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沉积学考博概念_第1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沉积学考博概念_第2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沉积学考博概念_第3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沉积学考博概念_第4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沉积学考博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沉积相:是沉积物的生成环境、生成条件及其特征的总和,成分相同的岩石组成同一种相 沉积相主要分为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主要取决于这些岩石的生成环境。凝缩层:凝缩层(段)是厚度很薄的一个海相地层单位,它由深海相、半深海相和远洋沉积物组 成,以极低的沉积速率为特征。碎屑流:又称泥石流,是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流动的砂、砾、粘土物质和水的混合物高密度流体。粘土和水的混合物密度大,对碎屑颗粒有较大的浮力,从而支撑着砂和砾级的 碎屑悬浮于流体内。陆间裂谷盆地:裂陷作用使岩石圈已经完全裂解成两部分或三部分,裂谷底部是新生洋壳,并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成为岩石圈板块离散运动的边界。陆间裂谷的主要裂陷扩张发生在

2、 新生洋壳部分,早期裂陷的大陆地壳中的正断层不再活动或不控制盆地的沉降作用。梢模:一种常见印模,指砂岩底面上的舌状凸起,一段较陡,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端宽而平缓,与层面渐趋一致。它是定向的浊流在尚未固结的软泥表面侵蚀冲刷的凹槽被砂质充填 而成。鲍马序列:一个完整的鲍马层序通常由 abcde五层组成.。a层:粒序层理砂,一般为正递变,粒度下粗上细,反映浊流能量逐渐减弱,底部含砾石并发育槽模,代表递变悬浮沉积的产物。b层:平行纹层细、中砂。与 a层为渐变关系,沿层面揭开时可见剥离线理。 c层: 流水波纹层粉砂。发育小型流水型波纹层理和上攀波状层理,并常出现包卷层理,泥岩撕裂 屑和滑塌变形层理,表明

3、受流水改造和重力滑动的复合作用。d层:平行纹层粉砂质泥,具有断续平行纹层。属低密度流沉积。 e层:块状泥。与d层不太好区分。帐篷构造:主要出现在潮坪白云岩中,当白云岩与石膏、硬石膏成交互纹层时,石膏的脱水或硬石膏的水化,引起岩石体积的收缩或膨胀,在平面上呈多边形的盘形,在剖面上形成 低幅度的倒“ v”字形构造。风暴岩:在风暴影响下在海洋和水盆地中形成的沉积岩。是一种密度流沉积,但常含很多风浪破坏下伏的正常天气沉积物所产生的撕裂片或内碎屑,还有被破坏的生物碎屑等。萨布哈:指在正常高潮线以上的局限海平原在干旱到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潮上沉积环境,一般位于大陆和潮间带,具有蒸发盐、潮洪和风化沉积的特

4、点。潮上带的盐坪称为海岸 萨布哈,大陆内干旱盆地形成的盐碱滩称为大陆萨布哈。磨拉石瘤状灰岩粘土矿物沉积组合等深流裂谷盆地块状层理混杂堆积复理石 潮间带交错层理白垩黑色页岩前陆盆地 低位域残留沉积 曲流河ccd(碳酸盐补偿深度)滑塌沉积等深积岩冷水碳酸盐岩膏盐沉积粒序层理陆相红层 酶粒亮晶灰岩扇三角洲1 .图解威尔逊海相碳酸盐沉积模式并简述各类环境的主要沉积特征2 .试述巴哈马碳酸盐台地的环境特征及沉积模式。p340表124喋酸盐沉积相模式分类墙比美型亚契境或哦利离的帚位置雇城警副覆地岸甘镰.赛旗台里牌壁滩.秦组合里外融速宝整 pd zn、au、ag等)大洋中脊、弧后扩张区等铁镒氧化物(fe、m

5、n)新生海底裂谷带、大洋中脊、海底 热点活动区、弧后扩张区非海洋成 因矿产石油、天然气、煤以及基底岩石中的其他矿产(陆地有的矿产在海底,特别是陆架基底均可出现)陆架区天然气水合物也称甲烷水合物,是一种由碳氢气体与水分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状固态简 单化合物,其外貌类似冰雪,通常呈白色,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而且燃烧以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 渣或废弃物,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可燃冰”。“可燃冰”能源密度大,在标准温压状态下,1立方米完全饱和的“可燃冰”包含164立方米的甲烷和0.8立方米的水,其能源密度是煤和黑色页岩的 10倍,是天然气的2 5倍。充足的气源、适当的温压条件和地质构造环境是天

6、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必要条件。目前对天然气水合物 的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先存的天然气藏因温度或孔隙压力的变化而转变为天然气水合物;另外一种 是微生物成因气或热成因气从下部运移至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而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前苏联学者6y等k 1990)将天然气水合物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两种成藏地质模式。静态系统:静态系统是由于冷却、挤压或天然气丰度的增加可形成水合物,水合物生成的重要原因不是外来物质的供给,而是系统内的变化。可归纳分为三种模式:冷却作用:在该模式中,天然气水合物可以在气藏(游离气+水)、含水层(饱和气)和冻结层(与冰的接触面)内生成。低温模式中水溶气形成的水合物呈分散状存在于岩石中或

7、者与已存在的气藏共生。挤压作用:在系统受到挤压时,游离气+水系统内可达到气水合物形成的条件,其水合物的形成模式与低温模式相似。成岩作用:在沉积压实过程中,溶于孔隙水中的自生生物气的丰度可以不断增加,即气体的弹性可达到水合物形成的平衡压力,这种模式为成岩作用模式。动态系统: 指与反应带进行物质交换时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渗流模式:在气体和含水渗流条件下,水合物可在储层内形成,在到达水合物稳定带后,渗流含气水呈气过饱和态并成为水合物生成源,这是沉积层中最广泛的气水区域渗流方式,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发现的气水合物显示多半是按此模式生成的。泥底辟作用:泥火山作用下的气水合物明显地赋存在经

8、受过快速坳陷的含有巨厚年轻沉积层内,埋深不大,在黑海和墨西哥湾都发现了大量的此类水合物。沉降模式:该模式是以滑塌沉降的重力流理论为基础的。水合物形成在毗邻宽广陆棚的重力构造发育的陆坡带。这种模式是在对中美海槽内斜坡深水钻探成果总结后提出的。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受其特殊的性质和形成时所需的温压条件限制,分布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单元内,主要赋存于高纬度地区的永久冻土带和水深大于300500米的海底下。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在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均有分布,在主动大陆边缘中,常见于增生楔以及弧前盆地等区域,尤其是增生楔部位最为发育;相对而言,在被动大陆边缘地区,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纵观世界各地被动大陆边缘

9、水合物成矿地质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断裂-褶皱发育带,泥底辟、岩底辟和火成岩底辟发育区,陆架与陆坡转折带,海底扇状沉积体发育区(水下扇、斜坡扇或盆底扇沉积体系),海底滑塌构造体(重力流沉积体系),麻坑(pockmark)地貌特征,深水台地区。6. 试论洋中脊、 热点、 俯冲带火山活动特点及火山岩基本特征。大洋中脊裂谷带和板块俯冲带边界的岛弧海沟系活动大陆边缘,有异常强烈的火山活动。火山活动。火山活动造成的直接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可能产生火山碎屑流。但与火山活动相伴生的地震与海啸影响范围则是很大的。洋中脊的火山喷发是间歇性的,板块增生过程却是连续的,因此,洋中脊随时间将经历不同的火山,构造过

10、程。洋中脊的火山活动限于脊轴12千米宽的范围内。火山经多次喷发而形成火山链,与中脊走向平行。其形态及喷发周期与海底扩张速度有关。慢速扩张的火山链喷发是不连续的,可见枕状玄武岩,每500010000年喷发一次;中速扩张的火山链比较连续,常见席状玄武岩,每300600年喷发一次;快速扩张的火山链是连续的,多半为席状玄武岩,约 50 年喷发一次。每个热点的年龄为数千万年乃至一亿年。热点具有以下特征:1. 每个热点都是一个隆起,其标志在陆上为基底岩石的抬升,在海上是水深较浅。2. 隆起的顶部为活火山,其特点是产生碱性玄武岩,流纹岩和拉斑玄武岩。这些熔岩具有独特的同位素比和地球化学模式。3. 热点代表高

11、热流区。4. 至少有些热点伴有重力高。5. 在大洋和一些地区,一个(有时两个)横向的无震海岭从热点向外延伸。6. 当热点处于活动扩张海岭上时,由于两侧的板块彼时向外扩张,在海岭两侧就形成火山岛链或海山链。有许多火山源被看做是热点。7. 试将海洋表层沉积物进行分类,简述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海洋表层沉积物的分类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要考虑分类学的一般原则,又要考虑海洋沉积物的特殊性, 因此要采用多重分类。 按照沉积物的来源, 海洋表层沉积物可以分为四类。 ( 1 ) 陆源碎屑沉积物:主要是碎屑硅酸盐矿物,来自陆地的风化剥蚀,大多分布在滨海环境和近海陆架。 ( 2 )内源沉积物:

12、主要由从海水中析出的化学和生物化学物质组成,其中又可按化学成分划分为碳酸盐沉积、硅质沉积物、蒸发沉积物,而每一个内源沉积物又都有自己的分类。 ( 3 )生物源沉积物:直接由动植物的残骸组成,例如滨海环境中常见的泥炭等,在现代沉积物中数量比较有限。( 4)火山源沉积物:即火山碎屑沉积,主要分布在板块活动边缘或火山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海洋表层沉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具有显著的气候分带性、垂直分带性和环陆分带性等特征。这三种错综复杂的分带性,基本上反映了全球范围内海洋表层沉积物的物质成分和粒度成分变化的总规律。在海洋中,当由一个气候带过渡到另一气候带、当海水深度增加以及当远离大陆趋向深海大洋的时候,

13、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海底沉积相当有规律的更替。( 1) 气候分带性 :总的趋势是,生物源沉积物和内源沉积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减少,由海洋向陆地的纵深地带减少;陆源碎屑沉积物则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减少,由陆地向海洋减少。而中纬度的温带地区,是陆源沉积物和内源沉积物及生物源沉积物复杂交生的地区。这是由于气候对一系列沉积因素有着重要影响而引起的。如在近极圈地区,岩石的机械风化作用大于化学风化作用;在气候润湿的中纬度地区,化学风化加强;而在干燥的亚热带地区,化学风化相对变弱;在潮湿的热带地区,化学风化又大大加强。这些情况,必然强烈影响到向大洋搬运并在大洋内沉积的陆源物质组成。此外,在大洋本身范

14、围内,气候作用控制着自大陆输入的固体物质和可溶物质的运移,因为大洋水循环系统和搬运不同粒径物质的水动力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因素制约。气候分带性也同参与沉积形成作用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以及与碳酸钙和其他沉积矿物组合的化学沉积性能有关。气候分带性在根本影响大洋沉积物成分的同时,也反映沉积物各种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 2) 垂直分带性: 大致表现为粗的陆源碎屑沉积物随着海洋水深的增加而有规律地过渡到较细的深海沉积物, 各种生物源、 内源沉积物有仅分布在特定水深的倾向性。 此外, 在海洋水层中落下的沉积物质,其物理化学成分受海水介质影响的程度以及与介质发生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程度均是海

15、区深度的某种函数, 它不可避免地要在海底沉积物上记录下来。 这一分带性主要是由不同水深处的水团动力特点和物理、化学性质所决定的。( 3)环陆分带性: 表现在随着离开陆地和物质供给区向海中远去时,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和物质组成发生变化的规律性(即陆源沉积物一般过渡为生物源沉积物,而沉积速度也在同一方向上变化) ,在此过程中,既表现出地球化学分异,也表现出重力分异的影响。8. 海平面变化的主要类型如何?原因如何?讨论海平面升降所产生的资源、环境效应。答案:海平面变化的 主要类型 :海平面变化包括全球海平面变化和相对海平面变化两种。 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概念, 1904 年由奥地利地质学家 h.e.sues

16、s 提出,他使用“ eustatic ”一词,指洋盆下沉引起海面下降。 90 多年来这一术语及其派生的术语曾被广泛应用于表述全球海面垂直升降。 r.w.fairbridge(1961) 从成因上将全球海平面变化( eustasy )分为构造海面升降( tecton eustatsy ) 、冰川海面升降( glacial eustasy )和沉积海面升降( sedimento eustasy ) ,都是全球性因素引起的海平面变化。世界上某一地点的实际海平面变化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值与当地陆地升降值的代数和,称为相对海平面变化。陆地升降包括构造引起的地壳垂直升降运动和冰川、水、沉积物的均衡作用。三角洲

17、下沉区的海面上升率必然比全球海平面上升率要大得多。所以, 199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平面变化报告曾指出 “研究海平面必须包括海面和陆地变化” 。想对海平面的研究在评估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方面比理论海平面更有实际意义。主要原因海平面变化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1)海水体积的变化,引起海水体积变化的原因有冰川消融和增长、 孤立海盆水量增减、 蒸发与降水、 原生水排出、 孔隙水吸入和密度体积效应等; ( 2 )海盆容积的变化,引起海盆容积变化的原因有海底扩张速率的变化、局部构造运动、局部压实作用、地壳均衡作用(包括冰川均衡作用、水压均衡作用和沉积均衡作用)和海底沉积作用

18、等; ( 3)地球体运动参数的变化,地球公转轨道三参数的变化、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地极移动和地磁场的周期变化等均能引起海平面变化;( 4 )动力海平面变化,大气压力、风浪、海流速度和潮汐等均会引起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升降所产生的 环境效应 :( 1)海平面上升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将给沿海和全球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1991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 “全球变暖,将加速海平面升高会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会威胁低洼岛屿及沿海地区。”所以,研究海平面升降必须同时研究沿海陆地以及全球环境,这实际上是研究某段海岸的海面相对升降和影响。由于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各处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差异性很大,如一

19、些大河三角洲地区,在全球海平面背景上又加上地壳下降、地层压实和人为剧烈采取地下水等的直接影响,其相对海面的上升值可等于目前全球海平面上升率的 5 倍、 10 倍甚至于 100 倍,其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政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我国十分重视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1993 年 2 月曾组织中国科学院地学部11 位著名院士和8 位专家专门考察和研究了我国沿岸海面上升的实际影响,讨论了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变化。要点如下:1)淹没沿海大片低地和湿地。2)风暴潮灾害加剧3)海水入侵4)海岸侵蚀与岸线蚀退众所周知,海平面变化的最主要影响,是使海岸线发生一系列急剧的海进和海退。其结果不仅直接影响着陆缘地区的自

20、然环境、地质结构以及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同时也是构造运动和矿产资源分布的灵敏“反应计” 。( 1 )海平面变化与陆缘地区自然环境的变更 :海平面下降使海岸向海迁移到近现代大陆架边缘或更深的地方,使得广大的大陆架裸露成陆,使沿岸平原大大扩展,河流入海口和阶地下切,且当岸线迁移至大陆架边缘时,波浪以较大的交角接近岸线,从而增强了沿岸流和沿岸泥沙的搬运作用,粗粒沉积物由河流、波浪和海流带往大陆架各处。而当海平面上升时岸线向大陆方向快速迁移,导致沿海大片低地和湿地被淹没,河口咸水入侵, 地下水位上升等,直接制约沿海农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2 ) 海平面变化与地震及构造变动(板块运动与新构

21、造运动)相关: 地震活动的高潮期一般都与高海平面或相对的高海面(海平面上升)时期相对应,这是因为当海底扩张加速,新生洋壳冷却不充分,洋中脊体积较大,导致海盆容积减小,海平面相对上升,同时因板块构造活动剧烈,地震高潮出现;而地震平静期则往往出现在低海面阶段,这是因为当海底扩张速度减慢时,洋壳收缩较多,洋中脊体积较小,导致海盆容积减小,海平面相对下降引起海退,地震也因构造活动的减缓而进入低潮期。海平面升降所产生的 资源效应 :海平面变化与矿产资源 :各种各样的沉积物被河流、风、波浪进行搬运,并按物质的比重不同分选富集,伴随海平面变化(海岸线迁移)而在相适应的地方富集。例如上升的海滩、砂堤及古海岸阶

22、地的沉积地层中,特别是在沙口区和砂坝上、砂嘴的顶端,常是滨海砂矿富集的场所;而在滨海湖沼、潮湿的浅滩和砂洲上,常易形成沼气和泥炭。此外海平面变化与大陆边缘油气聚集的关系比较密切,它是产生大陆边缘生油层和储油层形成所必需的条件。非大海退或非大海进时期的沉积层不含有大油气藏。一般为海进替换的大海退时期,是区域性储集层和盖层形成的时代,而起盖层和生油层作用的碳酸盐和陆源细粒沉积层的广泛分布则与大海进有关。在被动大陆边缘,海平面上升时期礁生长很快,各种形式的生物礁也得以发育,因此,此时期的沉积层可以容纳大油气藏。在活动大陆边缘,含油气的沉积层主要是在海平面下降时期沉积的年轻的新生界地层。这些大型油气田

23、常常分布在三角洲及海积平原等场所。9 . 就你所熟悉的海洋含油气盆地论述沉积体系发育状况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答: 中国海洋石油与天然气成因,分陆相成因和海相成因,并以前者为主。近海盆地的陆相生油气,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因为盆地地处大陆活动边缘,当盆地在稳定发展时期,所形成的深湖或半深湖,除了水生浮游生物和藻类外,从陆上通过河流和其他途径输入的陆源植物残体较多,在还原环境和快速埋藏条件下,除深湖区沉积中心产生的干酪根主要是腐泥型外,大多数是混合型,湖盆水位发生时高时低的环境变迁,频繁出现沼泽化沉积,并在特定地质条件下,湖泊与沼泽多期交替叠加沉积,使产生的多源油气运移到圈闭构造富集成藏,实践证明

24、多数高产井都能油气共存出。以东海西湖凹陷为例,富产天然气的主要原因是盆地沼泽化程度高,广泛发育的沼泽相煤系地层气源岩发挥重要作用。经钻探和测井资料证实,煤层从573-3925m 井段层数多达77 层,总厚度达50m 左右。尤其是西湖凹陷西南部包括平湖断阶带和苏堤构造带,成烃成藏地质条件更加优越。近海盆地海相生油气,由于沉积物生烃的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除边缘地区外,陆源有机质残体很少介入,因此生烃母质多为腐泥型干酪根。海相成烃成藏条件是如何形成的?据东海瓯江凹陷的灵峰一井钻遇的具有海相古生物化石的古新世早始新世,海相沉积是其主因。其来源可能与中国海自中生代以来,发生过多期重大地

25、质事件有关。尤其与特提斯海在中国海域延伸段的闭合事件关系更加密切,特提斯构造是划分地球上两个古大陆的全球性构造带。以渤海海域已知油气藏为例可分为 5 种类型,1)背斜构造油气藏,包括逆牵引背斜和挤压背斜,闭合面积较大,油气受高点控制。2)断块油气藏,依靠断层封堵油气。3 )断鼻油气藏,由断层封堵的鼻状或半背斜构造。4)潜山油气藏,由不同的基底岩层古地貌高点形成,如碳酸盐岩潜山,它的分布严格受主断裂控制。 5 )潜山披覆背斜油气藏,分布在凸起或低凸起之上,其特点是构造幅度下大上小,油气藏高度和面积严格受构造控制,如埕北油田。根据我国近海5 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地质条件,有如下基本规律:

26、 1)具备大型沉积地层,面积一般在50000km 以上。 2 )具备具厚沉积地层,厚度在 10000-20000m 左右。3 )具备有利相带,深湖或半深湖、沼泽相和海相。4)具备配置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要求有高孔渗储层(三角洲砂体、海进砂和生物礁)以及封闭严密的盖层。5)具备大型二级构造带和油气源丰富的凹陷,尤其定居于“凹中隆”或“凹围隆”的区域背景下的构造或圈闭。10 .哪些地区在古海洋学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为什么?答案:出入口出入口是控制表层成深层水环流的狭窄水道。它对改变表层水团的分布和海洋垂向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直布罗陀海槛是现代海洋中的出入口, 它控制着进出地中海的环流特征, 有助于地

27、中海深层水的形成,此深层水进入大西洋并扩展到广大地区。与出入口或水道的开放或关闭有关的特别或要的古环流变化实例是澳大利亚地区塔斯马尼亚隆起之南的塔斯马尼亚水道的打开,它是环南极流形成的一个极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实例是南美洲之南的德雷克水道的开放,它对环南极流的演化也很重要。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特提斯水道在新生代中期的最终关闭,因印度尼西亚水道在新生代关闭而造成印度洋与热带太平洋的进一步分离,以及中美洲水道在新生代晚期的关闭都对低纬度地区古环流的变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出入口的关闭导致海洋间水的分隔和地球化学及沉积状况的差异。海洋分隔的形成又导致生物地理分区性增强。因为地球化学沉积参数和生物地理参数

28、对大洋之间水的交换程度非常灵敏,所以它们是任何此类变化的良好监测者。地球物理方面的重建提供了构成古海洋模式的基本格局,但是由于出入口地区常常构造复杂,所以常常难以提供确切的时间。研究田入口处变化的古海洋学效果最好不直接在水道处进行,通过那里的强大水流破坏了记录,而是要在水道的任意一侧,特别是要在水道的下游进行这种研究,在这些地段,即使在强环流阶段沉积物也能堆积下来。研究工作必须以出入口下游沉积物背流面横剖面为基础进行一个横剖面研究水平梯度上的搅动,另一个横剖面研究垂向梯度上的搅动。深的底层水流也有重要的出入口。很多出入口,如德雷克水道和塔斯马尼亚水道是由分离的大陆块造成的,这样的大陆块影响着包

29、括底层水在内的整个水柱。然而,许多出入口穿过诸如中央海岭或无震海岭那样的深处地形。这些出入口一般称之为水道。盆地间深洋水流的水道常常与穿过整个中央海岭系的破裂带有关,而通过无震海岭的水道常常与无震海岭下沉史的关键性阶段有关。深洋水道系的演化主要受穿过洋盆的底层水分布控制。 图 17-5 表示了曾对控制南大西洋底流起过重要作用的下沉曲线。 例如维马水道是南极底层水流向西北大西洋海盆的一个重要水道。 这一水道在新生代快要开始时只沉降到 4000m 水深, 它已长期影响了此区内深的底层水流。 然而, 由于有些底层水的上部界面从未浅于 4500m 左右 (例如南极底层水) ,一个 4000m 深的水道

30、可能有阻塞作用。有些深海钻探剖面布置在此类通道内和接近两端处,以考察底层水流动的历史。底层水的来源区现代大洋底层水最重要的来源区是在两极地区,特别是在南极洲附近和北大西洋。在南极,韦德尔海和罗斯海是形成底层水最重要的地区(见第八章。 由于这些底层水的形成与冰川演化及海冰存在密切相关,所以对这些地区气侯演化的了解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方面已取得许多进展(见第十九章) ;但由于极区后勤工作最难解决,所以许多问题尚待了解。了解古冰川演化或冰冻圈演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能记录冰量变化的氧同位素测量(见第三章)和底层水来源区附近新生代地层中深海与下部半深海底栖有孔虫组合特征和分布的研究(这些组合是特定底层水

31、类型的踪迹) 。冰载沉积物的历史是极区冰川史和高纬度表层水几何形态的征兆(见第十三章) 。 某些浮游微体化石属种,如放射虫 cycla -dophora davisiana 在海冰形成时的重要性提高了(hays 等, 1976) 。上升流带依据硅质和钙质壳的体积堆积速率可以给出生产力的估算和不甚受生物群演变影响的海底处的溶解(van andel 等, 1975) 。这些估算值可能与表层水及深层水环流特征的变化有关。尤其是,蛋白石较容易在化学性质上“年轻”的水(溶解硅含量低)中溶解,而方解石比较容易在化学性质上“老”的水(富含溶解co2)中溶解(heath等,1976)(见第十四章)。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已由 van andel 等(1975)和 leinen(1976) 对赤道太平洋深钻岩芯的研究得到了证明,这种方法是,测定深海沉积物中碳酸盐和蛋白石质二氧化硅的体积含量,再运用生物地层学年代估算数据和 grape( 珈玛射线衰减孔隙度求值仪)进行容重测量,将上述值转变为堆积速率。 这些研究揭示了碳酸盐垂向溶解梯度的巨大变化明显地与北大西洋深层水和南极底层水源的演化以及赤道带和相邻中央水团之间的生产率差别有关。研究大洋水上升流带或其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