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尿生成和排出临_第1页
第八章尿生成和排出临_第2页
第八章尿生成和排出临_第3页
第八章尿生成和排出临_第4页
第八章尿生成和排出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2 3 4 概述概述 v一、排泄的概念:一、排泄的概念:排泄是指机体将新陈代谢中产排泄是指机体将新陈代谢中产 生的生的终产物、不需要或过剩的物质终产物、不需要或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 由排泄器官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由排泄器官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 v二、二、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1肾肾 排泄水、盐类、尿素、肌酐、某些药物和毒物排泄水、盐类、尿素、肌酐、某些药物和毒物 等。等。 2肺肺 排泄排泄CO2、水、挥发性药物等。、水、挥发性药物等。 3皮肤皮肤 排泄水、无机盐、少量尿素等。排泄水、无机盐、少量尿素等。 4消化管消化管 排泄盐类、色素、药物和毒物等。排泄盐

2、类、色素、药物和毒物等。 5 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v肾脏通过尿的生成:肾脏通过尿的生成: 可以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可以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 内的异物;内的异物;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浆渗透压;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浆渗透压; 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 以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维持酸碱平衡。以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6 l分泌激素分泌激素 l生成尿,排出代谢产物生成尿,排出代谢产物 l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l调节酸碱平衡调节酸碱平衡 肾脏的功能肾脏的功能 7 肾脏解剖结构 8

3、9 10 肾单位:肾的基本肾单位:肾的基本 功能单位功能单位 11 1.1.肾单位和集合管的结构肾单位和集合管的结构 12 肾小体肾小体 肾单位肾单位 肾小管肾小管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脏层、壁层和囊腔肾小囊:脏层、壁层和囊腔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髓袢细段 远端小管远端小管 近曲小管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远曲小管 髓袢髓袢 集合管:与远曲小管相连,收集尿液集合管:与远曲小管相连,收集尿液 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的结构 13 14 外皮质外皮质 中皮质中皮质 多多 85

4、90%8590% 小小2 2:1 1短、小短、小滤过滤过 内皮质内皮质 少少 1015%1015% 大大1 1:1 1长、大长、大尿浓缩尿浓缩 15 球外系膜细胞球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球旁细胞 致密斑致密斑 16 球球 旁旁 细细 胞胞 致致 密密 斑斑 球球 外外 系系 膜膜 细细 胞胞 分泌肾素分泌肾素 感受小管中感受小管中NaClNaCl含量变化,调节肾素分含量变化,调节肾素分 泌泌 吞噬功能吞噬功能 17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T12L2),释放),释放NE 肾素释放肾素释放 18 腹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肾动脉叶间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弓形 动脉动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

5、球肾小球 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网或毛细血管网或 直小血管直小血管肾静脉肾静脉 19 (2) (2)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胶体渗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胶体渗 透压高,有利于重吸收透压高,有利于重吸收 (1) (1)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 高,利于滤过高,利于滤过 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1. 1. 肾血流大肾血流大,1200mL/min,1200mL/min 3. 3. 肾脏有两套毛细血管网。肾脏有两套毛细血管网。 (一)肾血流量的特点(一)肾血流量的特点 2. 2. 血流分布不均匀血流分布不均匀 20 1.1.自身调节自身

6、调节 肾肾A A血压在血压在8080 180 mmHg 180 mmHg (10.724Kpa)(10.724Kpa)间间 变动,肾血流量不变动,肾血流量不 随血压的变化而发随血压的变化而发 生大幅度变化生大幅度变化 21 肾血流量自身调节机制:肾血流量自身调节机制: (1 1)肌源机制)肌源机制 当当A A压压A A管壁平滑肌紧张性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而收缩血流阻血流阻 力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2 2)管)管- -球反馈球反馈 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致密斑感受到远致密斑感受到远 曲小管液曲小管液NaNa+ +ClCl- -致密斑将此信息反馈至肾

7、小致密斑将此信息反馈至肾小 球球入球和出球小入球和出球小A A收缩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 22 E、NE、Ang II等等使肾血管收使肾血管收 缩缩 交感交感 肾血管收缩,流量肾血管收缩,流量 23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 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 微穿刺取液分析微穿刺取液分析 24 25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的量。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的量。 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肾血浆流量之比,约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肾血浆流量之比,约19% (肾血浆流量的(肾血浆流量的1/5)。

8、)。 26 尿生成的三个步骤:尿生成的三个步骤: 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形成终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形成终尿 27 Cap.内皮细胞层内皮细胞层 Cap.基膜层基膜层 肾小囊上皮细胞层肾小囊上皮细胞层 28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基膜基膜肾小囊上肾小囊上 皮细胞皮细胞 窗窗 孔孔 裂隙裂隙 网孔网孔 滤过膜的结构示意图滤过膜的结构示意图 29 1.肾小球肾小球EFP 小球小球Cap压压-(血浆胶渗压囊内压)(血浆胶渗压囊内压) 30 EFP =EFP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9、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囊内胶体渗透压)囊内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囊内压) 入球端入球端出球端出球端 肾小球肾小球Cap压压45 mmHg45 mmHg 囊内压囊内压10 mmHg10 mmHg 入球端:有效滤过压入球端:有效滤过压= 45(25+10)= +10mmHg 出球端:有效滤过压出球端:有效滤过压= 45(35+10)= 0 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25 mmHg35 mmHg 结论:肾小球滤过作用在入球端最大,而在出球端则已停结论:肾小球滤过作用在入球端最大,而在出球端则已停 止(逐渐)止(逐渐), ,并不是在肾小球并不是在肾小球CapCa

10、p全段都有原尿生成。全段都有原尿生成。 31 有效滤过压并非一成不变。有效滤过压并非一成不变。 越靠近出球小动脉端,有效越靠近出球小动脉端,有效 滤过压越小。当有效滤过压滤过压越小。当有效滤过压 降低到零时,滤过停止,称降低到零时,滤过停止,称 为为滤过平衡滤过平衡。 2.2.滤过平衡滤过平衡 32 面积减小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管腔狭窄面积减小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管腔狭窄 或阻塞或阻塞 滤过膜上孔裂增大或负电荷减少都可以使滤滤过膜上孔裂增大或负电荷减少都可以使滤 过膜的通透性增加过膜的通透性增加 33 大量饮用清水或静注生理盐水大量饮用清水或静注生理盐水血浆胶体渗透血浆胶体渗透 压压有效滤

11、过压有效滤过压滤过率滤过率 尿量尿量 34 肾小球血浆流量肾小球血浆流量胶体渗透压上升速率胶体渗透压上升速率 参与滤过的参与滤过的Cap.段加长段加长有效滤过面积有效滤过面积滤过率滤过率 (四)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四)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 (球(球-管反馈)管反馈) 35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滤过率的变化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膜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滤过膜的孔径滤过率滤过率(血尿)(血尿) 滤过膜带负电荷滤过膜带负电荷滤过率滤过率(蛋白尿)(蛋白尿) 滤过膜面积滤过膜面积滤过率滤过率(肾炎)(肾炎)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滤过率滤过率(大失血)(大失血)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

12、胶体渗透压滤过率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快速大量输液) 囊内压囊内压滤过率滤过率(结石、肿瘤)(结石、肿瘤) 肾小球血浆流量肾小球血浆流量滤过率滤过率(休克)(休克) 36 1.1.肾单位、球旁器、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肾单位、球旁器、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2.2.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有效滤过压及滤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有效滤过压及滤 过平衡的概念过平衡的概念 3.3.滤过膜结构及通透性(机械、电学屏障)滤过膜结构及通透性(机械、电学屏障) 4.4.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小小 结结 37 38 转运方向转运方向 重吸收重吸收: 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到血液中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到

13、血液中 分分 泌泌:上皮细胞将细胞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上皮细胞将细胞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 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 转运方式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同向同向 逆向逆向 39 1.1.重吸收特点:选择性重吸收重吸收特点:选择性重吸收 全部全部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大部分大部分重吸收(重吸收(NaNa+ +、ClCl- -、水)、水) 部分部分重吸收重吸收 完全不吸收完全不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氨基酸(100%)(100%) 水、水、NaNa+ +、ClC

14、l- - 、K K+ + (6570%) (6570%),HCOHCO3 3- - (80%80%) 2.2.部位(不同部位重吸收能力不同)部位(不同部位重吸收能力不同)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是最主要部位)(是最主要部位) 40 髓袢细段、远端小管、集合管髓袢细段、远端小管、集合管 量小,但可根据机体需要进行调节(量小,但可根据机体需要进行调节(ADHADH、 醛固酮),重吸收量变化大。醛固酮),重吸收量变化大。 3.3.转运途经转运途经 跨细胞转运途径跨细胞转运途径 细胞旁路转运途径细胞旁路转运途径 41 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特点: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特点: 67%67%的水、的水、NaNa+ +、C

15、lCl- -、K K+ + 85% 85%的的HCOHCO3 3- - 100% 100%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氨基酸 等渗性重吸收等渗性重吸收 跨细胞转运途径:跨细胞转运途径:2/32/3 细胞旁路途径:细胞旁路途径:1/31/3 ( (一)一)NaNa+ +、ClCl- -和水的重吸收和水的重吸收 42 近端小管前半段近端小管前半段 NaNa+ +重吸收与重吸收与H H+ +的分泌(的分泌( NaNa+ + H H+ +逆向交换)、 逆向交换)、 NaNa+ + 葡萄糖(氨基酸)的同向 葡萄糖(氨基酸)的同向 转运相耦联,经跨细胞转转运相耦联,经跨细胞转 运途径重吸收。运途径重吸收。 1.

16、1.近端小管近端小管 43 HCOHCO3 3- - CICI- - NaNa+ + CICI- -NaNa+ + 近端小管后半段近端小管后半段 NaNa+ + - H - H+ +交换、交换、ClCl- - -HCO -HCO3 3- -逆向逆向 转运体转运体 wClCl- -浓度比管周组织间液高,浓度比管周组织间液高, ClCl- -顺浓度梯度经旁路重吸收。顺浓度梯度经旁路重吸收。 wClCl- -被动重吸收导致被动重吸收导致NaNa+ +顺电位顺电位 差经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差经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 w通过细胞旁路的通过细胞旁路的NaClNaCl重吸收是重吸收是 被动的。被动的。 4

17、4 2.2.髓袢髓袢 约约20%20%的的NaClNaCl、15%15%的水被重吸收。的水被重吸收。 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 NaNa+ +通透而水不通透通透而水不通透 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 NaNa+ +不通透而水通透不通透而水通透 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主要重吸收主要重吸收NaClNaCl,且为主动重,且为主动重 吸收吸收, ,水不通透。水不通透。 45 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 以以NaNa+ +2Cl2Cl- -KK+ +同向转运体方式继发主动转运。同向转运体方式继发主动转运。 NaNa+ +和和2Cl2Cl- -进入组进入组 织间隙,织间隙,K K+ +顺浓度

18、顺浓度 差返回小管腔。差返回小管腔。 呋喃苯胺酸:呋喃苯胺酸: 可抑制该转运体可抑制该转运体 46 远曲小管初段:远曲小管初段: 通过通过NaNa+ +-Cl-Cl- -同向转同向转 运体重吸收运体重吸收NaNa+ +、 ClCl- - ,对水不通透。,对水不通透。 3.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约重吸收约重吸收NaNa+ +、ClCl- -的的12%12% 远端小管与集合管对远端小管与集合管对 上述物质可进行调节上述物质可进行调节 性重吸收。性重吸收。 47 (二)(二)HCOHCO3 3- - 重吸收和重吸收和HH+ + 的分泌的分泌 近端小管重吸收近端小管重吸收80% 80%

19、 HCOHCO3 3- - 。以。以COCO2 2形式形式 重吸收,与重吸收,与HH+ + 的分泌的分泌 相伴进行。相伴进行。 乙酰唑胺乙酰唑胺可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引起利尿。可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引起利尿。 特点:特点:COCO2 2透过管腔膜的速度明显高于透过管腔膜的速度明显高于ClCl- -的速度,的速度,HCOHCO3 3- - 的重吸收率明显大于 的重吸收率明显大于ClCl- -的重吸收率的重吸收率 48 1.NH1.NH3 3来源来源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生成的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生成的NHNH3 3主要由谷氨酰主要由谷氨酰 胺脱氨而来。胺脱氨而来。 (三)(三)NHNH3 3

20、的分泌的分泌 3.3.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加快加快HH+ +分泌,促进排酸保碱。分泌,促进排酸保碱。 2.2.泌泌NHNH3 3机制机制 NHNH3 3扩散入小管液,与扩散入小管液,与HH+ +结合为结合为NHNH4 4+ +,再与,再与ClCl- - 形成形成NHNH4 4ClCl排出体外。排出体外。 49 656570%K70%K+ +在近端小管重吸收,在近端小管重吸收,252530%30%在髓袢在髓袢 重吸收,尿中重吸收,尿中K K+ +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四)(四)K K+ +重吸收和分泌重吸收和分泌 K K+ +的分泌:的分泌: 部位:远曲小管

21、和集合管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机制:机制: NaNa+ + K K+ +交换。交换。 K K+ +分泌特点:分泌特点: 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50 刺激刺激K K+ +分泌的因素:分泌的因素: 细胞外液钾浓度升高细胞外液钾浓度升高 钠泵活动增强钠泵活动增强 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 小管液流量增高小管液流量增高 (冲刷、降低小管液钾浓度)(冲刷、降低小管液钾浓度) 51 (五)葡萄糖的重吸收:(五)葡萄糖的重吸收: 特点特点(1 1)正常近端小管全部重吸收正常近端小管全部重吸收 (2 2)近端小管对葡萄糖吸收有一定

22、限度近端小管对葡萄糖吸收有一定限度 当血糖浓度达到当血糖浓度达到180mg/100ml180mg/100ml时,部分近端时,部分近端 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 萄糖。萄糖。 52 肾糖阈:肾糖阈:将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的最低血糖将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的最低血糖 浓度称为。浓度称为。 当血糖浓度升至吸收极限量时,全部近当血糖浓度升至吸收极限量时,全部近 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均达到或超过肾小管对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均达到或超过肾小管对 葡萄糖的最大转运率。葡萄糖的最大转运率。 葡萄糖吸收极限量:葡萄糖吸收极限量: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

23、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 收均已达到极限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滤过量。收均已达到极限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滤过量。 男性为男性为375mg/min375mg/min;女性女性300mg/min300mg/min。 53 第四节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正常血浆渗透压:正常血浆渗透压:300mOsm300mOsm 正常尿液渗透压:正常尿液渗透压:50501200mOsm1200mOsm 高渗尿(尿浓缩)高渗尿(尿浓缩): : 终尿终尿 血浆血浆 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导致缺水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导致缺水 低渗尿(尿稀释)低渗尿(尿稀释): :终尿终尿 血浆血浆 大量输液、饮水引起机体水过多大

24、量输液、饮水引起机体水过多 等渗尿:等渗尿:终尿终尿= =血浆血浆 54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进行,关键取决于进行,关键取决于肾髓肾髓 质渗透梯度质渗透梯度和和血液中血液中ADHADH浓度浓度。 稀释程度与稀释程度与ADHADH的分泌多少有关。缺乏的分泌多少有关。缺乏 ADHADH或肾小管和集合管缺乏或肾小管和集合管缺乏ADH ADH 受体、每天尿受体、每天尿 量可达量可达20L20L,形成尿崩症,形成尿崩症。 一、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一、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55 机体缺水:机体缺水:ADH ADH 集合管水集合管水 通透性通透性 水重吸收水重吸收尿浓缩尿浓缩。 水利尿(大量饮清水):水

25、利尿(大量饮清水): ADH ADH 集合管水通透性集合管水通透性 重吸收重吸收尿稀释尿稀释。 56 57 58 从皮质部从皮质部内髓部,内髓部, 渗透浓度逐渐渗透浓度逐渐 1:2:3:4 内髓部渗透浓度内髓部渗透浓度 血浆渗透浓度血浆渗透浓度 =4 皮质部渗透浓度皮质部渗透浓度 血浆渗透浓度血浆渗透浓度 =1 59 外髓部:外髓部:髓袢升支粗段对髓袢升支粗段对 NaClNaCl主动重吸主动重吸 收收 尿素的再循环尿素的再循环 内髓部:内髓部: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 对对NaClNaCl重吸收、重吸收、 集合管重吸收集合管重吸收尿素尿素 二、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二、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 60

26、 三、肾髓质渗透梯度的维持三、肾髓质渗透梯度的维持 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1.1.直小血管的特点直小血管的特点 lU U型型 l降、升支与髓袢并行降、升支与髓袢并行 l直小血管通透性高直小血管通透性高 l血压低,胶体渗透压高血压低,胶体渗透压高 61 结果:仅带走多余的溶质和水,维持髓质高渗。结果:仅带走多余的溶质和水,维持髓质高渗。 降支降支 直小血管渗透压直小血管渗透压 同水平组织间同水平组织间 液渗透压液渗透压 尿素和尿素和NaClNaCl 入直小血管;入直小血管; 水出直小血管水出直小血管 升支升支 尿素和尿素和NaClNaCl 出直小血管;出直小血管; 水入直

27、小血管水入直小血管 直小血管渗透压直小血管渗透压 同水平组织间液渗同水平组织间液渗 透压透压 2.2.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的作用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的作用 62 通过提高小管液溶质浓度而使尿液增多通过提高小管液溶质浓度而使尿液增多 的现象(临床用甘露醇治疗水肿)。的现象(临床用甘露醇治疗水肿)。 小管液溶质浓度小管液溶质浓度尿量尿量 63 不论滤过率如何变化,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不论滤过率如何变化,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 始终占滤过率的始终占滤过率的6570% Na 的定比重吸收 的定比重吸收 64 小动脉收缩小动脉收缩EFP GFR 释放肾素释放肾素 AII和醛固酮和醛固酮 NaCl重吸收

28、重吸收 近曲小管、髓袢(上皮细胞含近曲小管、髓袢(上皮细胞含1受体)对受体)对 Na+、 Cl、H2O重吸收重吸收 65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上上-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H-H2 2OO重吸收重吸收 尿量尿量 66 血浆晶渗压和血容量的改变血浆晶渗压和血容量的改变 机体失水(呕吐、腹泻、发汗)机体失水(呕吐、腹泻、发汗)血浆晶血浆晶 体渗透压体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ADHADH释放释放 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 尿量尿量 大量饮用清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大量饮用清水,血浆

29、晶体渗透压 ,尿量,尿量 晶体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第三脑室前腹侧部晶体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第三脑室前腹侧部 67 血容量血容量 容量感受器兴奋容量感受器兴奋ADHADH释放释放 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 尿量尿量 68 颈颈A窦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窦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 ADH释放释放 弱的冷刺激弱的冷刺激ADH (冷环境(冷环境尿多)尿多) 痛、精神紧张痛、精神紧张促进促进ADH释放释放 下丘脑病变下丘脑病变ADH 尿尿(尿崩症)(尿崩症) 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ADH AIIADH 69 肾素肾素 A转化酶转化酶 A酶酶A 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 A. A. A. 刺激醛固酮分泌,保刺激醛固酮分泌

30、,保Na+排排K+。 直接刺激近球小管重吸收直接刺激近球小管重吸收NaCl。 刺激垂体后叶刺激垂体后叶ADH释放,增加水的重吸收释放,增加水的重吸收 70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重吸收Na+ 排出排出K+ (保 (保Na+排排K+保保H2O) 71 球旁细胞释球旁细胞释 放肾素放肾素 RAASRAAS 激活激活 ATAT、AT AT 醛固酮醛固酮 肾动脉压肾动脉压 致密斑处小管液致密斑处小管液 NaNa+ +量量 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 循环血量减少循环血量减少 肾小管、集合管肾小管、集合管 对水、钠的重吸对水、钠的重吸 收收 循环

31、血量恢复循环血量恢复 肾动脉压肾动脉压 抑制(抑制(- -) 促进()促进() (1) RAAS(1) RAAS 3) 3) 醛固酮分泌调节醛固酮分泌调节 72 (2 2)血)血K K 、血 、血NaNa 水平 水平 血钾浓度血钾浓度,血钠浓度,血钠浓度醛固酮释放醛固酮释放保钠、保钠、 保水、排钾保水、排钾血钾、血钠浓度恢复正常。血钾、血钠浓度恢复正常。 3.3.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ANPANP) ANPANP分泌调节:分泌调节: 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心房容积心房容积心房肌细胞受牵张心房肌细胞受牵张 ANPANP释放释放 1)1)舒张入球小舒张入球小A A,增大,增大GFRGFR 2)2)对抗

32、对抗ADH,ADH,抑制集合管对抑制集合管对NaClNaCl和水的重吸收和水的重吸收 3)3)抑制抑制ADHADH肾素醛固酮的分泌肾素醛固酮的分泌 作用:作用: 73 一、清除率的概念一、清除率的概念 清除率清除率(clearance,C)(clearance,C):两肾在两肾在1 1分钟内能将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多少毫升 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被完全清 除了这种物质的血浆毫升数,除了这种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单位(单位ml/minml/min)。)。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C C P =U P

33、 =UV- -V- - C CU UV/PV/P U U:尿中该物质浓度(:尿中该物质浓度(mg/100mlmg/100ml);); V V:每分钟尿量(:每分钟尿量(ml/minml/min);); P P: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mg/100mlmg/100ml) 第六节第六节 清除率清除率 74 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1.1.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GFR 若某物质若某物质( (如菊粉如菊粉) )可自由滤过,但不能被重吸收和分泌,可自由滤过,但不能被重吸收和分泌, 则该物质的清除率等于则该物质的清除率等于GFRGFR。菊粉清除率。菊粉清

34、除率=GFR=GFR。 临床常用临床常用 内生肌酐清除率推测内生肌酐清除率推测GFRGFR。 2 2内生肌酐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 3 3测定肾血流量测定肾血流量 4 4推测肾小管的功能推测肾小管的功能 75 10002000ml/24h,平均,平均1500ml/24h 尿量长期保持在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24h以上以上 100500ml/24h 少于少于100ml/24h 76 正常正常pH在在5.07.0,呈弱酸性,最大变动范,呈弱酸性,最大变动范 围为围为4.58.0。 尿的尿的pH主要取决于食物的成分。摄入富含主要取决于食物的成分。摄入富含 蛋白质的食物尿呈酸性,摄入富含水果、蔬菜的蛋白质的食物尿呈酸性,摄入富含水果、蔬菜的 食物尿呈弱碱性。食物尿呈弱碱性。 77 新鲜尿液透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