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书法艺术_第1页
怎样欣赏书法艺术_第2页
怎样欣赏书法艺术_第3页
怎样欣赏书法艺术_第4页
怎样欣赏书法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欣赏书法艺术 吕明飞书法与国画一样,是东方独特的一种“美的艺术”。欣赏书法艺术,不仅可以启发人们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而对于欣赏者本身可提高其艺术之境界。书法不可能像绘画那样具体描绘现实中多种事物。然而,它的一点一画却能构成其特殊的艺术语言与韵律。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使人百看不厌而又有嚼榄的回味,这就是人的视觉对于这件作品所具有的形体和动态美产生的感受。由于书法艺术于形体上分真、草、行、隶等不同书体,每种书体又有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再加上各人的性格、气质、艺术渊源和生活阅历不同,所以,其风格也就迥然各异了。从欣赏的角度上说,也无绝对一致的标准。但是,大凡称得上成功的作品,必有其吸引读者的地方,

2、即书法的“功力”。其内涵约可包括:笔法、墨法、章法、气韵等方面。功力并非只体现在点画之中。因为书法作品大多是积字成行、积行成章、成篇的整体。“一点成一画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既要注意笔与笔之间的相互呼应,又要把部份美与整体美配合起来。至于行书、草书、则不能单从一字去看;而是要看到这个与那个字,这一行与那一行,乃至整篇的笔力、笔势、笔意、疏密、张弛、均衡、向背配合如何。既要从有笔墨的地方看;又要从无笔墨的地方看,既要看密的地方,又要看疏的地方等等。总之,一幅作品的处理,必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相映、大小适宜、浓淡相成、伸缩有致,以达到全章贯气的艺术效果。若在这几方面处理不当,或松弛散乱,或杂

3、乱无章,便会使观者碍眼费神,不易终卷,这样就难欣赏了。一般而言,楷书容易僵化、行草容易油滑;字大容易散漫、字小容易拘束。所以要求楷书既端正而又流动,行草既飞动而又沉着;大字要注意紧密,小字要注意宽绰。而且要求奇正配合,即正不呆板,奇而不野,生而不僵,熟而不疲。这虽是对书写的要求,但欣赏者也要从这些角度去审视作品的优劣。艺术不是摹仿、不是拍照、不是古人技法的翻版,不少人欣赏书法作品,往往机械地追求“碑味”、“帖味”,临摹得与前人一模一样,其实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古人的真迹里、碑版里,有古人特定的思想感情,这一点既学不到,也借不来。技法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被“古法”所囿。欣赏时,不应该过多地挑剔他人之

4、毛病,而应该吸收别人的长处。各人的偏爱,决不能作为艺术评价的标准,“走马看花”更是很难品味作品的内在技法。只有细心欣赏,玩味探索,循由察变,才可以看出流派,看到运笔的技法。但是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往往众说不一,如何恰如其分地介绍书法艺术欣赏是很困难的,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看法不可能都一致的,也不必去强求统一的看法。至于艺术上的优劣标准,欣赏原则还是有的。在欣赏一件作品时,往往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乍看很好,但禁不起多看细看;一种是初看平常,多看会觉得好起来;另一种是粗看好,细看亦好。这三种情况,根据欣赏标准,是很容易来解释的。第一种情况是点画、结字的基本功力还不够扎实,徒以外貌悦人,仔细接

5、触就原形毕露了。第二种是基本功力好,点画结字也扎实,禁得起仔推细敲。至于初看平常的原因,可能是章法不讨好,太高深的艺术一时不易理解接受。第三种则是雅俗共赏的作品。总之,书法欣赏是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其中三昧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的,往往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但真正的艺术作品必有它客观存在的价值,时间就是它最公正、最正确的鉴定者。虚假的必被历史所淘汰,真善美的艺术是永远富有生命力的,它必然会“如镜磨面”,越磨越亮的!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

6、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择要介绍: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

7、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

8、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

9、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

10、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传

11、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

12、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现代生活中的论语 仟何稍为了解论语的人都不能否认,论语实际上真真切切地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词汇、格言一般人并不考究它的来源。但您若有兴趣去仔细考察,就会发现,许

13、多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词汇、格言,原来是出自圣人之口,我们今天还在受着孔夫子的教海呢!孔子的名言很多单见于沦语,并在今天仍具有生命活力,不断被传颂、使用的,就有loo多条。下边,我们赂举些例子以示我们现代生活与论语的关系。 任重道远。论语原话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孔于学生曾子的话,强调读书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刚强,以期将来担负社会重任。 杀身成仁。论语原话是:“忠士仁人: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应该有牺牲自己而成全仁道的献身精神。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论诺原话。强调入要有志气,有独立人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

14、语 见义勇为。论语原话是:“见义不为,无勇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原话。强调入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真理c原话。“见义术为,无勇也。原话。早上获得真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原话*指出君子、小人生活态度的根本B别。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原话。发愤起来忘记了吃饭,快乐得忘记了忧愁,简直个知道衰老就要到来。原是孔子讲自己发债求学、乐观进取的人格精神c 温良恭俭让。论语原话。谦让的立种品质。现在五字连用, 和为贵。论语原话。原意是讲孔子温和、善良、恭敬指人们谦恭善良的态度和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个孔子弟子曾子的话,强调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再三反省自身。 闻过即改。论语原

15、话是: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无惮改”。强调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过惜。 而立之年不感之年。沦语原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二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述求学明道的经历,也为人们指山厂人生之路。后人由此而将三十岁称“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不惑之年”。 见贤思齐。论语原话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白省也。”主张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以别人的缺点为戒c 己所不欲,勿施寸“人。论诺原话。白墨所不喜欢的,也J;要强加给别人。孔于认为这句话值得人们终身奉行。 见利思义。沦语原话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牛之言,亦可以为

16、成人矣。”孔于认为,见到财利而想到道义,面临危急能献出生命长期穷困也不忘记平生的诺亩,就是一个完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原话。学f知识,又不断去温习它,实践它,是令人愉快的事情。 温故而知新。论语原话是:“温故而知新,kr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而能从中获得新的见解,就可以做人的老师丁。主张做学问要有自己的创见。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原话。 学而不思则图,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原活。骗,只思考不读书则很危险。提倡读书思考相结合。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原话。强调随时随地虚心向别人学刁。既往不咎。论语原话。主张向前看。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原话。 不耻下问。论语原话c 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原

17、话*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一切言行举动,都要以礼为标FB。 道听途说。论语原话是:“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负责任的传布消息。 君子不器。论语原话G主张人应全面发展,博学多才 后生可畏。论语原话。 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反三。论语原话是:“石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学生其思苦想而想不通的时候不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而不能明确说出的时候个启发他;告诉他一个角落的样子他不能推知其他三个角落的样子,就不急护再友教他G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 有教无类。论语原话。受教育不分贸贱、贤愚,机会均等。 过犹不及。论语原活。过分与欠缺同样不好h 名正言顺。论语原话是: “

18、名不正则言不顺,吉不顺则事不成*”强调做事要师出有名。欲速不达。论语原话是:“驮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主张办事要有远大眼光; 乌之将死,其呜也友;人之将死,其吉也善。沦语原话。将死的人说的话是善意的值得重视。 工欲荧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原话。要做好工作,得先修好工具。 人无远虑,必有近优。沦语原话。要人们居安思危。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原话。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不能固小失大: 当仁不让。论语原话是:“当化,个让于帅。nJ以不对老师讲谦t1*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去做。 既来之,则安之c论语原话。 义质彬彬*论语原活c质,内容,文文采形式的统一。现在用以形容君子仪态路于人格。 不在其位,不谋义政。论语原话。 沦语箴言具钉顽强的生命力,仅以上所举这些,读者即会有似曾相识之感,甚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