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_第1页
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_第2页
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_第3页
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_第4页
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作者:日期: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2012级文化产业管理 付超1 2140 05 1 0 11一、概述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深刻地剖析了城市街道和外部空间的美学 构成要素,认为在城市街道等外部空间的设计当中, 需要肯定人的存在这一基本 要素;强调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同样重要;列举大量日本和西方经典案例的设计 手法上的异同支撑自己的设计理论。此书对我们在对城市街道等外部空间进行规 划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之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大量作品来说 明这些理论,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

2、,很有说服力,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街道的美学成书于1978年,是作者多年来对街道广场空间构成面的研究成 果。这本关于外部空间理论分析的重要文献并不仅仅是理论和实例的罗列,而是以街道的视觉秩序作为建筑空间布局形成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 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形成不同的建筑外部空间的视觉秩序 规律。书中应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的概念以及其他现代建筑 理论,并引用中国的“阴阳”之说,对日本和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的 建筑环境与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较,从而归纳出东方和西 方在文化体系、空间观念、哲学思想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如何

3、接受外来文化和继承民族传统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所以说,这本书不仅在理论上为建筑及相关领域奠定了研究模式,也在实践上为建筑创作和城市规划设 计者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本书虽然属于专业书籍,但是语言通俗,行文流畅,对于初涉建筑领域和相关 领域的读者来说也很适宜。读完这本书我们很容易在生活中认同作者的观点,一 个好的建筑,它和所处的场所应有着天然的契合,不然,再美观的建筑都让人不舒 服。我想在我们的城市中这并不难理解。二、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的第一章中充分辨析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内外墙的意义以及围廓的概念,重点论述了东西方人们对建筑的空间概念认知的不 同,为街道的空间构成分

4、析奠定了理论基础。1、对于内外空间领域的认知作者通过对日本的欧化住宅的生活起居、 西洋式饭店和日本温泉观光旅馆的 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的分析比较,发现了人们对空间的本质关注的不同点。在日 本的全盘欧化的住宅和温泉观光宾馆中,虽然建筑的结构和空间基本相同,但是 行为方式却存在明显差异。日本人将欧式住宅的客厅和宾馆的公共空间作为内部 空间秩序看待而脱鞋、穿着睡衣生活的区域;在西欧这些空间则是穿着鞋生活的 外部空间秩序的延伸。在街道空间的概念的形成上 ,芦原信义认为“西欧将街道 空间延伸到住宅内的客厅部分,是一种外部秩序主导的空间系统,家与街道在空间领域上一视同仁,而日本的街道空间是处于门锁和城墙之间

5、的一个含混的空 间,是一个并不具有重大意义的空间系统,家被看作内街道则被视为与个人 无关的外”。2、墙一一区隔空间场域的结界构成建筑内部空间的基本条件是边界概念的实体化,边界所承担的首要意义便是“内部”与“外部”的认知。墙,这一支撑性的力学结构,自然构成了不同 意义空间的一道有形区隔。有形的墙壁承担着分隔人造建筑物与外部物理空间的 功能。墙内是意义秩序的内部,墙外则是意义秩序的外部。以西欧砖石结构建筑 为例,厚实的墙壁在空间及心理上都是一道区隔内外意义秩序的结界,一种防御性的精神结构,区隔了家庭私用空间与社会公共空间。而日本土木结构建筑则打 破这一原则,墙极薄且不确定,可以说是一道非实体化的心

6、理 “结界”。介于梁柱 之间的一块块开敞空间,皆可成为临时的流动性“墙壁”,内外的空间则主要靠 玄关的脱鞋处来区隔。日本式建筑从本质上即否定实体性“墙”的存在,相较于 西欧高视线站立的“墙型文化”,更为偏重于低视线坐式的“榻榻米文化”。3、庭院在城市形成时能看见街道的意义并富有感情的主要是拉丁民族,街道就是他 们生活的一部分。开放前院式: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广人稀的殖民地式样,田园 风格,是“外部秩序渗透到内部秩序之中”。前院向城市公共空间做出了贡献, 但是这种空间是一种“田园城市风格”的街道空间,即使殖民地也仅仅是郊区住宅。悉尼在住宅大门和街道之间的庭院种满鲜花,庭院延伸到街道上。日本的住宅区

7、中相当于前院的空间极为罕见。意大利这个国家尤其是把街道作为自己生活 的一部分,每天在街道上度过大部分空闲时间,在街道上喝咖啡和聊天。日本的居 民更加强调私密性,住宅前面的庭院包围在围墙之中,在悉尼或是意大利、希腊 国家,则是把自家的私密空间延伸到街道上。日本建筑典型特征就是无前院,内部空间渗透到外部空间之中,大人看管小 孩从隔扇之间的露洞观察,而从建筑的外面看不到建筑内部,增加私密性。建筑外墙直接形成街道,同时通过外墙上面的门窗开口,城市生活和私密生活互相渗 透,并且能够对街道空间形成最好的监视。这时候的居住生活往往渗透入街道生 活,比如交谈、缝纫等等 这是“内部秩序渗透入外部秩序之中”。三、

8、街道的美学要素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 ,详细分析了组成街道的各 个部分(街道的边界一一建筑、街道的类型、D/H、广场的构成原则、阴角空间、 室外雕塑等附属物),并用其在实际项目中的时间来说明街道空间美学评判要素 的重要性和意义。1、D/H 值芦原信义设街道的宽度为 D,建筑外墙的高度为H。在街道设计中,D/H很重 要,当D / H 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当D/H 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D/ H=1是空间性质的一个转折点。这与人们在街 道上的尺度感和欣赏街景式的视角有密切关系。虽然现在很多街道的D/H值与历 史上的街道相同,但是由于现今建筑尺度的

9、巨型化,曾经很有亲和力的街道尺度 也不复存在,街道的尺度对人们来说要宽阔得多。2、广场作为街道的中心,是外部空间最为活跃的单元。作者认为广场从空间构成上来说应该具备四个条件:(1) 边界清楚能成为“图形”,此边界线最好是建筑的外墙;(2) 具有良好的封闭空间的“阴角”,容易构成图形;(3) 铺装面直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4) 周围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此外作者还认为,广场应是居民的生活场所,是热闹且有生气的空间,而不是单 纯的封闭的空间,高质量的封闭式的外部空间构成方式应合理利用阴角空间和下 沉式庭院。阴角空间所形成的封闭性强、亲切的空间模式是其强力推荐的街道构 成方式,以洛克菲勒中心的下

10、沉广场为代表的下沉式空间处理手法也具有很好的 构成效果。3、城郭街道的边界是最吸引我们视线的,芦原义信将人在观察街道形态时所看到的 景象分为两种:把决定建筑本来外观的形态称为“第一次轮廓线”,把建筑外墙的 突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称为“第二次轮廓线”。在设计中重视俯角1 0度作为设计的重点。目前“第二次轮廓线”的设计没有得到重视,其不确定性造成了现状亚洲街道景观的模糊。 以往的设计中只重视了 “第一次轮廓线”的设 计,在广告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更应重视“第二次轮廓线”的设计。令人遗憾的是,在绝大多数现代工商业大城市中,二次轮廓线往往都占据了 大部分视野,这意味着商业广告促成的符号消费正在不断

11、蚕食着人们对生存空间 的既定认知,意义场域逐渐变得模糊不清,经验主体则迷失在灯红酒绿的霓虹招 牌之间。一次轮廓线不断被二次轮廓线取代,建筑的形式意味逐渐趋于一致,大量“火柴盒”如同生产线上的工业制成品一样机械平庸。反观古典建筑,大多具有富丽堂皇的“正面性”,及左右对称的“纪念性”,其在设计建造之初便已考虑 到超出物使用价值之外的符号审美价值及历史。4、照明作者认为照明为城市夜景增添了不少气氛,为了形成白天的效果,光源应从 建筑的上方照射;为造成夜晚的气氛,光源应尽量低或进行局部照射。 城市照明 已成为城市夜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灯光的照射高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国目 前已经开始启动城市照明规划,

12、照明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专项规划 ,城 市的夜景已成为城市展现自己魅力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四、读街道是美学的意义读到作者的城市街道构成的论述,我们不妨来观察一下青岛的街道空间。 在 现在的社区,或者是商业区中,总有许多“无用的”空间 ,它们大多为空洞的绿 地所覆盖,说是公园太小,说是庭院又太大,本质上只不过是建筑与建筑间剩余的空间,人影稀少,大人、孩子都不愿意停留,而又抱怨没有地方休憩。如果我们能 把这样的空间积极地利用起来,借鉴小型休息区域设计的方法,结合建筑“阴角” 空间的设计理论,创造出更多的富于人情味的、安静的、别有洞天的休憩空间 , 或许就能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同时也能满足当

13、代都市人追求安逸、平静的 大众心理,从而给生活在嘈杂都市中的人一个易于思考的空间。现今的人们对于空间意义上的认知上约略与日本相同,对待外部街道空间并不是很重视。从卢原义信的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的构成观点来看,虽然在一些老街的遗迹上还能发现传统街道的影子, 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青岛的街道已 经大多变为纯功能性的街道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体现了国际主义的功能性 和社会状态的象征性,而抛弃了传统城市的亲和力。这样的街道空间缺失了城市 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历史上街道所形成的收放自如的、具有宜人尺度的空间不复 存在。所以当读到芦原义信的著作时更加感到建立正确的外部空间概念的重要 性,而且有必要进行在民众中进行观念的普及, 积极努力建设我们的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最后还记述了关于空间的考察和对世界不同街道的实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作者的观点。正如他在书中所讲,“街道是当地居民在漫长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