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_第1页
论美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_第2页
论美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_第3页
论美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_第4页
论美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美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彭翔【摘 要】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英国美学家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也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教学既要激发

2、、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实现美学教育也是时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美育更是教学中的关键。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呢?源自对美的挖掘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学素质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但应如何根据美学的原则来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和课后效果呢?一、将“美”带进语文课堂,实现美学语文教育 一、

3、以课本为土壤,挖掘美每个教师都应知道,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因此,我们就需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果说,所有教材中都包含着美学形态,那么语文课本则是挖掘美的最肥沃的土壤。因为中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涉及了所有的美学形态,简单来概括它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大类。(一)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自然美是非常广泛的,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如:神奇的极光虽为说明文,但是文中以文艺笔触为我们讲述了美丽的传说,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的瑰丽

4、奇妙,让我们不禁为大自然的美妙感慨万千。(二)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它包括人物美、社会斗争美、劳动美、科学美等。整个社会中一切有关美的人和事物都可以划分到社会美的范畴,因此,在语文教材中含概的社会美也是最多的。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作者就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对人类科学及无产阶级革命所做的贡献,赞扬了马克思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荷花淀一课,孙犁先生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抗日根据地的诗一般的画面。让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感受清新的荷花淀里传来的阵阵硝烟,体会与敌人作战的斗争美。 (三)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

5、美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即是文学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的意境美;杂文的犀利美;诗歌的音韵美;说明文的准确美;应用文的规范美等。字句的锤炼也可以达成各种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在这样一幅美的画面中学习,学生必定会心旷神

6、怡,更加积极主动,对知识把握也将大大加强。二、以课堂为平台,创造美 既然课文是一个包涵美的矿藏,那么怎么能让学生借助课本,充分的感受到美呢?关键就在于课堂老师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培养他们创造美,都离不开课堂。因此,教师应该从备课开始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加以美感的衡量,可以说每一堂好的语文课都是一个美的创造。(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定调”,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如朱自清的绿可以这样开讲:“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

7、;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小品绿,则是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满蕴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浙江仙岩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二)课堂气氛做到和谐统一一堂课进行的顺利与否,学生的接受情况好坏绝大部分取决于课堂气氛的和谐与否。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才能集中

8、,才能更好地跟着老师的步伐,更深刻地理解讲解内容的含义。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尽力追求气氛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到自己的情绪与所讲的内容包含情感相统一。只有老师被感染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接受甚至理解。(三)课堂内容做到灵活生动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和形式无论多么丰富、美妙,如果学生早已熟知,就很难产生美感。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感官是很容易疲劳的,需要变异和调剂,需要新鲜的刺激。在基础知识和重点部分不偏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找学生喜欢的话题,或者可以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故意倾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可把学生感兴趣的雕塑问题加大比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基础上讲授有关课文涉及的

9、美学理论和文学理论。这样学生既比较容易接受,也可以很快提升自己理解能力。(四)课堂节奏要富于变化一堂好的语文课除了是一种美的创造之外还应该是一曲好听的交响乐,可以很分明地听到其中的节奏,感受到课堂的高潮迭起。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中,兴奋点的迁移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上课铃到正式进入新课的几分钟内,学生的兴奋点仍在课间的某一人或事上。接下去的203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高潮,随之渐渐回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特点要仔细讲、切实练,让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处于亢奋的积极状态,体现一个“紧”字。一些非重点或已多次遇见过的知识点,则可以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整理,以体现一

10、个“松”字。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流程,讲究课堂教学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五)授课过程要讲究语言美语文课的教学中,老师的授课语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使用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是“粘”住学生的最好的手段,亦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能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声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形成旋律,体现出不同调式特征,课堂教学就会具有“不可逆转和无法估量”的作用。三、 以学生自觉为主体,发展美如果说学生的课后复习和扩展是课堂的一个继续和发展,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美的教育的提升应该以学生课后的自觉学习为主。美的教育在于一点一

11、滴的感化和熏陶。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在生活的实践中缺乏对美的认识。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断指导,课后不断辅导使学生发现和创造真正的美。比如在学过了我与地坛之后我们深深地被作者与母亲的感情打动,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一片爱心,因此就可以教育学生与父母相处时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同样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使学生明白许多社会中应该存在的美德。我相信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发展,美的教育不仅会为当下的素质教育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将对学生的整个人生和道德观念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我们也就实现了语文课堂的社会延伸,使学生在思想上真正得到的教化,实现美学语文教育。语文教学

12、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让老师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完善和加工。这样语文课的教学将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互相勉励的过程,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美的创造,这样语文课的学习一定会在实际中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只有在这样的语文课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继续在社会中感受美、发掘美、创造美,为自己的人生道路铺上有力的基石,也为整个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奠定基础,真正的实现大语文教育。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人在审美体验中确定审美对象的价值的能力和区分审美对象的美丑的能力。审美趣味因人而异

13、,鲁迅先生说过“贾府上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人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同样感受到客观事物的美的,马克思说过:“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珠宝商人所看到的只是商业的价值,而不是珠宝的美的特性。”我们要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1、以“身教”为本,用美的仪态、教态、语言以及责任心让整个教学洋溢着美的内涵常言“为人师表”,一个好的教师,是学生的表率与楷模,甚至可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事实证明:一个成功教师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往往大于他们的父母。为此,美育功能必须从教师本身去体现。优秀的教师常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最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最不落痕迹、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

14、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其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的知识水平、自身的道德、情操、仪态都起着榜样的作用。健康的仪表、充沛的活力、美好的教态与优雅的语言,循循善诱的耐心与一丝不苟的责任心,高尚的情操与良好师德必定在课堂上,学校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另外,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一束阳光。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操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指出:“在让学生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的确,美感的产生不是靠

15、传授得来的,教师的熏陶和感染无疑会起到激励和唤醒的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和爱美情趣有着密切关系。教师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得自己心里有”。2、坚持以人为本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文化教养等不同,就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体验,这些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勿忘“教书育人”,要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帮助他们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1)讲述童话、故事,丰富“美的形象”。语文教学主要是利用文学作品进行美育,在众多文学样式中,学生对内容生动

16、形象、语言通俗易懂的童话和故事最感兴趣。讲故事、童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向他们的头脑中充实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的过程。(2)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学生鉴赏水平。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语文课文中经常同时出现一美一丑两种事物或现象。教师应抓住它们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美与丑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如两只小狮子讲的是有两只小狮子,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本领,而另一只小狮子整天睡大觉,靠着爸妈过日子,可是有一天,爸妈不在了,懒狮子却肚子都填不饱,活活被饿死,而另一只狮子,由于平时努力练习本领,后来成了一只真正的狮子,两只狮子作比较,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什么是对的、美的,什么是错的、丑的。3、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

17、术,将文章中美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犹如磁石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用感官直接去感知、来加深情感体验。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会依然十分宁静”,看到“阳光照不到海底500米发下全黑了,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的奇妙景象。让学生亲耳听到“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学生的兴趣一定会高涨,一定能更好地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如黄山奇石利用多媒体课件,完全可以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

18、色,可以虚拟出一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客观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联成一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总而言之,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的贯彻也需要语文教学,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美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离开狭隘的三尺讲台,投身广阔的社会生活,语文的课堂应该建立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之上。同样,美的因素也不只是存在于作品之中,美的教育也不只是局限于课堂上,它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造就和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美的社会风气形成,以真正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注释赫伯特里德: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