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1页
仪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2页
仪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3页
仪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4页
仪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仪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仪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绪论10一、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10二、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0三、 项目承办单位10四、 项目建设选址12五、 项目生产规模12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12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12八、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3九、 资金筹措方案13十、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3十一、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4十二、 项目综合评价1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4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7一、 公司基本信息17二、 公司简介17三、 公司竞争优势18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20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2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2

2、0五、 核心人员介绍21六、 经营宗旨22七、 公司发展规划22第三章 市场预测28一、 “十四五”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28二、 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9三、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31四、 扩大应用试点示范33第四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35一、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35二、 行业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38三、 发展定位41四、 节能环保产业42五、 新材料产业45六、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49第五章 运营管理模式50一、 公司经营宗旨5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1四、 财务会计制度54第六章 法人治理62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62二、 董事69三

3、、 高级管理人员73四、 监事75第七章 创新驱动77一、 创新驱动环境分析77二、 强化协同创新,激发经济增长活力77三、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9四、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81五、 质量管理83六、 创新发展总结84第八章 SWOT分析说明85一、 优势分析(S)85二、 劣势分析(W)87三、 机会分析(O)87四、 威胁分析(T)88第九章 发展规划分析94一、 公司发展规划94二、 保障措施98第十章 风险评估101一、 项目风险分析101二、 项目风险对策103第十一章 进度计划方案105一、 项目进度安排10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05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106第十二章 建筑工程说明

4、107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107二、 建设方案107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10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08第十三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110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10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110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111第十四章 投资计划112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12二、 建设投资估算113建设投资估算表115三、 建设期利息11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5四、 流动资金116流动资金估算表117五、 总投资11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9第十五章 经济收益分析120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20二、 经济评

5、价财务测算12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3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6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27五、 偿债能力分析12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8六、 经济评价结论129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130第十七章 附表附录132建设投资估算表13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4流动资金估算表13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4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4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3

6、报告说明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3758.4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177.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72%;建设期利息217.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2%;流动资金4363.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36%。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8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1412.98万元,净利润5088.6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3.82%,财务净现值-176.2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5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所做出的必然选择。纵观全球,由于科技的创新,带来产业的革命,从而导致新

7、一轮经济的增长。因此欧美、日韩长期保持着科技引领及产业带动的角色,我国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批产业规模缩小,各国都在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开始将信息网络技术、绿色能源、新材料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这也是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所做出的必然选择。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

8、面临严峻挑战。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仪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三、 项目承

9、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联系人罗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

10、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四、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70.00亩。项目拟

11、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五、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0000套xx的生产能力。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xx、xx、xxx、xxx。(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xx、xx、xxx、xxx。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81256.02,其中:生产工程49157.16,仓储工程18314.3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6968.88,公共工程6815.62。八、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

12、,项目总投资23758.4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177.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72%;建设期利息217.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2%;流动资金4363.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3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9177.53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6610.6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216.20万元,预备费350.68万元。九、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23758.43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8889.95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

13、:484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41412.98万元。3、净利润(NP):5088.65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6.56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13.82%。3、财务净现值:-176.20万元。十一、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二、 项目综合评价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

14、,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6667.00约70.00亩1.1总建筑面积81256.02容积率1.741.2基底面积26133.52建筑系数56.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59.522总投资万元23758.432.1建设投资万元19177.532.1.1工程费用万元16610.65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216.202.1.3预备费万元350.682.2建设期利息万元217.802.3流动资金万元4363.103资金筹措万元23758.433.1自筹资金万元14868.483.2银行贷款万元8889.954营业

15、收入万元48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1412.986利润总额万元6784.867净利润万元5088.658所得税万元1696.219增值税万元1684.7210税金及附加万元202.1611纳税总额万元3583.0912工业增加值万元12314.9513盈亏平衡点万元23695.91产值14回收期年6.56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3.8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76.20所得税后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罗xx3、注册资本:83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

16、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4-4-217、营业期限:2014-4-21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9、经营范围:从事xx相关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二、 公司简介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

17、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三、 公司竞争优势(一)工艺技术优势公司一直注重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设备,不断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力度,形成较强的工艺技术优势。公司根据客户受托产品的品种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工艺技术参数,以满足客户需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

18、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二)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优势公司围绕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依托科技创新,注重从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的优化来减少三废排放,实现污染的源头和过程控制,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和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保障清洁生产,提高三废末端治理水平,保障环境绩效。经过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公司已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三)智能生产优势近年来,公司着重打造 “智慧工厂”,通过建立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输送系统,将企业的决策管理层、生产执行层和设备运作层进行有机整合,搭建完整的现代化生产平台,智能系统的

19、建设有利于公司的订单管理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在确保满足客户的各类功能性需求的同时缩短了产品交付期,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增强了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四)区位优势公司地处产业集聚区,在集中供气、供电、供热、供水以及废水集中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源配套优势明显。产业集群效应和配套资源优势使公司在市场拓展、技术创新以及环保治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五)经营管理优势公司拥有一支敬业务实的经营管理团队,主要高级管理人员长期专注于印染行业,对行业具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对行业的发展动态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握,对产品趋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瞻能力。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

20、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公司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8478.306782.646358.726019.59负债总额2701.632161.302026.221918.16股东权益合计5776.674621.344332.504101.4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201

21、7年度营业收入36160.5428928.4327120.4025673.98营业利润5701.854561.484276.394048.31利润总额5066.304053.043799.733597.07净利润3799.732963.792735.812583.8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99.732963.792735.812583.82五、 核心人员介绍1、罗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2、杨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

22、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3、卢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4、陈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

2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5、邱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6、程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7、孔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

24、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8、向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六、 经营宗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自主开展各项业务,务实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努力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七、 公司发展规划(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公司秉承“不断超越、追求完美、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经营理念,贯彻“安全、现代、可靠、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供应商。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

25、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将紧密契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类别,加大研发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以及市场地位。(二)扩产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相关领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优势,随着公司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产能瓶颈日益显现。因此,产能提升计划是实现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公司将以全球行业持续发展及逐渐向中国转移为依托,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巩固并扩大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影响力。在产品拓展方面,公司计划在扩宽现有产品应用领域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

26、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保持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三)技术研发计划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现有技术研发资源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中心功能,规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流程,引进先进的设计、测试等软硬件设备,提高公司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竞争实力,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公司将本着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研发中心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人、财、物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确保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公司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持续开

27、发。(四)技术研发计划公司将以新建研发中心为契机,在对现有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满足客户对产品差异化需求的同时,顺应行业技术发展,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自动化程度,在充分满足下游领域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强化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公司技术的行业先进地位,强化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是公司今后持续发展的关键。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保障,公司未来三年将重点关注专利的保护,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盈利水平。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大量引进或培养技术研发、技术管理等专业人才,以培养技术骨干为

28、重点建设内容,建立一支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搭配的人才队伍,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公司将采用各种形式吸引优秀的科技人员。包括: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实行对口培训等形式,强化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行就地取才、内部挖掘和面向社会广揽人才相结合。确保公司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产、学、研资源优势,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并举的方式,持续提升公司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公司对重大项目的攻克能力,提高自身研发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五)

29、市场开发规划公司根据自身技术特点与销售经验,制定了如下市场开发规划:首先,公司将以现有客户为基础,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各个方面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以求充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而不断增加现有客户订单;其次,公司将在稳定与现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同时,凭借公司成熟的业务能力及优质的产品质量逐步向新的客户群体拓展,挖掘新的销售市场;最后,公司将不断完善营销网络建设,提升公司售后服务能力,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实现整体业务的协同及平衡发展。(六)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为了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公司将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进一步建立完

30、善的培训、薪酬、绩效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潜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公司将立足于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评估机制,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公司将根据不同部门职能,有针对性的招聘专业化人才:管理方面,公司将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需要招聘行业内专业的管理人才,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技术方面,公司将引进行业内优秀人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公司核心技术储备,并加速成果转化,确保公司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将建立人才梯队,以培养管理和技术骨干为重点,有计划地吸纳各类专业人才进入公司,形成高、中、初级人才的塔式人才结构,

31、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未来公司将强化现有培训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公司的发展要求及员工的发展意愿,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将采用内部交流课程、外聘专家授课及先进企业考察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员工技能。人才培训的强化将大幅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队伍进一步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步伐。公司将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结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潜力挖掘的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服务年限及贡献,逐步提高员工待遇,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敬业爱岗、开拓创新的员

32、工队伍,从而有效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第三章 市场预测一、 “十四五”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新华社11月3日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建议明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建议还提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业内预计,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20%左右

33、,成为“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当前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包括芯片、集成电路等面临“卡脖子”问题的关键领域,以及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代表产业链升级大方向的重点领域有望成为投资热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2019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5%,比2014年提高3.9个百分点,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34、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好、后劲强。前三季度在制造业整体投资同比下降6.5%的状况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了9.3%,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了21.2%和9.3%。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9月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20个重点方向和支持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二、 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

35、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

36、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

37、强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

38、发展战略,推动军民两用技术互融互通和成果转化运用,推进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深度合作,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国防工业良性互动,为江苏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区提供支撑。1搭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围绕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立江苏省军民科技资源对接平台,推进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实现军民科技资源对接,创新成果共享。推动地方科研设施、科技资源、科技数据向军用领域开放,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检测中心等向军用领域开放力度,最大限度发挥地方科技创新资源和条件服务国防功能。支持我省优势企业积极参与通信、雷达、卫星等新型装备研发,打造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军民共建科技创

39、新中心。到2020年,建成100个军民共建技术中心。2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化。构建统筹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的军民融合运行体系,完善军民技术双向转化机制,支持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引导先进军工技术向新兴产业民用领域渗透,鼓励先进成熟新兴产业民用技术和产品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一批军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新兴产业民企参与军工配套的能力。探索建立对民营企业更开放的军品采购和研发体制,推动新兴产业领域的军民基础共性技术一体化。3加强军民融合项目建设。把握军工央企战略性调整机遇,争取更多“军民结合”技术型重大项目落户江苏。依托省军民融项目建设计划,实施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省战略性新

40、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军民融合引导资金重点支持省里明确的七大领域军转民技术研发、军民两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运用以及重大军民融合技术改造,积极引导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实施民营企业“民参军”行动计划,面向航空航天,统筹军民卫星研发制造使用,强化地面站网整合建设与信息共享,积极发展军民通用化程度高的动力系统、关键部件和基础材料。面向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系统、资源合建共用,组织实施一批军民融合安全网络产品和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四、 扩大应用试点示范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强化需求侧政策引导,积极推进重点行业试点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应用,培育和带

41、动新消费、新业态发展,将潜在需求转化为企业能够切实盈利的现实供给,拓展市场空间,激发市场活力。1推进行业试点示范。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试点目标任务,结合国家在我省布局的中国制造2025苏南示范城市群、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国家云计算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国家物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城市、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试点城市等,充分发挥我省创新资源密集、创新环境良好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行业试点示范。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加快实施一批新兴产业行业试点专项,创新体制机制,破除行业准入

42、壁垒,提升政府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多层次、宽领域试点示范推广体系,推动建设30个体制机制健全、市场空间大、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2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围绕第五代移动通信、先进半导体、大数据、基因技术与细胞治疗、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生态治理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制定重大技术和产品应用示范支持政策,在区域、行业、企业等不同层面开展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分阶段、分批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快重大战略产品的产业化步伐。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

43、发展的拉动作用,积极探索重点产品示范应用运营模式和工作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打开和扩大市场空间,形成有效需求,从供给侧推动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以示范促辐射,以需求促发展。到2020年,全省推广应用10000个以上新技术、新产品,销售收入超万亿。第四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准确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重大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着力培育优强企业集群,增强

44、产业综合竞争力;着力加强产业链协同,推进集聚集约发展;着力提高国际合作水平,深度融入全球新兴产业发展体系;着力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将我省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构筑新优势,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核心动力,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健全创新创业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坚持高端引领。把高端引领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瞄准技术

45、前沿,聚焦重点领域,加强前瞻性部署,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在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形成一批支柱产业,切实引领高端产业发展。坚持开放融合。坚持把开放融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以更开放的理念、更包容的方式,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大力推动优势产业领域的技术和标准国际化应用,加快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全球配置,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坚持集聚集约。把集聚集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有效集聚和供给,加快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提升产业集群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战略性

46、新兴产业发展全过程,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出率,促进可持续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实力国内领先,产业结构层次明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若干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7万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发展成为万亿级规模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

47、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占全省比重达到45%,建设10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000家省级创新平台,培育10000个新技术、新产品,创建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在重点领域取得群体性突破,优势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一批原创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培育形成100家左右百亿级行业领军企业,500家左右技术领先的

48、骨干企业,100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重点创新型企业。建成50个国家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10个左右标志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发展环境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有利于产业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的政策措施持续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环境更加公平,适应新模式新业态蓬勃涌现的产业生态基本形成。二、 行业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

49、要目标和任务。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20%,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4.5万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30%,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光伏、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800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跃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全国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超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占全省比重超过40%,累计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2300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获批,实现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江苏零的突破。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全省高新技术企

50、业超1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超过70%,全省275家沪深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超过40%,全省126家超百亿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比重超过60%。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国家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各类载体上集聚了60%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形成了一批产值超千亿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广泛融合,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催生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与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密切相关的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推进机

51、制逐步完善,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目标责任体系基本形成,一系列政策举措及时出台,各项工作按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有序地向纵深推进。总体上,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我国最具创新活力和发展优势的省份之一,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从国际来看,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兴技术群体迸发、新一轮产业变革深度演变的关键时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纳米技术、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高技术突破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以基因

52、组学、细胞调控、脑科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技术将引发生物技术产业的重大变革,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大潮,新能源革命正在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国家软实力角逐的重要舞台,引领消费新风尚。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引发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重整,全球创新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

53、会的决胜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加快升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所需的体制机制环境将更加完善,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更加紧密,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配置持续优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从我省来看,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江苏交汇叠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为全省

54、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和发展空间。但也要看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对缺乏,创新型领军企业比较少,部分产业领域总体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够完善,一些改革措施和政策法规相对滞后,还不适应我省新旧动力加快转换、结构加快升级的要求,需要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和统筹规划,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三、 发展定位(一)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发挥仪征地处宁镇扬几何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的独特优势,抓住龙潭过江通道、宁扬城际、北沿江高铁等城际快速通道全面实施的机遇,积极推进“宁扬(

55、仪征)合作示范区”设立和运作,加强规划对接、产业协作、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共享,推进仪征深度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打造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二)南京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大众整车二期、仪征化纤、中化高纤、招商金陵等大项目大企业集聚优势,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塑造产业竞争力新优势的着力点,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汽车、新材料等地标性产业集群,培育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汽车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南京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基地。(三)华东有影响的大数据产业高地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抓住新一轮信息革命和大数据重大项目落户机遇,推动大数据企业加速集聚,积极参与华东地区大数据产业的分工合

56、作;放大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辐射带动效应,以S353沿线生态板块为重要载体,积极推动文旅文创、体育健身和健康养老融合创新发展,努力打造华东有影响的大数据产业高地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四、 节能环保产业抢抓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机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为目标,在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加快前瞻性技术创新、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服务业发展,建设更节约、更清洁、更高效、更惠民、更具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将其建成新兴支柱产业。1高效节能。以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和节能服务等为重点,提升高效节能装备技术及产品应用水平,促进高效节能产业快速发展。工业节能技术及装备重点围绕高效节能工业锅(窑)炉、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新型节能电机等重点领域,加快攻克低品位余热利用、高效换热、燃烧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等关键技术,推进高效储能装备、LNG冷能发电装备、锅炉排烟潜热回收装备等重点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鼓励跨行业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