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五章 酸碱盐_第1页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五章 酸碱盐_第2页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五章 酸碱盐_第3页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五章 酸碱盐_第4页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五章 酸碱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说明本章的教学内容包括酸和碱的分类、命名、性质和用途等几个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水和氢气、空气和氧气、碳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本章内容的学习,为第六章金属和盐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有利于学生对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常见的酸和碱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教材将学科知识的学习置于生产生活的情景之中,教学设计从用途出发展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主动性。本章的实验探究比较多,例如:如何证明naoh溶液和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如何证明naoh溶

2、液和co2确实发生了反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加深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不断地系统和深化;通过实验探究,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为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的上述功能,教师要对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实质;教师要巧设台阶,步步深入,将学生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一般规律。对于酸和碱,教材在第三章溶液的酸碱性中提到过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在本章的开头,教材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宏观的定义: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

3、化合物。由于离子的概念初中不作要求,酸碱的严格定义也就无从出现。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拓展视野的形式从电离的角度介绍酸和碱的定义,但在具体要求时不宜加深和拓展。关于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些反应学生已经学过,如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等。但相对于酸和碱的系统知识来说这些知识是零散的,缺乏相互联系的。关于酸和碱的通性,课程标准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只在活动建议中提到比较盐酸和稀硫酸的共性。教材中则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请学生归纳稀酸溶液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回忆、类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课程标

4、准对酸和碱的要求写得比较具体:“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理解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俗名、化学性质和用途”。教材对酸和碱只是笼统以“稀酸的性质、碱的性质”来呈现。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先从具体的物质出发,再归纳通性。这样处理也比较符合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5.1 生活中的酸和碱(共2课时)第1课时 酸、碱的组成和分类一、设计思想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学生在第三章已经学习过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知道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本节课重点在于掌握酸和碱的组成规律、分类

5、方法和命名规则,并通过这些规则的学习,使学生对酸和碱这两类物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将对酸和碱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层面。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多种手段来归纳总结规律。在学生理解规则的基础上,再通过即时强化来巩固学生对规则的掌握,帮助学生内化规则,因此对于酸碱的组成、分类和命名的教学,注重发挥即时反馈和强化环节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的组成特点、分类方法。(2)掌握酸和碱的命名规则。(3)理解碱的物理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酸和碱的组成,体会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归纳方法。

6、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酸和碱在生活中的作用。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酸碱的组成、分类和命名。教学难点: 建立酸和碱的概念。四、教学用品药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固体,氨水,蒸馏水。仪器:小烧杯,玻棒,滴管。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2. 流程说明1学生在综合科学和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对酸和碱有一定的了解,请他们回忆已有知识,能激活记忆,为新知识的掌握提供认知基础。2生活中的很多常见物质中都含有酸和碱,教材的这部分图片很精美,和学生一起阅读、观察,能使学生体会到酸和碱就在我们的身边。3这些常见物质中存在的是什么酸和碱呢?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使学生对酸和碱的种类

7、产生感性认识。4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酸在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5酸的组成中的酸根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需要教师及时讲解,并注意提醒学生并不是所有的酸根都是原子团。6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酸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这部分知识教材写得比较具体,学生自己阅读能够理解,因此请学生小组阅读讨论归纳并说出来。7酸的命名学生没有认知基础,因此这个知识点由老师讲解。8规则类知识的特点是理解容易,记忆不容易深入,因此需要即时地强化和巩固,学生经过一定的练习,将规则与具体的物质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获得了这些规则的内化,就不容易遗忘了。9碱的组成中的金属元素和氢氧根学生都很熟悉,命名也相对简单,且已经有

8、了酸的基础,因此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请他们自主完成。10通过对三句表述的正误判断,来辨析概念,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11将5.2中碱的性质实验提前至这里,可以使学生对碱这类物质有感性认识,也使碱的分类水到渠成。12分析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来归纳碱的溶解性和颜色。引出碱的分类方法。13课程标准对naoh和ca(oh)2的物理性质、俗名有明确的要求,此处通过实验现象做一个专门的归纳,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六、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忆已有知识酸和碱是两类常见的物质,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哪些酸和碱?回忆: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从己有的

9、知识经验出发,引入新课。阅读教材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酸和碱,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酸、含有什么酸呢?我们一起来看教材p34的图片。阅读教材图片,和教师一起认识常见的酸和碱。认识生活中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它们有的在食品中,有的在药品中,有的在家庭用品中,有的在大气中,还有的在我们的体内。常见的酸:柠檬:柠檬酸;番茄汁:乙酸;酸奶:乳酸;蓄电池:硫酸(h2so4);胃液:盐酸(hcl);酸雨:硫酸(h2so4)、硝酸(hno3)常见的碱:油烟净:氢氧化钠(naoh)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中所含有的酸和碱。体会酸和碱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观察酸的组成从这张表格中,大家能发现酸在组成上有什么相似的地

10、方呢?1、酸的组成和分类(1) 酸的组成:酸h酸根硫酸h2so4hso4 硫酸根硝酸hno3hno3 硝酸根碳酸h2co3hco3 碳酸根盐酸hclhcl 盐酸根阅读表格,观察酸的组成特征。观察结果: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形成概念酸就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酸的组成中与氢结合的部分叫酸根,硫酸中含有硫酸根,碳酸的酸根是什么呢?盐酸的酸根呢?从盐酸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酸根不一定是原子团。理解酸的组成和酸根的概念。明确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阅读教材,归纳酸的分类阅读教材p5,小组讨论:教材介绍了酸的几种分类方法?各种分类的根据是什么? (2) 酸的分类有

11、机酸:甲酸 hcooh、乙酸 ch3cooh无机酸:盐酸、硝酸、硫酸、碳酸氢原子数是否含有氧原子一元酸二元酸含氧酸无氧酸hclh2so4h2co3hno3在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习酸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酸的命名(3) 酸的命名含氧酸:某酸h2co3碳酸、h2so4硫酸、h3po4磷酸特例:hno3硝酸无氧酸:氢某酸h2s氢硫酸/硫化氢特例:hcl盐酸/氯化氢注意:溶质为气体的无氧酸,溶质在溶于水之前称为某化某。学习酸的命名方法。 全面理解酸的命名方法。 即时强化小组比赛出题和答题,对常见的酸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训练。以抢答和抢出题的形式相互出题和答题,

12、如一元无氧酸、二元含氧酸、盐酸是几元酸等。练习酸的分类和命名。巩固应用规则。归纳碱的组成和命名酸是一类物质,碱也是一类物质,观察表格,看看碱是由什么组成的?该怎么读?金属元素氢氧根氢氧化钠naohnaoh氢氧化钾kohkoh氢氧化钙ca(oh)2caoh氢氧化钡ba(oh)2baoh氢氧化镁mg(oh)2mgoh氢氧化铁fe(oh)3feoh氢氧化铜cu(oh)2cuoh特例:一水合氨nh3h2o练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表格中的这些碱。阅读表格,观察碱的组成特征:碱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但是一水合氨是例外,它的组成里没有金属元素。碱的命名:除一水合氨nh3h2o外,其余的碱都称为“氢氧化某”。

13、碱的组成和命名都比较简单,学生可自行归纳出来。概念辨析判断正误:酸根都是原子团;酸和碱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碱的组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思考,辨析,判断正误。及时强化有利于学生对规则的掌握和内化。动手实验,探究碱的物理性质学习了碱的组成和命名,下面我们来看几种具体的碱,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p14,阅读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指导学生实验,实验前讲解注意事项:1、氢氧化钠固体不可用手摸;碰到碱溶液后立即用水冲洗干净;2、闻氨水气味时注意方法。阅读实验报告,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填写实验报告。观察几种碱的颜色、比较溶解情况。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碱的分类首先大家来说说这些碱的溶解情况。根据碱的溶解性,可以对碱进

14、行分类。l 可溶性碱:koh、naoh、ca(oh)2、ba(oh)2、nh3h2ol 不溶性碱:绝大部分的碱都不溶于水关于颜色:cu(oh)2、fe(oh)3分别是蓝色和红褐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可溶性碱的溶液是无色的,固体是白色的。归纳总结:碱的溶解性和颜色。将实验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总结出来。掌握碱的分类方法。记住特征颜色。总结naoh和ca(oh)2的物理性质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哪些物理性质呢?1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可作干燥剂(h2、o2、n2、co等);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2氢氧化

15、钙:微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对衣服;皮肤有腐蚀作用;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师生互动,共同总结naoh和ca(oh)2的物理性质。重点学习naoh和ca(oh)2的物理性质。2. 主要板书酸、碱的组成和分类一、酸的组成和分类1酸的组成: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2酸的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法不同)(1)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分类。有机酸。例:甲酸 hcooh、乙酸 ch3cooh无机酸。例:盐酸、hno3、h2so4、h2co3(2)根据与酸根结合的氢原子个数分类。一元酸。例:hno3、盐酸(hcl);二元酸。例:h2so4、h2co3(3)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原子分类。含氧酸。例:hno3、

16、h2so4、h2co3;无氧酸。例:盐酸(hcl)、氢硫酸(h2s)3酸的命名(1)含氧酸:某酸。例:h2co3碳酸、h2so4硫酸(特例:hno3硝酸)(2)无氧酸:氢某酸。例:h2s氢硫酸/硫化氢(特例:hcl盐酸)二、碱的组成和分类1碱的组成: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oh)组成。2碱的分类可溶性碱:koh、naoh、ba(oh)2、ca(oh)2、nh3h2o(一水合氨)不溶性碱:绝大部分的碱都不溶于水。例:cu(oh)2、fe(oh)3、mg(oh)2、al(oh)33碱的命名:氢氧化某。三、碱的物理性质1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可作

17、干燥剂;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对衣服;皮肤有腐蚀作用;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3氨水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溶液。4可溶性碱 koh、naoh、ca(oh)2 、ba(oh)2 、nh3h2o的溶液都是无色的,koh、naoh、ca(oh)2 、ba(oh)2固体都是白色的。cu(oh)2、fe(oh)3分别是蓝色和红褐色不溶于水的固体。3. 相关链接 酸的命名:某一成酸元素如果能形成多种含氧酸,就按成酸元素的氧化数高低命名,如高氯酸(hclo4)、氯酸(hclo3)、亚氯酸(hclo2)、次氯酸(hclo)。两个简单含氧酸缩去一分

18、子水而形成的酸,叫做焦酸(或一缩某酸、重酸),例如:2h2so4h2s2o7(焦硫酸)+h2o;2h2cro4h2cr2o7(重铬酸)+h2o。酸分子中的oh数等于成酸元素的氧化数,这种酸叫原某酸,如原磷酸p(oh)5,即h5po5,原硅酸si(oh)4,即h4sio4,一个正酸分子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酸,叫偏某酸,如偏磷酸(hpo3)、偏硅酸(h2sio3)。含有过氧键(oo)的酸叫过酸,如过一硫酸(h2so5),过二硫酸(h2s2o8)。 含氧酸酸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含氧酸的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是hor,(有的含氧酸有配位键horo)。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结构中的两个因素:1比

19、较中心原子跟氧的化学键的极性和氢氧键的极性,如果ro键的极性越小,对于氢氧键来说极性就越大,就越容易发生ho键的断裂,酸性就越强。我们知道,同周期元素中,随r的电荷数的增大,半径变得越小,ro键的极性就越小,ro间的引力加大,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因此,si、p、s、cl的电荷数从4到7,而原子半径减小,所以h4sio4、h3po4、h2so4、hclo4的酸性依次增强。2含氧酸分子中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因为,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因氧的电负性大,中心原子电向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转移,中心原子从oh键中吸引的电子也就越多,更易离解出h。所以,酸性hclo4 hclo3 hc

20、lo,因为hclo4分子中有三个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而次氯酸分子中没有未被氢化的氧原子。 早期的酸碱概念:人们最初对酸碱的认识是从它们的反应现象、特征入手的,有一类物质在水溶液中表现出强烈的“酸味”,对金属有溶蚀作用,能使某些蓝色的植物染料变成红色,称为酸;而另有一类物质,在水溶液中具有肥皂似的滑腻感,能使某些红色植物染料变成蓝色,称为碱;当把酸碱物质混合时,它们能互相中和,生成的产物既不再具有酸的特征,也不再具有碱的特征,而具有“盐味”,称为盐。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自己创立的燃烧的氧化学说出发,认为所有的酸必都含有一种叫做“酸素”的物质氧。由于当时拉瓦锡在化学界的声望极高,当时的化学

21、家都普遍接受了这种“酸素”观点,人们现在仍可从有关氧元素的多种文字的名称中看出这一历史痕迹来。但是,后来人们发现,盐酸这一最重要的酸并不含有氧。1815年,英国化学家戴维首先注意到,构成酸的关键元素是氢,不是氧。1838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不是所有含氢的物质都是酸,只有含有能被金属置换的氢的化合物才是酸。这或许可以算作第一个比较满意的酸的定义。这个定义一直沿用了50多年,而且现在看来基本上还是正确的。然而李比希时代,人们对碱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它们是能中和酸形成盐的物质”的认识水平上。对于碱的结构上的特点,仍然一无所知。关于酸碱的近代概念,只是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和瑞典

22、化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电解质的电离理论后才逐渐建立起来。七、教学反思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将5.2中碱的物理性质的内容提前到本节课,这样碱的分类就能有实验的感性基础。氢氧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水的量要少一些,以保证溶解放出的热量比较明显。为获得新制的cu(oh)2和fe(oh)3,可以先增加一个naoh和cuso4、fecl3反应的学生实验,在得到新制cu(oh)2和fe(oh)3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碱的性质作一些铺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质是形象具体的,规则是抽象笼统的,因此在讲解规则时,注意多举例、多板书,使学生在抽象的规则与具体的物质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有助于

23、他们的理解和掌握。5.1 生活中的酸和碱(共2课时)第2课时 酸碱中和反应一、设计思想学生在生活中能感受一些有关酸碱的知识,但对酸碱反应的原理不清楚;在上学期学习过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这为引入本课做了铺垫。初三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基本操作和简单的实验方法,感受了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小组探究实验,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设计以胃酸过多的治疗原理为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认识到mg(oh)2、al(oh)3等碱能与盐酸、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获得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引出naoh和盐酸反应需要借助酸

24、碱指示剂,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实验设计的思路;最后介绍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体会中和反应与生活的联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2.过程与方法(1)感受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来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2)通过实验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酸碱反应到中和反应的概念建构,体会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2)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三、重点和难点

25、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教学难点: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无色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四、教学用品药品:mg(oh)2、al(oh)3、fe(oh)3、cu(oh)2、naoh、koh等碱的固体;稀盐酸、稀h2so4、ph试纸、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仪器:试管、烧杯、滴管、温度计、玻璃棒、玻璃片、电吹风。媒体和教具:标签、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2. 流程说明1a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知道酸溶液显酸性,ph7,那么,将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和ph会如何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下。1b展示两张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的标签,明确有效成分是两种碱mg(oh)2

26、、al(oh)3。2a向mg(oh)2、al(oh)3固体中加入水,不溶解,加入盐酸,沉淀消失,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2b向naoh中慢慢滴入盐酸,同时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数值的变化情况。3分析实验现象,师生互动,根据反应物和质量守恒定律,尝试书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向fe(oh)3、cu(oh)2固体中加入水,不溶解,加入盐酸或稀硫酸,沉淀消失,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5填写实验报告,描述反应前后的实验现象,用类比的方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体会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普遍性。6引出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知道中和反应放出热量。7naoh和盐酸的反应看不到现象,阅读教材实验报告,理解实验原理。

27、8在明确实验方案的原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操作步骤,为动手实验做好准备。9根据实验方案动手操作,体会探究的过程。10请同学在操作之后反思实验报告的设计是如何运用中和反应的特点的,培养分析反思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无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的特点通过设计间接现象来观察。11在动手实验、理解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解决新的问题,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2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其作用。六、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实物投影胃舒平、铝碳酸镁的标签: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的主要成分里面有mg(oh)2、al(oh)3等碱。为什么碱

28、能除去胃里过多的盐酸?mg(oh)2、al(oh)3碰到胃里的盐酸,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猜测:应该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把胃酸除掉了。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演示实验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看看这两种碱是否能与盐酸反应:取样,滴入稀盐酸。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固体迅速溶解,触摸试管壁,管壁发热,说明有热量放出。感受酸碱反应,形成对中和反应的初步认识。分析实验现象同学们猜对了,mg(oh)2、al (oh)3溶解在盐酸中,说明它们能与盐酸反应。那么它们反应以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呢?请大家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可能会是什么?mg(oh)

29、2+2hclmgcl2+2h2oal (oh)3+3hclalcl3+3h2o师生互动,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尝试运用化学用语来表示发生的化学反应。学生实验mg(oh)2、al (oh)3能与盐酸反应,那么,它们能否与硫酸反应呢?请前后四个人一组,动手试一试,尝试书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h2so4mgso4+2h2o2al (oh)3+3h2so4al2(so4)3+6h2o动手实验,观察现象,猜测生成物。请学生板演方程式。动手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加深对中和反应的认识。实验总结归纳概念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酸能与碱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在上述反应中,酸中的

30、氢和碱中的氢氧根结合生成了水,而酸中的酸根和碱中的金属结合生成的mgso4和alcl3叫做盐,化学上把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理解盐、中和反应的概念。明确概念,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阅读实验报告,明确实验原理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盐酸和氢氧化钠也应该能发生中和反应,先请大家尝试书写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演示该实验,发现无现象。没有现象是否说明naoh和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67的实验报告,看看这个实验是如何来设计naoh和盐酸的反应的。书写方程式:naoh+hclnacl+h2o阅读思考。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热情,尝试解决问题。完善实验方案,

31、细化操作步骤请大家讨论一下操作步骤。略,的操作时间太长,我们可以用一个变通的方法,用滴管取两滴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用电吹风吹干,玻璃片上应该能够留下白点。讨论实验步骤,改进实验方案。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进行丰富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验教师讲解实验要点,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细节。提醒学生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填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实验方案的落实。实验反思提问:这个实验是利用中和反应的哪些特点来设计的?第二步用加指示剂来显示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同时,这个实验还提醒我们,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根

32、据反应的特点,设计出能间接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后回答:利用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的特点; 利用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利用生成物。培养实验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和反思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刚才老师做naoh和盐酸反应时,没有加指示剂,所以没有看到现象,现在我们也往刚才的试管里加一点酚酞,看看能不能看到现象。还是没有现象,那这个试管里的naoh和盐酸是恰好完全反应?还是碱过量呢?该怎么办?同学们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选择各种指示剂来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发生或完全。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说明碱过量。创设知识的应用情景,感受不同指示剂的作用。中和反应的应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酸和碱,在我

33、们的身边也存在许多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请大家阅读教材p7的最后一段,指出这里谈到的中和反应应用的例子。介绍、总结中和反应的应用:氢氧化钙能降低土壤的酸性;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钠:中和精制石油时过量的酸。阅读后回答:中和反应的应用(1)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2)护发素中和洗发液中的碱,保护头发。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化学的作用。2. 主要板书酸碱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酸+碱盐+水)mg(oh)2 +2hclmgcl2 +2h2oal(oh)3 +3hclalcl3 +3h2omg(oh)2+h2so4mgso4

34、+2h2o2al (oh)3+3h2so4al2(so4)3+6h2o naoh+hclnacl+h2o盐: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2特点:放出热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产物有盐。3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若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三、中和反应的应用1ca(oh)2:改良酸性土壤。2al (oh)3:治疗胃酸过多。 3naoh:精炼石油(中和其中的酸)。3. 相关链接 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指示剂名称变色ph范围颜色变化甲基橙3.14.4红色橙色黄色甲基红4.46.2红色黄色溴百里酚蓝6.07.6黄色蓝色酚酞8.210.0无色浅红紫红石蕊58红色紫色蓝色 用石灰改

35、良土壤:在土壤里,由于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另外,使用无机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等,也会使土壤呈酸性。施用适量石灰能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适合作物生长,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土壤中ca2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同时又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素。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新课伊始,以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引入课题,并据此扩展到四种碱与两种酸之间发生的反应,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应来归纳总结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后,再探究naoh和盐酸的反应,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和反应过

36、程中溶液酸碱性变化的理解,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实验方案理解的难度。实验反思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没有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其他方面设计出间接的现象来证明反应的发生,为后面学习naoh和co2的反应打下一定的方法基础。对教材实验方案中的步骤进行的改进可以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同时也希望借此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实验探究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感受反应过程从碱过量到恰好完全反应到酸过量的过程。巩固练习的目的也是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但是中和滴定的概念和要求是高二化学的内容,因此此处着眼于对过程的定性理解,注意不要

37、随意拓展到定量要求。与mg(oh)2、al(oh)3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浓度要稍微大些,这样学生触摸试管壁时才能感受到明显的热量变化。5.2 酸和碱的性质探究(共3课时)第1课时 稀酸的性质探究(一)一、设计思想二期课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是让学生体验知识、原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和应用等环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38、础的科学,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为此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脱水性。(2)理解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理解稀盐酸的化学性质。(3)知道盐酸的主要用途。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运用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体验,增强探究的兴趣。三

39、重点和难点重点:稀盐酸的化学性质。难点:理解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有关方程式的书写。四教学用品药品:浓稀盐酸、浓稀硫酸、锈铁钉、氧化铜、柠檬酸晶体、柠檬酸溶液、镁带,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na2co3溶液、cu(oh)2、zn片。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药匙、滴管、四分培养皿或六孔井穴板、酒精灯、火柴、镊子。 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1创设实验情景:学生和教师同时做硫酸(浓、稀)和蔗糖的实验,现象完全不同,引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动手实验,体验柠檬酸溶液和柠檬酸晶体、稀盐酸和浓盐酸性质的不同。3根据三组实验的现象,体会酸的性质一般要在水

40、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酸的浓度不同,性质有所不同。得出“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同”的结论。4三组实验在得出上述结论的同时,还体现了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脱水性。5创设情境,应用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6回忆前面学习过的有稀盐酸参加的化学反应,初步构建稀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7通过实验,理解盐酸和稀硫酸都能和金属反应放出氢气。8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突破难点。9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运用化学用语来描述化学反应。10形成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理解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一个新的化学性质。11归纳盐酸的化学性质,形成盐酸化学性质的完整知识

41、网络。12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六、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对照实验引入课题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酸的性质,谁想上台跟我合作完成一个实验?动手实验:学生和教师同时操作,分别将稀硫酸和浓硫酸倒入两杯蔗糖中,搅拌,老师的烧杯里面的蔗糖发黑膨胀,学生的烧杯里没有明显变化过渡:我的黑面包新鲜出炉啦!为什么他就没有做出来呢?我们到两组对照实验中去寻找答案!一位同学上讲台和老师一起做实验。学生对迥然不同的实验现象产生极大的好奇,想知道原因。同样的实验,现象迥然不同。这种反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究欲望。学生分组实验在ppt上以图示呈现

42、分组实验的内容:(1)向柠檬酸溶液和柠檬酸晶体中分别放入镁带(2)先在稀盐酸的瓶口上方放置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然后在浓盐酸的瓶口上方放置。四人一组做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动手实验体会酸所处环境不同,表现出的性质不同。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哪个小组来描述第一个实验的现象?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呢?第一个实验说明酸的性质一般要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说明酸的性质要在溶液中体现出来。因此,用酸进行化学反应时,一般在水溶液中进行。谁来描述第二个实验的现象? 同样是盐酸性质却有所不同,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说明同种酸,浓度不同,性质可能不同。刚才黑面包的奥秘就在此,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能使

43、蔗糖、纸张等物质炭化变黑,黑面包实验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稀硫酸没有脱水性。通过这三组对比实验,能说明什么呢?向柠檬酸溶液中放入镁带有气泡产生,向柠檬酸晶体中放入镁带没有现象。稀盐酸上方的试纸没有变化,浓盐酸上方的试纸变成红色得出结论:同种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完全相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脱水性。上述实验在得出结论的同时,还体现了盐酸和硫酸的什么性质呢?刚才的实验里面我们看到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形成白雾,原因是什么呢?说明浓盐酸该如何保存?浓硫酸除具有脱水性以外,还能吸收水分,可用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理解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要密封保存。

44、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实验的双重目的:得出结论、体现性质。练习巩固思考问题:将装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瓶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有什么变化?应用所学知识,开展思考与讨论创设情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回忆盐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室中最常见的两种酸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过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能与碱反应;盐酸和大理石反应能制取co2,这个反应还被用来除去水壶里的水垢。学生回忆,老师板书:1盐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2盐酸能与碱发

45、生中和反应;3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梳理已有知识,初步形成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盐酸与金属的反应刚才我们观察到镁条与柠檬酸溶液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泡。盐酸和硫酸能不能与镁条反应呢?大家在双开培养皿里加一些盐酸和稀硫酸,然后各放一小根镁条。镁条消失后再各加一粒锌粒。这个实验说明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镁条和锌粒反应,放出的气体是氢气。这个性质我们到第六章再详细学习。动手实验,观察现象。镁条剧烈反应,很快就消失了。锌粒表面也产生了气泡。简单介绍酸和金属的反应,使学生获得对盐酸化学性质的完整认识。盐酸与铁锈的反应稀盐酸常常用于除去金属制品表面的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可以看作是氧化铁,这种金属氧化物会

46、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而被除去。现在,大家动手实验体验一下铁锈是怎样被除去的!分组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了解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盐酸与铁锈的反应。分析反应原理这个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呢?氧化铁与稀盐酸交换成分生成了可溶的氯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描述实验现象:铁锈消失,得到棕黄色的溶液。将反应现象与反应原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形成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得出结论象氧化铁这样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如:fe2o3、cuo 、mgo 、cao 、na2o 等。得出稀盐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的结论。理解碱

47、性氧化物的概念。完善稀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形成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稀硫酸与cuo的反应盐酸能与fe2o3反应,其他酸能不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呢?我们来试一试稀硫酸与cuo,看它们能否反应?观察现象,能反应的话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组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黑色的氧化铜消失了,得到蓝色溶液。写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体会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是稀盐酸和稀硫酸共同的化学性质。归纳盐酸的化学性质请大家归纳一下盐酸的化学性质学生总结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形成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课堂小结我们来总结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总结: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

48、同;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硫酸的两条化学性质。盐酸的用途。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 主要板书稀酸的性质探究(一)一、同一种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同。1酸的性质一般要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2同种酸,浓度不同,性质可能不同。二、酸的物理性质1浓盐酸(37%):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2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三、稀盐酸的化学性质1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2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3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能与锌反应放出h2;5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四、盐酸的用途:除铁锈、除去水垢3. 相关链接 盐酸的毒性及中毒急救方法:盐酸有强腐蚀性。能与多种

49、金属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氰化氢。消防措施:如欲氯化氢气体泄漏,可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消防人员须穿戴氧气防毒面具及全身防护服。盐酸泄漏时,处理须穿戴防毒面具与手套。将地面洒上碳酸氢钠。用水冲洗,经稀释后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毒理学简介:氯化氢吸入后大部分被上呼吸道粘膜所滞留,并被中和一部分,对局部粘膜有刺激和烧灼作用,引起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在高浓度氯化氢作用下,动物尸检可发现肺水肿及出血。兔吸入6400mg/m3浓度的氯化氢30分钟,可因喉痉挛、喉水肿、肺水

50、肿死亡; 吸入5000mg/m3,1.5小时,在26天后死亡。盐酸属强酸,可使蛋白质凝固,造成凝固性坏死。其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坏死和溃疡。严重时可引起受损器官的穿孔、瘢痕形成、狭窄及畸形。临床表现:本品烟雾吸入后即刻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呛咳、流泪、咳嗽、胸闷、呼吸加快; 检查可见鼻腔及咽喉粘膜充血及水肿,并有浆液性分泌物; 肺部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吸入高浓度烟雾可引起肺水肿,出现紫绀,呼吸及脉搏加快,咳嗽加重,咳血性泡沫痰; 两肺可闻湿罗音,体温升高或正常,血压下降。胸部线检查可见肺水肿影象。高浓度吸入时,有时尚可引起喉痉挛或水肿,甚至导致窒息,很快死亡,其原因是由于喉

51、痉挛或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误服盐酸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的灼热性疼痛。嘴唇,口腔和咽部可见有灼伤,甚至形成溃疡。呕吐物中有大量褐色物及食道及胃粘膜的碎片; 严重者可发生胃穿孔、腹膜炎、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以及便秘、腹泻等。皮肤受氯化氢气体或盐酸雾刺激后,可发生皮炎,局部潮红、痒感,或出现红色小丘疹以至水泡; 若皮肤接触盐酸液体,则可造成化学性灼伤。处理方法:急性吸入中毒: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盐酸烟雾所致急性气管炎时,可用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必要时给氧。如刺激症状明显,咳嗽频繁,并有气急、胸闷等症状,可以0.5异丙基肾上腺素1ml及地

52、塞米松2mg雾化吸入。误服中毒:严禁洗胃,也不可催吐,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胃穿孔。可用2.5氧化镁溶液、牛奶、豆浆、蛋清、花生油等口服。禁用碳酸氢钠洗胃(或口服),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的危险。其他进行对症疗法。皮肤和眼的处理:脱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灼伤处用5碳酸氢钠液洗涤,尔后处理创面同烧伤。溅入眼内,即以大量温水冲洗,尔后以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用可的松眼液滴眼。创面较大时,需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腐蚀品分类(按化学性质):酸性腐蚀品。如:硝酸、硫酸、盐酸、氢氟酸、氢溴酸、氢碘酸等;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烧碱)、氢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钾、硫化钠、氨水10%含

53、氨35%等;其它腐蚀品。如:苯酚钠,氯化铜,氯化锌等。腐蚀品特性:(1)强烈的腐蚀性。在化学危险物品中,腐蚀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很多金属、有机化合物、动植物机体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这类物质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动植物机体、纤维制品等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2)易燃性。许多有机腐蚀物品都具有易燃性。如甲酸、冰醋酸、苯甲酰氯、丙烯酸等。(3)氧化性。如硝酸、硫酸、高氯酸、溴素等,当这些物品接触木屑、食糖、纱布等可燃物时,会发生氧化反应,引起燃烧。(4)毒性。多数腐蚀品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用鸡蛋壳治胃酸过多: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3,蛋壳中还含蛋白质3.2,碳酸镁1.0,磷酸钙及磷酸

54、镁2.8,此外,蛋壳的内膜,有很好的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鸡蛋壳研成的粉末进入胃部覆盖在炎症或溃疡的表面,可降低胃酸浓度,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方法为:将蛋壳洗净打碎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炒黄(不能焦),然后研成粉末,研得越细越好,用红糖水送服,1日23次,1次35克,见效后用量逐减。七、教学反思在做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铁锈、cuo反应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碱性氧化物要取用得尽量少,用药匙小头的背面取一次就可以了,此处稀硫酸必须过量,否则在加热的过程中,生成的fe3会水解生成fe(oh)3胶体,溶液的颜色会从棕黄色变成红褐色。盐酸和cuo反应时,盐酸的浓度稀一些为好,否则会得到绿色的cucl2浓溶液,干扰学生的观察。对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采用微型实验,使用六孔井穴板或四分培养皿,可以节省时间和药品。为使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形成完整的网络,本节课简单介绍了酸与金属的反应,由于这个知识点要在第六章学习,因此这里的介绍很简单,只是让学生理解酸有能与金属反应的性质,不作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的探讨,更不提金属活动性。另外,由于上学期有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很多老师已经在那里介绍过氢气的制法,这样的话这里只需要回忆就可以了。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共3课时)第2课时 稀酸的性质探究(二)一、设计思想通过探究稀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