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_第1页
把握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_第2页
把握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_第3页
把握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_第4页
把握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把握阅读单元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和大家共同学习,下面我对学习部编教 材的理解与收获向大家汇报,我汇报的主题是:把握阅读单元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 养。 部编语文教材在阅读单元课文的选篇上强调了 4个标准:经典性、时代性、文质兼美、 适宜教学。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索是“人文精神”,即按照“内容主题” 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了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人 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以文化人。 另一条线索就是“语文素养”,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 文知识、必需的语

2、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 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 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语文素养”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基 本能力。这一点,郑霞主任在开学前的集中培训中也谈到过。今天我们再次重温,是想与 大家共同梳理找出部编版一年级教材,阅读单元中的语文要素,力求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 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训练。 一年级上册有四个阅读单元,围绕“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四个主 题编排,共选编课文14篇。随课文安排的语文要素,有“读准字音”“朗读时注意停顿” “认识逗号和句号”“认识自然

3、段”“获取文中的信息”等,有机渗透在课后练习中。 一上的语文要素: 单元 1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四单元 自然四 季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朗读时注 意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单元 想象 七单元 儿童生活 学习阅读:认识自然段,找出课 八单元 观察 文中明显的信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一年级下册有六个阅读单元,围绕“心愿”“伙伴”“家人” “夏天”“好习惯” 和“问号”六个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21篇。随课文安排的语文要素,有“联系上下文 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读好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和长句子”“根据课文 信息做简单推断”“借助图画阅读”“分角色读好课文”等,有机渗透其中 一下的语文要

4、素: 单 元 人文主 题 语文要素 第 二单元 心愿 1. 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2. 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第 三单元 伙伴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第 四单元 家人 读好长句子。 第 六单元 夏天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第 七单元 好习惯 1.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 2. 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 第 八单元 问号 1借助图画阅读; 2.分角色读好课文。 我们来比较一下上下册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发展: 语文要素:朗读 学习内 容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朗读课 读正确,读流利。 读出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语气。 读好句子间的停顿。 读好长句子。 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角色

5、朗读课文,并演一演。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上册是学生学习朗 读的开始,着力在“读正确、读流利”上,“读正确”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 字,不漏字;“读流利”就是要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语速合适。这些要求当然不是 在一上一个学期中全面达成,需要在后续的几个学期中继续学习提高,尤其在一下要重点 练习。在此基础上,要读好长句子,根据语义能恰当的停顿,能读懂长句子的意思;能读 出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语气,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读出话语的不同语气。 一年级上册的第一个阅读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读正确就是能 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

6、化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 能正确停顿等。还应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要 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 高朗读能力。 比如秋天这一课中,要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师范读 课文前,首先提醒学生认真听“一”的读音,再分类出示带有“一”的词语,通过范读、 带读,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一”的读音的变化,但不要求掌握变调规律。其次,指导学 生熟读课文,在具体语境中读准不同读音。再次,让学生到前面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带“一” 的词语,同伴之间互相练读,从而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7、 再比如第六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 点儿4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 充满了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我们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把课 文读正确、读通顺,及时纠正学生朗读重点错误现象。结合本单元课文的特点,还可以进 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如,比尾巴和雨点儿中都有问答的形式,要读好疑 问句和陈述句。青蛙写诗中有小蝌蚪等多个角色说的话,雨点儿中有小雨点和大 雨点两个角色的对话,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好角色说话的语气。 “以读代讲”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读是思 考,读

8、是吸收,读是理解,读是发现,读更是将他人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感受的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采取快读、慢读、轻读、重读、拍手读、表演读、问 答读、同桌共读、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快乐朗读,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于永正老师说: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教语文,首先要教好朗读,教好了朗读, 也就抓住了语文。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朗读是学好 语文最重要的途径。我们一定要把朗读作为教好语文的首选之法。 语文要素:知识积累 教材围绕朗读背诵、积累词语、运用词句、拓展实践等几个方面系统设计课后练习, 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基于课文的语言材料,设计指向运用的语言活

9、动,引导学生积累、运 用,联系生活进行表达。 教材努力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阅读者。 教材中安排了连环画形式的课文 小蜗牛, 不再全文注音,而只给少量难字注音,引导学习借助图画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阅读时 尝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重视图画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拼音很重要,是起步阶 段学生识字量不足的情况下自主阅读的重要工具。但是,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学 习能力的不断增强,教材引导学生运用更多的方法进行阅读,体现了对于拼音、识字和阅 读之间关系的理解既要充分借助拼音识字、借助拼音阅读,却不应该完全依赖拼音, 而是多渠道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里我想重点谈谈阅读中的识字: 阅读教学中的识

10、字,和识字课中的识字以及语文园地里的识字,目的指向是不一 样的。识字课和语文园地里的识字,重点在通过教学,认识汉字,了解和掌握识字方 法。但阅读中的识字,除了以上的目的外,还要借助汉字感悟语言,理解文本内容,领悟 文本内涵,享受阅读的快乐。 有了这样的认识,在阅读课堂里,教师就不会把生字学习孤立起来,局限于单个汉字 的字形识记和字义理解,会更自觉地把生字置于语言情境里,引导学生领悟汉字中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体会“这一汉字”在“这一处”的独特魅力;或追源溯流,带着学生去探寻 汉字的前世今生,让“符号化”的汉字苏醒过来,言说自己的生命特质以及相关汉字之间 的联系,从而将生字学习由“这一个”走向“这

11、一类”。 如小蜗牛的第二自然段中,“玩”是要认识的一个带新偏旁的生字,这个偏旁在 教材最后一页“常用偏旁名称表”里的名称是“王字旁”。我在看一本书读懂汉字这 本书时,发现“王字旁”的本意并非如此。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 军人的级别和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 高级警卫叫“士”;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王”。那这个“王字旁”和“玩”之间有什 么关系呢?通过查找资料,“王字旁”,还有一个名字,叫“斜玉旁”,为什么“王字旁” 又会称为“斜玉旁”的呢? “王”和“玉”的区别:在古代,“王”和“玉”的写法很像,都是三横一竖,没有 点。不同的是:“王

12、”字的三横,中间一横稍短,并且靠上一些。“王”指的是使用特大 战斧的将帅。引导学生观察,“王”字的下面的两横一竖就是大战斧的样子,最上面的一 横表示拿战斧的人。而“玉”呢,它的三横是等距的,长短一样,甲骨文中的“玉”,像 一条线绳串着几块玉石片,线绳的一端还打着结。后来,为了和“王”字区别开来,才加 上了一点,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玉”字。 “玉”作为独立汉字,是有“点”的。作为偏旁时,“点”没有了,下面的“横”也 改成了“提”。斜玉旁的字,都和玉有关。“玩”,原来是指把玉器拿在手里欣赏、把玩, 所以“玩”也是“斜玉旁”。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王字旁”为什么又称为“斜玉旁”。今后再学

13、到 “王字旁”的字,脑海里就会跳出关于“斜玉旁”的本义,这加深了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和 把握,形成从“这一个”到“这一类”的族群意识。 否则,学生只是记住了作为符号的汉字,而没有触及汉字背后的文化,就会产生记忆 错误。 语文要素:阅读理解 学习内容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 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阅读理解 息。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 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材在一上册中有“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册在继续 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 这是阅读能

14、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 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 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课文的练习。 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一上第七单元:围绕“儿童生活”的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 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 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 情感体验。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

15、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 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 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第八单元:围绕“观察”的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 3 篇课文。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 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 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 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16、。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要关注连环画课文小蜗牛的 教学。下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 小蜗牛是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与众不同。其他课文都是全文注音,但是这一 课只有部分字注了音。配有 4 幅插图,季节特征明显。图文一一对应,段落结构相同。 它的编排意图就是: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因为低年级语文教材全文注音, 在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弊端,就是学生有可能会过于依赖拼音,在由全注音读物向 无注音读物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同时,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阅读全文注音读物, 形成“拼音是汉字的唯一凭借”的错觉。在心理上过于依赖拼音,认为拼音在阅读的时候 不可或缺,导致在阅读的时候

17、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不关注上下文语境,而是习惯性地一 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看汉字的注音,思维产生惰性,使得本来可以发挥更多价值的阅读过 程,丧失了应有的思维教育价值,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阅读习惯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我们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除了提示学生借助拼音识字,还可以借助图画阅读, 借助图画猜字;借助图画和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认识自然段,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教师不宜过早介入,不要急着给出答案,不要剥夺学生阅读 思考的乐趣,而是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思考的过程,让他 们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让他们不只是迅速的借助外力获得知识,不只将“尽

18、快认识这个 字”作为唯一的学习目的,而是在认识这个字的过程中,经历主动学习,将方法融入学习 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也应避免过早地示范朗读连环画课文,特别是不要在开课阶段以激趣为目的进行 范读。因为学生的机械识记能力很强,有的词句学生记住了,在阅读的时候就失去了探索 的乐趣,也就失去了一次主动识字、主动阅读的机会。 2、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与别人分享。例如,“这个是 什么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将自己模糊的思维过程变得清晰,在反思交流 的过程中,使学习方法的运用自动化,进一步形成可调控的认知策略。 在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要相机对学生提及的方法进行梳理,

19、使每个学生都能通 过交流有所收获,都能获得新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价值,就不再仅仅是借助拼音多认识了一个字,而对于 培养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独立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提高阅读的 主动性,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德国哲学家雅思贝斯所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 云,是一个灵魂牵动着另一个灵魂。 3、注意将识字和阅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猜读。小蜗牛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 触猜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学情,切准难点。课后题:这四个词语中带点的生字, 最难凭借图画猜测出来的是“芽”。“蜗牛”“草莓”“蘑菇”是动物或植物,图片提供 的信息比较

20、明确;而“发芽”表示的是植物生长的一种状态,且“芽”在图片中表现得不 是很明显,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幅放大的“发芽”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图 画中的秘密。 学生对于汉字的猜测,不一定第一次就十分准确。在确定不认识的字究竟是什么字之 前,学生一定会经历一个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有的学生甚至到最后也无法得出准确 的答案。但是,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 进而学会今后可以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 这一学习过程,不是单纯指向结果,而是重视了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同步发展阅读能 力和思维品质。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猜读的乐趣。教学顺应 学生的学情,课堂才会灵动。 我们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鱼”:知识。“渔”:方法和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