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学号: 0909174134唐代边塞诗的艺术特征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别: 2009级 姓 名: 韩璐 指导教师: 佟玉华 2013年04月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唐代边塞诗的艺术特征摘要:“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到激动人意” 1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文化的精粹,那唐朝边塞诗就是精粹中的奇葩,引人瞩目。这篇文章从唐代边塞诗发展过程的研究入手,以唐代边塞诗艺术特色为研究对象,就初唐的郁勃,盛唐的豪雄,晚唐的萧飒进行探讨,凸显了唐代边塞诗真实多样,思乡爱国的艺术特色。关键词:边塞诗 风格演变 爱国 真实 多样The Artistic
2、 Features of Poems of Tang DynastyAbstract Tang poem, is warfare, exile, travel, absence, often can feel excited people 1 if the Tang poetry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the Tang Dynasty frontier poems is the flower essences, eye-catching. This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ng poe
3、try of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n the Yu Bo, Tang Hao Xiong, Tangs bleak are discussed, highlighting the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in Tang Dynasty, diversity, artistic features magnificent.Keywords: The frontier fortress poem
4、Style evolution Patriotic True Diversity前 言中国的诗歌在唐朝以前,题材上已经广泛开发,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是在开发程度上各有深浅而已。边塞题材就是一片尚待深拓的莽原。历史偏爱唐人,赏赐其出类拔萃的机会。唐人亦精明的把握这一大显身手的契机。于是边塞诗红火一时,蔚成大观。注: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初唐的诗歌革新,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边塞诗的兴起则是这一革新的重要标志和显著契机。初唐边塞诗的主题风格是郁勃。当时天下刚刚稳定,唐王朝的元气正在上升。但国家时遭侵袭,整体来说,仍尚觉力不从心。因此诗中常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激愤之情并伴有沉重的压抑之感。这种情感主要
5、表现在对于强敌入侵的愤然抗击和对于政治的喟然长叹。前者的代表是骆宾王,后者是陈子昂。他们对边塞生活描绘逼真,感触深沉。盛唐边塞诗的主题风格是豪雄,边塞战争的气势磅礴,赋予它了及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气象雄大,诗中描写了无数军旅英雄,塑造了一系列传奇战争。激荡着唐军克敌制胜的巨大威力,凸显着一种气吞骄虎的雄风。二,刚烈尚武,投笔从戎成为许多边塞诗反复鼓吹的主题。诗歌对忠君爱国做了高度的赞扬,更对武功做了热烈的颂扬。同时普遍厌恶和亲。三,自信观念。诗中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常把破敌立功看得很容易。在写战争苦难时,也有一种雄浑的底蕴。豪气蕴于怨气之中,并不使人感到低沉。四,开创心理。盛唐人有着高远的
6、志向和不破楼兰终不回的战争决心。诗人们对边塞的人情事物充满好奇,诗的境界多有创新。中唐边塞诗的主题风格是苍凉。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不再繁盛,对外战争的优势不再。国土沦丧,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诗人们讽刺唐王朝却又发出深沉的怒吼。表现出昂扬的斗志却又传出叹息和哀怨。这时换兵制度已废毁,边愁乡思也成为边塞诗的主题,出现许多佳篇杰构。当理想的光辉逐渐黯淡之时,现实的色彩正在愈加浓厚。晚唐边塞诗的主体风格则是萧飒。感情压抑,景象悲苦,色彩阴郁,意绪低沉。诗中对血与死的描绘令人触目惊心。把边塞与死亡连在一起,已成为习见现象。英雄主义的热情日趋消冷,人道主义的新潮代之而起。为士兵的呼号更加痛切,对凡庸军将的
7、批评更为尖锐突出。景物描写也常显出一片萧瑟沮丧,悲苦、绝望情绪十分浓重。纵观唐朝边塞诗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苦寒悲壮,建功爱国,真实多样 的艺术特征一苦寒悲壮的边塞诗中国古代最强大鼎盛的唐朝是对外战争最频繁激烈的时期。一方面,胜利的边塞战争高扬了国威。另一方面,这些战争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此,边塞诗就有了深沉哀婉的苦寒性。唐边塞诗苦寒特色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边疆有两个显著特点:(1)易守难攻。形势险要的险关要隘高山大川是防卫边塞的天然屏障,万里长城蜿蜒于雄蜂高岭间。(2)环境恶劣,到处是冰天雪地和瀚海沙漠,偏远荒芜人烟稀少,与内地景观形成强烈反差。这是苦寒特色形成的自然基础
8、。唐代边塞诗苦寒特色的形成,还与边地开发迟滞有密切关系2。唐代,不论是以北方为中心,三北边地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荒寒落后是边塞地区的基本特征,这是苦寒特色形成的社会基础。当然,唐边塞诗苦寒特色的形成也离不开诗人的艺术追求。为了抒情需要突出苦寒的特色,以奇险荒芜的边塞做背景。把人类的各种感怀和情思注入其中。火与血,生与死的场面被夸张强化,感动了作者也震撼了读者。荒芜的边地之景,恶劣严酷的边塞环境突出了唐边塞诗的地域性,表现了其苦寒特色。然而自然写景只是作者抒发情怀的前提和基础,展现主体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情感才是边塞诗苦寒特色的重心。这种深层内蕴主要包括有志难酬有功不赏的苦闷、征行劳作之苦、面对血
9、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的抉择之苦,有家难归的乡恋之苦。因此唐代边塞诗的苦寒内涵本质上是一种悲壮的人生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面对那空旷的天地裹卷的萧索和寂寥,诗人们得意的大笑:这昭示着雄浑与伟大的萧索和寂寥是拥挤精致的长安城永远无法编排的奇观。政治的对立阻挡不了文化的沟通和融合。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诗人们不再纠结于世俗的繁文缛节,不再为平仄格律煞费苦心。胸中满是疏朗,豪情,洒脱。这种疏朗,豪情,洒脱不是刻意装出来的而是由内心洋溢出来的。面对苦寒诗人们更多的是悲壮而不是哀怨,一改历代文人软弱的形象。这才是大唐的诗人,这才是大唐的诗歌,这才是大唐的气象!
10、唐朝战争的惨烈恒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内在心灵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撼。描写边塞战争的惨烈以及由此而生的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就成为边塞诗苦寒主题表现的重心。唐代边塞诗有许许多多对残酷边战的描写4:“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年年征战不得闲,边人杀尽唯空山。”“积尸川没岸,流血野无尘。今日当场舞,应知是战人。” “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六军将士皆死尽,战马空鞍归故营.”这种惨烈的征战,时间上具有恒久性:“岁岁征兵去,难防塞草秋。”“世世征人往,年年战骨深。”空间上有广泛性:“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大规模的民族冲突造成了巨大的牺
11、牲与伤亡,这些描写成了诗化的战争“诗史”,与史籍相辉相映。大规模的民族战征使双方死伤异常惨重,可以想像这些边塞征战的惨烈与残酷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诗人笔下写了那么多的流血牺牲: “战血染黄沙.风吹映天赤。”“誓心清塞色,斗血杂沙光。”“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错。”“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这些触目惊心的视听犹如诗文中的着重号,不时提醒人们对惨痛代价与战争灾难的关注。这些用鲜血为代价的民族征战,强烈地震撼着唐朝有良知的文人,使他们在礼赞大唐帝国赫赫武功时,转入了对无休止战征的冷峻的思考,形成了唐朝边塞诗中深沉哀婉的悲剧苦寒精神。苦寒悲壮的边塞诗是唐诗
12、的杰出代表,也是唐诗中最出彩的一部分为唐诗之精华。注:李炳海、于雪棠著唐代边塞诗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二建功爱国的边塞诗边塞诗是盛开在唐诗国度里的一朵奇葩,是鸣响在“盛唐之音”中的强音。涵容其中的爱国精神更是撼人心魄,激人奋发。中国唐代是个昂扬进取,明朗健康,魄力雄大的时代。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汉唐虽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豪未想到毫不介怀”(坟看境有感) 3 这种伟大的恢宏精神深厚的积淀在文人学士身上。他们怀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嘖西官军)的豪迈气概和“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李白塞下曲)的宏伟理想,离开
13、书斋,投笔从戎。在诗人笔下西部山川处处洋溢着昂扬进取和乐观豪迈。唐代边塞诗中所展露的不是杏花春雨,晓风残月而是奇苦天地,然而,在“也知塞垣库,岂为妻子谋”(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誓将报主静边尘”(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抒情。主人公那里总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超越苦难,对于祖国边塞的这些奇美风景诗人们感叹:“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岑参优钵罗花歌)“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岑参经灿透过诗人们对此妙手回春的描写不难看出他们对西部边塞之地的热恋和蓬勃旺盛的时代精神。唐代边塞诗所展现的是西部的山川画卷。是“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奇寒,是“蒸沙烁
14、石燃虏云”的酷热,这西部的瀚海和草地没有让诗人们望而却步,伤感消极,相反,它成为诗人学士建功报国的绝好机会,使人感到乐观自信,正如黑格尔所说:“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5 唐边塞诗写悲情别绪,征战死亡,却能从边愁哀怨中走出来赋予哀怨愁苦以深沉壮美的新意,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人轻宕一笔以月照长城的苍莽景象寄寓了戍边将士丰富而高昂的情感世界。又如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15、。不教胡马度阴注:全唐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山” 4的壮美誓言,令人心动神摇。再如王维老将行“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老将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老将行不愧为一曲爱国英雄的交响乐。西部边塞诗的爱国品格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的豪迈情怀。有“相看白刃血纷纷,带斯从来不顾勋”(高适燕歌行)的牺牲精神;有“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记李将军”(高适燕歌行)的必胜信念。也有“百战沙场碎铁衣,
16、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干骑归”(李白从军行)的宏伟气魄。边塞诗的爱国精神是人类的归属感与角色意识自觉的产物。也是富有家国意识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形式。民族冲突与融合带来的尚武精神,强化了唐代边塞诗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勇于献身的报国热情,为传统的任侠风尚提供了精神动力。侠义传统与尚武精神的结合造成了中华民族刚健勇武的性格,使早期中国文化充斥着青春的朝气活力。所以说,唐代边塞诗所表现的爱国尚武的民族性格,具有承载传统文化精神的意义 四真实多样的边塞诗唐朝边塞诗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诗作多方面表现了戍边守土的人生体验,诗化地记录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由对抗走向融合的过程,表现了两种的
17、文明冲突的惨烈状况与生存竞争带来的民族征战的现实。有强烈的民族情感与爱国精神,也有建功立业的理想歌唱。表现出勇于献身的尚武精神和报国情怀。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与诗化表现,不仅写出了民族冲突的战争悲剧和命运悲剧,也从历史高度、人性高度表现了农耕民族的生存缺憾,使边塞诗充满了悲剧精神,极大提高了边塞诗的内涵和深度。表现征夫思妇思家念亲的诗篇,是故土难离的乡恋情结,表现了以农耕为主的中华文明留恋故乡的文化特征:而边塞风俗诗,则从风物特产、民情风尚等角度。展现了边地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成为充满异域情调的风俗画卷。在战争题材之外,又为边塞诗增添了神奇异趣的诗情画意。成为边塞诗地域性特征的集中体现。所以唐代边
18、塞诗具有广泛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性唐代边塞诗真实的记录了将士们;平定边疆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做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毛诗序)6。诗人们把诗情投向将帅们的同事并未忽略普通士兵。他们真实的礼赞了兵士们为了“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焦”(岑参)4所表现出来的凛然和牺牲。在诗人看来他们为国捐躯,忘却自我“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其三),“愿的刺身常报国,何须生人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他们有着战胜骄虏的雄豪气度:“五千甲兵胆力粗”(岑参玉门关盖将士军歌),“四海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台歌奉送大夫出师西征);这些描写刻画了普通士兵群像,是边塞诗真实性的体现。唐朝边境战事
19、繁多,边塞生活多彩,边塞诗的内容呈现多样性,有描写边塞独特风光的如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有抒发征夫怨妇相思离别之情的如高适的“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燕歌行);有表现人民和平愿望反对战争的如杜甫的兵车行谴责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有揭露统治者昏庸无能的如戎昱的塞上曲“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有描写边防将士英雄的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和出塞,以“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0、.之句,歌颂了边防将士的英勇精神;有歌颂正义战争的。有鼓励边将立功的,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4鼓励友人像汉将窦宪那样建立边功。 边塞诗在唐朝达到鼎盛。唐人以其特有的胸怀和豪放的气质为后人留下来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唐代边塞诗是古代边塞诗的前期阶段,是边塞诗创造由定型走向成熟进而臻于辉煌鼎盛的时候。创作在史诗上具有艺术范型意义。白马篇、塞下曲、塞下、度关山、梅花落、少年行、出塞、等诗作在描写苦寒征戍、豪侠任气、尚武报国、思乡怀归的思想情感时,已形成一系列的艺术范式,许多边塞诗篇成为后来诗歌创作借鉴的范本,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参考文献1南宋严羽著沧浪诗话诗评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