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85be1aa2-0746-42ac-b788-6a0fc0e9263e/85be1aa2-0746-42ac-b788-6a0fc0e9263e1.gif)
![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85be1aa2-0746-42ac-b788-6a0fc0e9263e/85be1aa2-0746-42ac-b788-6a0fc0e9263e2.gif)
![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85be1aa2-0746-42ac-b788-6a0fc0e9263e/85be1aa2-0746-42ac-b788-6a0fc0e9263e3.gif)
![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85be1aa2-0746-42ac-b788-6a0fc0e9263e/85be1aa2-0746-42ac-b788-6a0fc0e9263e4.gif)
![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85be1aa2-0746-42ac-b788-6a0fc0e9263e/85be1aa2-0746-42ac-b788-6a0fc0e9263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基本情况及课时安排课程代码:S0127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40学时开课部门:基础医学院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80%,平时成绩20%预修课程: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中医各家选读等主讲教师:朱邦贤、茅晓、王莉等。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课堂讲课 学时实践 课时课堂讨论 学时总课时1第-章102第二章83第三章104第四章65第五章6合计4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 材:严世芸,中医医家及学术思想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资料:严世芸,中医各家学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
2、求中医学术史是专题研究中医学术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医 学生掌握、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史发展的源与流,中医学说、学派发生发展及其传承的历史, 能从历史唯物史观的角度审视并把握中医学术体系及其发展的脉络,开拓学术视野,形成创 新思维,为今后从事中医药研究奠左并积淀学术基础。第一章先秦、两汉医学1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医学术理论的起源一.哲学与医学的结合(-)阴阳学说对医学的渗透(二)五行学说与医学相结合(三)气、精、神生命观的确立(四)形神论与中医基本理论二、自然科学技术对医学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和物候学成就(二)天文、历法、物候学等对医学发展的影响(三)冶金技术与“九针
3、”之制第二节养生学的形成一、养生术的起源二. 春秋战国诸子的养生理论(-)老子淸净无为”说(二)庄子“养生”、全形”说(三)子华子“贵生”说(四)孔子“安适自养”说(五)荀子修身礼治”说(六)韩非子啬神”、“少欲”说(七)管子“节欲存精”说(八)吕氏春秋集先秦养生学大成(九)淮南子中的养生思想(十)黄帝内经论养生第三节 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一、内、难医学理论一中医学基础理论确立的标志二、藏象学说的建立(-)解剖与度量(二)“司外揣内”的藏象学说三、经络学说的形成四、病因研究五、病证和病机理论(-) 病证记载概括(二)病机理论研究六、诊断学成就(-) 色诊(二)脉诊七、治法及治则的制定第四节伤寒杂
4、病论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一、伤寒杂病论的问世二、伤寒外感辨证论治(-) 六经辨证论治(二)“辨证评脉”三、杂病辨证论治第五节中药理论的萌芽一第一部本草专著的问世一、本草学的雏形二、神农本草经成书第六节古代医学气象学一运气学说的产生一、运气学说的发展概况(-) 两汉律历与运气学说(二)运气学说的逐渐形成(三)运气推衍与气象规律二、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2. 教学要求(-)了解中医学术理论源起的相关因素及其特点。(二)掌握中医学术与先秦两汉时期哲学、自然科学发展的相互关系(三)了解春秋时期诸家养生学的特点(四)掌握内经、难经学术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五)掌握伤寒杂病论对确立临床辨证论治体系所作岀的
5、贡献。(六)掌握本草学的起源及神农本草经的学术意义。(七)掌握运气学说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在医学上的运用。第二章魏晋、南北朝、隋唐医学1. 主要内容第一节晋唐时期养生学的发展一、葛洪与陶弘最的养生思想(一)葛洪的的养生思想(二)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二、诸病源候论养生宣导术(-)对养生导引法的阐述发挥(二)孕妇及小儿养生三、孙思邈的养生要义(-)抑情节欲(-)“常欲小劳”(三)依时摄养(四)内视、调气(五)食宜、食养和食疗(六)养老第二节医学经典著作的整理和研究、全元起与内经训解二、王冰与素问注三、皇甫谧与甲乙经四、杨上善与黄帝内经太素五、王叔和著脉经六、孙思邈对伤寒论的研究发挥第三节病机理论研究的发
6、展一、巢元方的病因病机学说二、脏腑虚实病机理论的演进(-) 王叔和、孙思邈等脏腑虚实病机理论(-) 王冰脏腑本气说及“气动”病机理论第四节陶弘景编撰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编撰本草经集注(二)新修本草的颁行第五节经方与经验方(-)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二)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三)王春的外台秘要第五节医家学术思想和医学实践、陈延之二、孙思邈2. 教学要求(-)了解魏晋隋唐时期养生学发展概况(二)熟悉葛洪、孙思邈等医家的养生观念与方法(三)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对医学经典著作的研究状况(四)掌握孙思邈、王冰病机学理论上作出的学术贡献(五)熟悉巢元方、王冰病机说(六)了解经方与经验方发展的特点(七)了
7、解晋唐时期本草学研究的状况(八)重点掌握孙思邈、王冰的学术主张与学术贡献第三章宋金元医学1. 主要内容第一节绪论一、宋代医学的发展(-)宋廷重视医学(二)儒与医的结合(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四)哲学思想的渗透(五)宋代医学成就二、金元医学的发展(-)战乱与动荡为医学提供自由发展空间(-)金元医学成就第二节伤寒学的形成与各家研究、庞安常阐论寒毒、异气和温病证治(-)寒毒说(二)异气说(三)天行温病(四)立法组方,承前启后出新意1. “祛毒泄毒”为先、2. “寒温攻补”并举3. “汗全天真”4. 防重于治二、朱肱对伤寒论的阐发和补充三、成无己开伤寒论注解之先河四、许叔微以“表里虚实”论治伤寒五、郭雍
8、补仲景论述之阙略六、刘完素立六经传受皆为热证说七、王好古倡伤寒内感阴证论八、其它伤寒研究诸家第三节方书集结与学术理论的阐发一、官方钦定方书(-)太平圣惠方(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圣济总录二、私家编著方书(-)苏轼圣散子方(二)苏沈内翰良方(三)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第四节 “新学肇兴”与学术争鸣一、学术争鸣与学派的形成(-)新学肇兴的背景1. 宋代的文化积累2. 新儒学的“立”与“分”(二)新学蟹兴的原因1. 魏晋唐宋医学实践经验的大疑积累2. 以内经为主的医学理论指导3. 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4. 社会因素导致火热病证骤增5. 勇于批判医界的流弊6. 宋金对峙局而为学术争鸣创造了条件二、金
9、元医家学术流派(-)河间学派及其传承(-)易水学派及其传承(三)攻邪学派及其传承(四)丹溪学派及其传承第五节临床各科学术成就一、儿科方面的建树(-)儿科著作空前丰富(二)儿科基础理论的发展(三)儿科诊断技术的进步(四)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髙二、妇科产方面的贡献(-)月经失调的新认识(-)分娩处理的新方法三、外伤科方面的发展(自学)四、针灸学方面的发展(自学)2. 教学要求(-)了解宋金元时期医学发展的特征(二)掌握伤寒学的发生及各家论述观点与方法(三)了解方书集结及英撰述特点(四)掌握庞安时伤寒和温病学的学术理论与治疗方法(五)了解新儒学对金元医家学术争鸣的影响(六)掌握金元四大家的基本学说及苴传
10、承脉络(七)熟悉该历史时期儿科、妇科及外伤、针灸学发展的概貌第四章明代医学1. 主要内容第一节明代前期医学思想一、丹溪学派的传播与发展(-)戴思恭(二)王履(三)刘纯(四)虞持(五)王纶(六)汪机二、丹溪之学的修正与演变第二节寒温之辨一、滥用苦寒成时弊二、薛己、孙一奎、赵献可等人的批判三、张介宾“阳非有余,阴亦不足”论 第三节脏腑经络理论的深入探索一、脾肾、肝肾和脾阴的研究(一)脾肾关系认识的日趋完善(二)乙癸同源、肝肾同治说(三)脾阴学说的确立二、命门学说的发展与完善(-)左肾右命门与肾间命门说(二)命门有形说(三)肾间初气说(四)命门君火说(五)命门为貞阴之脏说三、三焦形名实之探讨四、奇经
11、八脉的研究第四节四诊及辩证纲领的逐步完善一、四诊内容的不断充实(-)对望诊的重视就研究(二)问诊内容的归纳与总结(三)脉学发展的新阶段二、辩证纲领的完善及确立第五节本草学的成熟时期(-)药物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二)疏义以致用的神农本草经(三)诸家本草著作的相继岀现笫六节医家学术思想与医学实践(一)薛己(二)李时珍(三)周慎斋(四)缪希雍(五)张介宾(六)吴有性(七)喻昌(A)李中梓(九)绮石2. 教学要求(-)熟悉从丹溪学派传播及其变异、发展的概况(-)了解寒温之争的原由与意义(三)全而掌握脾肾关系及其证治原则等主要内容(四)掌握脾阴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五)掌握明代医家命门学说阐述
12、的主要内容及代表性观点(六)了解三焦形质论及奇经八脉的主要内容(七)了解四诊内容的发展概况(A)掌握望诊、问诊及脉诊的主要内容(九)了解明代诸家本草学著作(十)掌握本草纲目及神农本草经疏的学术成就及英学术地位(十一)掌握戴思恭、汪机、王纶、张介宾等明代医家主要学术思想和基本观点第五章清代医学1. 主要内容第一节 对温补时弊的批判一、对温补时弊的批判二、有关温补的学术争议第二节伤寒学的深入研究与温病辩证体系的确立一、伤寒论的深入研究(一)柯琴的六经地而说(二)张志聪的六经气化为病论(三)尤在泾的以法类证研究(四)徐灵胎的以方类证研究(五)俞根初详论四时感证二、温病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叶桂创立
13、卫气营血辨证(二)吴塘论三焦辨证(三)薛雪对湿热病的辨证论治(四)王士雄的温热经纬三、温疫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戴天章发挥温疫辨治(二)杨瑁剖析伤寒、温病之异(三)余师愚的治疫心得(四)王士雄论霍乱第三节金匮要略杂病研究和专病专科论治的深入一、金匮要略研究的深入(-)徐彬的金匮要略论注(二)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三)吴谦的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四)程林的金匮要略直解(五)沈目南的金匮要略编著(六)黄元御的金匮悬解二、专病专科论治的进步(-)吴澄的不居集(-)姜礼的风劳鼓膈四大证治(三)傅山的傅青主女科(四)费伯雄的医醇义(五)王泰林的肝病证治第四节中西医学汇通思潮的产生和尝试(-)四医传入中国的历史(二)中西医学汇通的探索(三)中医改进说与科学进化论第五节医家学术思想与医学实践(-)张璐(-)叶桂(三)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与质量控制
- 《商是几位数》课件
- 《躯干骨、附肢骨》课件
- 《世界经济地理》课件
- 二零二五年生态农业环境整治施工服务协议3篇
- 《桩基检测规范》课件
- 门诊承包合同
-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运营合同
- 美容美发行业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合同(2025年度)
- 《痹症经筋论治》课件
- 小学数学试题命制培训
- 奥数培训班家长会
- 《边城》读书报告
- 模块01 中国古代史 历史小论文+观点论述题专项50练(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案
-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示范课课件(第2课时)
- 个人述职报告:职业发展与晋升规划课件
- 心力衰竭业务学习护理课件
- 《汽车发电机》课件
-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课件
-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