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感知器准则与Fisher算法实验_第1页
模式识别——感知器准则与Fisher算法实验_第2页
模式识别——感知器准则与Fisher算法实验_第3页
模式识别——感知器准则与Fisher算法实验_第4页
模式识别——感知器准则与Fisher算法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二 感知器准则与Fisher算法实验 1、【实验目的】 贝叶斯分类方法是基于后验概率的大小进行分类的方法,有时需要进行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 而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通常需要大量样本才能进行,随着特征空间维数的增加,这种估计所 需要的样本数急剧增加,使计算量大增。 在实际问题中,人们可以不去估计概率密度,而直接通过与样本和类别标号有关的判别 函数来直接将未知样本进行分类。这种思路就是判别函数法,最简单的判别函数是线性判别 函数。采用判别函数法的关键在于利用样本找到判别函数的系数,模式识别课程中的感知器 算法是一种求解判别函数系数的有效方法。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编制程序,实现感知器准则 算法,并实现线

2、性可分样本的分类。 本实验通过编制程序让初学者能够体会Fisher线性判别的基本思路,理解线性判别的基 本思想,掌握 Fisher线性判别问题的实质。 2、实验内容 1 实验所用样本数据如表 2-1给出(其中每个样本空间(数据)为两维, x 1表示第一维的值、x 2表示第二维的值),编制程序实现 3 1、3 2类3 2、3 3类的分类。分析分类器算法的性能。 案别 ill 2 a 3 C 1 1 12 K. 1 K 1 1.1 7A *2 3.0 2.9 2.0 B.4 2 7.1 rl 4 43 1.5 A.7 恥 _2 5 4 A 4.5 1.9 2.1 4.7 4 20 2.7 S.1

3、1 6 0 1 5.3 It 5 -3.2 5 4 1 42 1.9 22 6,7 -4, a hi ).1 5 JO 1.4 1 5 3.7 os -9.2 7 0 8 2.4 -3.4 2 -5.3 R I 2 25 -6.1 J L 34 R7 9 5.0 卅 3.7 5.t 1.6 7.1 0 4J0 4A A L9 5.1 a 具体要求 1、复习感知器算法; 2、写出实现批处理感知器算法的程序 1 )从a=0开始,将你的程序应用在 3 1和3 2的训练数据上。记下收敛的步 数。 2)将你的程序应用在 32和3 3类上,同样记下收敛的步数。 3 )试解释它们收敛步数的差别。 3、 提高

4、部分:3 3和34的前5个点不是线性可分的,请手工构造非线性映 射,使这些点在映射后的特征空间中是线性可分的,并对它们训练一个感 知器分类器。分析这个分类器对剩下的(变换后的)点分类效果如何? 2. Fisher 准则 下面表样本数据中的类别3 1和3 2计算最优方向 W。画出最优方向 W的直线,并标记出 投影后的点在直线上的位置。 4UI Ll2 样成 比 K 2 cl 覽1 K 3 rr -0J OJN 1039 泅 I.C -O.QH 工 027 la L6 14S 3 o.Jd QJ055 4)03 4.44 -0.41 32 4 -0.15 0tS3 1.0 0.(M7 -0_45

5、1 J OJS 0.47 HIM 1.1 7.1 -4.1 2.7 2.8 5.0 -1.3 1.2 6.4 4.0; w2=7.1 -1.4 4.5 6.3 4.2 1.4 2.4 2.5 8.4 4.1;4.2 -4.3 0.0 1.6 1.9 -3.2 -4.0 -6.1 3.7 -2.2; w3=-3.0 0.5 2.9 -0.1 -0.4 -1.3 -3.4 1 -5.1 1.9;-2.9 8.7 2.1 5.2 2.2 3.7 6.2 3.4 1.6 5.1; ww1=o nes(1,size(w1,2);w1; ww2=o nes(1,size(w2,2);w2; ww3=o n

6、es(1,size(w3,2);w3; w12=ww1,-ww2; y=zeros(1,size(w12,2); a=1;1;1; k=0; while any(y0) for i=1 : size(y,2) y(i)=a*w12(:,i); end a=a+(sum(w12(:,find(y=0); k=k+1; end a k figure(1) plot(w1(1,:),w1(2,:),r); hold on plot(w2(1,:),w2(2,:),*) xmin=min(min(w1(1,:),min(w2(1,:); xmax=max(min(w1(2,:),min(w2(2,:)

7、; ymin=min(min(w1(1,:),min(w2(1,:); ymax=max(min(w1(2,:),max(w2(2,:); xindex=xmin-1:(xmax-xmin)/100:xmax+1; yindex=-a(2)*xindex/a(3)-a(1)/a(3); plot(xindex,yindex); w12=ww2,-ww3; y=zeros(1,size(w12,2); a=1;1;1; k=0; while any(y0) for i=1;size(y,2) y(i)=a*w12(:,i); end a=a+(sum(w12(:,find(y0 plot3(A(1,k),A(2,k),A(3,k),go); % plot3(A11(1),A11(2),A11(3),go); % 点为 rp 对应第一类 投影为r+对应go类 else plot3(A(1,k),A(2,k),A(3,k),m+); % plot3(A11(1),A11(2),A11(3),m+); % end 点为bh对应m+类 投影为b*对应m+类 end %画出最佳方向 line(-W1(1),W1(1),-W1(2),W1(2),-W1(3),W1(3),color,k); view(-37.5,30); axis(-2,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