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第四章形成性测试题新课标人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一生物第四章形成性测试题新课标人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一生物第四章形成性测试题新课标人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一生物第四章形成性测试题新课标人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一生物第四章形成性测试题新课标人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一生物第四章形成性测试题模块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1.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紧密地贴在一起,在显微镜中难于观察,有一同学想把两者分离如右图所示,请问该同学在实验中应把此植物细胞放在:A清水 B空气C质量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 D冰块中2. 变形虫可以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了: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细胞膜具有保护性3. 血浆中K浓度比红细胞中K的浓度低30倍,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渗透作用 D主动运输甲乙4. 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

2、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5. 某种毒素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该毒素可能损伤了:A内质网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D细胞核6. 细胞膜既能保证细胞吸收所需的物质,又能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这种特性叫:A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保护性 D免疫性7. 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A蛋白质分子 B一层磷脂分子 C两层磷脂分子 D核酸分子8. 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

3、的: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是选择透过性膜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9. 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你认为这3个细胞(均为正常的活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AABC BABAC DBAC10. 人体白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以及衰老的红细胞。这些物质(细菌等)进入白细胞内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 B 协助扩散 C 胞吞 D 胞吐11. 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4、12. 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CK+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13. 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杀菌的原理是:A. 盐水中的氯离子有杀菌的作用 B. 高浓度盐水中水分不足,不利于细菌生长 C. 细菌由于脱水而死亡 D. 钠离子有杀菌作用14.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A. 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B. 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C. 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D. 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15.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

5、质层的伸缩性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 B. C. D. 16. 将人体的血液置于浓度为 9% 的食盐溶液中,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 A. 质壁分离 B. 呈正常状态C. 细胞膜破裂 D. 皱缩17. 一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一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可能是因为: A. 该细胞是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B. 该细胞是死细胞 C. 蔗糖溶液浓度太小D. 实验操作不正确18. 下列关于半透膜和细胞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半透膜是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部分物质通过的膜 B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对

6、H2O、CO2、O2等可以自由通过外,其他被选择的小分子、离子也能通过,具有生物活性 C细胞膜不属于半透膜 D半透膜包括物理性的过滤膜和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19. 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A. 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B. 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C. 蛋白质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 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20.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 A. 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C. 细胞膜中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21. 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细胞,再进

7、行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A. 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成分不同 B. 两种海绵细胞的脂质成分不同 C. 两种海绵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不同 D. 两种海绵细胞的细胞膜上上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22. 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 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 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 C.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强度 D. 液泡中物质的浓度23. 下列现象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水分子或其他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A. B. C. D. 24. 在哺乳动物体

8、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C.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25.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 A.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分离 B.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分离C.细胞质和液泡膜的分离 D.细胞质和细胞膜分离 26. 胆固醇、小分子的脂肪酸、维生素D等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上镶嵌了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C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D细胞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27.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 ATP ,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 胞吞、

9、主动运输C. 主动运输、胞吞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28. 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它可以将有毒的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用这种膜对水进行过滤,可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生物膜的:A 将物质阻隔在膜外的功能 B流动功能 C自由扩散功能 D选择透过性功能29. 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不影响大肠杆菌细胞能量供应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那这种药物的作用是:A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 B抑制了细胞内对钾离子的利用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30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

10、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ABC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0. 如果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这个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还需用_方法才能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2分)31. 有人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把人和鼠的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此细胞在37下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后的细胞表面,请分析:(4分)(1)两种颜色均匀分布是由于_的结果。(2)这一实验结果,能证明细胞膜的结构上具有_的特点。32. 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

11、水槽分成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含少量K的溶液,右室加入含大量K的溶液,请分析:(8分)(1)在左右两室分别插入正负电极,结果发现K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 。(2)若此时在左室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多肽),结果发现K可以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 。(3)若此时再将电极取出,结果K又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 。(4)上述实验证明 _ 。细胞外浓度运输速度细胞外浓度运输速度细胞外浓度时间细胞内浓度ABC33. 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

12、)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是,B是,C是。(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_(3)乙醇、CO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34. 回答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2分)(1)19 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_。 (2)20 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_。 (3)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2倍。由此他

13、们得出的结论是_。(4)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 亮 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_。 (5)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_。 (6)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_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参考答案http:/www.DearEDU.com模块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123456789101112131415CBDABBCAACCDCB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BCBCAACBBDBDDD31离心技术32(1)蛋白质发生了移动 (2)一定的流动性33(1)膜上缺少运输K+的载体 (2)缬氨霉素起载体的作用(3)缺少能量 (4)K+是主动运输的方式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