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007: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改进的思路_第1页
会计毕业论文007: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改进的思路_第2页
会计毕业论文007: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改进的思路_第3页
会计毕业论文007: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改进的思路_第4页
会计毕业论文007: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改进的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绪论(1)一、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1)(一)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2) 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2)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2)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的实例分析(3) (二)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3)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4) 2、企业资产营运效率分析中的运用(4)(三)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4)二、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要求(4)(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中的要求(4)1、在资产确认和计量中的要求(4)2、在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中的要求(5)(1)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5)(2)未来流出

2、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5)3、在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中的要求(5)(二)在会计报告中的要求(5)三、谨慎性原则的改进思路(6)(一)扩大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和适用度(6)(二)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6)(三)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7)(四)改革领导考核制度(7)(五)体现谨慎性原则具有可操作性(7)(六)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7)结论(8)参考文献(9)附录a(10)附录b(11)更多经管类毕业论文、英文文献与翻译,请访问http:/经管论文.com/ 并提供定制服务淘宝店购买此文档立减2元,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改进的思路 摘 要 会计谨慎性原则亦称

3、为稳健性原则、审慎原则,它是在指会计核算中,面对企业经营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所应采取的谨慎态度,以避免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损失,夸大利润。稳健原则并不同于字面的“小心谨慎”,亦不同于会计造假,它是对不确定风险进行估价和判断时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会及实务中,会及人员经常面对不确定性,如应收账款的可收回程度,固定资产的有效经济寿命,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和败诉的可能赔偿金额等,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分析,估价和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充分遵循稳健原则,以增强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常见的体现稳健性原则的会计方法有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通货膨胀期间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计提的各项资产减

4、值准备,成本与可实现净值孰低法计价资产,提前确认或有损失等。因此正确理解会计谨慎性的运用和要求十分重要。本文就会计谨慎性的运用和改进思路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运用 改进更多经管类毕业论文、英文文献与翻译,请访问http:/经管论文.com/ 并提供定制服务淘宝店购买此文档立减2元,the principle of prudent use of its improvement ideas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accounting prudence also known as the robustness principle, the precautio

5、nary principle, which is in reference to accounting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 business environment, a variety of factors are likely to bring to the enterprise business risk should take caution to avoid overvalued assets or earnings and underestimate the liabilities or losses, inflated profits. sound

6、principles and is different from the literal of be careful,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accounting fraud, it is uncertain when the risk evalu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basic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council and the practice, the council and the officers often faced with uncertainty, such as the ex

7、tent of recoverable accounts receivable, fixed assets of the effective economic life, amortiz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perio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losing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which require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make analysis, valuation, and judgments, which requires full compliance with s

8、ound 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cope with the risks. reflects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mmon methods of accounting for 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infl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lifo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 the provis

9、ion for impairment of assets, lower of cost and net realizable value of assets denominated in france, early to confirm or losses. therefo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fiscal prudence and requirements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fiscal prudence and improvements started th

10、inking a specific analysis.【key words】prudence principle use improve更多经管类毕业论文、英文文献与翻译,请访问http:/经管论文.com/ 并提供定制服务淘宝店购买此文档立减2元,绪论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防范市场经济风险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企业与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谨慎性原则又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采用谨慎性原则将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并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判断。如果不恰当的理解和应用谨慎性原则,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扭曲与失真,这会违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只有在会计核算中能够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谨

11、慎性原则,才能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从而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因此,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性原则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市场的不稳定因素的增加,谨慎性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其应用的必要性。为此,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明文规定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12条原则之

12、一,并且在随后的具体准则制定过程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方法陆续被采用(如加速折旧法、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特别是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谨慎性原则已经成为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但是从目前国内企业对谨慎性方法的运用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随意性,对于这一原则,我们既要正视谨慎性原则固有的弊端,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规范谨慎性方法的实施细则,来避免主观随意和“过度谨慎”;同时也不能忽视谨慎性原则在减轻代理冲突、避免诉讼风险和递延税收支付中的积极作用,应进一步加大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和运用力度。同时财政部门要求企业采用谨慎性会计原则,是我国政府适应入世、增强

13、企业竞争力、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我国企业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个修正性原则,但它却广泛地应用于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结构之中,并成为广大会计人员长期的会计处理行为规范。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会计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前景已经趋于全球化,它的谨慎性原则在世界各国的会计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公司和投资者特别重视资本保全,所以会计界愿意按谨慎性原则来处理企业有关资产,财务及企业收益,所以投资者才能进行更为准确客观的财务分析并最终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一、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

14、确定持谨慎态度,凡是可能的费用和损失应予以充分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与利得应尽量少记或不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成为企业经营的晴雨表,市场的多变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营风险增大。所以对会计谨慎性的了解和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本文就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各方面的运用做了探讨。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业务中是一项重要原则,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等弱点。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任意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增大,所以面对企业经营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而应采取的谨慎态度,以避免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损失,夸大利润。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

15、中运用显得非常重要。(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谨慎性原则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提供反映经营风险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保护投资人的权利,也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使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有必要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严格规定,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能计提秘密准备。”这

16、是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中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一般要求。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诸多方面,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了利润,期末存货价值偏低,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使本期成本偏低,利润加大,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实现不了稳健性目的。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速折旧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年数总

17、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两大类。若企业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则可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提折旧,从而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等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体现了谨慎性。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第51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还将计提范围扩大为八项。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其出发点就在于要求企业将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价值损耗,予以充分考虑并计入相关费用,以确保企业的资产更加真实、有效

18、,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稳妥可靠,确保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得到很好的保障。 坏账损失准备。企业会计制度扩大了计提坏账准备范围,即除应收账款外,其他应收款也列入了计提的范围;在计提比例(原行业会计制度规定0.3%0.5%)和计提方法(原行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上,由企业自行确定,这就给企业增加了选择的空间,有利于企业抵御坏账损失产生的风险。存货跌价准备。企业的存货是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货的价格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科技的发展,使得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由于存货的市价下跌、陈旧、过时、毁损等原因,导致存货的价值减少。如果仍以历史成本计价,显然不利于企业资

19、金的周转,出现虚夸资产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特别是谨慎性原则的内在逻辑矛盾从历史角度来看,体现在谨慎性原则仅是针对某一时点上而言,对于整个会计期间则无法体现,比如,计提坏帐准备对当期利润起到了稳健作用,但对于以后的会计期间会造成利润反弹的现象,比如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价值减少,会导致以后期间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譬如,对于地产开发公司等期末存货比重较大的企业来说,这不为操纵利润的手段,由此,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注销巨额存货,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实现对存活成本的巨额冲销,下一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这种盈余管理只要对期末存货可变

20、现净值做过低估计,而无须在次年大量冲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因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因此,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期末存货的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即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的计价方法。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按照减去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于期初对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

21、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项目按照减去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反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企业在建工程预计发生减值时,如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三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应当根据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在建工程项目按减去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反映。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委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

22、投资项目。另外,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企业计提的委托贷款利息到期不能收回的,应当停止计提利息,并冲回原已计提的利息。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的实例分析 案例如下: 假设红星公司2007年2月8日以一台设备对外投资。设备原值1,000,000元,已提折旧250,000元,评估确认价值900,000元,2007年12月1日,红星公司预计该项投资可收回金额为700,000元。2008年4月1日,红星公司因为财务困难,原欠银河公司贷款950,000元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红星公司同意以该项投资清偿债务。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为920 ,000元(假设不考虑税金)。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2007年2月8

23、日,以固定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据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750, 000(1,000,000-250 ,000=75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750,000 借:累计折旧 250,000 贷:固定资产1 000,000 2007年12月31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准则规定,由于投资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即为50,000(750,000-700,000=50

24、,000)元。 借:投资收益 50,000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50,000 (3)2008年4月1日,以长期股权投资清偿债务 。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部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在本例中,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950,000元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700,000元之间的差额250,000元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借:应付账款 950,000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750,000 贷:资本公积债务重组收益 250 000 案例结论 :谨慎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和深入运用,避免了一些企业滥用公允价值,借关联交

25、易和债务重组等粉饰业绩、虚增利润,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全面体现和深入运用,将从制度规范上使会计信息更加接近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为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二)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主要就是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等进行初步分析,旨在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中国目前财务会计中的运用情况。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作用是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体现的。在计算流动比率指标时予扣除或根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扣除。另外,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中最好应加上将有可能发生的可以预计

26、的或有负债,如产品质量保证金、诉讼赔偿金等。速动资产是指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速动比率更充分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2、企业资产营运效率分析中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资产营运效率分析中的运用是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来体现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次数。存货周转率指标反映在一个会计期间存货周转次数,一般越高越好。固定资产周转率指标越大,表示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三)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2006年,财政部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原则做了较大的变动,将谨慎性原则列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体现出谨慎性思想在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地位。其

27、具体应用包括: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并规定长期资产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新准则增加了有关无形资产不应摊销的规定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合理谨慎的估计。新准则增加了有关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的规定。 对于收入的确认标准,应谨慎将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收入确认的

28、必要条件之一。谨慎原则在借款费用和资产准则中的运用中,指出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又同时满足资产的三项条件,借款费用才能开始资本化,体现了不能高估资产的谨慎思想。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行业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从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包括会计确认、计量

29、、报告等方面稳健、审慎的内容。(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中的要求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等诸方面。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要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为了能够给投资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遵循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对这方面的内容做了以下的分析。1、在资产确认和计量中的要求会计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要求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应具有实体的控制性、计量的准确性、潜在的利益性等特点。虚的资产不符合上述定义,要求上就不得列入资产负债表项目,但根据

30、谨慎性原则,“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如果在期末结账前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处理的,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转入当期损益,并在报表附注中做说明。“固定资产清理”在年末要进行分析处理。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在生产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质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等。在大多数企业中,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绝大比重,其确认和计量对于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体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存货的初始确认,要求确认存货的取得成本;二是存货的期末计价,要求确认期末资产负债表上反应的存货价值;三是发出存货的计价,要

31、求确定本期销货成本。 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有以下要求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规定: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在谨慎性上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2、在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中的要求负债是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在谨慎性上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实务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确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因此,负债的确认

32、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

33、益流出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3、在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中的要求在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中的要求有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收入必须在若干相关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确认。如果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收入以下情况分别确认和计量: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计算确认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并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确认的金额小于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作为当期损失;如果

34、已发生的劳务成本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应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的确定要求了以下原则: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的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以上四条件在谨慎性上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面对各种经营上的不确定性,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应有如下重要观念:(1)对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宁肯低估,不能高估,宁肯推迟确认,不宜提前确认。(2)对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宁可高估

35、,不能低估,宁可提前确认,不宜推迟确认。(3)对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宁肯低估,不能高估;宁可推迟确认,不可提前确认。(4)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予以合理的确认。(二)在会计报告中的要求财务报告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质量对决策可谓至关重要。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国非常普遍,一些企业不良资产过多、资产虚增、账实不符、虚盈实亏现象严重。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报告中的要求的广泛运用,有利于防止企业包装上市、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为有关各方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会计报表水分,规范信息披露起到积极作用。在研究并确定财务报表要素时需要谨慎满足下

36、列基本要求:一是涵盖性与穷尽性,即所有的财务报表要素要求能涵盖全部经济事项,即任何一项经济交易与事项都可明确归属于特定的财务报告要素中;二是互相性,即每个要素都应当有特定的内容,各个要素之间不能有相互交叉的内容;三是适应性,即是要素的数量不要太多,太多了就会失去归类本身的功能性意义,太少了则很难反映出类别特征;四是协调性,即对要素的划分应与相关的会计理论及准则的要求相协调;五是对等性,即各个要素的层次应当对等,切忌将存在包容关系的内容并列作为财务报表要素;六是发展性,即是财务报表要素应能够充分地体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并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和财务目标的变革而不断改进,发展与完善。从会计确认来说,要

37、求确认标准和方法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从会计计量来说,要求不能高估资产和虚增利润;从会计记录来说,要求会计指标应实事求是;从会计报告来说,要求正确编写会计报告,认真预测和披露会计风险,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会计信息资料。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不能得计提秘密准备和设置账外账。企业在具体执行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必须对其应用范围做出规定,避免企业歪曲使用,造成会计秩序的混乱,损害报表使用者的利益。恰当地运用稳健性原则是考察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保证会计信息客观性的重要措施。在我国实行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谨慎性会

38、计信息质量要求应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三、谨慎性原则的改进思路 在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和要求,全面地总结了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各个方面事务中的运用,并给出了多项合理的措施。(一)扩大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和适用度 通过逐步扩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促使各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使投资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分析有较强的可比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成为其真正决策的有效信息。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谨慎性或谨慎性不够都会降低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点,使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

39、确的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可行的方案是寻找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最小的范围内。当然,“适度”的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需要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把握谨慎性原则的精神实质与制约因素。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确保谨慎性原则适度运用的关键所在。 (二)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经营环境下有所不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间、范围和程序也应有所不同,与其他会计原则的矛盾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当然也有所不同。因此,会计人员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说明谨慎性

40、原则的运用时间、范围和程序,揭示因与其他会计原则的矛盾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动情况。充分的信息披露能有效地提高信息的可比性,从而使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能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防止矛盾进一步恶化而误导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中,客观性原则居于首要位置,谨慎性原则必须在维护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当谨慎性原则和配比原则相互冲突时,应根据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定。不确定性程度较高,优先考虑前者,以便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除此之外,与其他会计原则的使用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合理地确定。 (三

41、)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在适度谨慎性的会计实务中,可以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应用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例如,对存货应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制定了预期销售价格下降;制成和销售存货的成本将增加两项应用前提,并且规定存货的市价只能在一个有上下限的范围内应用。此外,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额不能超出其原始成本。由于这些约束条件限制,使得谨慎性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将要依据客观前提而定,减少了操作上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冲突。 (四)改革领导考核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仍以利润为主。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甚

42、至通过不计提或部分计提准备达到。这些做法无疑为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设置了制度障碍,因此改善绩效评价体系应适当增加现金营运质量、资产经营质量等指标。对企业因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而导致的暂时亏损,应有正确的认识与引导。从长远来看,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将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当然,企业的会计人员在经营决策中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也有可能导致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不能达到最优化。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当予以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尽量少计或不计,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信任和乐观估计。因此,有时当企业的管理者按

43、照会计人员提供的谨慎性信息进行决策时,往往不能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决策偏差,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由于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涉及各方利益关系,因此应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谨慎性原则。 (五)体现谨慎性原则具有可操作性 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等。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应就“可变现净值”的确

44、定问题指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六)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制度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原则,加强会计理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是关键。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企业会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它的“适度”的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了,才能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和判断时,才能避免主观随意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45、应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有求真意识;第二,会计人员应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第三,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导致会计领域的不断拓宽,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会计方法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吸收新知识来解决问题。恰当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如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实现资本保全,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把握好谨慎性的尺度非常关键,而制度和准则中谨慎性原则选择性的范围不断扩大,这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力求实事求是、诚信为本,避免造成主观随意性。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现

46、在经济严峻的状况(国际的金融危机等)下,导致了会计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会计谨慎性的运用在会计领域中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只有全面地理解了会计谨慎性的原则运用,才能在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改进上有所思考,完善的思考才能实行一系列有效的改进。扩大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和适用度,它比较注重的是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的使用问题上应该注重一个“度”的问题,只有对“度“的问题有了正确理解,才能够使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从而使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在会计上它明确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时间、范围和程序。譬如,由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跟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的运用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只有明确了目前

47、的经济状况,才能使采取的某些会计原则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使会计信息真实,有用;对于改革领导考核制度的改进的重点是因为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仍以利润为主,所以有些企业曲解会计谨慎性原则而不提或部分计提折旧,为此对改革领导考核制度进行有效的改进,才能使企业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真实;至于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极其体现谨慎性原则具有可操作性等改进的方法主要是要求会计行业的人员正确理解会计有些科目的使用规则,如理解加“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固定资产折旧”、“可变现净值”的使用法则是很重要的;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在于的问题是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方

48、面进行有效的改进,进行系列的会计知识和准则的学习,完善会计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理解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改进,才能为投资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得到投资者的高度信任。 结论 当前,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打破了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新准则陆续出台,使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化、国际化。广大财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新准则、新会计制度,灵活了解谨慎性会计原则的运用和要求。实行新准则和会计制度后,企业在会计政策方面的自主权增大了。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谨慎性的会计政策,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何选择计提折

49、旧的方法,如何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如何确认当期的费用,如何使企业资产更有效、利润更真实,这都需要会计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行谨慎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提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从理论上讲,谨慎性会计原则虽然具有较强的倾向性,但恰当地应用它并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协调一致的。总而言之,只有全面理解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在实行中进行有效的改进,才能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

50、出正确决策,充分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参考文献1 袁组寿,罗焰.会计学原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01.2 许家林.会计理论m.中国时针政经济出版社:2006.01.3 李瑞生.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4.4 朱学义.中级财务会计m.第二版,机械工具出版社.5 胡燕.企业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设:2001.02.6 曹颖萍.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再认识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9年9月下半月理.7 李英爱.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科技创新导报,2008(33).8 蔡品斌.关于坏账准备的探讨j.会计师,2009年9月总第109期.9 李晓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

51、完善探微j经济问题,2006(5).10 卫东,陆苏试论稳健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j财税天地,2003(1) .11 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4(3).12 杨庆洁.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5期. 13 夏俊梅.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第31期. 14 查秉柱.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年第3期.15 beaver w. h., s. g. ryan. biases and lags in book value andtheir effects on the ability of the book

52、-to-market ration to predict bookreturn on equ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0.38.16 watts r. l.j. l.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6.17 ahmed a. s. ,b. billings,m. s. harris,r. m. morton.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di gati

53、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in reducing debt cos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77. 9.附录a:财务指标计算公式及分析运用 一、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二.营运能力指标 (一)生产资料营运能力指标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54、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0主营业务成本 (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3、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三.盈利能力指标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一般指标 1、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 3、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4、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百者权益100% 二、常用财务指标具体运用分析 (一)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