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关键词细读_第1页
《故乡》关键词细读_第2页
《故乡》关键词细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源故乡关键词细读作者:刘永前浙江衢州第一中学 2005-6-17鲁迅的故乡是“我”归乡又离乡的故事,也是“我”的自我心灵的旅行,其间,童 年体验中的“故乡”得到重新体认,物是人非的残酷现实却陷“我”于绝望的境地,郁郁感 伤的情调重重包围着我,使“我”艰于呼吸。但绝望并没有成为“我”心灵之旅的终点,而 恰是艰苦卓绝“抗战”的起点,于是我们发现了小说中的一个关键词:走。“走”作为实践活动,在这里不是简单的走开或逃离,而是一种反抗绝望的生命体验。有人曾经认为故乡结尾的议论是不必要的,甚至认为这样的议论有添足之嫌。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对希望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希望也不是盲目而肤浅的乐观,而是有其从强

2、烈的现实体验中所获得的客观依据。希望之有无全在于生命形式的取向:“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走” 出来的,是人们现实行动的结果。如果一味沉湎于冥思和清谈,不积极地投身于果决的探索和行动,那么现代知识分子如“我”者,只能永远拜倒在“我自己手制的偶像”面前,与闰 土们凭藉香炉和烛台崇拜偶像一样,迷信过去或未来,永远告别了现实的抗争,深陷遥遥无期的“茫远”的“愿望”之中不可自拔。“我”无疑是作家精神的承载者,因此我们在讨论时没必要把“我”和鲁迅截然分开。作为一个封建末世破落大家庭的少爷,鲁迅有一个温馨不足而苦难有余的童年,“

3、冷漠”、“侮辱”、“蔑视”等创伤性体验使他更加敏感、孤独。为传统桎梏着的“聚族而居”的社会所不容,或为西方文明之梦蛊惑,终于“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试想,这样的一个离乡者,留在他心灵深处的童年体验,会构成一种怎样的心理图式呢?母亲的一声“闰土”牵引“我”回到了爱做梦的童年。一幅神异的图画出现了: 深蓝的天空, 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手握钢叉的少年。童年的体验尽管带有一些神秘性, 但在儿童的哲学里,在儿童的内心世界中仍然是一个真实世界,即便是一个意象,一种幻景,也仍然使“我”浸淫在诗意的乡情之中。 儿时的“我”不能悟解成人世界的种种规范的意义, 也幸而如此,使“我”把

4、目光投向自然,亲近大地,更为重要的是,催生了 “我”与少年闰 土的无间亲密和无限眷恋,促成了 “迅哥儿”与“闰土哥”而不是“少爷”与“小忙月”的 关系。在认识闰土之前,“我”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也“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卖罢了”。正是这位闰土,把“我”的心灵从高高的围墙内引领出来,飞向广阔而自由 的天空。就在童话般神奇绚丽的背景下,一个聪慧而勇敢的少年成了同样聪慧却敏感、孤独的少年英雄。这幅神异的图画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式先在于“我”的心灵深处,虽然“我”从故 乡“走异路,逃异地”,不断的游走和

5、漂泊并没有销蚀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图式。“我”与故乡建立起的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精神联系成为永驻“我”心头的故乡情结。而“我”心 中的小英雄又分明是“我”的“美丽的故乡”的象征。因此,小说一开头就给读者以暗示:“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我”究竟说不清故乡到底美不美,是因为“我”的童年体验图式尚未被激活,而眼前萧索的荒村,只是“我”下意识的莫名的悲凉感而已。只有当母亲挑起闰土的话题时,“我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在先前由于没有“影像”以致“我”记不 起故乡的“美丽”,而此时却似看到了美丽的故乡,那么那个西瓜地里的

6、带银项圈的小英雄 定是“美丽故乡”的象征了。“我”这次的归乡不是故园寻梦,也不是漂泊疲倦之后的停泊,而是来举行“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远离了熟识的故乡”的告别仪式。这“永别”、“远离”,再加上老屋“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昭示了 “我”向故乡作出地域意义上和价值意义上的双重告别”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童年体验的复活,神异图景和小英雄形象的复现,它那绚烂的色彩暂时冲淡了 “我”二十余年异地奔波的苦涩,初见故乡时的悲凉灵魂也得到暂时 的抚慰,因此,在“我”的心中涌动起期盼和希望。可是这期盼和希望是多么的短暂易逝,首先是杨二嫂“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的怪声划破了 “我”的

7、希望之思,继而是曾经“哥弟”相称的童年友伴分明的叫道:老爷!, 如果说杨二嫂的“圆规相”足使“我” “愕然”,那么闰土的“老爷”则足以使“我”心灵栗。 曾有的亲密无间,此时已被“老爷”两字挖开了一道鸿沟,彼此的情愫被苍茫阴晦的色调笼罩起来。“我”愈来愈感觉到闰土从身体到心灵都已蒙上了传统伦理的层层污垢,见面时, 闰土弃“迅哥儿”而选择“老爷”,在挑选家什时,他选择了一幅香炉和烛台,“我”心中的小英雄已被封建文化的精神屠刀虐杀了;“我”“美丽的故乡”已被那层“可悲的厚障壁”隔绝了。“老屋离我愈远了, 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

8、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 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向“我”的老屋告别,向“我”的故乡告别,而且也与“我”的小英雄告别,老屋易主,故乡不故,小英雄已 模糊不清。这种告别是决绝,是悲哀,但是这决绝和悲哀并不意味着希望本身的失落。在“我”心理的“归乡”与现实的“归乡”所构成的张力中,幻景与现实渐渐剥离,童年体验的心理 图式终于为故乡极其残酷的生存状态所解构,从而顺应了因时间和空间造成的巨大反差。“我”最终陷入了一种彻底绝望的境地。但是,唤起鲁迅强烈生命意识的恰恰不是虚妄的希望,而是绝望、痛苦、死亡。这或许正是鲁迅生命体验的悲剧性所在。“

9、我”通过对故乡人的生存困境及自我存在的痛苦内省,否定了故乡人的三种生活:闰土辛苦麻木的生活;杨二嫂辛苦恣睢的生活;“我”辛苦展转的生活,最终超越“希望一一绝望”这种两极对立的思 维框架,直截地进入现实的存在: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无路可以走的情况下,人们自己“选一条似乎 可走的路” “姑且走走”,只有“走”,才能从荆棘中走出一条生路来,也只有“走”,才是实践生命的本真形式,任何虚妄的希望或无地的彷徨都将于人生无意义,在绝望之后没有义无反顾的精神,就无法达到理想的彼岸。鲁迅一生都对传统文化持严肃批判的态度,但鲁迅走上“绝望的抗

10、战”道路与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精神有着某种联系,甚至可以说他的绝望的抗战正是“佛、道对人生的参悟与儒家的入世精神二者经过改造以后的有机结合”。在孔孟的人生哲学中,“走”也是一个重大的命题,这个字非常容易引起我们对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的联想,这“走”的精 神已经深深地渗入鲁迅的人生哲学之中,尽管他对儒家思想多有摒弃。野草可说是鲁迅对其生命哲学的诗意阐释,其中的“过客”就是一个梦醒之后无路可走却不停奔走着的形象。他衣衫褴褛、状态困顿,却很倔强:“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 现在我来到这里了。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前面! ”“过客” 一直在走着,而且当老翁劝他“回转去”时,他又是多么的决绝:“我憎恶他们,我不转回去! ”“在过客看来,世界是一个不真实的虚妄的存在,全部实在的意义都凝聚在自身的行动中,生命意志向人们展示的正是奔走中形成的抗争情绪和创造情绪。”“过客意识”正好为我们理解“走”的内蕴打开了一条理性的通道, 我们渐渐地发现,“走”不仅仅是故乡一文的关键词,其实以“归乡一一离乡”为线索 的鲁迅其他小说中,我们也会读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