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2分析文章内容_第1页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2分析文章内容_第2页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2分析文章内容_第3页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2分析文章内容_第4页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2分析文章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二分析文章内容析考题以题觅法1找失分矩板悟解IS之道咧 (2016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 1),完成后面的问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 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 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 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 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看看考生的失误考生答案误区诊断学生甲BB项对应原文信息是“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

2、文洁中忌者言,言大 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该选项命题人运用“变”的手段,变成了 “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来设置干扰项。其 实,从邓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欷歔”及下文“汝则已矣”可推知“邓文洁公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与原文一致。(短板一:不了解命题人通过“变”的手段设置陷阱)学生乙CC项对应原文信息是 “入闱,易经以大父拟兀,龚三益次之, 其余悉置高等”,该选项命题人对原文这一关键细节“添”加了“昏 聩”“慧眼”等评价词来迷惑考生。其实,评价老教谕昏聩、主考官慧眼是符合原文内容的。(短板二:不了解命题人通过“添”的手段设置陷阱)听听老师的指导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考查

3、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第三段。 文中说“贞父黄先生善谑弄”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 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原文中黄贞父不是断案时遇到难题,而是故意为 难张汝霖,但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才称赞他为奇才。理理解题的技法仔细比对,识破 6大陷阱(针对“短板一、二”)1比对时间:命题者常把事情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考生作答时,要了解以时间、地点叙写的文言材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敏感的时间顺序, 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2 比对地点: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 设“地点

4、错误”的陷阱。3 比对人物: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 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设“张冠李戴”的陷阱。4 比对关键细节:命题者常会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改变说法以迷惑考生。这种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变化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识破命题者所设“曲解文意”的陷阱。5比对添加内容:命题者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辨析 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的陷阱。6 比对因果关系: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是因果关系,或者颠 倒了 “因”和“果

5、”两者之间的关系。辨析时要注意选项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恰当,从而识破“强加因果”(或因果颠倒 )的陷阱。提考能以题试法|新题尝鲜一、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并作分析。1. (2016 全国乙卷 6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原文信息】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比对结论】 【答案

6、】x“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不正确,原文的相关表述为“使谕以指意”,意思为“朝廷派人前去向赵滋传达皇上的旨意”。2. (2016 全国甲卷 6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 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原文信息】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比对结论】 【答案】 X 原文是“大饥”不是歉收;皇帝让锺化民带着钱粮去分发,而不是去“筹措”。3. (2016 全国丙卷 6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

7、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原文信息】 极陈时弊十事, 语多斥权幸, 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 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比对结论】 【答案】 X “虽有言官请留, 他仍坚持离职”表述错误, 原文为“遂矫旨令二人致 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不听”的是皇帝,而不是傅珪,属张冠李戴。4. (2016 天津卷 12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原文信息】 “予一见不敢再也, 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 予与丞相京 公同为

8、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比对结论】 【答案】 X “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不正确, 根据原文“亦未知其孝”及“后 十七年,台州既没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可知,作者在李台州去世后才听说李台州母子的事。5. (2016 浙江卷 18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原文信息】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 绳亦有记。 繇前视伏羲, 已是其叔季。 海外多名邦, 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 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

9、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 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比对结论】 答案】 X 从原文来看, 文章之所以议秦王焚书之事, 是为了说明洞中所藏之书保 存得比较完整,没有遗漏,并不是为了批评秦王嬴政。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导学号:20332014】菜园院佛殿记曾巩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 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 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

10、于 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 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 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 【注】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 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 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

11、语曰:“苟一时之利耳, 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 ”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 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注】 捃摭(j un zh i ):采取,采集。6. 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菜园有籍.于尚书籍:户籍B. 而即其处立寝庐即:靠近C. 期月而用以足期:整、满(年、月)D. 则未尝有勤行之意贝表转折,却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的推断要靠积累, 靠语境,靠语法搭配等来识

12、别,在甄别过程中也要灵活采用代入原文、语境识别等方法。A项,将“户籍”代入原文,是说“菜园”在“尚书”那里有户籍,“菜园”不是人,也谈不到“户籍”问题,所以应该是“登记”。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B. 菜园院佛殿主要是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是菜园院耗资最多的建筑。C. 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崇,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D. 作者写这篇记,不单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文言文考查内容概括分析的题目, 实

13、际是变相考查 对文意的基本把握,选项设计一般有因果倒置、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故意曲解几种形式。C 项,“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错,佛法被天下人推崇的原因,除 了自身经义,还有僧众们的努力推广,和“愿意接受一切赞助”关系不大。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 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 (4 分)译文: (2) 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4 分)译文: 【答案】 (1) 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 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 ( “乃”“乞”“得”各1 分,“乞民间”状语后置句 1

14、 分)(2) 用这样的思想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 境中实现志向啊。 ( “以此”“作”各 1 分,“相薰以此”“得志于其间”状语后置句各1 分)9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 分)【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佛法的智慧一方面体现在可栖对待菜园的态 度上, 一方面体现在尾段作者的议论中。 作答时可以从这些议论语句入手, 找到答案。 由于 题目没有要求作分析,所以只要准确提取关键词句即可。【答案】 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认真扎实,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点 1 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庆历八年的四月,抚州有个菜园僧

15、,法名可栖,得到同州人高庆、王明、饶杰一起率领 民众出的钱,在他的院子里建成了佛殿,把佛像安放在里面,后来请求我写文章记录(这件事)。起初, 菜园在尚书省有登记,在城南五里 (的地方 )有块土地, 但是地里长满了草木,牛 羊随意践踏,想找个能住人的房子,( 都)找不到。可栖来到这里,却高兴地说:“这是世间荒废的土地,世人都不来争抢, 我得到这里用来养老,这就足够了。”于是靠行医从世人那里获得资金,然后靠近这个地方建立起住房、讲堂、重门、祭祀用的厨房等房舍和客房,建 成后召集他的门徒住进去。 唯独佛殿的工程量最大, (他) 估计自己的力量完不成, 于是让他 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 一有收入就

16、登记在上面, 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 慢慢积 累,满一月后费用凑够,工程得以完成。从可栖来到这里居住(到现在 ) ,一共十年了。我观察佛教徒们,凡是要做什么事情,他们这些人都是勤奋努力, 专心致志,不肯马虎 完成,不追求做得快,所以善于由小成大,变难为易,而他们所做的,没有一件不如他们心 愿的,哪里只是他们的说辞足以打动人呢?这其中也有智慧使然啊。像可栖这样辛苦经营, 一点一滴细致地累积,忘却十年时光的漫长, 而达成他的志向,他能做到的原因, 难道不近 似这个道理吗?啊! 佛法本来就正被天下人推崇, 而学习佛学的人又这样善于耕耘。 至于世 间的儒生, 学习圣人的道理, ( 他们)自以为已经学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