但带上双宾语后,就具有了 给予的意义。例如:人家丨都骂丨 他贱胎。骂本没有给予的意义,但在例含有给某人某称号的意思。两个宾语能分别跟动语构成动宾关系。如例例:我送他一件大衣。=我送他+我送一件大衣I他问老师明天上不上课。二他问 老师+他问明天上不上课2. 存现句:是说明人或事物的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它的基本格式是: 某处存在着(出现了 /消失了)某人或某物。例如:墙上丨挂着一幅水墨画。台上丨坐

4、着主席团。小路旁丨走来一个人。 和平村丨最近出了一件怪事。 邻居家丨死了一条狗。游泳池里丨突然少了一个小孩。这些都是存现句。例表存在,例表出现,例表消失。存现句有三个重要特点主语具有方所性。存现句的主语一般是由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性词语充 当,表示人或事物存现的方位或处所。如前面例子中的墙上、台上、小路旁、和平村、邻居家、游泳池里,都是表示方所的名词语,它们分别位于句首,充 当句子的主语。存现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谓句。这取决于句首的语言形式。句首 出现方所词语时,方所词语作主语,整个存现句是主谓句;句首如果出现介词, 形成介词十方所词语的介词短语,这时,介词短语作状语,整个存现句就是 非主

5、谓句。比较:a.窗口斜斜地照进来一溜亮光。(主谓句)b.从窗口斜斜地照进来一溜亮 光。(非主谓句)a窗口是方所名词,用在句首充当主语;b从窗口 是介词短语,用 在句首充当状语。动词具有存现性。存现句的带宾动词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意义。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有三种情况:一是用有或是直接表示存在;二是 动词带着,既叙述存在,又表明存在的方式;三是动词带 满再带了,表 明已经普遍存在。如例例。又如:树的前边丨是一座庙。教室里丨坐 满了学生。表示出现或消失意义的动词也有三种情况:一是 出现、发生、走、跑、死、 少等动词带了表示出现或消失;二是趋向动词带了,表示出现;三是动词 带趋向动词,表示出现,通常不

6、用了。如例-。又如:东边院子里丨响起了胡琴声。(11)我身旁丨闪过去一个陌生的人。宾语具有不定性。存现句的宾语大多是施事,而且一般是不确指的。宾 语前边常常带有一个、几个之类数量定语,不能带这个,那个之类表示确 指的定语。比如:大树下蹲着一个人/几个小伙子/七八条大狼狗之类,其中 的一个人等都具有施事性和不确定性。不能说成大树下蹲着这个人。有时,存现句的宾语也指确定人。这是比较特殊的用法。例如:(12)车上丨跳下来周恩来同志和王若飞同志但这实际上是一种凝缩的说法:车上跳下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是周恩来同 志和王若飞同志凝缩而成。第五节复句第一节复句的构成一复句与小句(一)复句的构成部分复句是包含两

7、个或几个分句的句子。小句是复句构成的基础,任何复句都 由两个或几个小句所构成。但是复句一旦形成,其中的小句便不再是独立的一 个一个单句,而是共同组成复句的一个一个分句。因此,从复句构成的结果说, 分句是复句的构成部分,若分析复句的构成部分,得到的便是两个或几个分句。 比较:武汉很热,长沙也很热。|武汉和长沙都很热。前一例,可以分析出两个分句武汉很热和长沙也很热,是复句;后一 例,不包含有分句,只能分析出主语 武汉和长沙和谓语都很热,不是复句一个复句,其构成部分不管是多少个分句,都在整个复句的末尾才出现一 个终止性停顿,书面上一般用句号。比如:或者你去,或者我去。|或者你去,或者我去,或者我们俩

8、人都去。|或者 你去,或者我去,或者我们俩人都去,或者我们俩人都不去。当然,跟单句一样,由于语气的需要,书面上复句句末既可以用句号,也 可以用问号或感叹号。例如:如果大娘有什么问题,我们就及时通知你。|如果大娘有什么问题,我们怎 么通知你呢?|如果大娘有什么问题,我们太对不起你了!(二)复句中的小句复句中的小句,是分句化的小句,即分句。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 一方面是相对独立。每个分句都有句的性质和地位,甲分句不是乙分句里的 一个成分,乙分句也不是甲分句里的一个成分。比较:陈琳辞职的事,很快就传开了。 I我不同意陈琳辞职。I陈琳辞职到底是不 是好事?|陈琳辞职,工程进度会受影响吧?第一例

9、,陈琳辞职作定语,它被包含在什么事很快就传开了 这个句子 里头。第二例,陈琳辞职作宾语,它被包含在我不同意这件事这个句子里 头。第三例,陈琳辞职作主语,它被包含在这事到底是不是好事这个句子 里头。只有第四例,陈琳辞职和工程进度会受影响吧之间没有这种包含与 被包含的关系,它们都是分句,组成一个复句。另一方面是相互依存。这有三个方面的意思:甲分句和乙分句互有关系。换句话说,它们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甲分句和乙分句往往由特定的关系词 联结起来。特定的关系词语往往形成特定的句式。这就是说,它们出现在特定 的格式之中。甲分句可以依赖于乙分句而简省某个成分,成为蒙后省的分句;乙分句也可以依赖于甲分句而简省某

10、个成分,成为 承前省的分句。这就 是说,它们可以互相依赖而有所简省。比如:尽管他不想去,可是他不能不去。 首先,这个复句有两个分句,分句间有转折关系。其次,这个复句的两个分句 用尽管和可是联结起来,形成了 尽管可是的句式。第三,这个复句 的前后分句都用主语他,他可以蒙后省或承前省:尽管#不想去,可是他不 能不去。尽管他不想去,可是#不能不去。总而言之,分句是句,但又只是 分句。作为分句,相互间也有比较明显的停顿,但又是非终止性的句间承接停 顿。这种停顿,并不表示意思已经可以终止,可以断掉,而是表示后边将会有 紧密相关的意思。比较:他没有上过大学。我们要不要他 ?|他没有上过大学, 我们就不会要

11、他了。前一例,他没有上过大学是单句。后边用终止性停顿,表示意思已尽。 后一例,他没有上过大学是分句。后边用非终止性停顿,表示意思未尽,必 须跟下面的分句联结起来,才能表明特定意旨:正因为他上过大学,我们才会 要他。书面上,分句之间的停顿常用逗号标示,也往往用分号、破折号等表示 前面所举的例子,分句之间都用逗号。又如:(1)一方面,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消灭敌人的力 量。(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春天里也有一宗不好:东西容易发霉。(傅太平春天)(3)他们半夜里还爬起来把手插在谷种间掌握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比女客人 侍孵蛋的母鸡还要细心周到。(傅太平春天)第一例,分句

12、与分句之间用分号;第二例,分句与分句之间用冒号;第三 例,分句与分句之间用破折号。二、复句的特点复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跟单句相比,复句具有以下四个 特点。第一,从构成成分上看,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单句通常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成分构成。比较:小王去北京,小李也去北京。|小王和小李去北京。两例表达的基本意思相同,但例包含小王去北京和小李也去北京两 个分句,因而整个句子是复句。例包含主语 小王和小李和谓语去北京两 个成分,因而整个句子是单句。第二,从组合手段上看,构成复句的甲分句和乙分句往往由特定的关系词 语来联结,构成单句的甲成分和乙成分之间一般不用关系词语。例如:

13、由于 深,所以湖水并不浑浊。(张承志黑骏马)|(他们走进餐厅。)一边走,方 亮的心里仍在不停地翻腾。(陈冲无反馈快速跟踪)|她想笑,但是笑不出。 (鲁彦周春前草)例前后分句成对使用了关系词语由于所以;例例分别只在前 分句和后分句使用了关系词语一边和但是。这些用来联结分句、标明关系 的词语是复句的形式标志。第三,从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看,复句中各分句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或是因果关系,或是并列关系,或是转折关系,等等。如例分句之间具有因 果关系,例分句之间具有并列关系,例分句之间具有转折关系。单句中各成分之间也有关系,但不同于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从语法上 看,它们或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或是修

14、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关系,或是 补充说明与被补充说明的关系,等等;从语义上看,它们或是施事与动作的关 系,或是受事与动作的关系,或是工具与动作的关系,等等。第四,从语气上看,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可以使用相同的语气,也可以使 用不同的语气。也就是说,一个复句不一定只有一种语气,它可以前分句为甲 语气,后分句为乙语气,前后分句的语气不一致。例如:她喜欢音乐,也喜 欢美术。I早些时候谁料到海马有今日的昌盛和庞大,以为不过是个文学沙 龙罢了。I去照顾你妈吧,她身边不能离开人。I太好了,我请你喝饮料。例前后分句都是陈述语气,即陈述+陈述。例的前分句是疑问语气, 后分句是陈述语气,即疑问+陈述。例前分句是祈

15、使语气,后分句是陈述语 气,即祈使+陈述。例前分句是感叹语气,后分句是陈述语气,即 感叹+陈 述。单句一般只能有一种语气:或是陈述语气,或是疑问语气,或是祈使语气, 或是感叹语气。三、复句的类型复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比如,根据分句之间关系的不同,复句 可以分为因果类复句、并列类复句和转折类复句;根据结构层次的不同,复句 可以分为单纯复句和多重复句。上面复句的分类,依据的是不同的标准,因此,各种分类之间是有交叉的。 在各种分类中,复句的关系分类最为重要。复句关系分类的原则是:从分句之间的关系出发,用联结分句的形式标志(即关系词语)来确定复句的具体类别。 例如:因为路不好走,所以今天不能赶

16、到。(因果)1如果路不好走,今天就 不能赶到。(假设)|只有路不好走,今天才不能赶到。(条件)上面三例是在路不好走,今天不能赶到的基础上使用了不同的关系词语 由于形式标志的不同,因此形成了关系不同的复句,它们分别是因果句、假设 句和条件句。(一)因果类复句因果类复句是表示广义因果关系的各类复句的总称,具体包括因果句、目 的句、假设句、条件句。因果类复句反映各种各样的因果关系:因果句重在说明或推断事物之间的 因果关系;目的句中表示的所要达到的目的,实际上也是需要采取某种行动的 原因;假设句和条件句中的假设和条件,实际上都是一种有待实现的原因。比 较:因为他赞成,所以会议如期召开。(因果句)|一定

17、要说服他赞成,以便 会议如期召开。(目的句)|如果他赞成,会议就能如期召开。(假设句)|只 有他赞成,会议才能如期召开。(条件句)1.因果句(因为A,所以B。既然A,就Bo )因果句是表示分句之间具有某种实际联系的因果关系的复句。因果句包括 说明性因果句和推断性因果句。说明性因果句说明性因果句用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典型的标志是因为所以 o 因为是用来标明原因的,叫因标。可以作为因标的关系词语还有 由于、 因等。所以是用来表明结果的,叫果标。可以作为果标的关系词语还有 因 此、因而、以致、故等。从标志的使用上看,因标和果标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只出现一个,还可 以都不出现。例如:因为他想跟苦

18、三儿说说话的心情越来越急切,所以送饭 的间隔也越来越缩短了。(常庚西深山新喜)1因为饿,她已经没有力气跑 跑跳跳。(老舍四世同堂饥荒)1老炳父子住的地方偏僻,所以来晚了一 步。(罗旋红线记)1今天下午开讨论会,我可能回来得晚一点。例因标和果标同时出现,用于前分句的因标,既可以出现在主语之前, 也可以出现在谓语之前;用于后分句的果标所以,如果后分句有主语,则只 能出现在主语之前。例只在前分句出现因标,但可以在后分句添上果标所以等。例只在后分句出现果标,但可以在前分句添上因标 因为等。例因标 和果标都没有出现,但可以分别添上因为和所以。从原因分句和结果分句出现的先后顺序看,因果句有 由因到果和由果

19、溯 因两种情况。由因到果是指前分句表示原因,后分句表示结果,如上面四例。 有时为了强调原因,还可以在因标前边加上 就、正、就是、正是之类的词语 例如:就因为他当着我们面说出这样的话,把我们都激恼了。(肖马钢锉将军)1正因为你是老模范,才让你带这个头啊。(翁新华哀兵阿满)由果溯因是指前分句表示结果,后分句表示原因。有的由果溯因句重 在分析判定结果产生的原因,形式上,常用(之)所以(是)因为之类的格 式,或者只在后分句使用是因为、就因为之类的词语。前分句如果有主语, (之)所以之类的词语出现在主语之后;后分句不管有没有主语,(是)因为之类的词语都出现在前面。例如:她之所以没有揭发这件事,是因为她有些 怜悯他。(江奇涛人鸟岛I小伙子说出这话,是因为远远看见,老支书忙 人阿爷在山脚下放羊哩!(轩锡明赶马车的小伙子)有的由果溯因句重在补充说明结果产生的原因,形式上,只在后分句前 面用因为,而且因为前边不用是、就之类的词语。例如:你该明白我 是多么惦念她,因为我深知她前途的泥泞。(张承志黑骏马)|几个人的笑 谈没能继续下去,因为又开来了一辆引人注目的汽车。(王蒙青龙潭)推断性因果句(既然A,就B。)推断性因果句用来推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典型的标志是既然就既然有时说成既。既然和就经常呼应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