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设计书_第1页
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设计书_第2页
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设计书_第3页
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设计书_第4页
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设计书 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设计书批准单位:浚县国土资源局审批意见:审 批 人:审批日期: 年 月 日设计单位:总工程师:审 核 人:主要设计人:编写日期: 年 月 日目 次1任务概述11.1项目来源11.2项目内容11.3进度要求12测区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22.1测区概况22.2已有资料情况23引用文件33.1政策依据33.2技术依据34成果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44.1数学基础44.2调查比例尺44.3 地籍图分幅及编号54.4计量单位54.5土地利用分类55工作准备55.1资源配置55.2技术路线及作业流程66所

2、有权调查86.1调查原则86.2权属界线接边及工作底图制作96.3 基本要求96.4 归属调查136.5 实地调查146.6资料整理157 土地登记167.1 土地登记申请167.2 权属审核177.3 土地登记公告177.4 注册登记177.5 核发证书188数据库建设188.1 总体要求188.2 主要内容208.3 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208.4 成果汇总、整理219 质量保证体系229.1权属调查成果检查239.2图件检查249.3数据检查249.4权属调查所采取的措施2410提交成果2510.1基本成果2510.2数据成果2510.3图件成果2510.4数据库成果26浚县农

3、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设计书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设计书1任务概述1.1项目来源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明确要求,是深化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符合国情的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凭证管地用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未定的现实需要。据此,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鹤壁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经浚县人民政府同意,浚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了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我们单位通过招投

4、标的方式承担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任务。1.2项目内容在浚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对所有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符合条件的所有权宗地进行确权颁证;根据地籍调查成果和土地登记结果,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和管理系统;最后完成成果汇总工作。1.3进度要求从2012年10月起,启动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工作。2012年10月开展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有关准备工作,完成调查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制定、业务培训等。2012年10月20日全面启动调查工作,至2012年11月30日,基本完成浚县集

5、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工作任务。具体安排如下:(1)2012年10月16日至10月20日,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成立项目部、调查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制定、业务培训等。(2)2012年10月20日至2012年11月30日,完成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3)2012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20日,完成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以及全县数据的汇总任务。2测区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2.1测区概况浚县位于河南北部,北距首都北京548公里,南至省会郑州165公里,卫河蜿蜒纵贯全境,淇河沿西部边界南流,处于安阳、濮阳、新乡、鹤

6、壁等市辐射带的中心位置。县域面积1030平方公里,耕地93.4万亩,辖5个镇、2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489个行政村,总人口66.5292万。201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4.5平方公里,人口13万;县辖5个镇、2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黎阳、浚州、卫溪、伾山四个街道办、善堂镇、王庄镇、屯子镇、白寺乡、新镇镇、小河镇、卫贤镇。县人民政府驻浚州街道办事处浚县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特点是“架山,条河,大小32个坡,西有火龙岗,东有大沙窝”。平原面积占82%,丘陵面积占18%。地势中部略高,西、东部平缓,最高海拔231.8米。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7。境内河流总长4

7、35.5公里,分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浚县地处平原,地势平坦,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京珠高速公路出口紧邻县城西部,范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是通往濮阳、焦作、安阳等地的主要干线。形成全县交通运行网络,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这些便利条件,对科技交流、信息传播、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商品流通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浚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二标段所在的乡镇分别为善堂镇、王庄镇,位于浚县城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查较为便利。2.2已有资料情况(1)浚县国土资源局和乡镇土地所已发证的宗地资料情况,包括地籍调查表、权属调查表、发证资料等。(2)浚县国土资源局近年测量的宗地

8、资料,包括地籍调查情况,界址点坐标、数字地籍图、宗地图、街道行政村划分情况等。(3)集体所有土地和建设用地的确权和登记发证,应充分利用浚县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资料,以农村土地调查的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城镇土地调查的1:5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4)浚县d级gps测量控制点资料。以上资料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为外业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控制点加密、制作工作用底图,准备已发证宗地的权属、地籍调查、地籍测量情况供外业参考使用。3引用文件3.1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4)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

9、令第518号)(5)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6)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7)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7号)(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9)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10)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11)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12)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10、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豫发20101号)(13)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201177号)3.2技术依据(1)河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2)河南省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3)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4)豫国土调查办发2008146号河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技术细则(5)td 1001-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6)豫国土资发2006153号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7)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td/t1015-2007

11、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9)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10)国土调查办发200754号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11)国土调查办发200748号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12)国土调查办发200755号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13)gb/t 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14)国土资厅发201157号宗地代码编码规则(试行)(15)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6)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17)gb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12、(18)cjj8-99城市测量规范(19)ch5002-94地籍测量规范(20)ch5003-94地籍图图式(21)gb/t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22)gb/t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4成果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4.1数学基础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投影类型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投影中央经线114,投影面选用大地水准面;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2调查比例尺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采用1:10000比例尺。权属状况复杂的区域可按照1:500比例尺进行调查。4.3 地籍图分幅及编号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采用1:

13、10000标准分幅,其编号、名称与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保持一致。4.4计量单位长度单位为米(m),面积量算单位为平方米(m2),面积汇总采用公顷(hm2)和亩。4.5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标准执行,采用二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5工作准备5.1资源配置5.1.1人力资源为圆满完成本项目,黄河水文勘察测绘局成立专项项目部。根据作业内容和质量控制的需要,项目部下设选点技术组、生产组、质检组和安全组4个部门。计划投入主要技术骨干15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28人,助理工程师40人,技术员

14、73人。5.1.2软硬件资源硬件设备采用天宝gps rtk 12台套,拓普康全站仪12台,水准仪4台。软件设备采用苍穹国土处理系统kq tools 4套,南方cass软件6套,以及其他相关的办公软件等。进场前应对将用于本项目的gp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等各种仪器及工具进行检测和计量检定。各种仪器和工具的计量检定结果在有效期内的,可以不另作计量检定,严禁采用不合格的测绘仪器作业。内业数据库建设所用的计算机、ups、建库软件等需调试成功,顺利运行,应制定数据保密措施。5.1.3人员培训为了更好地掌握浚县地籍调查与测量的特点,对本项目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除了组织主要技术骨干参与河南省国土资

15、源厅组织的技术培训外,重点培训与本次调查有关法律、法规、规程、政策依据、技术细则、确权规定、权源资料的认定方法、设计书等。在室内培训的基础上,选择一至两个行政村进行试点,对全体地籍调查作业人员进行讲评,总结经验,统一认识,以便全面推广。地籍调查人员掌握了调查的方法、要求和操作要领后方可全面实施本项目。5.1.4资料收集积极与浚县国土资源局沟通,并收集下列相关资料:(1)浚县农村第二次土地调查使用的dom影像图,和形成的行政村界线数据;(2)以往调查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3)政府最新划定、调整、处理权属争议界线图件、说明及有关文件等资料;(4)土地登记发证资料;(5

16、)土地征用、划拨、出让、转让等相关资料;(6)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7)以往调查时,确定的国有荒地、河流、滩涂、农民集体使用的国有土地的权属界线;(8)所有权是否有争议等资料;(9)以往调查未处理或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资料;(10)与调查有关的其他权属调查资料;(11)d级gps测量控制点成果。5.2技术路线及作业流程5.2.1作业总体流程和质量控制流程资料准备分析单位领导、项目专员、项目负责人召开动员大会参加项目所有人学习技术文件测区查勘技术设计所有权调查参加项目所有人员学习技术文件使用权调查疑难解答外业数据采集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项目专员、

17、项目经理作业班组编辑、自查、互查项目专员、项目负责人及时解决作业人员提出的问题,并将处理意见反馈给作业人员;与甲方和二标段进行沟通,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补救方案检查员、项目负责人全野外检查绘图人员修改、检查人员复核专业编辑人员编辑出图数据库建设及时总结,定期召开全体作业人员大会,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解决,作业人员互相介绍作业经验,项目负责人进行总结,将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作业人员成果汇总图1 作业总体流程和质量控制流程图5.2.2项目组织机构图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质检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所有权调查实地测量使用权调查成果自检数据入库资料整理外业作业组内业作业组检查验收图2 项

18、目组织机构图6所有权调查6.1调查原则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主要是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际归属,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位置、界址走向、面积等状况。调查成果经公示确认后,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依据,登记造册,核发证书。根据地籍调查成果和土地登记结果,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和管理系统。(1)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确定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依法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2)从土地管理的角度组织实施,成果能够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兼顾测量精度。克服以“测量”思想为中心的传统工程测量思维模式。(3)以数据库建设成果和地籍调查表作为最终的成果展现形式

19、,内外业统筹兼顾,外业调查数据应直接形成shp等gis数据格式,避免由于数据格式转换造成误差或丢失数据情况,也节省内业图形编辑等工作,从而保证质量,提高效率。(4)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保证土地调查数据的连续性。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确定的路、沟、渠等地物的位置,在满足本次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必须保证调查界线与原有要素完全重合,如果已有要素与影像地图的地物有偏差,且大于误差限制,应以实际测量为准绘制界线,从而保证调查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逻辑一致性,保障调查的成果质量。6.2权属界线接边及工作底图制作项目区与相邻县市和相邻项目区的之间的权属界线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实地调查时核

20、实界线与实地的一致性。如果与实地不一致,应保持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一致。工作底图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时使用的正射影像(dom)为基础,叠加浚县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内容包括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地类图斑、地类界线等要素。6.3 基本要求6.3.1调查单元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凡被权属界线所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称为宗地。宗地权利人确定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6.3.1.1 宗地划分1、同一权利人的土地:(1) 相连成片的,划分为一宗地;(2) 不相连的,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 被公路、铁路、河流等带状地物分割的,划分为若干宗地;(4) 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

21、特大宗地,为方便土地利用和管理,可根据实际需要划分为若干宗地。2、一宗地有多个权利人的,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的,划分为一宗地,称共有宗或共用宗。3、共用广场、停车场、道路、水域、市政绿化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归属不明的可单独设宗,铁路、公路、河流等被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界线分割后可单独设宗。4、包含代征地的土地应按规定扣除代征部分后,单独划分为宗地。代征地按公共用地单独设宗或归并到相邻的同类公共用地宗地中。5、有权属争议的土地,若无界线争议,将争议土地单独设宗;若界线有争议,以争议界线所围成的土地单独设宗。6、国有土地的地块应单独设宗。7、特殊情况的处理:a、村庄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村民小组使用的农

22、民宅基地,如果各组农民宅基地相对集中,之间界线清楚,土地所有权调查到组。b、整个行政村交叉使用的农民宅基地,或新农村建设用地,组与组之间土地土地权属界线不清,此集体土地可作为村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调查。自然村交叉使用的农民宅基地,可以调查到某几个组,按共用宗处理。8、宅基地应按村民小组划分宗地,权属界线复杂难以分清的,不再细分按一宗地处理,整个行政村在一起的,按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若干村民小组在一起的,按共用宗处理。6.3.1.2 宗地编码在划分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基础上,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和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编制宗地代码。编码规则如下:

23、宗地号土地所有权类型地籍子区地籍区县级行政区划 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所有权类型、宗地号。第一层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浚县代码为410621。第二层为地籍区,代码为3位,本项目以乡镇辖区作为地籍区,并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确定的乡级代码作为地籍区代码。第三层为地籍子区,代码为3位,本项目以行政村辖区作为地籍子区,并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确定的行政村代码作为子区代码。第四层为土地权属类型,代码为2位,其中第1为表示土地所有权类型,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j”表示

24、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第二位表示宗地特征码,用a、b、s、x、c、d、e、f、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上),“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d”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耕地),“e”表示林地使用权宗地,“f”表示草原使用权宗地,“w”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扩展第五层为宗地号,代码为5位,用00001-99999表示,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6.3.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调查、集体土

25、地所有权实地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调查是指以行政村为单位,查清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归属状况。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是指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归属状况,实地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位置、界址走向等状况。6.3.3调查方法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时以第二次土地调查确定的行政村全界线范围为基础,按照村民小组集体所有、村集体所有、乡(镇)集体所有的形式进行调查,全部采用实测法,完成相应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勘丈成果6.3.4权属界线(1)表示方法权属界线由界址点和界址线组成。(2)界址点选取根据集体土地所有者指认的权属界线,按照实地点位

26、明显,便于找寻、便于文字描述其位置的原则选取,下列地物点可选为界址点:a.权属界线与沟、渠、路、河流、田坎等线状地物的交叉点。b.权属界线的转折点。c.权属界线经过固定的房角、墙角、地角点等。d.权属界线经过的山顶。e.能够至少用两个(最好为三个)不同方向的其他明显固定地物点交会出来的点位。f.其他明显点位。(3)界址点线调绘测量本项目采用实测法进行界址点线的测量,根据实地调查的权利人指界结果,依据相关规程规范规定的测绘方法野外采集界址点坐标,精度符合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要求,实测界址点借助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系统绘制出界址点线,并根据调绘的工作底图进行内业上图、编辑处理,形成满足数

27、据库建设质量要求的矢量数据。采用gps接收机进行测量时,可采用浚县d级gps控制点成果作为参数转换的依据。(4)界桩设置 对于确定的界址点应埋设界桩。界桩类型、埋设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埋设桩应符合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5)界址点上图 界址点选定后,其点位在调查底图相应位置用直径0.1mm的点表示,并用半径为0.8mm的圆圈圈定标注。界址点间距一般以大于图上10mm为宜。当界址点过密时,应适当取舍;当界址点过疏时,应适当增加界址点,以控制界线位置和走向。对于特殊情况,界址点间距也可小于10mm。(6)界址点编号宗地草图及宗地图的界址点编号,对每个宗地都从宗地左上角,按顺时针

28、方向从j1开始流水编号。地籍图界址点号,位于县(市、区)之间权属界线上的界址点按顺时针由q1开始全县统一顺序编号;位于乡(镇)之间权属界线上的界址点按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由x1开始全县统一顺序编号;位于行政村界线上的界址点按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由c1开始以乡(镇)为单位统一顺序编号;行政村内的界址点按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由z1开始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顺序编号。新增加的界址点编号应在同类最大界址点编号后续编。灭失的界址点编号不再使用。地籍图界址点号和宗地界址点号应建立相应的对应关系,宗地连接时第1个点位同宗地草图上的序号1相对应,并顺时针连接宗地界线。6.4 归属调查严格按照河南

29、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的要求,按照法定程序,开具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证明,并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有异议的,应根据异议情况按有关规定处理。处理结果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依据。开具的证明必须保留原件,公示应在公示现场采集不同角度的至少2张照片(其中一张应能够看清楚公示内容)。6.5 实地调查6.5.1基本要求严格按照河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的要求,发送指界通知书,填写地籍调查表。指界人需提供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和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他人指界的,还应出具指界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地籍调查表需要签字盖章的必须填写完整,指界通知书应保留存根,身份证明书、委托书应

30、保留原件,身份证复印件应能够分辨清楚文字信息。实地调查时出现的权属争议、缺席指界等情况应按照河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处理。6.5.2地籍调查表填写地籍调查表应严格按照河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规定的表格格式和填表说明填写。填写要求如下:(1)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表、图、实地三者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内容准确无误;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填写表格,字迹清楚整洁。(2)填写的各项内容只可划改、不得涂改,也不允许连环划改;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全表划改不得超过两处。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3)每一宗地填写一份地籍调查表。项目栏的内容填写不完的

31、可加附页。(4)界线位置。以路、沟、渠、墙栅、脊沟等为界的,按照界线与线状地物的关系,以内、外、中分别注记。线状地物属于本宗地的,按照“外米”注记;线状地物不属于本宗地,按照“内米”注记;线状地物分别属于相邻两宗地,按照“中”注记。以线状地物边缘为界的,只注记“内”或者“外”。线状地物宽度应实地丈量,并作记录。路、沟、渠、脊沟单独划宗的,本宗地按照“外米”注记;相邻宗地按照线状地物“内米”注记。 (5)宗地草图。宗地草图幅面规格为a3、a4, 比例尺为概略比例尺,但必须是100的整数倍;界址点间距注在界址线外,其余数据注记在界址线内;数字注记字头朝北或朝西,斜线排列的数字,注记字身应垂直于斜线

32、;宗地过小时,可放大绘出;过大时可分幅绘制或适当缩小比例尺;每个宗地均须绘制宗地草图。6.5.3特殊情况的处理(1)村庄用地归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按所有权实际归属情况查清权属界线。(2)村庄用地归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内部权属界线明确的,按所有权实际归属情况调查,村庄用地内外权属界线应相互衔接,保证宗地权属界线闭合。(3) 村庄用地归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内部权属界线不明确的,应单独划宗,由村和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确定所有权归属。所有权归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共有的,按照共有宗地调查登记;所有权归属不能确定的,该宗地只调查,不登记。(4) 村庄用地单独划宗时,按照实地权属界线

33、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确定的村庄用地地类界线划定宗地范围。(5)小于最小宗地上图面积的区域、权属界线复杂且无法在工作底图上表示的区域,应采用1:500比例尺进行实地调查。该区域上的起止界址点应与工作底图上的界址点衔接。查清该区域内宗地的权属界线,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表,界址点点位进行详细说明。(6) 宗地最小上图面积为实地600 m2。宗地面积小于600 m2或者宗地面积大于600m2但实地长度小于50m的,在工作底图上相应位置用直径2mm的红色实心圆圈表示,注记宗地代码后七位,字头向北。(7) 公用广场、停车场、道路、水域、市政绿化用地、市政设施公共用地、归属不明的地块等可单独设宗,铁路、

34、公路、河流等被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界线分割后可单独设宗。(8)城镇地籍更新调查范围的集体土地应按照本次调查要求重新补充完善资料。6.6资料整理根据内外业兼顾的原则,外业调查的数据应考虑与数据库建设进行衔接。外业实地调查形成的数据,需当天由调查人员转绘到苍穹软件中,形成调绘成果的电子数据。转绘完成后,需对图形数据进行编辑处理,保证拓扑关系和逻辑关系的正确性,最终提交数据库项目组的矢量数据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宗地三个图层,数据格式为shp格式。利用gps rtk接收机实测的界址点线,可直接由传输设备导入成shp格式数据,与转绘的数据合并进行编辑处理。矢量数据经编辑处理后,需整个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检

35、查的主要内容如下:(1)图形检查。界址点、界址线、宗地三个图层数据自身以及层与层之间的拓扑正确性、逻辑一致性检查。这些检查可有苍穹软件自动进行。(2)图数一致性检查。主要检查图形与地籍调查表的数据一致性。(3)资料完整性检查。包括外业调查中形成的调查底图、地籍调查表、公示、公告、证明等资料是否齐全。7 土地登记土地登记工作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7.1 土地登记申请(1) 以镇为单位统一组织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工作;土地登记申请书以宗地为单位填写;一个土地所有者拥有两宗以上土地的,按宗地分别申请。(2) 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提出土地登记申请

36、;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机构不完整的,可由村民委员会提出土地登记申请。(3) 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提出土地登记申请;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不完整的,可由村民委员会提出土地登记申请。(4) 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提出土地登记申请;没有相应的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可由镇人民政府提出土地登记申请。(5) 土地登记申请人应提交的材料包括土地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点坐标、其他证明材料。(6) 委托代理人申请土地登记的,除提交以上材料外,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

37、和代理人身份证明。(7) 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经审查无误后,应在土地登记收件单进行登记、编号、装袋入案。7.2 权属审核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权属审核应做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和面积准确,主要包括对土地登记申请人审核、对土地权属状况审核等。7.3 土地登记公告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在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范围内对“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的宗地进行公告,公告期为7天。土地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对公告结果有异议的,应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复查,提交土地登记复查申请书、身份证明文件、异议证明文件。土地登记机构应根据土地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复查内容进行复查,并填写土地登记复查结果表 。7.

38、4 注册登记(1) 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并填写权属审核情况和登记公告情况,按照属地登记程序报批。(2) 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簿;以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土地归户卡;土地登记簿应加盖人民政府印章。(3) 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权利证书。共有一宗土地的,应当为两个以上土地权利人分别填写土地权利证书。(4) 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其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依法申请登记并持有土地证书。对于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证书。(5) 涉及依法“合村并组”的,“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保持不变的,所有权仍然确认给原农民集体;“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发

39、生变化、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履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的法定程序后,按照变化后的主体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并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证书上备注各原农民集体的土地面积。(6) 涉及依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原则上应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依法调整土地的,按照调整协议确定集体土地权利归属,并依法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7) 涉及“撤村并居”的,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不登记发证。调查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注明原农民集体名称。(8) 不予登记的情形包括:土地权属有争议的;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利超过规定期限的;其他依法不予登记的。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7

40、.5 核发证书(1) 将土地证书发给具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并以土地证书签收簿的形式记录土地证书发放情况。(2) 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所登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统一颁发土地证书。(3) 土地权利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土地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土地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土地登记簿为准;在土地登记簿的“权利人”和土地证书的“土地所有权人”一栏,按“村组农民集体”或“村农民集体、“镇农民集体”填写。(4) 土地证书灭失、遗失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在指定媒体上刊登灭失、遗失声明后,方可申请补发。补发的土地证书应当注明“补发”字样。8数据库建设8.1 总体要求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

41、根据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需要,以gis平台为基础,满足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登记发证的有关要求,并能实现各级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系统应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和处理、数据分析和管理、数据更新、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输出,以及数据交换、备份和维护等其他功能。总体流程见下图。成果汇总阶段建库阶段综合检查整理数据采集处理阶段属性字段赋值数据转换数据分层处理数据质量检查自检互检抽检专检转换前数据源质量检查表格成果图件成果果文字成果人员准备软硬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制定建库方案数据源准备其他工作准备数据质量检查准备阶段矢量数据入库其他数据入库数据库维护创建属性库创建图形库图形库与属性库的挂接图形数

42、据果元数据果原格式数据输出数据图层检查调查表扫描调查表录入数据成果图3 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图8.2 主要内容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宗地统一编码数据、必要的地物地貌数据以及注记等要素;属性内容与数据结构必须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和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规定和要求设置。(1) 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定位基础、境界与行政区划等。(2)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经综合的地类图斑、地类界线数据,重要的铁路、公路、河流等线状地物数据等。(3) 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界址点号等。(4) 土地权属争议数据: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权属无法确认或存在争议的争议信息数据。(

43、5) 宗地统一编码数据: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的划分,宗地统一编码等。(6) dom数据:1:10000 dom正射影像图数据。(7) 扫描影像数据:包括各种界线划定及确权资料的各种影像数据。(8) 土地登记资料: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的申请表、审批表、证书等登记发证资料的扫描影像。(9) 元数据: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元数据、dom元数据。8.3 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8.3.1 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1) 图形数据采集。以外业实地采集的权属界址点,依照工作底图形状,相关位置,直接编辑权属界线,并从二调数据中提取地类图斑界线和线状地物等要素,叠加制作图形数据。(2) 具有多种属性

44、的公共边,只矢量化一次,其他层可用拷贝方法生成,保证各层数据完整性。(3) 属性数据采集。按规定的数据结构输入属性数据,并进行校验和逻辑错误检查。(4) 拓扑关系构建。检查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拓扑处理,建立拓扑结构。(5) 外围数据接边。相邻的不同作业人员、作业单位之间要进行数据接边。接边后相同要素的图形、属性数据保持一致。(6) 相关文件扫描。对纸质申请书、调查表、审批表、土地证、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指界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等重要法律文件,以jpg文件格式保存到相应案卷中。 (7) 数据检核与入库。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一致性,以及数据分层、数据结构和文件命名的规范性

45、等,满足要求的数据导入数据库。8.3.2 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业主统一购买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以gis平台为基础,对土地权属数据和土地权属争议数据进行管理,构建县级集体土地权属管理系统,系统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和处理、数据分析和管理、数据更新、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输出,以及数据交换、备份和维护等其他功能。8.4 成果汇总、整理成果汇总、整理,是在完成辖区内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土地发证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对调查取得的图件、数据和文字等成果进行逐级统计汇总、整理工作。成果汇总主要包括面积量算、数据汇总、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工作。8.4.1 基本原则(1) 以调查

46、数据为基础。以县级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在数据库支持下,汇总统计两镇的各类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土地面积数据。数据汇总要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2) 以行政村土地总面积为控制。各级调查单位以行政村辖区土地总面积为控制,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其他土地所有权面积之和应等于控制面积。8.4.2 宗地图制作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完成后,形成数据库成果。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可自动生成所有权每宗地的宗地图。宗地图生成后,按要求进行人工编辑、修饰,保持其完整性,做到点线清晰,图面整洁,符合河南省所有权使用权调查的两个细则要求。8.4.3 面积量算数据库建设完成后,可利用管理系

47、统软件自动计算宗地面积,并输出各类面积汇总表。面积计算取位至0.01m2。(1) 宗地面积计算。采用数据库计算的方法计算宗地面积,宗地面积取其包括的相应图斑面积之和。(2) 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土地利用分类面积以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确定的地类面积为基础,以土地所有权控制面积为控制范围;各地类面积之和应等于集体土地所有权控制面积。(3)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范围内各地类面积之和等于本行政辖区控制面积。(4) 数据汇总时,因小数位取舍造成的误差应强制调平。8.4.4 图件编制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界线图、宗地图编制,有条件的应编制镇级土地所有权界线图(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土地所有权争议分布图等专

48、题图。8.4.5 文字报告编写文字报告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分析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四部分,须分别撰写、统一装订。9 质量保证体系组成专门的质量检查组,负责整个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建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项目的各个作业环节在我局质量保证体系下运行,对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负监督检查责任,对项目负责人负责。9.1权属调查成果检查(1)自查、互查和专查自查采用独立元素校对、相关元素建立条件实施系统检验的方法;互查采用分项、分层流水检查方法;专查需由专职技术人员做好事先指导、中间辅导和产品检验等三阶段工作。a)自查自查由各作业组在作业中自行完成,它是取得优质成

49、果的关键。自查将独立元素100%校对;相关元素建立条件进行系统检查。质量检查的重点是:调查程序正确,权源材料合法,确认界址清楚。b)互查互查由技术检查员组织作业组完成。分项、分层流水检查方法,将检查内容做了细化,加上设计检查记录表格,这就使得互查工作全面进入了一个有效实施的新阶段。c)专查专查由专职技术人员组成,共分为二级检查完成。其中,一级检查是日常技术方法检查和资料随机检查,要求对资料、成果的检查量达到100%;二级检查是在宏观上进行事先指导和对总体方案进行审查,要求对全部产品100%检查,作出关于质量的结论。各级检查应作好规范的记录,随同其他资料一起上交。(2)预检以行政村为单位提交资料和成果,向项目质量检查组申请预检。预检分为内、外业两部分,内业预检率100%,外业随机抽查20%,对明显不合理的要100%核查,错误低于抽查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