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心与移情:秦观《浣溪沙》新阐释_第1页
词心与移情:秦观《浣溪沙》新阐释_第2页
词心与移情:秦观《浣溪沙》新阐释_第3页
词心与移情:秦观《浣溪沙》新阐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词心与移情:秦观浣溪沙新阐释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之词,历来被评为词之正宗。他的词,是基于幽微敏感 的词心, 通过宋词语言构建起了词之正宗的词质, 因而不仅具有 外在的要眇宜修的词体美, 更有一种内在的深远的境界美。 那么, 词心究竟是指什么?词心,最早是冯煦在蒿庵论词中提出的:“他人之词, 词才也;秦观之词,词心也。”所谓词心,笔者认为即是词人素 有的贯通外界景物与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敏锐的触觉。这种触 觉,是在中国传统形象思维的观念下形成的一一常见的如“兴” 的运用 实质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审美移情。正如

2、19世纪盛行于德国乃至欧洲的“移情说”代表人物之一立普斯所言: “在对 美的对象进行审美的观照之中,我感到精力旺盛,活泼,轻松自 由或自豪。但我感到这些,并不是面对着对象或和对象对立,而 是自己就在对象里面。 ”简而言之, 移情即是对外物一种人格化 的观照,作者将自己感情投射到外物上,外物因此充满人情,而 主体是观照中的主体,最终达到主客体的统一。这首浣溪沙 也是如此,它并不过多地涉及个人经历,创作技巧,而只是由于 敏锐地捕捉到外界事物从而于内心生发出的一种个人感触。值得提出的是,浣溪沙据学者考证,是词人在元 ?年间的作品。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旧党人士而力斥新党,属于旧党 的苏轼及苏门诸君子纷

3、纷回朝,会师于汴京,诗词酬唱,酒酣耳 热,文坛盛况空前。 而秦观在这种乐观积极的大环境背景中填成 浣溪沙,那一种不可触摸的不可言说的漠漠的哀愁感,实乃 词心所致。秦观从这种幽微敏感的词心出发构建起其词的特质。 所谓词 质,笔者认为除了包括词作为文体的特质之外, 更重要的是指不 同词人之词相互区别的特质。词自花间的传统以来,乃是由 于“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 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i 它的 词质本身应该是具有要眇宜修、 幽微深婉的女性美。 而此前温庭 筠的词主要借助精工的物象传达女子内心情愫, 往往缺乏真情实 感;韦庄词善于白描,感人至

4、深,但又拘限于一时一地的情事; 冯延巳的鹊踏枝富有深远的意境, 而于用字遣词上还须锤炼; 后来的晏殊,欧阳修等一派词人在自己的词中加入了胸襟、 学识、 抱负,却于意境上有所欠缺。如此看来,秦观词千古被视为词之 正宗,正是由于其词纤婉蕴藉富有意境的词质为沿花间传统 以来的婉约词作提供了一种文学和美学范式。为什么在谈到秦观词的时候要提出词心和词质的关系呢? 因为不同的词人之词有不同的词质, 然而这些词质并不全是基于 词心而形成的, 有的更多地是基于生活经历, 比如晏小山的小令; 有的更多地是则是基于创作技巧, 比如姜白石的长调。 秦观词之 所以是秦观词, 我觉得他的可贵之处即在于词心, 似乎他生而

5、就 是为写词的。冯煦在蒿庵论词里谈秦观词最早提出了“词心 说”,其后诸多词学家评秦观词时多承袭此种观点, 王国维推崇 秦观词亦是认为秦观词具有词体的特质, 更有一份深远发人微思 的境界。叶嘉莹先生在论秦观词时写了一首诗来指明秦观词中的 词心:“花外斜晖柳外楼,宝帘闲挂小银钩。正缘平淡人难及, 一点词心属少游。 ”秦观的词心是敏感幽微的, 它容易为外物所 触动。这种触动,并不是一些词人拘限于生活经历所带来的触动, 而是自然地贯通外界景物与个人内心情感,有意无意即行之为 词。正是由于秦观这种幽微敏感的词心建构起了秦词纤柔婉约其 外而又意境其中的词质。全篇看来,这首浣溪沙写的是词人登楼之所感触。此词

6、 调比较难填,而秦观此词俨然景情意浑然一体,起承转合自如, 文气贯穿其中,可谓浣溪沙词牌之代表词作。那么,在这阙 词中,词人是怎样基于词心通过宋词语言构建词质的呢?1、意象之细巧 词具有特定的意象,而意象是词的灵魂。艾略特说:“一个 艺术家的前进是不断地牺牲自己, 不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 ”换 句话说,他强调的是诗人应该避免在文学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感 情,而是要借助于客观的事物或者意境来暗示自己的情感或者心 境。最典型的例证是李商隐的锦瑟,全诗没有一句抒情却是 字字含情。 浣溪沙也是如此。词人的心境感情在前,外界景 物在后, 敏感的词人在接触外物中找到了景, 物与心之间契合了 一种微妙的联系。

7、词人在词中将这种心境感情通过被选择的外物 表现出来,“心”变成“意”,“物”变为“象”(即“细巧之 意象”),这种表现又是有选择的表现,词人突出了物与心相合 的那部分特征(即“轻柔之遣词”),从而构建出词质。不同的词人个性气质不同, 词才不同,所选取的意象也不同, 形成的词质也不同。 较早地论及作家气质才能与作品之间关系的 人是曹丕。他在典论 ?论文中就对“七子”不同的个性与创 作风格有过探讨。此词选取的意象“烟”“水”“画 屏”“花”“梦”“雨”“宝帘”“银钩”, 无论它是词人登楼 所见自然风物还是所选取的室内陈设,都是极尽精致细巧。 “烟”“梦”是渺远的,迷蒙的;“水”“雨”是淡约的,色彩 不明丽的;“花”在宋词的语境中,如果没有特别点明,一般不 是唐人之 ?丽的牡丹,而是杨花、梅花等秀美之花,这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