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时间: 45 分钟满分: 85 分 )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 1. (2019四川内江一模)据史记 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 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 A .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 B .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 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D 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 解析: 选 D 夏朝时启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后代,说明 “ 家天下 ” 制度已经形成,故 A 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 与分封制内容
2、不符, 而且分封制走向成熟是西周时 期,故 B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故 C 项错误;材料 “ 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 辛为嗣 ” 反映了辛为嗣的原因是辛母为正后, 辛被立为继承人,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商朝末期已经实行了“ 嫡长子继承制 ” ,故 D 项正确。 2. (2019山东济南期末)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制比作“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 ,说它 “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 。这体现了西周分封制 () A. 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 B. 消除了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 C. 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 解析: 选 A 通过题干
3、中西周分封制 “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 ,说明 分封制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故 A 项正确;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了破坏,故 B 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使得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C 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 西周时期权力结构的组成方式,故 D 项错误。 3. “我从哪里来?”关于自己姓氏的来源是每个华裔关注的话题之一。这是因为 ( ) A .姓氏制度是自古以来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 B 便于国家管理、社会治理 C.追远思亲,受血缘宗亲的文化心理影响 D .分封制和宗法制长期影响的结果 解析: 选 C 姓氏制度并非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故 A 项错误;分封制便于国家管理、 社会治
4、理,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故 B、 D 两项错误;姓氏制度追远思亲,产生家族 认同,体现出血缘宗亲关系的影响,故 C项正确。 4. (2019 西南宁摸底)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 庙,士一庙, 庶人无庙。 超出定制之庙, 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 而其宗庙则被毁弃, 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 A .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 .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 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解析:选 D 据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说明周朝的贵族都 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 A 项错误;材料涉及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 故
5、 B 项错误;据材料 “庶人无庙 ”和“宗庙则被毁弃 ”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 C 项错误; 材料“天子立七庙, 诸侯五庙, 大夫三庙, 士一庙, 庶人无庙 ”和“超出定制之庙, 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 ”体现了对亲疏贵贱的维护,故 D 项正 确。 5. 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 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 () A .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B .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 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 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 解析:选 A 根据材料 “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
6、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推知当时已出现土地私有化,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涉及, 排除;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故D项错误。 6. (2019四川南充一模)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 沃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了 () A 诸侯争霸导致社会转型B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内部D 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 解析: 选 B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故 A 项错误;从材料可以 看出曲沃是晋国分封的封君领土, “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 尽并晋地而有之 ” 说 明宗法分封制遭
7、到破坏,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 “桓叔好德, 晋国之众皆附焉 ”无法得 出C项内容,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开始瓦解,并未完全瓦解,故D项错 误。 7. 墨子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 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材料真实具体 地记述了当时农民 () A 为秦统一提供重要物质条件 B 简要总结生产经验和技术 C.为了吃饭而艰苦劳动的情景 D 成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势力 解析: 选 C A、 B、D 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 “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说明 当时农民为了吃饭而艰苦劳动的情景,故 C 项正确
8、。 &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 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 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 但不与宗教相敌对, 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A .是宗法制的产物B .是一种宗教信仰 C.受宗族观念影响D .重视历史和教育 解析: 选 D 材料 “天下一家 ”说明不是宗法制,故 A 项错误;据材料 “传统礼乐教 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 ”说明不是宗教信仰,故 B 项错误;据材料 “是人与人、族与族、文 与文相接相处”说明不是宗族观念,故C项错误;据材料“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和“传 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 ”说
9、明重视历史和教育,故 D 项正确。 9. (2019河南洛阳三模)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 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 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 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 这一现象 () A 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B 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 C.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 D .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 解析:选B A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体现;诸侯争霸导致士的地位上升,是对分 封制度挑战的体现, B 项正确; “导致了 ”说法太绝对;士只是顺势而为;故A、C、D 三 项排除。 10.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
10、 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可以说明 () A .分封制的瓦解B .工商食官政策破坏 C. 土地兼并严重D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解析:选B 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瓦解和土地兼并, 故A、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千 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 ,说明工商食官遭到破坏,私商兴起,故 B 项 正确;私商的兴起,并未能形成新的阶级,故 D 项错误。 11. (2019福建泉州二模)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中说,孔子游历看到 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 一小孩认为, 早上太阳离我们近, 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 起来要大; 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
11、阳比早上感觉热。孔子无法 作出判断。材料反映了 () A .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化 B .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 C. 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 D. 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 解析: 选 C 题干中的小儿不属于 “百家” ,故 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 B 项错误;题干中提及对于两 还未受到统治者重视,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定为正统思想,故 小儿辩日的疑问,孔子无法作出判断,可知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在思考,故 C 项正确;题 干并未提及小儿就学于私学,故 D 项错误。 12. (2019山东临沂二模)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 人民,兼利天下”,韩非
12、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A .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 B .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 D .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解析: 选 D 儒家主张仁政、仁义和王道,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故A 项错误;孟子、荀子、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此时还未完成统一,故B 项错误;题干只 是提及三个学者有思想的共同点,不等于各主要学派思想统一,故C 项错误;题干中提及 战国时期的儒家孟子、荀子和法家韩非子都强调统一的思想,故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第 13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传 昭
13、公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 左传 文公曾经提到 “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规定的要 受到惩处;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五种,称为“五刑”, 其具体条文规定达 300 多条。“刑罚世轻世重 ” 则表明刑罚的执行时轻时重, 因人因时而异, 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 “他(周武王 )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 之国重新建立起来。 这在当时, 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 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 第三步
14、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 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 ”王玉哲认为: “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 在黄河流域各 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平定下来,有些 诸侯仍不能赴国 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 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 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10分) 解析:第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具体条文规定”“因人因时而异” “贵族 可以减免”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和等级秩序的建
15、 立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由材料可知,两位学者都肯定了分封制的重要地位,但罗香林 强调分封在当时取得的成功,王玉哲强调分封的长远影响。 答案:(1)特色:法律条文具体,刑罚体系完备;司法因人因时而异,立足于保护贵族 利益,维护等级秩序。成因: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注重维护 贵族的利益和统治。 (2)两人都认为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但两人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 罗香林认为周武王分封取得了成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王玉哲认为分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并且留下了政治隐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是某地古代的孔 子圣迹(周游列国)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画。 有人说,这幅石刻画创作于汉代; 也有人说,这幅石刻画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历史风貌, 你同意这些说法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2分) 解析:首先摆明态度,对这两种说法是持肯定或否定态度,很显然通过画的内容和史实 判断, 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然后说明理由, 第一种理由针对 “这幅画创作于汉代 ”纠正 为“ 这幅画创作于唐代以后 ”,理由可以从图中的犁耕入手, 图中是曲辕犁, 结合所学可知 是唐朝时出现的; 针对第二种说法 “ 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风貌 ” 可纠正为 “ 此石刻画 虽然依据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白酒代销合同范本》
- 2025地平建设合同模板
- 2025国内销售合同范本全书
- 2025家政服务雇佣合同范本
- 2025电子产品销售合同书范本
- 《2025房产抵押借款合同》
- 2025YY项目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合同
- 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英语:八2单元练习题
- 2025年劳动合同解除模板参考
- 2025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知识点:合同解除
- 鲁滨逊漂流记人物性格塑造与成长历程:八年级语文教案
- 2025年河北省唐山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安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成人原发性腹壁疝腹腔镜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数学试题一(含答案)
- 2024年中国食品级双氧水行业调查报告
- 计算机网络试题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推广活动方案
- AIGC技术在非遗数字化中的应用研究
- GB/T 45418-2025配电网通用技术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