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校企合作的概念界定及其相关理论探讨贾 慧(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通过对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的梳理,在对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行业组织等多个主体元素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以利益机制、感情机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等为保障,从内部与外部机制两个层面共同推进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企业concept defini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discussion of its correlation theoryjia hui(s
2、hangh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ongjiang,shanghai,201600)abstrac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one of the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 education. through carding the conno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based o
3、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of subject elements including govern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terprise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according to system theory, and guaranteed by benfit mechanism, emotional mechanism and motivation mechanis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developed in a
4、n orderly way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operation mechanisms.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nterprise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本质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界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院校与企业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特有规律。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梳理校企合作概念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探讨,为后续研究做铺垫。一、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一)对校企合作的基本认识从国外文献来看,“校企合作”一词的表述多种
5、多样,如cooperative education,business-education partnership,school-work partnership,school-enterprise coopration,school-business link,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business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coalition of bussiness and education,combination o
6、f industry and teaching,等等。其中,关键词是business,enterprise,industry,school,education,partnership,cooperation,link,实质上是反映了校企合作的核心要素企业、学校、教育与合作。应该说,校企合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指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联合行为。对于高职教育而言,主要是指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它是一种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采取理论教学与学生参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或通过合作将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进行融合,培养高职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
7、不同用人单位输送必需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合理匹配教育资源,让学习者“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实现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的相对融合,提升教育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依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学校与企业地位角色的不同,可以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分为学校本位模式和企业本位模式。其中,前者强调坚持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学校从培养学生的现实出发,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适当的企业雇主,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提供的相应的生产实践培训场所等,开展与企业的合作;而后者强
8、调校企合作的对象为企业或生产部门的学徒,企业或生产部门为实施校企合作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企业内专设有培训机构且企业内培训比重远远大于学校教学的比重。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两种模式中,有一点是相同的,也是校企合作的核心特点,即: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的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增强校企双方直接利益的兼容性,实现共赢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校企合作的基本效率边界,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既不能干扰职业学校的正常教学,也不能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状态。为此,需要对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责任进行划分,即:学校职业教育应承担起通用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企业专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则需要企业自己承担或通过校企
9、合作来完成。我国基本上属于以学校为本位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即:一是企业配合模式,主要由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根据学校的要求提供必要的条件或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二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共同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三是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企业对教育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如学校中建企业、企业中建学校、校企共建企业等实体合作形式,或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院校注入股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和学校人才培养,并分享办学效益。由于生
10、存环境和隶属关系的限制,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活动空间一般很难超出本系统的范围。要实现各合作方的利益诉求,校企合作应该突破学校和企业两类组织的简单合作的局限,将教育同经济发展,同整个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将其放在更大层面的系统整个社会发展大系统层面,上升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层次来综合考虑。(二)校企合作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校企合作的思想在国外早已有之。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最早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模式,他在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了劳动教育的主张,指出对公社里的所有儿童进行初等教育时,要求他们在学校里既要学习农业知识,又要到城郊田地从事农业劳动。配弟在1648年发表的威廉配弟就知识
11、的某些特殊部分的进展致哈特利布先生的建议一文中,提出了建立“劳动学校”即“科学工场”和“机械中学”的计划。英国经济学家贝勒斯(1654-1752)是英国最早建立工业学校的倡导者,他在关于创办一所一切有利于手工业和农业的劳动学院的建议一文中,提出的劳动学院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合作体,马克思称赞贝勒斯教育改革方案体现了“结束现行的教育和分工”的要求。正式的校企合作组织形式的出现以1903年美国赠与地大学创办的工程实验站为标志。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创办了硅谷科学园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又建立了大学研究中心等。到80年代末,政府资助校企合作,标志着校企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
12、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逐步演变,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特征。一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是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初起阶段,主要是“企业配合”的单向性浅层次合作,出台了一系列导向性文件,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二是2002年至2008年,是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快速发展阶段,主要是“校企联合”的双向性的中层次合作,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13、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系列文件出台,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三是2008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在不断反思和创新中逐步走向深化,主要是“校企一体”的交互性的深层次合作。通过实施国家以及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校企合作在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培育办学特色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企业在多年的合作过程中感受到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应用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二、校企合作的主体关系及其动因分析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把所研究和处
14、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其结构与功能,研究系统、要素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以此优化系统。校企合作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行业组织等多个主体元素。(一)政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而开展的一种合作。在这种合作过程中,政府是促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关键,应成为校企合作的驱动者、调控者、监督者和评估者。它不仅要求职业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即“专业培训以及对社会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文化价值,即“文化复兴和民族特色”,还必须具有政治价值,即“培养良好的公民以及为政治目标服务”。显然,政府期望通过当前的职教投资能够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广泛
15、的短期或者长期利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任务和措施,对于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改革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深远意义。(二)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所在的教育系统适用的是社会公益性组织机构的发展规则,其存在的目的是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其核心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为企业(社会)服务。它所需要的是企业真实的实习环境、技师、资金、信息以及接纳毕业生等,在校企合作中是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通过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
16、三)企业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其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提高经济效益。它所在的经济系统使用的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履行现代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成为校企合作的直接受益者。一方面,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把产业部门对人才的要求直接反映到教学计划中,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满意的人才;另一方面,能在人员培训、技术开发方面得到专家支持。(四)行业组织行业组织是由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自愿的基础上,基于共同的利益要求组成的一种民间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教育部在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
17、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在行业的指导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的工作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上述四个主体关系中,主要涵盖了六类双向互动的关系,即:高职院校企业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高职院校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高职院校行业组织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企业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企业行业组织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政府行业组织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其中,高职院校企业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是校企合作关系中的核心,其他五类双向互动关系是围绕它建立和调整的。政府企业高职院校行业组织图1 校
18、企合作主体关系示意图注:最外面的圆圈表示校企合作的范围;双向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设计与分析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机制是指一个系统运行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合理制约,使系统整体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规则、程序的总和。对于校企合作而言,就是指校企之间紧密合作、互动互促、利在双赢的运行方式。在这里,我们认为: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有内、外部之分,共同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有序发展(如图2):利益机制约束机制导向机制情感机制保障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内部机制外部机制校企合作图2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示意图(一)内部机制1利益机制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西方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经典理
19、论。所谓利益相关者,就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或群体”。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受公司利益影响的不仅仅是出资人,而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目标是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要求,使各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公司治理,公司决策由各利益相关者合力参与,共同决定。因此,校企合作必须要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利益结合点,强调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利益冲突,在自愿基础上形成合作利益的动力机制。2协调机制公共治理理论强调社会的有效管理是多元化管理主体的合作过程,从而建立起调节政府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为处理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组织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非营利性的高职院校和营
20、利性的企业在合作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冲突,所以,协调机制非常重要。校企合作要让高职院校和企业达到什么目的,人才培养的规格怎么定,高职院校应该为企业提供哪些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企业应该为实践教学提供什么岗位、项目和实践指导教师等,都是需要协调的问题。按照协同论的观点,只要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配合,各尽其职,协同工作,就会使系统整体效应大于各要素单独效应之和。协调的目的是寻找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最佳契合点,提高校企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协调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二是各方沟通与协商的渠道(如专业指导委员会等)。3保障机制按照资源依赖理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依赖,主要包括
21、:由高职院校师生和企业科技人员构成的人力资源;由教学、职业培训和技术攻关所必需的实训场地、设施、设备等构成的物质资源;由政府财政拨款、企业资助资金、高职院校科研专项资金等构成的财力资源;由图书情报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人才需求信息、行业市场信息、科研学术信息等构成的信息资源;由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和校企签订的契约合同等构成的规则资源。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是否具有互补性,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能否深入发展的关键。为此,需要建立管理、评价、自我发展等保障机制。其中,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经费来源及使用等,须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设立职能部门及人员构成,明确各自的职责,确立议事规则、行为准则;评价机制是衡量校企合作运行状况的一套标准,可以从合作的基础、合作内容、合作取得的成效等方面拟定指标,对校企合作进行过程评价;自我发展机制是从保障资金、战略规划、开放合作等方面构建的持续发展体系。4情感机制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会网络结构能够产生具有“嵌入性”特征的社会资本,做到把有利于行动的社会关系和资源镶嵌到具体的人际关系中,以人际间的感情为重要基础。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人际关系运作对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以服务企业的思想来开展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益生产方式与企业精益化管理探讨
- 供暖行业部门管理办法
- 殡葬管理办法实施效果
- 金融硕士课程体系核心知识图谱构建
- 高效农田建设与管理策略研究
- 北京通风廊道管理办法
- 小学教师教学研究成果展示
- 煤矿安全检查工证件查询
- 机场勘测项目管理办法
- 安全生产知培训
- 2025年医师三基考试题及答案
- 中远海运招聘笔试题库2025
- 中小学小班化教学模式与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 温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核应急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
- 导管室护理管理制度
- 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率QC圈
- 深静脉血栓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邮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快递员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洞察阐释
- 滴灌带造颗粒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