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 南 省 农 村 集 体 土 地 所 有 权确 权 登 记 发 证 实 施 细 则(试 行)2012 年 5 月前言为满足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需要,统一调查方法,规范登记程序,保证成果质量,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定等,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各地和各生产单位,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实施细则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实施细则相抵触,并报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本实施细则的附录是
2、本细则的规范性附录。本实施细则由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并归口。本实施细则起草单位: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籍处、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本实施细则设计人:张启生、王西同、张晓豫。本实施细则审定人:王成文、田群杰、张玉敏、贾行雨、张营海、李欣。本实施细则主要起草人:高岚、邓炯、马惠、路晓明、邵亚杰、李东敏、任春太、尹广立、曲跃伟、邓彩、邵卫东、孟瑶、苗萍、胡蝶、李文彬。本实施细则参加起草人:王芳、李磊、杨书毅、介艾、琚玲莉、王倩、李振伟、肖龙、王洪润、张冰冰、李莉、薛振萍。本实施细则由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1目录1 总
3、则12 准备工作43 权属调查54 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95 宗地图96 面积量算107 地籍调查结果公示与确认108 土地登记109 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1110 成果汇总1211 检查验收1412 提交成果14附录 A(规范性附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16附录 B(规范性附录)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证明17附录 C(规范性附录)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公示18附录 D(规范性附录)指界通知书19附录 E(规范性附录)地籍调查表20附录 F(规范性附录)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27附录 G(规范性附录)指界委托书28附录 H(规范性附录)违约缺席指界通知书29附录 I(规
4、范性附录)土地权属争议基本情况表30附录 J(规范性附录)地籍图31附录 K(规范性附录)宗地图32附录 L(规范性附录)地籍调查结果公示33附录 M(规范性附录)土地登记申请书34附录 N(规范性附录)土地登记委托书36附录 O(规范性附录)土地登记审核结果公告37附录 P(规范性附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复查申请表38附录 Q(规范性附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复查结果表39附录 R(规范性附录)土地登记审批表40附录 S(规范性附录)土地登记簿45附录 T(规范性附录)土地归户卡49附录 U(规范性附录)土地证书签收簿50附录 V(规范性附录)以地籍子区为单位所有权宗地基本情况表等汇总表512
5、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1 总则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 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豫发20101 号)以及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 号)、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 号)、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20117
6、7 号)的有关要求,保证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细则。1.1 任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主要任务是: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际归属,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位置、界线走向、面积等状况。调查成果经公示确认后,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依据,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土地所有权。根据地籍调查成果和土地登记结果,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和管理系统。1.2 原则1.2.1 依法依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保证土地
7、登记结果依法合规。1.2.2 便民高效原则坚持“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原则,做到“便民、利民、护民”,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1.2.3 实事求是原则以实地、实际状况开展地籍调查,按照土地登记办法进行登记,确保登记结果的合法性、真实性。1.2.4 急需优先原则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妥善安排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1.2.5 全面覆盖原则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覆盖全省范围内的农村各类集体土地。1.2.6 承前启后原则充分利用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土地登记资料开展工作。对已有的资料,经实地核
8、实无误、且资料完整有效的可继续使用,以加快工作进度、节约工作成本,保证成果的连续性,提高成果质量。1.2.7 统筹规划原则在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要统筹安排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等相关工作,做好衔接。实施过程中对工期、程序、成果、质量等方面,要严密组织、科学计划、加强协调,保质保量完成任务。1.2.8 注重创新原则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方法,运用先进技术提高成果质量和科技含量,建立数据库,实现管理信息化。11.2.9 服务社会原则着眼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政府科学决策的需要;着眼满足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用)、土地开发整理、土地规划和计划以及土地执法监
9、察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着眼满足社会对土地权利保护的需要。1.2.10 确保稳定原则加强土地权属调解处理队伍建设,及时调解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对土地权属问题的出现要有预见性,切实保证全省农村社会大局稳定。1.3 依据1.3.1 法律法规、政策依据1.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1.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 256 号)1.3.1.4 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1.3.1.5 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 518 号)1.3.1.6 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40 号)1.3.1.7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
10、家土地管理局,1995 年)1.3.1.8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17 号)1.3.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 号)1.3.1.10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 号)1.3.1.11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 号)1.3.1.1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豫发20101 号)1.3.
11、1.13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201177 号)1.3.1.14 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豫土集发20111 号)1.3.2 技术依据1.3.2.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1.3.2.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1.3.2.3 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国土资厅发201157 号)1.3.2.4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1.3.2.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1.3.2.6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2、10162007)1.3.2.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土调查办发200748 号)1.3.2.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土调查办发200754 号)1.3.2.9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国土调查办发200755 号)1.3.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GB/T 22602002)1.3.2.1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 000、1:50 000 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1.3.2.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 139891992)1.3.2.13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
13、82008)1.3.2.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1.3.2.1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1.3.2.16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豫国土调查办发2008146 号)1.3.2.17 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豫国土资发2006153 号)1.3.2.18 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豫国土资发200648 号)1.3.2.19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0261 号)21.4 步骤1.4.1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方案制定、宣传培训、通告
14、发布、资料收集、经费筹措、表格仪器准备、权属界线接边、工作底图制作等。1.4.2 地籍调查1.4.2.1 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和地籍测量。权属调查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调查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1.4.2.2 地籍调查的方法包括:调绘法和实测法,也可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调绘法是指在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的基础上,实地调查权属界线,填写地籍调查表,并将权属调查结果标绘在工作底图上,最终获得能反映调查区域宗地状况的原始图件和资料,作为数据库建设的依据。实测法是指在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程规范规定的测绘方法野外采集界址点坐标,精度符合本实施细则要求,现场绘制宗地草
15、图,填写地籍调查表,最终借助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系统,通过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为数据库建设提供依据。综合调绘法是调绘法和实测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指在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的基础上,实地调查权属界线,填写地籍调查表,并将权属调查结果标绘在工作底图上,根据实际情况实测部分界址点坐标。1.4.2.3 地籍调查全面开展前应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先行试点。1.4.3 公示与确认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内公示地籍调查结果。公示期间无异议的,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确认。有异议的,且异议被采纳的,重新进行地籍调查;异议未被采纳的,只调查统计。1.4.4 土地登记发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的确认文件
16、,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土地登记,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颁发证书。1.4.5 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信息库。1.4.6 成果整理在全面完成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发证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统计、汇总形成省、市、县三级各类数据成果,编制图件、撰写报告。1.4.7 检查验收主要包括成果的自检、复查、核查、预检和验收等。1.4.8 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主要包括省、市、县三级各项成果的归档、逐级汇交和保密等工作。1.5 土地利用分类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采用一级分类。1.6 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
17、80 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类型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1.7 调查比例尺1.7.1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为 1:10 000 比例尺。权属状况复杂的区域可按照 1:500 比例尺进行调查。1.7.2 采用其他比例尺调查的应报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1.8 地籍图分幅、编号、名称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采用标准分幅,其图幅编号、图名应与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31:10 000 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保持一致。1.9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为米(m),面积量算单位为平方米(m2),面积汇总采用公顷(hm2)和亩。2 准备工作2.
18、1 组织准备2.1.1 成立省、市、县(市、区)、乡(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下简称各级推进办),负责本辖区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2.1.2 组织调查队伍。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组成调查队伍;聘用或委托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审公示的农村集体土地调查技术服务单位组成调查队伍;也可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单位共同组成调查队伍,但应注意职责和任务的划分。2.1.3 组建登记发证队伍。可由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国土资源所、村民委员会等与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成登记发证队伍,分工协作,共同负责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申请组织、登记办理等工作。2.2 方
19、案制定2.2.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前,应制定实施方案(包括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并报上一级推进办备案。2.2.2 工作方案内容包括:目标任务、基本情况、工作范围、技术路线、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组织机构、队伍组成、登记申请组织、证书发放、数据库建设、经费来源、保障措施、提交成果等。2.2.3 技术方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范围、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地籍调查、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质量监控体系、提交成果等。2.3 宣传培训2.3.1 制定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宣传方案,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开展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2.3.2 制定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培训方案,在开展工作
20、前,对参加调查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调查方法,规范登记程序。2.4 通告发布县级人民政府应在辖区范围内发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见附录 A)。2.5 资料收集2.5.1收集、整理基础资料。包括依据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制作的1:10 000 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图。2.5.2收集、整理有关测绘资料。包括控制点资料,已有的影像图、地形图、地籍图、数字高程模型等。2.5.3 以往调查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2.5.4 政府最新划定、调整、处理权属界线的图件、说明及有关文件资料;以往调查未处理或者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资料;其他有关权属资料。
21、2.5.5 以行政村为单位整理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储备、土地定级估价、建设用地审批等资料。2.5.6 收集、整理已确权登记发证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2.5.7 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等。2.5.8 其他资料。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技术规程及行政区域代码、标准地名、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资料等。42.6 权属界线接边开展县际权属界线接边工作。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开展相邻县(市、区)之间的权属界线接边工作,掌握准确的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飞入地和飞出地情况。接边成果作为工作底图制作依据。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时已接边,接边成果资料完整规范无误的,可直接使用;未接边的,应首先开展县际权属界线接边工作。2.7
22、工作底图制作依据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正射影像图与已有的权属界线套合制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底图。其质量应符合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的要求。采用其他影像资料制作工作底图的,其质量应符合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的要求,并向省推进办备案。2.8 表格仪器准备准备有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各种表格。准备全站仪、GPS 接收机、测距仪、钢尺等仪器工具,配备相应的计算机、外设及软件系统等。2.9 经费筹措各地应结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各项任务,编制工作经费预算和年度计划,列入财政预算。3 权属调查3.1 基本要求3.1.1 基本单元农村集体
23、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凡被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称为宗地。国有土地、有争议的或归属状况不清的地块应单独设宗。3.1.2 内容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调查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调查是指以行政村为单位,对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归属状况进行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是指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归属状况,实地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位置、界线走向等状况。3.1.3 权属界线3.1.3.1 确定方法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行政村、村民小组之间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
24、根据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由集体土地所有者实地指认确定。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根据协议、批准文件、确权文件、土地登记结果等资料确定;无权属界线资料的,可由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与国有土地使用者共同指界确定。3.1.3.2 表示方法权属界线由界址点和界址线组成。3.1.3.3 界址点选取根据集体土地所有者指认的权属界线,按照实地点位明显,便于找寻、便于文字描述其位置的原则选取,下列地物点可选为界址点:a. 权属界线与沟、渠、路、河流、田坎等线状地物的交叉点。b. 权属界线的转折点。c. 权属界线经过固定的房角、墙角、地角点等。5d. 权属界线经过的山顶。e. 能够至少用两个(最好
25、为三个)不同方向的其他明显固定地物点交会出来的点位。f. 其他明显点位。3.1.3.4 界桩设置对于确定的界址点应埋设界桩。界桩类型、埋设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界桩埋设应符合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3.1.3.5 界址点上图界址点选定后,其点位在工作底图相应位置用直径 0.1mm 的点表示,并用半径为 0.8mm 的圆圈圈定标注。界址点间距一般以大于图上 10mm 为宜。当界址点过密时,应适当取舍;当界址点过疏时,应适当增加界址点,以控制界线走向。对于特殊情况,界址点间距也可小于10mm。3.1.3.6 界址点实测采用野外实测界址点坐标的,其施测方法应符合相关测绘标准规范的要求
26、,点位精度应符合表 1 中的界址点精度指标要求。表 1界址点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类别界址点点位误差(cm)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适用范围允许误差(cm)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010.010.010.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外的界址点二7.515.015.015.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的界址点注:界址点测量精度与地籍图比例尺无关,不论采用何种测量方法,均须达到表 1 要求。3.1.3.7 界址点编号宗地(宗地图、宗地草图)界址点号按顺时针由 J1 开始顺序编号。地籍图界址点号,位于县(市、区)之间权属界线上的界址点按顺时针由 Q1 开始全县统一顺序编号;位于乡(镇)之间权属界线
27、上的界址点按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由 X1 开始全县统一顺序编号;位于行政村界线上的界址点按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由 C1 开始以乡(镇)为单位统一顺序编号;行政村内的界址点按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由 Z1 开始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顺序编号。新增加的界址点编号应在同类最大界址点编号后续编。灭失的界址点编号不再使用。地籍图界址点号和宗地界址点号应建立相应的对应关系。3.2 宗地代码编制3.2.1 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分按照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确定的乡(镇)界线、行政村界线的范围预划分地籍区、地籍子区,确定地籍区、地籍子区编号。本次地籍调查完成后,按照调查结果确定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3.2
28、.2 宗地代码编制在预划分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基础上,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和河南省宗地代码统一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编制宗地代码。3.3 归属调查3.3.1 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向调查人员出具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证明(见附录 B),村民委员会出具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证明应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3.3.2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行政村内公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见附录 C),公示期为七天。3.3.3 公示期间无异议的,公示结果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的依据。公示期间有异议的,应根据异议情况,
29、按有关规定处理。处理结果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的依据。3.4 实地调查3.4.1 按调查工作计划,发送指界通知书(见附录 D),通知相关集体土地所有者或国有土地6使用者到场指界。3.4.2 实地调查时,调查人员核实指界人身份后会同指界人共同到现场指界。经双方认定的界线,双方指界人应在地籍调查表(见附录 E)上签字盖章。实地调查以宗地为单位进行并填写地籍调查表。3.4.3 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村民小组组织机构完整的,由村民小组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出席权属界线的指认并签字盖章(村民小组公章);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完整的,由村民小组的三位村民代表与村民委员会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人共同出席指界并
30、签字盖章(村民委员会公章)。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民委员会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人出席指界并签字盖章(村民委员会公章)。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所有者出席指界并签字盖章,无所有者或者所有者不明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人出席指界并签字盖章(乡、镇人民政府公章)。法定代表人出席指界的,应出具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见附录 F)和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他人指界的,还应出具指界委托书(见附录 G)和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3.4.4 一方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土地权属来源材料,结合另一方指界结果确定;双方违约缺席指界的,其权属界线由调查人员依据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调查人员应将违约缺席指界通知
31、书(见附录 H)和指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应在 15 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的申请,并由申请人负责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视同对确定的界线无异议。指界人若无正当理由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则视同缺席指界。3.4.5 工作底图上权属界线不明确或与实地不一致的,应进行补充调查,补办必要的指界、签字等手续。3.4.6 因依法征收、土地整治等引起权属界线结果发生调整的,应根据调整结果实地指界,并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3.4.7 以往调查时形成的权属界线协议书等资料,经实地复核无误,资料完整、齐全、有效,符合本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的,可不再重新指界签字,按相关资料确认权属界线,权属
32、界线协议书等资料复印件加盖“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印章后,作为地籍调查表的附件。3.4.8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权属界线,双方有权属界线协议的,或国有土地使用者有批准文件的,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可直接引用权属界线协议、批准文件、登记文件确定的界线和界址点,不再指界签字,应将有关资料复印件加盖“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印章,作为地籍调查表的附件。3.4.9 引用以往调查资料、批准文件、登记文件确定的界址点,应在地籍调查表中注明“号至号界址点资料见附件”。3.4.10 以往调查时在山岭、河流等地方,错划所有权界线的,应当依法予以纠正。3.4.11 双方对以往调查签订的土地权属界
33、线协议书有异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按协商结果指界签字盖章,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进行地籍调查,填写地籍调查表。双方协商不成的或一方提出异议的,不予支持。3.4.12 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应及时予以处理,按照处理结果确认权属界线。无法及时处理的,若界线有争议,可采取划定工作界线,在地籍调查表中注明 “工作界线不作为确定土地权属的依据”的方式处理,也可采取单独划分争议宗方式处理,以争议界线所围成的范围单独设宗;若界线无争议,归属有争议的,应将争议土地单独设宗。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权属争议基本情况表(见附录 I)。3.4.13 分属不同县级行政辖区之间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属界线,按照接边结果确认
34、权属界线,并签字盖章。3.5 填写地籍调查表3.5.1 地籍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本宗地代码及所在图幅号;土地所有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及其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所属行政村、宗地四至、地类;界址调查记录;宗地草图;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地籍勘丈记事、地籍调查承担单位意见、地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等。73.5.2 调查人员应现场将界址点号、界标类型、界址间距、界址线类别、界线位置等指界结果填写在地籍调查表中,并由指界人签字盖章。3.5.3 填写要求:a. 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表、图、实地三者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内容准确无误;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填写表格,字迹清楚整洁。b. 填写的各项内容只可划改、不
35、得涂改,也不允许连环划改;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全表划改不得超过两处。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c. 每一宗地填写一份地籍调查表。项目栏的内容填写不完的可加附页。d. 界线位置。以路、沟、渠、墙栅、脊沟等为界或参照其划界的,按照界线与线状地物的关系,以内、外、中分别注记界线位置。线状地物属于本宗地的,按照“外”或“外米”注记;线状地物不属于本宗地的,按照 “内”或“内米”注记;线状地物分别属于相邻两宗地,按照“中米”注记。路、沟、渠、脊沟单独划宗的,本宗地按照“外米”注记;相邻宗地按照线状地物“内米”注记。线状地物宽度应实地丈量,并作记录。3.6 绘制宗地草图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
36、点、界址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和检核地籍图精度的原始资料,应实地绘制。3.6.1 宗地草图的内容宗地草图的内容包括:本宗地预编宗地号、宗地所有者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及界址线;确定界址点位置、界址边方位所需要的地物;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和条件距离、地物点间的关系距离和条件距离;相邻宗地土地所有者名称及相关地物;指北方向、图框、比例尺、勘丈者、勘丈日期等。3.6.2 宗地草图绘制要求a. 宗地草图幅面规格为 A3、A4, 比例尺为概略比例尺,但必须是 100 的整数倍。b. 宗地草图上所有数据应实地勘丈并现场记录,做到字迹工整、线划规则,不得涂改。
37、c. 勘丈数据均须在图上标注,界址点间距标注在界址线外,其余数据注记在界址线内。d. 用 2H、3H 铅笔绘制草图并注记,数字注记字头朝北或朝西,斜线排列的数字,注记字身应垂直于斜线。e. 宗地过小时,可放大绘出;过大时可分幅绘制或适当缩小比例尺。f. 每个宗地均须绘制宗地草图。3.7 特殊情况的处理3.7.1 村庄用地单独划宗时,按照实地权属界线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确定的村庄用地地类界线划定宗地范围。3.7.2 村庄用地归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按所有权实际归属状况查清权属界线。3.7.3 村庄用地归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内部权属界线明确的,按所有权实际归属状况调查,村庄用地内外权属界
38、线应相互衔接,保证宗地权属界线闭合。3.7.4 村庄用地归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内部权属界线不明确的,应单独划宗,由村和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确定所有权归属。所有权归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共有的,按照共有宗地调查登记;所有权归属不能确定的,该宗地只调查,不登记。3.7.5 小于最小宗地上图面积的区域、权属界线复杂且无法在工作底图上表示的区域,应采用 1:500 比例尺进行实地调查,查清该区域内宗地的权属界线,填写地籍调查表,界址点点位进行详细说明。该区域上的起止界址点应与工作底图上的界址点衔接。3.7.6 宗地最小上图面积为实地 600 m2。宗地面积小于 600 m2 或者宗地面积大于
39、 600m2 但实地长度小于 50m 的,在工作底图上相应位置用直径 2mm 的红色实心圆表示,注记宗地代码后七位,字头向北。3.7.7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应按照本次调查要求补充完善资料。3.7.8 县级以上公路两侧土地,原则上以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者护坡道坡角)为界确定宗地界线,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签字盖章。公路用地单独划宗,暂按本实施细则 4.2.4 注记。84 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地籍图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基础、地籍要素、地物要素和有关土地利用要素等。4.1 数学基础数学基础包括: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内外图廓线、坐标格网及注记、比例尺、图幅编号及有关注
40、记等。4.2 地籍要素4.2.1 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不同等级的行政界线重合时应遵循高级覆盖低级原则,只表示高级行政界线,从高到低依次为:省级行政界线、市级行政界线、县级行政界线、乡(镇、街道)级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包含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线等。4.2.2 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及代码。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分别用 2mm、1mm 的半透明紫色线性区域覆盖,可压盖乡(镇、街道)级行政界线、权属界线,不压盖县级行政界线、市级行政界线、省级行政界线。4.2.3 宗地代码。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进行宗地统一编码。4.2.4 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应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国有土地宗地注记
41、“G”。4.2.5 宗地面积。在相应的宗地内注记宗地面积。若宗地跨分幅图时,则每幅图均要注记宗地面积。A c4.2.6 宗地注记表示形式。如: b ,其中,A 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名称,可填为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名称,或“村组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乡(镇)农民集体”,b为宗地代码后七位,c 为宗地面积。4.2.7 飞地界线用宗地权属界线表示,但宗地注记应注明所有权人所在的县、乡(镇)名称。4.2.8 应注记乡(镇)、行政村名称。4.3 地物要素作为权属界线的农村道路、田坎等线状地物应按照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的上图要求进行标绘,注记地物名称。4.4 地籍图的制作采用调绘法的,将标绘有界
42、址点、界址线等地籍调查成果的工作底图,通过计算机扫描、矢量化等内业处理,编辑制作地籍图。采用实测法的,将实测界址点成果等地籍调查资料入库,编辑制作地籍图。采用调绘法和实测法相结合的,将标绘有界址点、界址线等地籍调查成果的工作底图,通过计算机扫描、矢量化等内业处理,编辑制作地籍图;实测的界址点成果单独保存。4.5 图件整饰各类要素符号、规格和图例按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规定的图式图例进行整饰。地籍图图式、图例见附录 J。5 宗地图5.1 宗地图幅面为 A3、A4。宗地图比例尺可根据宗地大小适当选择,但比例尺分母必须为 100 的整数倍。5.2 宗地图的内容包括:土地所有者全称、本宗地代码、
43、宗地面积;界址点及界址点号、界址边长;邻宗地土地所有者及宗地代码、邻宗地间的界址示意线;地类界线和地类符号,相邻道路、河流等及其名称;所在图幅号、图廓线、比例尺、指北方向、绘图员、审核员、绘图时间等。9宗地图样图见附录 K。6 面积量算6.1 宗地面积控制。采用调绘法、综合调绘法的,原则上以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县际权属界线接边后的行政村土地总面积作为控制面积。行政村内所有宗地面积之和应等于控制面积,因小数位取舍造成的误差应强制调平。6.2 宗地面积计算。采用图上量算、实测计算或者取其包括的相应图斑面积之和的方法计算宗地面积。7 地籍调查结果公示与确认将“权属无争议、界线清晰、
44、面积准确”的宗地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内公示地籍调查结果(见附录 L),公示期为 7 天。公示期间无异议的,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确认。公示期间有异议的,根据异议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后,再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确认。8 土地登记8.1 土地登记申请8.1.1 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组织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工作;土地登记申请书(见附录 M)以宗地为单位填写;一个土地所有者拥有两宗以上土地的,按宗地分别申请。8.1.2 土地登记申请人8.1.2.1 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民小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及其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提出土地登记申请;村民小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不完整的,
45、可由村民委员会代为提出土地登记申请。8.1.2.2 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提出土地登记申请。8.1.2.3 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提出土地登记申请;没有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可由乡(镇)人民政府代为提出土地登记申请。8.1.3 土地登记申请材料包括:a. 土地登记申请书。b. 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c. 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依法存在的证明。d. 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确认文件。e. 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点坐标。f. 委托代理人申请土地登
46、记的,除提交以上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土地登记委托书(附录N)和代理人身份证明。g. 其他材料。8.1.4 其他相关要求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8.2 权属审核权属审核应对资料齐全性、权属完整性等内容进行审核。8.2.1 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材料齐全性进行审核,申请材料的内容、形式应符合本实施细则及相关附录的要求。8.2.2 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申请材料一致性进行审核,所有材料的记载与表述应保持一致。8.2.3 对宗地界线、地籍调查表完整性进行审核,宗地界线应清晰、完整、无争议,地籍调查表记载内容应符合本实施细则要求。108.3 土地登记公告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行
47、政村内对“权属合法、界线清楚、面积准确”的宗地进行公告(见附录 O),公告期为 7 天。土地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对公告结果有异议的,应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复查,提交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复查申请表(见附录P)、身份证明文件、异议证明文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土地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复查内容进行复查,并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复查结果表(见附录 Q)。8.4 注册登记8.4.1 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见附录 R),并填写权属审核情况和登记公告情况,按照属地登记的原则和法定程序报批。8.4.2 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簿(卡)(见附录 S);以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土地归户卡(见附录 T);土
48、地登记簿(卡)应加盖人民政府印章。8.4.3 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证书。共有一宗土地的,应当为共有权利人分别填写土地证书。8.4.4 在土地登记簿(卡)的“权利人”和土地证书的“土地所有权人”一栏,分别填写“ 村组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乡(镇)农民集体”。8.4.5 涉及依法“合村并组”的,“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保持不变的,所有权仍然确认给原农民集体;“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发生变化、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履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的法定程序后,按照变化后的主体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并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证书上备注各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面积。8.4.6 涉及依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
49、加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原则上应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依法调整土地的,按照调整协议确定集体土地权利归属,并依法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8.4.7 涉及“撤村并居”的,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不登记发证。调查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载明原农民集体名称。8.4.8 土地登记形成的文件资料,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保管。8.5 核发证书将土地证书发给具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并以土地证书签收簿(见附录 U)的形式记录土地证书发放情况。8.5.1 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所登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统一颁发土地证书。8.5.2 属于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村民小组农民集体经济组
50、织或村民小组持有土地证书。对于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由村民委员会代为保管土地证书。8.5.3 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持有土地证书。8.5.4 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土地证书。对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由乡(镇)人民政府代为保管土地证书。9 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9.1 总体要求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根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需要,以 GIS 平台为基础,建设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并实现各级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系统应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和处理、数据分析和管理、
51、数据更新、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输出,以及数据交换、备份和维护等功能。9.2 主要内容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宗地代码数据、必要的地物地貌数据以及注记等要素;属性内容与数据结构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设置。9.2.1 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定位基础、境界与行政区划、地貌等。9.2.2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经综合或分割的地类图斑、地类界线数据,重要的铁路、公路、11河流等线状地物数据。9.2.3 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9.2.4 土地权属争议数据: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权属无法确认或存在争议的争议信息数据。9.2.5 宗地代码数据:地籍区、地籍
52、子区、宗地代码等。9.2.6 土地登记资料: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土地登记申请材料及登记结果等的扫描影像。9.2.7 扫描影像数据:包括各种界线划定及确权资料的各种影像数据。9.2.8 DOM 数据:1:10 000DOM 影像数据。9.2.9 元数据: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元数据、DOM 元数据等。9.3 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9.3.1 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9.3.1.1 图形数据采集。以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地籍调查表、工作底图,采集土地权属界线数据;地类图斑、线状地物等数据可直接采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9.3.1.2 拓扑关系构建。对
53、图形数据进行拓扑检查,建立拓扑结构。9.3.1.3 属性数据采集。按规定的数据结构输入属性数据,并进行校验和逻辑错误检查。9.3.1.4 分幅数据接边。接边后图廓线两侧相同要素的图形、属性数据应保持一致。9.3.1.5 相关文件扫描。对纸质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审批表、土地证书、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指界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等重要资料,以 jpg 文件格式保存到相应案卷中。9.3.1.6 数据检核与入库。检查数据完整性、准确性、逻辑一致性,以及数据分层和文件命名的规范性等,满足要求的导入数据库。9.3.2 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管理系统以 GIS 平台为基础,对土地权属数据和土地权属争议数据进行管理,构建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固定服务期劳动协议模板版
- 2024年香港地区离婚协议模板版
- 2024年度债务转移协议规范格式版
- 宽带合作经营合同模板
- 房子基建合同模板模板
- 台车出售合同模板
- 历山路租房合同模板
- 运营项目政府采购合同模板
- 狗寄养合同模板
- 隔离带维修合同模板
- 2023年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 我的连衣裙【经典绘本】
- 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概述
- 猴的介绍(终稿)
- 宇视科技门禁系统对外接口文档说明(宇视科技)
- 磷化铟(InP)集成光芯片方案是满足下一代高性能网络需求的重要发展方向
- SY4204油气田集输管道工程检验批表格
-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初中英语牛津译林版九年级上册Unit7Filmsunit7话题写作专练
- 《瑞幸咖啡营销研究(论文)》
- 2022年喀什地区喀什市税务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