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小测试复习02《天时不如地利》《望岳》_第1页
最新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小测试复习02《天时不如地利》《望岳》_第2页
最新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小测试复习02《天时不如地利》《望岳》_第3页
最新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小测试复习02《天时不如地利》《望岳》_第4页
最新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小测试复习02《天时不如地利》《望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初三古诗文复习(2)-天时不如地利望岳作答时间:20 分钟一. 阅读点下文,回答下列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兵革非不坚利也()2.委而去之()() 3.必有得天时者矣()4.不胜()5.失道者寡助()6.天下

2、顺之()7.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 () 8.吾义固不杀人()()9.故君子有不战()10.亲戚畔之()() (二)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三)常识和内容理解1.本文选自2.本章采用,是和家代表作之一。孟子,名,时期思想家。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的中心论点。为例,有力论证了“”的观点;第三段以”的观点;第四段紧承上文的“3.从论证思路来看:第二段,以为例,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连用三 2个“句 , 将 论 证 范 围 从 军 事

3、 引 向, 提 出 了的 思,”的结论,充分体现了孟子想。这三段的论证结构是:。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b.第二段用了攻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c.“域民”三句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d.第四段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得道”的作用。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二.阅读望岳,回答问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

4、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 造化 ”的意思是,“会当”的意思是。“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和。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和 的景色。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4.下列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诗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b、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c、这句诗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d、这句诗蕴含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比

5、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b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c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 d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钟字用拟人的手法体现了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的喜爱;“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b.首联运用设问的修辞,“齐鲁青未了”既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的形象,又写出泰山的秀美。c.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自近而远,时间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d.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7.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 b

6、.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 3c.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 d.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天时不如地利望岳(答卷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兵革非不坚

7、利也( 武器 )2、委而去之( 抛弃 )( 离开 ) 3.必有得天时者矣(得到 )4、不胜 ( 取得胜利)5.失道者寡 助( 少 )6.天下顺 之(服从)7.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 巩固)(凭借) 8 吾义固 不杀人(崇尚仁义)(从来,本来)9.故君子有不战(因此) 10.亲 戚畔之(族内的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同“叛”背叛 (二)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得到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重要),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到人心、上下团结 (重要)。2、得道者 多助, 失道者寡 助。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 ,帮助他的人就多,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

8、 ,帮助他的人就少。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不能用划的边疆界线来限制人民(定居而不迁走),不能凭借山河的险要来巩固国防 ,不能凭借武器的锐利和盔甲的坚固来建立威信 。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用全天下都顺从他的力量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得道的君子要么不战,(如果)战斗就一定会获得胜利。(三)常识和内容理解1.本文选自孟子,是 儒 家代表作之一。孟子,名 轲 , 战国 时期思想家。 42.本章采用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中心论点3、从论证思路来看

9、:第二段,以 攻城不胜 为例,有力论证了“ 天时不如地利 ”的观点;第三段以守城失利 为例,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第四段紧承上文的“ 人和 ”,连用三个排比 句,将论证范围从军事引向 政治 ,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治国之道,充分体现了孟子 仁政 的思想。这三段的论证结构是:层进关系(式)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层进关系)b.第二段用了攻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c.“域民”三句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d.第四段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得道”的作用。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a、文中与“得道者

10、”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没有涉及法治)二.阅读望岳,回答问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造化”的意思是 大自然,“会当”的意思是 应当,定要 “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山北 和 山南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巍峨高大(雄伟壮观) 和 神奇秀丽 的景色。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意欲登

11、上泰山之巅,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4.下列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ba、这句诗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b、这句诗运用了对 偶的修辞手法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不是对偶,对偶要求上下句相同位置上词性一致。)c、这句诗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d、这句诗蕴含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a作者运用比 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没有运用对比手法写景)。b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 5c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表感叹)d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望岳而生的豪情,还未登岳)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中钟字用拟人的手法体现了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的喜爱;“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b.首联运用设问的修辞,“齐鲁青未了”既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的形象,又写出泰山的秀美。c.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自近而远,时间从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