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初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_第1页
琵琶初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_第2页
琵琶初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_第3页
琵琶初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_第4页
琵琶初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琵琶初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琵琶的演奏技巧技法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为右手技法与左手技 法,其中前者包括弹、挑、滚、分、摭、勾搭、轮、扫、拂、摇、凤 点头等,后者包括按音、换把、跳把、过弦、打音、带音、吟、揉、 推、拉、绰、注、绞弦、颤音、顿音、泛音等。这些繁复且有难度的 技巧技法在演奏中都有严格的要求,以下是有为大家整理的琵琶初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希望能帮到你们。初学琵琶要掌握的演奏技巧一、弹挑在初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指法就是“弹挑”,其重要性不言而 喻。为了让学生在入门阶段就练好“弹挑”,教师首先要用正确的 方 法去 教授,使之形成一个正确良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还必须要 求学生在音

2、色上下功夫。我们知道,琵琶发出的音色分为“乐音”和“噪音”,其中“乐音”占主要位置,它是我们在弹奏中使用到的最 基本的声音;“噪音”是在琵琶演奏中运用特殊技巧所发出的声音, 如“绞弦”、“煞音”、“摘音”以及一些模仿打击乐的击板声等。我在“弹挑”部分对初学者主要进行两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部分为“固定 弹挑”,第二部分为“手腕弹挑”。其目的是为了让初学者能更好的掌 握此种演奏技法,并为干净、透亮的音色做铺垫,为今后演奏基本功 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分别来谈谈这两个阶段训练中容易 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1固定弹挑初学者在练习和运用这一技法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手型未 做好就开始弹奏

3、;大指与食指分开;弹奏琵琶时使用到手指的最后一个 关节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音色薄且硬的现象。 下面我们就 来看看如何正确地进行弹挑。在弹的时候,首先将右手握圆,虎口呈龙眼状 (圆形),然后将食 指前两个关节打直向左边面板弹出,弹出后虎口呈凤眼状 (长型),手 指的指向应朝向面板,而不是往正前方。这样弹出的声音厚实、干净。 弹完后手指收回,恢复弹前手型。在挑的时候如要这样进行,右手在握圆的情况下,大指第一个关 节打直触碰琴弦并发出声音,挑起后,大指触弦处不能超过第二根琴 弦的高度。挑完后收回,恢复挑前手型。以上介绍的是“弹挑”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必须在连续练习时学会找到手指

4、弹完后的松弛状态, 而且在运用这一组 合弹奏时指甲的触弦位置都应在指甲尖上, 力点在手指尖上,并力求 使所弹奏出的声音均匀丰满。2.手腕弹挑此技法的演奏是在练习好“固定弹挑”的基础上,加以手腕进行 弹挑。“固定弹挑”发出的声音比较“死板”,而手腕弹挑所弹奏出的 声音则清脆柔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在用手腕进行弹挑 时的动作过大,并且指甲在琴弦上停留时间过长,手腕始终处于紧张 用力的状态。这样,弹奏出的声音就达不到清脆柔和的效果。手腕弹挑的正确弹奏方法是,手指的弹奏方法不变,但手腕需要 处于放松状态,在弹奏时让手腕犹如煽扇子一样小幅度地转动, 同时 指甲在琴弦上要快速而且果

5、断地进行弹奏,并且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千万不要因为手腕的加入而使得弹挑 成为上下弹奏。二、双弹挑许多初学琵琶者在运用双弹挑技法时无法使两个音达到整齐轻 巧的程度,总是出现“前后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初学者在进行 双弹挑时“不敢下手”,手指在琴弦上形成往下滑拉式的弹法,这样 就形成了 “拉”的弹奏法,弹出的声音肯定达不到双弹挑所要求的整 齐效果。此技法运用的要点是:手指要快速过弦,避免指甲在琴弦上停留 时间过长,“双弹”时手指犹如“蜻蜓点水”般在琴弦上“点”弹, 其弹出的角度在正前方,而不应往下掉;“双挑”时右手腕则干脆地 向右上角挑起来。这样弹奏出来的声音干净、整齐、轻

6、巧。三、扫拂在运用此技法弹奏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与“双弹挑”技法配合进 行训练,具体做法是:先从双弹开始弹奏,再进行三根弦的弹奏,最 后进行四根弦的扫,在此过程中,随着琴弦数量的增加,右手手腕转 起的动作和小手臂抬起的动作要随之变大;运用“拂”的技法时,也 同样先由双挑开始,依次变为三根弦、四根弦,在进行到四根弦时,右手要达到一定的力度和速度,往回拂时犹如“铁针刺手”触痛般自 然把手缩回。这样所弹奏出的声音才会整齐、刚劲、有力。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练习和运用此技法时千万不要把右手 小手臂往前送出,这样会导致扫音不整齐,失去扫拂技法刚强的音响 效果。四、滚奏即快速弹挑。在这种看似简单的技法上,

7、许多学生都会出现手腕 动作过大、手指弹奏的“点”不集中、手腕扁平等情况,从而出现无 法使弹奏提速与指甲杂音过重的情况。依据笔者多年演奏琵琶与教学的体会,在运用这种技法弹奏时要 注意手腕和手指的运用,首先手腕不能扁平,要稍稍立起来,而且转 动动作不宜过大;其次手指需要“站立”起来进行弹奏,即用以弹奏 的手指应与琴弦垂直,指甲触弦面积不宜过大,并使指甲尖触弦。这 一技法的速度和力度在于手指而不是手腕, 所以手腕需要放松,手指 有摩擦的感觉,只有这样,弹奏出的声音才既有力度又有速度。五、摇指这是一种和滚奏有着一样音响效果的技法,但是弹奏的方法却完 全不一样。在运用这种技法弹奏时,学生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8、:右手腕 偏平、鱼际离弦过近、手指触弦角度和小手臂支撑点不正确。这些问 题会导致杂音过大、音色不圆润、不均匀等现象。运用这种技法的正确弹奏方法是:用小手臂的三分之一处压在琴 右下方的圆角处,用以进行支撑和固定,在此基础上,手腕立起,右 手自然下垂,右肩稍做往外倾斜的调整,食指稍用力顶起,靠手腕灵 活的转动产生速度,着力点同样在手指上。刚开始练习时应从食指开 始,并以慢练进行,待手指下上的弹奏达到一定力度后再加速练习, 并且每个手指都要加以练习。六、轮指此技法在琵琶常用指法中是较难练习的一种, 也是琵琶的特色技 法。在初学者中往往较难达到5个手指力度和速度的平均。在学习轮 指前应先从摭分、单双勾

9、搭以及活指练习开始,在这些练习中,必须 每个手指都要练习,尤其要加强对力度和灵活度较差的无名指和小指 的练习,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运用轮指技法弹奏时每个手指不会出现 力度和速度不平均的情况。此种技法的正确运用方法是:手掌保持松弛状态,每个手指弹出 后都应该指向左边面板,而且手指前两个关节都打直。需要注意的是, 每出一个手指时大指都要跟着往下方走, 这样能更方便挑起来。当弹 到无名指和小指时,手指不需再向外伸出,而应往里收,使之呈现“扇 型”看似手掌内有根棍状的物体在支撑,呈现出雨伞般的形状。这 样,弹奏出的声音才干净、有力,更能体现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 颗粒性与珠圆玉润的音色。琵琶的简介琵琶,

10、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 是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 现多用钢绳、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 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 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 多年的历史。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 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 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 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 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在唐朝以前,琵

11、琶也是汉语里对 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 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琵琶的乐器结构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 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琵琶的头部,由“弦槽”、四只“轸子(弦轴)”、“山口”等组成。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 出部称“枕”中与中下部是“品位”,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 一种音位装置。 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 音箱;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条弦系在下端“覆手” 的四个小孔内,在覆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称作“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 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红木、花梨木、香红木等制成 的是上品,用白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为紫檀、红木等木料善于在弹奏中发出自然泛音来。琵琶由六个相、二十五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 其一 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 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 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 这种泛音能使琴声在传 播中衰减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