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人教A版散文阅读—鉴赏形象专项练学案_第1页
一轮复习人教A版散文阅读—鉴赏形象专项练学案_第2页
一轮复习人教A版散文阅读—鉴赏形象专项练学案_第3页
一轮复习人教A版散文阅读—鉴赏形象专项练学案_第4页
一轮复习人教A版散文阅读—鉴赏形象专项练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2019 届一轮复习人教a 版 散文阅读鉴赏形象专项练学案一、 (2018 日照模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 (14 分)湖底的书香白荣敏湖泊是造化的眉眼。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给粗犷的大山增添了一些柔媚。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 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淼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宋宁

2、宗庆元二年,韩侂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五十九人,朱熹名列第五。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的人进行打压。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庆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和“党禁”之难,应古田门人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贫病交加、 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 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 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透几百年的时光,我们看到, 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 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3、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 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源自于他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 而像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支撑生命前行的力量。据说,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自朱熹遣高

4、足林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圮于水,崇祯年间按原貌重建。上世纪50 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湖底。没于湖底的, 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但我知道, 对于古田人民, 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县城的建筑可以淹没, 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 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 朱熹在古田的门人, 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过化, 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

5、而出,单1名校名 推荐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 名进士。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蓝田书院”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书院不时会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提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屏湖的柔媚与诗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b第段引用朱熹为溪山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 一笑和乐孺” ,写出了朱子在孤绝之境中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c文章写上世纪政府因修建古田

6、溪水库淹没书院,与现在新建溪山书院形成鲜明对比,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d朱熹的门人及士子大都对理学有着坚定信念,他们缅怀朱子的功绩,继承朱子的事业,使古田的文脉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解析: 选 c本题考查鉴赏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c 项“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错,无中生有。 2. 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朱熹的形象特点。(5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确定答题区域在5、6、7 三段,第二,抓住作者评价朱熹的议论性的句子和词语,第三,抓住朱熹的事迹进行概括。相关语句有:“脚步从容, 目光坚定”“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 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

7、长者” “心无旁骛,一心教学” “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 ,把这些语句整合概括要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从容坚定; 身体力行; 倔强执着; 宅心仁厚; 奉献自我; 学问高深。( 每点 1 分,答出五点即可)3文章写湖底的书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就要抓住饱含作者感情的语段和句子,然后加以提取概括。从“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体会到对溪山书院沉入湖底的惋惜;从对朱熹的事迹和评价表达了对朱子传播文化精神的赞美;从“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

8、培育了浓浓书香。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 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 名进士”“这湖底的书香, 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看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弘扬的欣慰。答案: 对溪山书院沉入湖底的惋惜;对朱子传播文化精神的赞美;对传统文化的2名校名 推荐延续弘扬的欣慰。( 每点 2 分)二、 (2018 石家庄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 6 题。 (14 分)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当他把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

9、,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 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

10、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恍如江面的粼粼波光, 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 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 却用死成就了 离骚 一样。忽然觉得, 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 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 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 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

11、相。熟透之时, 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 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 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 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苞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现在看来, 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 对童年而言

12、, 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3名校名 推荐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疡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 挂菖蒲、 吃粽子、 竞龙舟, 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 对河流而言, 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

13、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 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 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倒影。( 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14、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c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作者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解析: 选 b本题考查

15、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理解错误,作者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 项,理解错误, “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 ,与原文“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d项,错在“惭愧”和“不满”,文中并无此意。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概括前三自然段的内容:首段点明时间及屈原得知楚国灭亡倍感失意;第二段写屈原决意沉江;第三段写屈原怀古自沉汨罗江,汨罗江永远被后人铭记,端午节由此而来。第二问考查前三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4名校名 推荐结构上分析。 内容上, 通过屈原沉江的事件表现

16、屈原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和“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尚品质;结构上,承上启下,以屈原在五月初五的阳光下沉江照应题目“端午的阳光”,引出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答案: 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由) 。 (1分 ) 内容上,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2 分 ) 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2 分 ) 6. 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标题的能力。分析题目的多重含义,需要我们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全文“阳光”直接出现有两次:第一次是第三段开头,“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这时的五月初五还不是端午节,“阳光” 是屈原沉江的见证;第二次是倒数第二段的结尾,“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在这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