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淡水鱼的食性特点_第1页
各种淡水鱼的食性特点_第2页
各种淡水鱼的食性特点_第3页
各种淡水鱼的食性特点_第4页
各种淡水鱼的食性特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各种淡水鱼的食性特点 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品种,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为便于操作,现对常见鱼类的生活特性作简要介绍,以备选择时参考。 一、鲤鱼、鲫鱼 它们是水底“清洁工”,其栖息在水体底层,摄食底部的残饵和腐殖质,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能大大减少池底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鱼病的发生。 二、鳜鱼、乌鳢、加州鲈这三种鱼算得上是水体中的“除杂先锋”,它们性情凶猛,能大量摄食野杂鱼、小虾等。适当套养三者之一,可以控制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还可利用天然动物饵料增加鱼产量。鳜鱼、乌鳢等主要采食水体中的鲜活鱼

2、虾,而加州鲈、淡水白鲳、鲶鱼还采食水中死亡鱼虾等动物的尸体以及内脏,都是清除水体污染的好帮手。 三、白鲢白鲢被誉为“水体过滤器”,适当套养白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从而调节水质。同时,白鲢还是鱼类缺氧浮头的“预报员”,当白鲢出现浮头时则说明水体已开始缺氧,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四、草鱼、鳊鱼及团头鲂 这三种鱼被称为水中“卫生员”,在水体水生植物过多,或岸边杂草很多的情况下,可适当套养草鱼、鳊鱼和团头鲂,既可净化养殖环境,又可利用天然饵料增加鱼产量,团头鲂还吃草鱼吃剩的碎草屑,鳊鱼还喜食水中的藻类。 五、青鱼 常栖息于水体下层,肉食性,多摄食昆虫幼体、螺蚬、蚌

3、类等,螺、蚬、蚌、虾等较多的水面可适当套养青鱼。六、罗非鱼在水体中作用较大,它既食水生植物,又食各种有机碎屑、藻类和水生昆虫,既充分利用了水体资源,又可调节水质。罗非鱼常在水底挖巢,可以改良底质。同时,罗非鱼喜食水中的鱼虱、锚头虱等,能减少鱼病危害。此外,罗非鱼容易受惊,它在水中来回穿梭游动可防止水老鼠偷食鱼类。 七、红鲤鱼、红鲫鱼、红罗非它们被称为“指标鱼”。在网箱养殖中,如果想检查网箱是否破损,可以放养数十尾红鲤鱼、红鲫鱼和红罗非,若此类鱼大量减少,说明网箱已破损,需缝补,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这些鱼类以其鲜艳的红色和快捷的游泳速度,可以防止水老鼠、水獭等偷食鱼类。推荐阅读:钓鱼要了解

4、鱼的生活习性一、细辨声音,远寻食物:鱼类通过细辨声音,找到远处水体中的食物,是比较常见的。对于近距离的食物,鱼类是难过视觉和味觉来确认的。而对于远距离水域是否有食物,则是通过声音分辨的。发生在水体中的声音有很多种,有些是环境自然弄出来的,如风吹沙石树叶等物入水、蝴蝶飞虫之类等等。有则是鱼类自己弄出来的声响,比如追抢食物发出的声响、鱼类吃东西的声响等等。即使这些声音十分细小,它们都是能分辨清楚。比如我们用水面窝诱方法钓鱼,只要在水面丢饵开窝,有鱼吃食后,在水体中的小杂鱼、鳊鱼、草鱼都会从很远的地方向窝区游来,窝区吃食声越来越大时,聚在窝上的鱼越来越多。显然,这是它们通过细辨声音之后直奔食物而来的

5、。这种闻声而来的状况,在打底窝诱鱼是一样存在的,它们纷纷上窝与同类吃东西的声响诱引有关。值得说明的是:晚上在江水中钓蓝刀鱼,能够在黑夜中将鱼诱上窝,除了丢饵声响、饵的味道和影像诱来少数鱼上窝之外,而真正将大量的蓝刀鱼诱上窝是它们争抢食物时所发出来的声响。由此看出,通过细辨声音,寻找远处食物是鱼的天生本能,这与它们的声呐听觉有关。值得推荐的是:打窝钓鱼时,不断地往窝区丢投一些酒米,颗粒饵之类散饵,弄出些特别细小声响来,诱鱼上窝是有帮助的,鱼是能辨明这种声音的。 二、春夏进食,荤素有别:鱼类在春天进食和在夏天进食是有区别的,春天的气温偏冷,鱼的消化能力较弱,但身体内又急需补充蛋白质以提高体温,因此

6、对于荤饵比较感兴趣,如蚯蚓、活蛆、血粉之类。夏天气温较高,鱼的消化能力增强,需要大量进食,如灰面、麦麸、谷芽、青草,酒米之类素饵。其实,春荤夏素只是一种用饵倾向和用饵原则,并不等于春天不能用素饵和夏天不能用荤饵,在很多场所下,春天用熟馒头、熟灰面、熟粉饵等素饵钓温驯鱼,夏天用牛肉块、活蛆青虫之类钓凶猛鱼,也是常用的做法。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春荤夏素是一种用饵变化,也是鱼类生活习性的变化,鱼的生理变化与季节有关,这就让我们充分看到,季节的变更会引起鱼类的饮食变化,钓鱼用饵必须服从、适应这种变化,才能更好地把鱼钓上来。至于冷熟热生、冷腥热淡等用饵技巧,也是鱼的饮食变化引起的,可照用不误。 三、活动

7、半径,气温约束:鱼的活动范围是受气温限制的。所谓活动半径,是我们假设在水体的某一点为圆心,鱼从这一点出发,最大的活动半径在岸边,鱼能不能到达岸边,实现最大半径,是由气温高低来决定的。比如气温在冰点零度左右时,认识鱼受气温约束活动半径的这个规律,对我们选择钓位是有帮助的,根据钓鱼当天的气温来选择钓点的深浅,也是通常的做法。比如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时,钓点水深在一米左右是适宜的。气温低于10摄氏度时,水深应在l米5以上,这只是一种估计和比较的做法,实际钓鱼时,可以作为参考。 四、冷风陡至,迅速下沉:冷风陡至的气候多发生在晚春和晚秋之中,这种寒热交替的天气里,气流的变化多端,往往钓鱼时的天气很好,甚

8、至阳光灿烂,风和日丽,鱼在水中吃食自如,钓得热火朝天。但是,空气中突然变化是常事,一阵冷北风吹来,从水面横扫而过,只要人感觉到寒意,所有水面的鱼都会迅速下沉,浅水窝区的鱼也会停止咬钩。 五、冷藏深底,集团而栖:当气温低于10摄氏度以下时,多数鱼类便会潜入深底,集团而栖,集团而行。这种现象,不论池塘静水还是江河流水,都是如此。鱼在冷天成团,主要是聚集一起相互取暖,减少体温散发。团子的大小因鱼而异,鳊鱼、鲢鱼之类上层鱼,特别是江河流水中,一个团子可达10米或数十米之长,数量之大,很难统计。池塘里的团子鱼移动比较缓慢,有时甚至不移动,团子鱼在水底是分层的,鲫鱼、鲤鱼、鲇鱼之类底栖鱼,仍栖在最深的水底

9、。鳊鱼、鲢鱼之类中上层鱼,仍在底栖鱼之上,而且都在流速不是很快的水体中活动。钓团子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划钩钓法,一种是坐钩钓法。划钩钓死水、活水都能用,坐钩钓法只能流水中使用。延伸阅读:鱼类在繁殖期的一些习性鱼类和其它脊椎动物一样,在生殖季节,当雌雄亲鱼进入产卵场后,往往有一个发情、求爱的过程,尤其是雄鱼,当它接近雌鱼时,必然会作出各种求爱动作,但不同的种类,求爱的方式,求爱动作的复杂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有的雄鱼在求爱时仅仅游泳于雌鱼的周围,并表示出各种性的兴奋状态;也有的做出各种近似于鸟类一样的滑稽结婚的复杂动作。但这种现象仅表现在雌雄两性结合阶段,最多持续于整个生殖期间。而当生殖行为一结束,

10、两性间的感情也即告结束。 在广阔的水体中、上层产卵的鱼类,产卵亲鱼大多集群生殖。这些鱼类,在到达产卵场后开始发情,此时雄鱼追逐雌鱼,异常活跃,或雌雄并列露出水面,或雌雄鱼头部露出水面嬉游,不时掀起浪花。产卵时,雌鱼腹部朝上,胸鳍剧烈抖动,这种生殖行为,渔民称之为“浮排”。鲢鱼生殖行为“浮排”现象表现最为显著。其它鱼类,如鳙、草鱼、中华鲟等也有所表现。中华鲟在生殖期亲鱼进入产卵巢后,雌雄互相追逐,十分活跃,尤其是雄鱼常常跳出水面2、3尺高,渔民称之为“跳滩”。在产卵场集群的草鱼、青鱼、鲢、鳙等鱼类,鱼群数量相当大,而且由于产卵鱼群的性比接近1:1,因此产卵活动多为雌雄鱼成对进行,也有出现23尾雄

11、鱼追逐一尾雌鱼的现象。 鲫鱼和鲤鱼产卵前常在浅水草丛中成对地追逐嬉戏,时而雄鱼头部冲击雌鱼的身体,时而却侧身缓游,经过一段时间,雌鱼猛烈侧身将卵产出,雄鱼紧接着排出精液。鳑鮍把卵产在河蚌的鳃片中,在生殖季节,成熟的鳑鮍往往成对的在一起追逐游泳,当遇到河蚌时,则显示出特别激动,产卵管随即引长,不断围绕河蚌游动。借助河蚌出水管发出的水流的刺激作用,雌鱼多次游近河蚌的出水管,窥视和剔啄管口,然后陡然倾斜身体,用长的产卵管对准出水管,迅速将卵排入河蚌的鳃腔;雄鱼紧接着雌鱼的产卵行为之后,将精液从进水管射入。沙鳢产卵时,雄鱼筑好巢并进入巢内,靠压缩鳃膜而发出“咕咕”叫声,引诱雌鱼进巢产卵。 青海湖裸鲤集群进入产卵场,随即分成小群戏水,然后数尾雄鱼追逐一尾雌鱼,背鳍和尾鳍常露出水面,水面出现团团水花。雄鱼还以头部顶撞雌鱼腹部,并用臀鳍和尾鳍建筑卵窝。产卵时,雄鱼用头部压挤雌鱼尾部,往往使雌鱼头部露出水面,并翻转身体排卵,雄鱼随即*。下沉的受精卵多数落入卵窝内。 许多鱼类是成对进行生殖活动的。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