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土地确权技术设计方案十三标 项城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土地使用权 登记发证项目 第十三标段 技术设计书 河南省时代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4月17日 项城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土地使用权 登记发证项目 技术设计书 编写单位:河南省时代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编写人:张鹏 2015年4月17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2015年 月 日 1、项目概况0 1.1、项目名称0 1.2、实施地点0 1.3、项目基木情况0 1.4、主要工作内容0 1.5、采用的数学基础1 1.6、地籍图分幅、编号、名称2 1.7、工作目的2 1.8、使用软件2 2、编制依据及原则3 2.1、编制依据3 2.2、编制原则3 3、
2、引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4 4、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5 4.1、技术路线5 4.2、技术方法6 5、投入的主要人员和设备汇总表6 5.1、投入的主要人员汇总表6 5.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汇总表7 6、项目工作进度安排表9 7、己有资料收集10 7.1、基础地理资料10 7.2、权属资料10 8、土地权属调查11 8. 1、基本要求11 8.2、土地权属状况调查13 8.3、绘制宗地草图 18 8.4、填写地籍调查表19 9、地籍测量20 9.1、地籍控制测量20 9.2、界址点测量25 9.3、地籍图测绘27 9.4、宗地图的编制 35 9.5、地籍索引图编制35 9.6、面积计算36 10、地籍
3、调查结果公示及确认36 11、土地登记发证36 11.1、土地登记申请36 11.2、权属审核37 11.3、土地登记公告37 11.4、注册登记37 11.5、颁发证书38 11.6、己有土地登记结果的处理38 12、成果汇总38 3 / 49 12.1、数据汇总39 12.2、图件编绘39 12.3、文字报告编写39 13、提交成果41 13.1、数据成果41 13.2、图件成果41 13.3、文字成果42 13.4、土地登记成果42 13.5、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成果42 农村土地确权技术设计方案十三标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项城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土地使用权賢记发证项目。
4、1.2、实施地点 三店镇及其辖区范围内。 1.3、项目基本情况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居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中游。 境域南北长49. 5公里,东西宽35. 25公里。西邻上蔡县、商水县,东连沈丘县,北 及及淮阳县隔河相望,南及平舆县接壤,东南及安徽临泉县毗临。全市辖3乡12镇 6个办事处,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人口 117万人。项城历史悠久辉煌,文化底蕴 深厚。项城古称项子国,汉初置项县,南北朝宋时易名项城县,1993年12月经国务 院批准撤县设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本次投标范围:第十三标段(项城市三店镇及其辖区范围内共8. 566平方公里 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土
5、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 1.4、主要工作内容 1、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 (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调查 以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范围内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地类代码203)范围为基 础,按照实际使用情况,查清农村居民点范围内宅基地和其他土地的权属界线、面 积、用途,形成权属界线、地籍调查成果资料,该项调查称为村庄地籍调查。根据 0 / 49 农村土地确权技术设计方案十三标 符合土地登记要求的权属、地籍调查资料,将宅基地使用权和村庄内的其他建设用 地使用权登记给具有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 在全镇范围内,查清独立于城镇、建制镇、村庄以外的,集体所有土地上的独立 工矿企
6、业用地中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属界线、而积、用途,形成权属界线、 地籍调查成果资料。根据符合土地登记要求的权属、地籍调查资料,将集体土地建 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给具有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 2、土地登记 3、颁证 4、农村集体土地使有权数据库建设 5、成果汇总 (1)数据汇总 (2)图件编制 1.5、采用的数学基础 1、测绘比例尺 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采用1:500比例尺进行测绘。 2、测量基准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类型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中央子午线114。45。 3、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采用米(m),面
7、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 用公顷(hm:)或亩,长度小数点后保留1位,而积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1.6、地籍图分幅、编号、名称 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图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其图幅编号采用图廓西南角 坐标10公里数(小数后两位)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半短线连接。 1.7、工作目的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按照土地总登记的模式,全面准确查清农村宅基 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状况,掌握真实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权属情况和基础 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登记的社会化服务,满足 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1.
8、8、使用软件 1、南方CASS8. 0; 2、测量电子记录手簿; 3、中海达GPS数据处理软件1. 0.11; 4、苍穹软件; 5、Microsoft Off ice 办公软件等; 6、ArcGis MapGis软件; 2、编制依据及原则 2.1、编制依据 1、木项目招标文件及其中引用的技术标准、依据和各种技术资料; 2、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质量管理及 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等; 3、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和调查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 4、我公司的综合施工能力、技术实力、现有的仪器设备以及近年来参加类似工 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 2.2、编制原则 1、仔细审阅木项目招标文件
9、中的所有事项、格式、条款及要求,严格遵循 招标文件中的各项规定,使技术方案充分满足业主和标准的要求。 2、在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充分地考虑了木工程的工作特点、 工作难度及当地的气候情况,合理组织人员、设备、物资进场,科学组织施工。 3、在满足本项目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该项目成果作为项城市土地信息 基础数据,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使其能够满足其他行业对数据基 准和要素的要求,表现出优秀的共享性和前瞻性。 4、积极采用当前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5、严格按照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作业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 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作业安全管理,
10、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木工程优质、高 3 / 49 农村土地确权技术设计方案十三标 效、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社会信誉。 6、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确保依法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充 分体现测绘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地方政府服务的宗旨。 7、成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全力以赴搞好本项目建设。 3、引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本项目要求所依据的规范和标准如下(不限于此):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标
11、准时点统一更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省级核查办法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监理办法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市级汇总技术规程 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 土地登记办法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确定土地使用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地籍调查规程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包含便不限于以上规范和标准,以上规范和标准如有变化,以最新发布的为准。 4、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4.1、
12、技术路线 充分利用己有的调查成果,依据地籍调查的要求,实地调查实际所有和使用状况, 通过调绘或者实测形成地籍调查成果。地籍调查成果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用于土 地登记。全部地籍调查成果用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建设。 4.2、技术方法 根据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以及己有土地登记和土地 权属资料,对农村居民点范围内外的宅基地使用权进行权属调查,对城市、建制镇、 村庄以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调查;依据省统一布设控制点,运用实测法(解 析法),采用1:500比例尺,对调查成果进行实测,获取农村居民点内外每宗宅基 地和其他土地,以及城市、建制镇、村庄居民点以外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
13、、界址、 用途、而积、分布及土地利用情况等信息。在查清、确认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 用权基础上,按照土地登记办法和有关规定进行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 权总登记,发放土地证书,建立县级土地权属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5、投入的主要人员和设备汇总表 5.1、投入的主要人员汇总表 投入本项目主要技术人员情况汇总表 F: 姓名 学历 职称 从事该工 1 周洪壳 男 本科 高级工稈师 1989 年 2 刘光辉 男 本科 注册测绘师、工程 2005 年 3 张鹏 本科 T程师 2009 年 4 袁爱民 男 本科 匸稈师 2000 年 6 周兴来 男 本科 工稈师 2005 年 7 尚俊伟 本科 丁程师 2
14、006 年 8 甘权兵 男 大专 助理工稈师 2008 年 9 干祥 本科 助理T稈师 2010 年 1 安紫东 本科 助理T稈师 2011 年 1 庄庆业 中专 持术员 2009 年 1 马楠 中专 持术员 2006 年 1 付晓鹏 男 中专 技术员 2008 年 1 杜志文 男 中专 技术员 2006 年 1 张龙 男 中专 技术员 2009 年 5.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汇总表 计划用于本项目的仪器设备 号 设备 名称 型号 制造年份及 使用年限 现状 (新旧程 数量 (台) 自有或 租赁 1 GPS接收机 中海达 2012年,8年 九成新 5 自有 2 全站仪 GTS332 2009
15、年,7 八成新 2 自有 3 全站仪 GTS102N 2009 年,7 八成新 6 自有 4 全站仪 GTS226 2009 年,7 八成新 2 自有 5 汽车 五菱荣光 2009 年,5 八成新 2 自有 6 台式电脑 联想 2008 年,5 七成新 10 自有 7 笔记本电脑 G460 2010 年,5 八成新 16 自有 8 打印机 HplOOOp 2012 年,8 全新 2 自有 9 扫描仪 HD 3630 2010 年,8 九成新 1 自有 10 绘图仪 HP500 2010 年,8 八成新 1 自有 11 软件 南方 2015 年 8套 自有 9 / 49 6、项目工作进度安排表
16、项城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项目第十三标段工作进度安排表 农村土地确权技术设计方案十三标 7、已有资料收集 调查前需要收集有关资料,主要包插以下几个方面: 7.1、基础地理资料 收集相应比例尺最新地形图、地籍图、影像图、项城市D级、E级GPS控制点成 果资料,全省统一控制测量D、E级GPS控制点成果资料。控制点成果在应用时应进 行检测,确认其点位稳定、可靠后方可使用。如点位有位移或破坏,应剔除,并应 有检测记录及分析报告。 7.2、权属资料 (1)以往调查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2)政府最新划定、调整、处理权属争议界线图件、说明及有关文件等资料。 (3
17、)土地登记发证资料。 (4)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转让等相关资料。 (5)建设用地审批文件。 (6)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 (7)以往调查未处理或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资料。 (8)及调查有关的其他权属调查资料。 8、土地权属调査 8. 1、基本要求 (一) .基本单元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凡被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 或者空间称为宗地。 (1) 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应在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内划分。 (2) 土地权属有争议的地块可单独设为一宗地。 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连成一片,且为一个使用者的,应根据 实际使用情况,分别划分宗地。 学校、养老院、村组办公场
18、所、卫生设施等应单独划宗;社区、村庄内部的公用 广场、停车场、道路、公共绿地、公用设施用地、空闲地以及其他集体土地建设用 地等可单独设立宗地。 (3)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处院落作为宅基地的,由各使用人协商 确定使用范围和界线,按协商结果,为各使用人划分宅基地宗地;各使用人协商同 意为共用的,确定为宅基地共用宗地,各使用人为共同使用人。各使用人协商未果, 又不同意共同使用,且及四邻无争议的,确定为争议宗地。 (4) 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内,只建围墙未建房或打好基础未建房或批而未用的, 能够明确土地使用者的,应按宅基地宗地或者集体建设用地宗地进行地籍调查。 (5) 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内
19、,房屋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坍塌或者部分坍塌的地块, 经集体土地使用权人同意,应按宅基地宗地或者集体建设用地宗地进行地籍调查。 (6) 经依法批准、核准的设施农用地,可按集体农用地宗地进行地籍调查。 (7) 宅基地范围不明确的,经村组农民集体同意后,原则上按农民实际建造房屋 及附属生活设施的现状范围确定宅基地范围,再进行地籍调查。 (二) .一般规定 (1)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开展集体土地使用权权属调查。经集体土地使用者实地指 认,实地确认界址点和界址线。 (2) 按照划定的地籍区、地籍子区统一组织地籍调查工作。查清地籍区、地籍子 区内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状况。 (3) 已有地籍调查成果中
20、,村庄未开展调查或宅基地未按土地使用者分宗调查的, 应按照本细则的规定进行调查。 (4) 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宅基地使用权和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成前己列入市、县政府批准的拆迁改造或 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计划、规划的村庄用地,可不再按照本细则的要求,进行权属 调查;但应根据己有土地登记资料或者经实地调查确定使用人以及土地面积后,整 理拆迁村庄的地籍资料,及当地人民政府的拆迁改造或者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计划、 规划一并整理存档。 (5) 己有集体土地使用权权属调查、地籍测量资料经检核符合本细则要求,由调 查人员出具核实结论(见省厅细则附录I),不再重新调查。
21、 (三) .预编宗地代码 13/49 农村土地确权技术设计方案十三标 (1) 根据制作的调查底图显示的宗地,按照划定的地籍区、地籍子区,在地籍子 区内从北到南、从西向东,统一预编宗地代码,并标注在调查底图上。 (2) 未制作调查底图的,应按照划定的地籍区、地籍子区,结合土地权属调查进 展,在地籍子区内,从北到南、从西向东,统一预编宗地代码。 8.2、土地权属状况调查 (一) .调查内容 (1) 土地权利人。调查核实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土地权利人的名称、单位性质、 行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及其身份证明、代理人姓 名及其身份证明等。 (2) 土地权属性质及宗地土地权属类型
22、代码。调查核实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 集体土地使用权类型以及使用期限等。 (3) 土地位置。调查核实土地坐落、宗地四至、所在地籍区、地籍子区和所在图 幅等。 (4) 土地用途。按照实际使用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二级类确定地类,作为土地用途。 (5) 其他。其他需要调查的内容。 (二) .指界 1. 一般规定 (1) 批准文件明确规定使用界线的宅基地或者集体建设用地宗地,经实地核实 界址无变化的,可直接利用己有资料填写地籍调查表,原批准文件作为地籍调查表 的附件,不再指界签字,应在地籍调查表的权属记事栏中予以说明。 (2)土地权属来源资料中界址不明确的宅基地或
23、者集体建设用地宗地,以及界 址及实地不一致的宗地,应现场重新指界,并将实际用地界线和批准用地界线标绘 到调查底图上,并在地籍调查表的权属记事栏中予以说明,宗地草图和宗地图(见 省厅细则附录J)按照实际用地界线绘制。 (3)无土地权属来源资料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宗地,根据实际使用情况, 由权属界线两侧的宅基地使用权人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协商,根据实际利用状 况及地方习惯现场指界,宗地草图和宗地图按照实际用地界线绘制。 2. 通知指界 根据调查计划,将指界通知书(见省厅细则附录C)送达调查宗地和相邻宗地权 利人并留存回执。 3. 指界人 (1)宅基地由户主指界,签字,加按手印,并出具户主身份证
24、明和户口簿。户 主外出的,可委托成年家庭成员指界、签字,村组负责人或村民代表作为指界委托 和指界结果见证人在备注栏签字;户主或其成年家庭成员均无书写能力的,可按指 印,由村组负责人或村民代表作为见证人在备注栏签字,并注明按指印者姓名;整 家外出或只有未成年人在家时,先由村组负责人或村民代表按照实地现状指界测量, 待户主或其委托的成年家庭成员认可后,再完善签字手续。 (2)村组农村集体管理使用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由村组农民集体负责人、村民 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指界,并签字,加盖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公章;村民小组农民集 体经济组织不健全、无公章的,以所属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章代替。 (3)法人使用的集体土地建
25、设用地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者委托代理人 指界、签字加盖法人公章。个人使用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由集体土地使用权人出 具使用证明后,由个人指界。 (4)共用宗地,由共用人共同指界或共同委托代理人指界,代理人可包括其他 共用人,并出具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和指界委托书。 (5)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由国有土地使用权人指界。 (6)邻宗地为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集体土地的,邻宗地指界人为集体土地使用 权人。 (7)邻宗地为单独划宗的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且以线状地物宗地边缘为界 的,邻宗地指界人为县级国土资源部门。 (8)邻宗地为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的,可根据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权 属来源资料单方指界,
26、邻宗地指界人为县级国土资源部门。 4. 指界要求 (1)调查人、本宗地指界人及相邻宗地指界人应同时到现场进行指界,并在地 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确认。权利人是个人的,签字后,应加按指印。 (2)指界时,调查员应查验、收集指界人身份证明。 (3)调查员对指界人指定的界址点,应现场设置界标,确认界址线类型、位置, 并标注在调查底图上及地籍调查表上。 (4)权利或界址有争议的,应及时进行现场调解,按照调解结果确定土地权属 和界线。现场调解未果的,应在宗地草图中注明争议的位置和范围,调查记事栏内 写明该争议是土地权利争议或宗地界址争议。该宗地作为争议宗地,待以后依法调 解处理后,再申请登记。 注:权利争议
27、,是指宗地的界址位置及四邻无争议,但宗地的使用归属有争议。 界址争议,是指宗地的使用归属无争议,但及四邻存在界址位置争议。 5. 违约缺席指界 (1)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线根据土地权属来源资料及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 (2)如双方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人员依据土地权属来源资料、实际使用现 状及地方习惯确定。 (3)将现场调查结果及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见省厅细则附录F)送达违约缺 席者。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15日内,重新提 岀划界申请,如逾期不申请,经公告15日后,则上述(1)、(2)两条确定的界线 自动生效。 6. 指界结果处理 (1)现场指界无争议的,填写地籍调
28、查表,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2)权利有争议的宗地,由调查人员和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人作为木宗地指界 人签字盖章。 (3)界址有争议的土地,由调查人员和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人根据调查情况和 结合实地状况,划定争议界线,并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4) 指界人在指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参照违约缺席指界规定 执行。 7. 界址点和界标设置 界址点设置 (1) 界址点应根据指界人指认的权属界线情况确定。 (2) 界址点的设置应能准确表达界址线的走向。 (3) 相邻宗地的界址线交叉处应设置界址点。 (4) 在一条界址线上存在多种界址线类别时,变化处宜设置界址点。 界标设置 (1)
29、界址点应全部设置界标,界标类型和规格应符合本细则附录H。设置界标 有困难时(如界址点在水中),应在地籍调查表中,采用标注界址点位和说明权属 界线走向等方式描述界址点具体位置。 (2) 按照3. 1.2.5规定不再重新调查的界址点,己设界标损坏的,应根据己有 解析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等资料,采用现场放样、勘 丈等方法恢复界址点,补设界标。 界址点号 以宗地为单位,从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从“J1”开始顺序编写界址点号;地籍 调查表和宗地草图、宗地图采用此编号。 界线位置 (1)以路、沟、渠、墙栅、脊沟等为界或参照其划界的,按照界线及线状地物的 关系,以内、夕卜、中分别注记界
30、线位置。线状地物属于本宗地的,按照“外”或“外 XX米”注记;线状地物不属于本宗地的,按照“内”或“内XX米”注记;线状 地物分别属于相邻两宗地,按照“中”或者“中XX米”注记。 (2)路、沟、渠、脊沟等线状地物单独划宗,木宗地以线状地物宗地界线为界的, 按照“边”注记。 (3)线状地物宽度应实地丈量,并作记录。 界址边长 界址边长根据实测(解析)法测量的界址点坐标反算获取。 8.3、绘制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处理 土地权属争议和检核地籍图精度的原始资料,必须实地绘制。 (一)宗地草图的内容 宗地草图的内容包括:木宗地预编宗地号、宗地使用者
31、名称;木宗地界址点(包 扌舌相邻宗地落在本宗地界址线上的界址点)、界址点号及界址线;确定界址点位置、 界址边方位所需要的地物;界址边长、界址点及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和条件距离、 地物点间的关系距离和条件距离;相邻宗地的预编宗地号和土地使用者名称及相关 地物;指北线、图框、比例尺、丈量者、丈量日期等。 (二)宗地草图绘制要求 1. 宗地草图幅面规格为A3、A4,比例尺为概略比例尺,但必须是100的整数倍。 2. 宗地草图上所有数据必须实地勘丈并现场记录。字迹工整、线划规则,不得 涂改。 3. 勘丈数据均须在图上标注,界址点间距注在界址线外,其余数据注记在界址 线内。 4. 用2H、3H铅笔绘制草
32、图并注记,数字注记字头朝北或朝西,斜线排列的数字, 注记字身应垂直于斜线。 5. 宗地过小时,可放大绘出;过大时可分幅绘制或适当缩小比例尺。 6. 每个宗地均须绘制宗地草图。 8.4、填写地籍调查表 (1) 、调查人员应现场将界址标号、界桩种类、界址线类别、界线位置等指界 结果填写在地籍调查表中,并由指界人签字盖章。 (2) 、填写要求 乩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表、图、实地三者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字迹清楚整洁。 b. 填写的各项内容只可划改、不得涂改,也不允许连环划改;同一项内容划改不 得超过两次,全表划改不得超过两处。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 c. 每一宗地填写一份地籍调查表
33、。项目栏的内容填写不完的可加附页。 9、地籍测量 9.1、地籍控制测量 (1)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分为地籍首级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的布设。 (2)乡(镇)政府所在地至少有两个等级为一、二级的加密控制点,要求至少 和一个同等级(含)以上的控制点通视。 (二)地籍首级控制网 以全省统一布设在测区范围内的D、E级GPS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点的起算依据。 (三)地籍平而控制网的加密 (1)在D、E级GPS控制点基础上,采用GPS RTK的方法加密一、二级平面控制 点。 采用GPS RTK加密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点时,为求取精确的转换参数,联测3个以 上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点。 (2)一、二级加密控制点密度,每个自然村
34、不得低于2个。 (3)一、二级加密控制点点位视野应开阔,周围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 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以避免对卫星接收信号的影响,每个点至少有 一个通视方向,两点间间距大于300米;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易于扩展、土质坚 硬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建、构筑物上,便于埋石和观测,并能长期保存。 (4)一、二级GPS点布设时在栓地面、沥青路而或固定建筑构筑物上用直径 16-18mm钢筋GPS点标志,并在点的四周切割边长15cm的正方形框线;线宽约lcm, 21 / 49 农村土地确权技术设计方案十三标 刻深5-10mm,能够长期保存。 (5)点编号以乡为单位进行统一编号,如:I 100
35、3, I表示等级,1指乡的自 然顺序号,003为自然编号。一、二级GPS点均应绘制点之记,点到邻近地物的距离 标注不少于2个,应注明标石种类及等级,还应描述到达该点的概略方位、道路交 通情况,以及点位处的地貌特征等。 (6)一、二级GPS RTK测量技术要求按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 态测量(RTK)技术规范相应规程执行: 1、RTK卫星的状态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观测窗口 状态 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 星个数 PD0P 值 良好 2 6 4 可用 5 24 且 W 6 不可用 6 2、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3 / 49 农村土地确权技术设计方案十
36、三标 等 级 相邻点间 平均边长 /m 点位中 误差 /cm 边长相对 中误差 及基准站 的距离/Km 观 测 次 数 起算点等级 级 500 W 5 W 1/20000 W5 24 四等及以上 级 300 W 5 W 1/10000 W5 23 一级及以上 级 200 W 5 W 1/6000 W5 22 二级及以上 (8)高程控制网点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求取。 (四)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的方法 (1)采用GPS RTK定位和导线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 (2)图根点设置应能够长期保持,在硬化地面一般采用钢钉、水泥钉、刻记进 行标识;土质地面用木桩。 (3)图根点
37、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编号,如:李庄村,LZ001, LZ为行政村汉语 拼音首字母缩写;001为自然顺序号。 (4)图根点可采用全站仪和GPS RTK两种方法测定,其中RTK测定必须有检核 条件。 RTK (含CORS)图根点的测量 (1)采用RTK方法布设图根点。保证每一个图根点至少及一个相邻图根点通视。 (2)为保证RTK测量精度,应进行有效检核。检核方法有两种: 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 于3cm、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而坐标和 高程; 在测量界址点和测绘地籍图时采用全站仪对相邻RTK图根点进行边长检查,其 检测边
38、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大于l/3000o (3)RTK图根点测量的观测和计算等按照CH/T 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 量(RTK)技术规范执行。 图根导线测量 (1)当采用图根导线测量方法时,导线网宜布设成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其 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 表2图根导线测量技术指标 等级 附合导 线长度 (km) 平均 边长 (m) 测 回数 测回 差 () 方位角 闭合差 ()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 差 DJ: dj6 一级 1.2 120 1 2 18 24 S 1/6000 二级 0. 7 70 1 40列 1/4000 (2)图根导线点用木桩或水泥钢钉作标志,其数量以能满足界址点测量
39、和地籍 图测量的要求为准。 (3)导线上相邻的短边及长边边长之比不小于1/3。 (4)如导线总长超限或测站数超限,则其精度技术指标应作相应的提高。 (5)因受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图根支导线,每条支导线总边 数不超过2条,总长度不超过起算边的2倍。支导线边长往返观测,转折角观测一 测回。 (6)图根导线可按照CJJ/T8城市测量规范规定进行平差计算。 (7)图根点密度以满足界址点、地物点等测量精度要求为准。 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图根高程控制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施测,高程线路及一级、二级图根平面导 线点重合,其技术要求按照CJJ/T8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9.2、界址点测量 (一)界址
40、点测量方法 本细则规定的界址点测量方法为实测法(解析法)。即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 钢尺等测量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界址 点精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 (二)界址点的精度 实测法(解析法)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精度规定见表3 表3解析界址点的精度 级别 界坍占相对干邻诉拎制占的占付误并, 相邻界土 1卜占间跖误茅 中谣差 介许谋芳 -4-5. 0 + 10. 0 一 + 7. 5 + 15. 0 二 + 10. 0 + 20. 0 沖1 :十地伸用权明品界土|占桔底不低干一、二如 隐蔽界坍占桔传不低 (三)实测(解析)界址点的要求 一般规定 (1)利用
41、全站仪、GPS接收机和钢尺等测量工具野外实测界址点坐标。主要方 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内外分点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 会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方法等。可根据界址点的观测环境选用不同的 方法。 当采用全站仪测量时,观测时应做测站检查,检查点可以是定向点、邻近控制 点和己测设的界址点。 当采用钢尺量距时,宜丈量两次并进行尺长改正,两次较差的绝对值应小于 5cm0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测量界址点,都应进行有效检核。有两种检核界址点测量误 差的方法,一是界址点坐标点位检核,二是界址点间距检核。检核结果应符合表3 的规定。 (2)如果测量员没有参及现场指界,施测界址点之前
42、应根据地籍调查表、宗地 草图和工作底图到现场细致勘查界址点的位置及其周围的环境,为测量控制点的选 取、界址点和地籍图施测方法的选择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经土地权属调查确认的己有界址点,现场核实界标未损坏、移动,并进行 检测,如检测结果在表3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应使用原界址点坐标成果;如检 测结果超过表3规定的允许误差,经相关土地权利人同意后,采用检测的界址点坐 标,并在地籍调查表中的地籍测量记事中说明。 (4)如果土地权属来源资料中给定了满足表3精度要求的新增界址点几何条件 或解析坐标等参数,可根据给定的参数计算放样参数,在实地放样埋设界桩。界址 点放样的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5)测量
43、界址点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应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才能用于作业。观 测角度的仪器级别不低于J6级。全站仪的对中、整平、观测等技术要求按照CJJ/T8 城市测量规范执行。GPS接收机的架设、观测和计算按照CH/T 2009全球定 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执行。 (6)界址点坐标取位至0. OOlmo 适用范围和要求 (1)极坐标法。界址点测量一般采用极坐标法。观测时应采取距离(纵向)和 角度(横向)偏心等技术消除或减弱棱镜中心到界址点的偏差(棱镜对准误差)的 影响。 (2)角度交会法。对于角度观测方便而距离测量有困难或放置棱镜不便的界址 点,可采用角度交会法施测,但交会角应控制在30 -1
44、50的范围内。 (3)距离交会法。其他方法施测困难或不能施测的界址点,可采用距离交会法 施测,但交会角应控制在30 -150的范围内。 (4)直角坐标法。其他方法施测困难或不能施测的界址点,可采用直角坐标法 施测,但界址点到控制线的水平距离及控制线的水平长度之比不应超过l/2o (5)截距法。其他方法施测困难或不能施测的界址点,可采用截距法施测,但 外分点到邻近起算点的距离应小于两个起算点之间的距离。 (6)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方法。能满足表3精度要求的GPS定位方法 主要有GPS实时动态定位方法(RTK)、网络GPS (RTK和CORS)定位方法。观测时, 界址点周围的环境条件应符
45、合GPS接收机的观测条件。 9.3、地籍图测绘 (一)一般规定 (1)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测绘地籍图。地籍图比例尺为l:500o地形要素测量 和表示,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T8)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 12007)的要求执行。 (2)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 (3)地籍图的基本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地籍图平而位置精度 序 旦 项目 图上中误差 (、 图上允许误 H 备注 1 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 0. 3 0. 6 荒漠、高原、山 地、森林及隐蔽 地区等可放宽 1.5 倍。 2 界址点相对
46、于邻近控制点 的占佶悍并 0. 3 0. 6 3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 齿汩1只丘惶盖 0. 3 0. 6 4 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 0.4 0. 8 5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 的点位误差 0. 5 1. 0 (二)地籍图的主要内容和表示方法 地籍图的内容包括行政区划要素、地籍要素、地形要素、数学要素和图廓要素。 1. 行政区划要素 (1)行政区划要素主要指行政界线和行政区名称。 (2)不同等级的行政界线相重合时应遵循高级覆盖低级的原则,只表示高级行 政区界线,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行政级别从高 到低依次为: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乡级界线。 (3)地籍图
47、上不注记行政区代码和邮政编码。 2. 地籍要素 (1)地籍要素包括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地 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宗地号(含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和宗地顺序号)、地类代码、 土地权利人名称等。 (2)界址线及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只表示行政区界线,同时在行政区界线上 标注土地权属界址点,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当 界址线及地形地物要素重合时,要突出显示界址线。 (3)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叠置于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乡级界线 和土地权属界线之下。叠置后其界线仍清晰可见。 (4)地籍图上,宅基地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宗地号及其地类代码用分式的形式 标
48、注在宗地内,分子注宗地号,分母注地类代码。宗地面积太小注记不下时,允许 移注在空白处并以指示线标明。 (5)按照标准分幅编制地籍图时,若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被图幅分割,其 相应的编号应分别在各图幅内按照规定注记。如分割的面积太小注记不下时,可移 注在空白处并以指示线标明。 (6)地籍图上应注记集体土地使用权人名称、单位名称。个人用地的土地使用 权人名称一般不需要注记。还应在内外图廓线之间、行政区界线及内图廓线的交汇 处的两边注记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编号。 (7)地籍图上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用紫色线性区域表示,界址线用红色表示, 其它用黑色。 3. 地形要素 (1)界址线依附的地形要素(地物、地貌
49、)应表示,不可省略。 (2)主要的地形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地理名称等,注记表示方法按 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 1)执行。 (3)可根据需要表示地貌,如等高线、高程注记、悬崖、斜坡、独立山头等。 4. 地物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实地而积大于等于6点的固定建筑物、构筑物,用相应符号表示其位置和占地 情况。 固定的永久性建筑物要测绘其占地状况,在建筑物右上角用分数形式标注层数 和结构,如12/2,分子为层数,分母为建筑物结构代码(见表5),同一栋建筑物, 层数不同的应分别标注。层高低于2. 20m的不作为
50、一层。 表5建筑物结构分类及其代码 结构 分类 钢 结构 钢和 钢筋混凝 钢 筋混凝土 混 合结构 砖 木结构 灵 他结 土 构 缩写 钢 钢、 钢混 钢 混 混 合 砖 木 他 代码 1 2 3 4 5 6 实地占地而积大于等于6m:的台阶、有柱雨蓬等应表示,不落地的阳台、雨蓬 用虚线表示。 建筑物外围小于50cmX50cm的装饰性细部(如墙面外砖柱)可舍去。 室外落地的扶梯、楼梯等允许包括在建筑内,不落地的可舍去。 建筑群内井式建筑中而积大于等于6m:的天井或院子须表示。 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不表示。 城墙及垣栅应表示。 (2) 道路 道路以两旁宗地界址线为界。道牙石线是界址线的要表示,
51、不是界址线的酌情 表示;通过城镇的铁路用相应符号表示。 道路中间或两边的小绿地、小花池、花坛、行树,当面积较大或及界线相关时 表示。 道路附属物、里程碑、筑路牌可不表示。 桥梁、大型涵洞、隧道用相应符号表示,且须符合投影原理。 地下道路、架空道路用相应符号表示。 (3) 水系 河流、湖泊、沟渠、坑塘等以堤、岸为界绘出,有界址线的标明界址线和界址 点;堤面高出地面0.5m以上的,视情况用堤岸符号表示。 河流中线为界址线时,按实际河流中心标绘。 地下河流、地下排水沟不表示。 (3) 地貌 地籍图上不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山区、丘陵区须表示大面积斜坡、陡坎、路堑、路堤、台阶路时,可适当注记 台地、低地
52、、道路交叉口、大面积农地等处的散点高程。 (4) 地类界 宗地内部除建筑物之外的较大而积的绿化地、水面等也应实地测绘,并按相应 图式表示。 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按照沟、渠、路、堤等线状地物,划分为若干个地块。 当地类界线弯曲过多时,在保持地类界线特征的前提下,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最小 地块。 (5) 土壤植被 各宗地外大面积绿化地、街心花园、公园等用相应土壤、植被符号表示。 宗地内的绿地、花坛、零星植被可不表示。 (5)其它 一般电力线不表示,但110KV以上的高压线及塔位应表示。 通讯线、架空管线、电杆、路灯、消防栓、窖井等一般不表示,但及土地他项 权利有关时应表不。 地下室一般不表示,但及
53、土地他项权利有关的大面积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 应表示。 宗地内部的次要道路、水塔、纪念碑及及权属界址无关的围墙可不表示,危险 品仓库、保密车间应注记。 农贸市场内的摊位、临时售货棚不表示。 数学要素 数学要素包括内外图廓线、内图廓点坐标、坐标格网线、控制点、比例尺、坐标 系统等。 图廓要素 图廓要素包括分幅索引、密级、图名、图号、制作单位、测图时间、测图方法、 图式版本、测量员、制图员、检查员等。 地籍图图式见省厅使用权细则附录Ko (三)地籍图全野外数字测图的要求 (1)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全站仪、钢尺和GPS接收机等。这些工 具应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才能用于作业。 (2)实测解
54、析界址点测量方法见9. 8.2o (3)明显地形要素主要采用极坐标法测量。符合RTK (含CORS)系统观测条件 的也可采用RTK (含CORS)定位方法。 (4)其它方法观测困难或不能施测的地形要素可采用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直角坐标法和截距法施测。 (5)应现场绘制地形要素观测草图,观测草图宜选择适当的纸张并作为测量原 始资料保留。 (6)在计算机上采用数字测量软件系统导入外业测量数据,按照4. 2规定的内 容和表示方法等进行编辑处理生成地籍图,地籍图的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分 层、要素代码等应符合数据库建设的要求。 (7)测量技术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T8)的要求。 (四)界
55、址点编号 地籍图界址点号,位于县级权属界线上的界址点按顺时针由Q1开始全县统一顺 序编号;位于地籍区界线上的界址点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由D1开始全县统 一顺序编号;位于地籍子区界线上的界址点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由Z1开始 全县统一顺序编号。地籍子区内的界址点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由N1开始以 地籍子区为单位统一顺序编号。 新增加的界址点编号在同一编号范围内最大界址点编号后续编,灭失的界址点编 号不再使用。 地籍图界址点号和宗地界址点号应建立相应的对应关系。 9.4、宗地图的编制 (1)以地籍图为基础,利用地籍数据编绘宗地图。 (2)根据宗地的大小和形状确定比例尺和幅面。 (3)
56、宗地图的内容如下: 宗地所在图幅号、宗地代码。 宗地权利人名称、面积及地类号。 木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线、界址边长。 宗地内的图斑界线、建筑物、构筑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线。 相邻宗地权利人、道路、街巷名称。 指北方向和比例尺。 宗地图的制图者、制图H期、审核者、审核日期等。 (4)图式见省厅使用权细则附录J 9.5、地籍索引图编制 (1)为便于检索和使用,宅基地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工作结束后,应 以县级为单位编制地籍索引图。 (2)地籍索引图主要表达木调查区内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及其编号,主要道 路、铁路、河流及和图幅分幅的关系等。
57、 (3)地籍索引图在地籍图分幅接合表的基础上参照地籍图缩小编制而成。地籍 索引图的比例尺以一幅图能包含全调查区范围而定。 9.6、面积计算 (1)面积计算是指调查区投影而积计算。包括宗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 面积等。 (2)计算面积的方法主要有几何要素法和坐标法(见省厅细则附录L)。 10、地籍调査结果公示及确认 将“权属无争议、界线清晰、而积准确”的宗地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 内公示地籍调查结果,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间无异议的,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 确认。公示期间有异议的,根据异议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后,再报有批准权的 人民政府确认。 11、土地登记发证 按照申请、审核、批准、注
58、册的原则,为符合土地登记发证条件的宗地办理土地 登记,建立土地登记卡,对因各种原因不能登记发证的宗地,只登记,不发证。 11.1、土地登记申请 (一)土地登记申请书以宗地为单位填写。 (二)由集体土地使用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土地登记申请。 (三)提交土地登记中请材料。 (四)其他相关要求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11.2、权属审核 权属审核应做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和面积准确,主要包括对土地登记中请人审 核、对土地权属状况审核等。 (一)对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材料齐全性进行审核,申请材料的内容、形式 应符合相关要求。 (二)对集体土地使用权申请材料一致性进行审核,所有材料的记载及表述应保
59、持一致。 (三)对宗地界线、地籍调查表完整性进行审核,宗地界线应清晰、完整、无争 议,地籍调查表记载内容应符合相关要求。 11.3、土地登记公告 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内对“权属合法、界线清 楚、面积准确”的宗地进行公告,公告期为7天。 11.4、注册登记 (一)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并填写权属审核情况和登记公告情况, 按照属地登记的原则和法定程序报批。 (二)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簿(卡);以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土地归户卡; 土地登记簿(卡)应加盖人民政府印章。 (三)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证书。共有一宗土地的,应当为共有权利人分别填 写土地证书。 (四)在土地登记簿(卡)的“权利人”和土地证书的“土地使用权人” 一栏, 分别填写“XX单位”或“XX (使有权人姓名)”。 (五)土地登记形成的文件资料,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保管。 11.5、颁发证书 分为土地证书缮证、土地证书发放等。 (一)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所登记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统一颁发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体育产业扶持委托贷款借款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开发与运营合同3篇
- 2024版【劳动关系处理】劳务派遣合同签订流程2篇
- 2024年度商业保理合同标的详细描述3篇
- 2024年物流园区建设运营合作协议
- 2024年房地产贷款风险担保协议2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内部劳务承揽补充协议14篇
- 第五章 谷氨酸的发酵控制课件
- 2024版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全攻略2篇
- 2024年土地承包合同终止后的土地使用权互换协议6篇
- 铁道概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泰语版汉语900句
- 医院药品目录
- 搅拌站常见安全危害及预防演示文稿
- 肾病综合征-课件
- 预注浆后注浆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福田镇农村饮水工程初设报告
- 钢筋混凝土楼板及楼地面构造
- 新疆地方史模版2021
- 生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暨南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