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生态规划.doc_第1页
乌海市生态规划.doc_第2页
乌海市生态规划.doc_第3页
乌海市生态规划.doc_第4页
乌海市生态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乌 海 市 生 态 功 能 区 划1 总 则1.1、任务的由来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一定的行政区域生态要素与生态功能类区,依据各功能类区生态系统功能,通过生态调查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提出生态功能区细化方案,实施对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为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保护区域生态提供依据。生态功能区划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依据,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117号“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及国家西部生态环境调查结果,乌海市环保局组成技术小组对乌海市生态功能区进行划分,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促使我

2、市生态环境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逐步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有计划恢复重建生态破坏区,促使生态环境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1.2、生态功能区划的必要性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乌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煤焦、电力、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等支柱产业得到迅猛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结构对生态系统已产生严重影响,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有限的矿产资源因开发不当遭到破坏和严重浪费,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已逐步演变上升为我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我市生态总体评估是“城郊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未来二十年,生态环境将被作为有限资源严

3、格纳入政府公共管理和公众监督之下。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开展,对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增强各级领导的生态保护意识具有积极作用。生态功能区划是了解各功能区生态功能基本特征,制定各功能区利用保护、恢复计划的纲领性文献,是因地制宜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依据。因此,尽快完成我市生态功能区划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1.3、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1)乌海生态环境现状调查。(2)生态功能环境现状调查。内环办发200158号。(3)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国环发2002117号。(4)内蒙古生态功能分区表。1.4、生态功能区划目标(1)明确乌海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生态分布特征。(2)明确乌海市区域

4、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3)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对本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4)明确乌海地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区。(5)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各生态功能分区及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功能。1.5、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目的是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发生学原则根据乌海市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和生态保护纲要的指导下,结合乌海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要求,以及人类活动和生态服务功能,确定生态功能区划依据。(3)结构的

5、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乌海市地处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段,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一致,但是由于局地自然因素差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出现了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依据其相似性与差异性识别这些自然单元,并加以综合,科学地进行生态功能分区。(4)综合分析原则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是自然环境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功能形成机制及其区域差异,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5)要互关联原则在生态服务功能的形成机制上,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密切相关,这种相互关联性的分析,有利于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1.6、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内容(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2)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3)生态

6、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4)生态功能分区方案。(5)各生态功能区概述。2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黄河流域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银川平原,北靠河套沃野,地理坐标为东经106 36-107 05,北纬39 15-39 52之间,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2.1、自然环境概况乌海市位于中纬度大陆深处,属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过渡带,降水少,气温度,大风多,日照长,蒸发强烈,干燥度4.05。由于植被稀疏、地表风蚀、草原沙化、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所以在乌海地区如何协调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如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

7、代表性的重要问题。2.1.1、地形地貌乌海市有着较为复杂的地质背景和多荒漠的地貌格局。山地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另外还有山间谷地及黄河到山麓间的冲积一洪积扇。山体主要有桌子山、岗德格尔山、千里山等。山势均呈南北平行走向,山体同前震旦系片麻岩,古生代石灰岩等组成,由于干燥剥蚀强烈,山势高耸,起伏较大,沟谷发育,形成许多狭谷和降谷,其中以桌子山为最高,主峰海拔2149.4米,一般山地海拔14001800米,相对高差350600米。在桌子山和岗德格尔山的南部以浅山、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260米,相对高度2060米,桌子山和岗德尔山之间是宽约36公里的宽谷洼地(即台地),海拔11401280米,相对高度

8、100140米。黄河东岸至山麓是冲积一洪积扇,并被苦干条泄洪沟(即冲沟)分隔成带状,并从山麓至黄河向下倾斜,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平均高出黄河水面2090米,海拔10801170米。组成中、低山地的岩石主要有震旦纪片麻岩、变质岩、石英沙岩、石英岩、泥质页岩、泥质沙岩及底砾岩;寒武、奥陶系的薄层、中层、厚层石灰岩、页岩、石英沙岩和白云岩等。这些岩石因受风化剥蚀等作用而发育成土壤母质。山项山脊多为裸岩体或半风化残积物,土层极薄,山坡母质为残坡积物,土层较薄,坡脚母质稍厚,沟谷两侧母质堆积较厚,这些母质均属裸岩风化后的残积混杂物。组成丘陵的岩石有石炭、二煤层,寒武、奥陶系的石灰岩,第三系的泥质细砂岩,砂

9、质泥岩和夹砂砾石等。成土母质主要是上述岩石风化后的残坡积物。山前冲积一洪积扇的成土母质来自中、低山和丘陵区,经洪水搬运而成。扇顶母质粒径粗大,多为石块、砾石和粗砂杂乱堆积,扇中母质粒径渐细,有一定的分选性和磨圆度,多为砾卵石、粗细砂等,扇缘母质粒细,具分选性和层理性,成份为中细砂、粉砂、粘土及少量砾石和粗砂。2.1.2、气候特点乌海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高原寒署剧变的特点,特征是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候干燥少雨,风大沙多。年平均气温7.88.1,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底气温在-32.6。日照时数3265.4小时,多年平均相对湿度42%,10的年积温

10、3650。最大冻土层1米。无霜期平均164天,初霜9月20日10月22日,终霜4月6日5月17日。植物返青期在4月上、中旬,枯草期在11月5日以后。乌海市属于干旱荒漠区,多年降水量150200mm,而蒸发量为2470.53481mm,是降水量的20倍左右。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匀,7、8月份降水量最大,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干燥度4.05。最大风速22米/秒,多年平均风速2.7米/秒。扬沙以上风沙天有4167天,最长可达80天,多集中于47月份,其中沙暴日历年平均不少于2326天,最长可达50天。云量小,有云日少,全年太阳能辐射总量为155.85千卡/平方厘米,仅次于西藏拉萨,特别在作物生长的4

11、9月份辐射集中为98.13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3%;全年平均日照时数30003200小时,比同纬度的华北其它地区要多500700小时。2.1.3、水文条件区内的地表水源主要为黄河及若干条季节性山洪沟。黄河为本地区最大干流,最大洪峰流量为5820立方米/秒(1946年),最小流量为60.8立方米/秒,年平均水位变幅为24米。区内分布有泄洪沟20余条,平时干涸,雨季发生的山洪并注入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总量为354.35万立方米。地下水分布不均,在桌子山和岗德格尔山的山前冲积洪积阶地分布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上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或半承压水,水量多大于100吨/小时。埋深1060米,水

12、质良好,总硬度大部分小于25德国度,矿化度为0.782.15克/升左右。桌子山与岗德格尔南拉僧庙一带,石灰岩裂隙溶洞发育,形成上升泉。植物水分来源主要依靠降雨。2.1.4、土壤我市地带性土壤为漠钙土,是荒漠区东部温暖而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荒漠土壤,其形成过程中的生物作用非常微弱,而薄层的风化壳受干热气候的影响,成为荒漠土壤形成过程的主导作用。地表多沙质化、砾石化和有龟裂结皮。土壤ph值在9.010.0左右,呈强碱性反应,其碱化程度广泛而强烈。由于该区内有着多样的地貌类型,所以其土壤类型也较复杂而多样,主要分布有灰漠土、棕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盐土等六个土类。灰漠土灰漠土为该区的主要地带性土

13、壤类型之一。由于长期遭受强烈的风蚀,灰漠土的表层特征不明显,几乎无腐殖质层且表土壤质地粗,有较多的粗细砂砾,部分地区表层被薄沙覆盖。土层较厚,平均40150厘米。灰漠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洪积阶地上,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为主,有四合木、白刺、珍珠、蒿属等。棕钙土棕钙土为该区的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之一。土层较厚,平均80150厘米,其剖面有三个基本层次,即浅棕色、棕灰色的腐殖质层,灰白色的钙积层和母质层。其中腐殖质层较薄,一般在20厘米左右。钙积层部位一般出现较浅,多在1530厘米,较坚实,厚度20100厘米。这类土壤土质较粗,多为砂土砂壤土,地表多砂砾化,部分地段表层为较薄的吹砂覆盖,土

14、壤肥力差。棕钙土在该区分布于桌子山和岗德格尔山间的洪积台地上直及残山丘陵上,其上生长着特有植被四合木群系。栗钙土栗钙土剖面分化明显,层次过渡清晰,由腐殖质层、钙积层和母质层组成。表土层厚20-40厘米。在该区主要分布于岗德格尔山顶部。植被主要为多年生早生草本及一些旱生灌木。风沙土风沙土的剖面分化不明显,属ac构型或无层次之分,腐殖质层不明显,养分积累甚微。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南部,形成许多固定、半固定沙丘及缓沙地。植被以沙生灌木为主,如白刺、沙冬青、霸王、沙蒿等。草甸土草甸土在该区分布面积很少,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阶地和胡杨岛。成土母质一般为冲一洪积沉积物,植被主要有盐爪爪、禾草、等,局部有荒漠群落

15、。除此之外,在桌子山及岗德格尔山上还分布有大面积的裸岩、干燥剥蚀残积岩、沙岩等。2.1.5、植被由于受地理、气象因素的影响,乌海市属荒漠化草原向草原化荒漠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植被类型简单,平均覆盖率为25%;但分布极不均匀。从黄河至东、西岸的桌子山、岗德尔山、五虎山麓的植被盖度都是由大到小递减,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特别是由于本地区的复杂地形和干旱的气候条件,使植被群落分布主要以荒漠植被型、干旱草原植被型、沙生植被型、草原化荒漠植被型等植被类型为主。现已查明的野生植物69科,181属,279种。其中;乔木7种,灌木37种,半灌木22种,木质藤本1种,草本植物201种,孢子植物11种。这里的

16、野生植物数量最大的是菊科,有20属,45种;其次是藜科,有属13属,32种;豆科有12属,23种;禾本科有13属,16种;十字花科有8属,10种;毛茛科油属,9种;蒺藜科有5属,8种;蓼科有4属,7种等。各建群种间生长、保存、恢复差异较大。按其种群分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四合木灌丛;属蒺藜科小灌丛,集中分布于摩尔沟口、千里山、海南区大部的石质低山、剥蚀丘陵、阶地、台地。沙冬青:豆科长绿灌木,主要分布于海勃湾区北部和海南区西南部。柠条锦鸡儿:豆科灌木,主要分布在海南区一棵树梁和岗德尔山西麓。霸王:蒺藜科落叶沙生灌木,主要分布在海勃湾区摩尔沟口、乌达区南滩和海南区水泥厂附近。乌海地区野生动物属于古

17、北界,蒙新区西部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类群。种类组成比较简单。单种数量大形成较大的类群。全地区约有野生动物650种以上,其中:黄羊、盘羊、狐狸、兔、獾、鼠、刺猥等草食、肉食、杂食啮食类动物约20种;猫头鹰、山雀、沙鸡、石鸡等鸟类约40余种;青蛙、壁虎、沙晰、蛇等两栖爬行类约10种;鲤鱼、鲶鱼、泥鳅等鱼类约10种;昆虫约570种。在昆虫中,森森害虫约528种,天敌、益虫7种。2.2、社会经济概况乌海市成立于1976年1月,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下辖海勃湾、海南、乌达三个行政区,五个镇,五个乡,十五个待道办事处。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4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18万人。乌海属煤炭型工业城市,

18、城市缘矿而建,布局分散。三区中,海勃湾区人口最多,有20万人,人口密度为378人/平方公里;乌达区13万人,人口密度594人/平方公里;海南区10.25万人,人口密度102人/平方公里,全市人口平均密度235人/平方公里。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14.3%。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重为2。5:66.1:31.4。2002年,全市财政收入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2亿元,增长17.60%;财政支出

19、明显增加,达7.54亿元,增长14.28%。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42元,比上年增加641元,增长30.05%;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元,比上年增加246元,增长10.36%。但由于两大矿务局改制重组,低收入家庭还较为普遍。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困难的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弱,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二非农业虽然比重较大,但缘于矿业特点,城市基础设施差,布局分散,集贸效应差,城市总体发展水平低;三是由于长期靠传统的重化工、原材料工业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对本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

20、成了严重的破坏,有限的矿产资源因开发不当和严重浪费,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经济需要多元化发展和转型的局面。2.3人类活动及其影响2.3.1、土地利用状况乌海市拥有耕地6699.6公顷,林地面积3624.10,草地面积115034.87公顷,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13171.1公顷,交通用地面积达1733.6公顷,水域面积6127.8公顷,未利用土地20160.8公顷,占土地面积12.06%。乌海市国土面积较小,目前,农业用地占669906公顷,较1986年增加42.0%,这些土地多数已经成为比较肥沃,但由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乌海市可利用草场面积较大,草场

21、面积由1986年的58620.47公顷增加到1999年的115034.87公顷,这些草场中生长着包括200多种中草药在内的种类繁多的牧草,干物质含量高。但是由于开矿、烧砖瓦、烧白灰等人为破坏,草场退化、沙化严重,草场产草量低,载畜量低,生产能力下降。乌海市由于处于干旱地区,市区内相当部分面积为戈壁荒滩,可利用面积有限,但由于在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土地利用不尽合理,占用宜农地、宜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农田、果园、草场污染,人均耕地面积少。从1986年到1999年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扩大了4.35倍,这其中开发了部分未利用土地,但也占用了部分草场、农林地。2.3.2、污染物排放及环境质量状况我市城区

22、煤烟型大气污染严重,近几年呈现加重趋势。“九五”期间,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201微克/立方米,tsp年日均值为447微克/立方米,降尘年均值68.38吨/平方公里/月,大气污染综合指数达5.07,属重度污染城市,污染排序居自治区十城市之首。按十年变化趋势分析,乌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有恶化趋势,特别是在1998年乌海市大气污染综合指数达7.16,是自治区最高值,与“八五”期间污染指数相比,增加41.2%,大气环境例行监测的五种污染物,有四种呈现上升趋势。随着高耗能工业建设和发展,城市煤烟型大气污染与小区工业污染将会形成复合型污染,使得治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地表黄河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悬

23、浮物、硬度、挥发酚、汞等,超标数介于1.570.4倍之间。沿黄河的五个较大工业企业年排放废水1337万吨,有60%以上排往黄河,使黄河乌海段严重污染,多项指标呈污染上升趋势。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主要为氨氮、总硬度、氟化物、硝酸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到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3.52%左右,其中烟尘41. 3%,二氧化硫33.15%,小炼焦、小化工等乡镇企业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水产差,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与厂矿工业区的便利联系,形成的污染由点到面向城郊农业、自然环境迅速蔓延,使城市环境治理工作更为繁重。监测分析表明,海南城区近年大气中80%的污染物业自周围的乡镇企业。全市年工业固废产生量为266

24、.24万吨,排放量为17.21万吨,固体废弃物以煤矸石、粉煤灰、炉渣为主,固体废弃 物的综合利用率近年平均为19.80%,历年累计固体废弃物堆存量为1022.95吨,占地面积达29.16万平方米。3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并综合考虑自然环境要素,气候要素,植被、人类活动等,在评价中采用遥感技术与遥感数据。3.1、土地退化状况评价乌海市地处干旱荒漠地区,降水少、蒸发强、风大沙多、自然植被稀疏,生态调节能力脆弱,多年来,由于在开发建设中忽视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土地退化现象严重,出现了水土流、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截止1999年乌海市水土流

25、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5%,水土流失的扩展率为250hm2/y,重度沙漠化面积5938.90hm2,沙化草地面积49666.7hm2,占国土面积的33.3%,可利用草场理论载畜量降低8.8%,草场超载严重,退化草场面积逐年增加,乌海市土地盐渍化集中在黄河灌区,由于排灌设施不健全,有灌无排,造成部分地段水位增高,出现盐渍化现象,盐渍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0.83%,并呈上升趋势。3.1.1、土壤侵蚀乌海市水土流失主要有两种类型区,一类为土石山区,一类为风沙区。土石山区包括海南区、乌达区西部,占全市总面积的73.5%,风沙区包括海勃湾区西部、乌达东部的冲积扇、洪积扇和黄河冲积阶地,占全市国土面

26、积的26.5%。土石区又分为石质山亚区和土石丘陵亚区,石质山亚区山势陵峻,又深切分割的高山,由于风蚀、水蚀严重,其地面多为裸露的岩石和岩石碎屑,地面植被稀少,覆盖度在5%以下。土石丘陵亚区为浅山丘陵和宽谷洼地,地势较平缓,起伏不大,沟谷浅而平直,切割不深,地面植被覆盖度在540%之间,本区域水土流失的特点是风蚀水蚀严重,水蚀以面蚀和沟蚀为主,侵蚀模数约为110吨/公顷。风沙区水土流失特点:风蚀强烈,沙化严重。风蚀以面蚀为主,风沙可直接刮入黄河,侵蚀模数约110吨/公顷。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乌海市地形、地貌复杂,植被稀少,土壤结构松散,气候干燥,大风和风沙天气多,降雨集中,强度变化大,是造成水土

27、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乌海市植被稀疏,植被盖度小于5%的地方分布面积很大,土壤多为沙质土壤,或第四季冲积物,其结构松散,在水、风作用下,极易形成水土流失。部分地区坡度大,植被稀疏,在强风降雨时,表面疏松土壤几乎全部流失,造成基岩裸露 。此外,由于滥伐林木、超载放牧、滥垦等人为破坏,违反自然规律的错误做法,使植被覆盖下降,造成生态失调,加剧了水土流失。但是随着人们水土保持意识提高,大力种草种树,保护现有植被,水土流失部分得到了治理,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的64.5%。3.1.2、土地沙漠化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西部干旱区,气候干旱多风,而沙漠正是干旱气候的产物,乌海市历史上是“黄河三套”之一的中套

28、,水草丰富,狐兔出没,卓子山“森林茂密”曾是优良牧场及片垦地。但后因兵乱、战火及人类活动的频繁,树木被砍、植被破坏、沙丘迭起。再加西北、东北、东南有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漠,在强风力作用下少漠对乌海侵袭,大片草场被埋压,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截止1986年,重度沙漠化面积达1000公顷。主要分布在海勃湾区北部新地、王元地、千里沟、摩尔沟、白独贵湾、什尼卡汉一带、乌达区北部马保店、黑土梁、河拐子、分子地一带,海南区头道坎、哈图乌素一带。乌海市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十分重视沙漠治理工作,大力种树种草,使沙漠化面积得到了有效控制,截止1999年沙漠化面积控制到5938.90公顷,使重度沙漠

29、化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39%。3.1.3、土地盐渍化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于黄河一、二级阶地和黄河夹心滩。主要成因是:土壤的成土母质含盐,地下水源含盐,黄河水源含盐,气候干燥,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使土壤中易溶性盐类无法被淋洗掉,黄河水位涨落频繁,造成返盐周期短,使本市的次生盐渍化处于活动状态,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由于田间工程不配套,大水漫灌,渠道渗透,没有排水工程,灌水后余水长期积存,使周围地下位上升,加剧了土壤盐渍化。耕作管理粗放,土地不平整,灌水不均匀,易形成盐斑。乌海市目前盐渍化土地面积为1280公顷,集中于黄河两岸,部分已开垦为农田,部分为人工打草场和放牧场,到1999年,扩展到1387

30、.45公顷,为扩大趋势。3.2、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3.2.1、湿地湿地是开放水体和陆地之间过渡的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属性。乌海市湿地面积2046.88公顷,占我市国土面积的1.16%,其余为王原地沼泽湿地。3.2.2、地表水黄河是乌海市唯一长年地表径流,境内全长105km,年平均流量1018米2/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15亿米3,本市境内还有20多条山洪河道,山洪沟有降水时有水流,无降水时干涸。乌海市是水资源贫乏的地区,降水少、蒸发强烈,靠自然降水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黄河水主要用于农灌,1999年用水量为1.197亿立方米,较1986年的1.114亿立方米略有增加,黄河水从宁

31、夏入境基本达到三类水体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cod和氮氨,出境时水质仍为三类,但污染情况略有好转。3.2.3、地下水乌海市地下水环境状况良好,地下水补给量全市为3724.2万立方米。分布不均匀,以黄河两岸最多,冲积洪积扇次之,山地丘陵区较少,具体分布情况是:a桌子山、贺兰山山前的冲积洪积扇地下水资源丰富,其上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或半承压水,埋深1060米,含水层厚17185米,矿化度为1克/升左右,可采量112372吨/小时。b桌子山与岗德尔山之间的宽谷洼地,含水层薄,一般在1060米之间,水量一般为10吨/小时。c贺兰山北端、桌子山南端及其宽谷洼地,孔隙裂隙潜水和承压水埋深10米左右,含水层

32、厚约5060米之间,单井最大可采量15吨/小时。承压水含水层顶板埋深50186米,水位埋深9米左右,最大可采量32.4吨/小时。海勃湾地区和乌达区地下水储量合计为86.77亿立方米。在地下水利用中,工业用水占很大比例。乌海市的工业用水全部依靠地下水,年用量近5000万吨,比1980年增长了30%,随着经济发展,工业用水量还要继续增大。现在乌海市的地下水已经超采,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00500厘米,这要求必须采取有力的节水措施阻止这一趋势发展。近年由于农业的地下水用量急剧增长,主要是各类农业开发,打井灌溉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搞各类农业开发及生态建设时,做充分论证,防止由于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表植被破

33、坏,同时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措施,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近年,由于企业废水循环利用设施及城市污水管岗不健全,造成局部污染,直接威胁居民饮用水安全,这是我市目前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3.3植被变化分析乌海市地处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植被稀少,覆盖度低。植被以灌木为主,乔木稀少,乔木集中于黄河两岸,随着工农业经济发展,大量植被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有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影响,造成植被盖度减少,生物产量下降。3.3.1、森林乌海市森林面积极小,天然林总面积仅100公顷,覆盖率仅占0.06%,主要以黄河夹心滩及沿岸河漫滩分布的天然河岸林为主,树种主要有沙枣、胡杨及河柳、黄白茨灌丛等。岗德尔山沟谷中也有零星分布,树

34、种主要有山榆、山杏等。随着树龄增大,林分处于过熟状态,幼林甚少,结实率低,种群处于衰退期。人工林是乌海市主要森林资源,面积为8233公顷,覆盖率为4.69%,活立木储积量为1090.69立方米,主要分布于黄河两岸的农业开发区及城镇街道、公路、水渠两侧和工矿区附近有利于灌溉条件的区域。主要用途为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林。人工林中幼林最多,熟林比重少,呈增长趋势。3.3.2、草地乌海市有可利用草场117266.7公顷,建立人工草场4026.67公顷,改良草场3086.67公顷,围栏封育面积9206公顷,舍饲、半舍饲比率大幅度提高,全市实现了禁牧。但是工矿企业的发展挤占草场面积,草场退化的趋势仍未扭转

35、。3.4、生物多样性3.4.1、生态系统多样性乌海市位于西鄂尔多斯东阿拉善之间,地处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带上,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有荒漠草原生态系统、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山地生态系统等各种类。3.4.2、物种多样性既有荒漠草原一些典型成份和特点,又有荒漠地区的一些植物类型。区内的植物资源中,残遗种、频危植物及特有成份十分丰富,成为草原化荒漠植被类型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这是本区的特有景观,如四合木群系;半日花群系;沙冬青群系等,在这里,珍稀植物成为本地区植被的主要建造者。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中,特有种、残遗种及其它频危植物约72种,其中四合木,分布范围特别狭窄,全国只分布于西鄂尔多斯自然保

36、护区及周围地区,为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另外21种植物分布范围仅扩大到阿拉善地区,为西鄂尔多斯一阿拉善特有种,这其中古老残遗植物种,如半日花、绵刺、沙冬青;亚洲中部荒漠特有种蒙古沙拐枣、柠条、燥原荠,古地中海成分有半日花、沙木蓼、甘草、胡杨等。亚洲荒漠特有的六个植物属,在本保护区内就有五个属,即四合木属、绵刺属、革包菊属、百花蒿属、紫蒿属,这充分显示了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本区域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绵刺等7种,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珍稀频危植物的植物13种,其中大部分为古老残遗种,在这种严酷的生态环境中,在这么小的范围内能容纳这么多的珍稀、频危、特有植物在荒漠地区实属罕见,具

37、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这充分显示了这一区域生物多样性。乌海地区野生动物种类组成比较简单。单种数量大,长形成较大的类群。全地区约有野生动物6510种以上,其中:草食、肉食、杂食啮食类动物约20种;鸟类约40余种;两栖爬行类约10种;鱼类约10种;昆虫约570种。3.5、大气环境状况和酸雨问题乌海市煤烟型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大气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九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空气中tsp年日均值超标倍数在1.52.82倍之间,so2年日均值超标倍数在2.53.38倍之间,nox能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根据自治区环境监测站统计,自治区城市so2浓度最高平均值和日均值超标率均在乌海

38、市,是自治区二氧化硫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但由于气候条件所限,乌海市降水多年ph平均值大于界定酸雨的ph值,酸雨问题不突出。大气中tsp污染也处于污染排序的前列。根据近年气象资料统计,乌海地区全年静风频率出现最高,达18%,说明大气污染物在时空分布上具有稳定、不易扩散。春夏季风向为sse风,次多风向为s风,冬季主导风wnw风。从风向随高度变化特征看,50米以下,se方向顺时针至sw方面为易受污染区域(秋冬季);100500米高度,sse、s频率最高,其下风向为易受污染区(春夏季)。乌海市逆温类型主要以辐射逆温为主,常常以接地逆温形式出现,高度一般在130200米之间,最大顶高370米,平均强度2.

39、56摄氏度/100米出现频率在冬季可高达60%左右。及不利于中低点源的大气扩散。另外,乌海市地处河谷阶地,三面环视相对高程300米的低山丘陵,再加冬季平均风速只有1.6米/秒,静风频率高达29%,逆温形成频率高,大气污染物的垂直,水平扩散都受到仰制,容易形成低空超重污染。 3.6、与生态有关的自然灾害评价 3.6.1、洪涝灾害乌海市洪涝灾害包括山洪和黄河凌、汛。(1)山洪乌海市的地形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由山麓到黄河的坡降较大,地表裸露,所以一欲大雨就会形成山洪,特别是本市范围内的泄洪沟易被流沙阻塞,更容易造成灾害。乌海市降水量少,但是大雨(一次降水过程降水量20mm)天气时有出现,年平均出

40、现1.6次。在山洪较大时,形成灾害,冲毁公路、铁路、农田,造成巨大损失,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黄河凌汛黄河在乌海市是由南向北流动,在黄河封冻时,经常在河内形冰坝,河水出岸,造成凌灾。在雨季,黄河上游降雨多,流量增大,有时也形成黄河水出岸,造成不同程度的汛灾。特别是近几年由于黄河床逐年抬高,使凌、汛期黄河水出岸的几率逐年增多,强度逐年增大,所造成的灾害也越来越严重。另外,黄河淘蚀河岸现象也很严重,仅1990-1995年被黄河淘蚀的农田就有42公顷。3.6.2、旱灾乌海市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2-168毫米,而年蒸发量却为3481-3496毫米,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20多倍。而且我市的土壤渗

41、透能力强,土质结构疏松,涵养水分能力差,降水很快渗透、蒸发和流失,降水利用率低,容易形成旱灾。乌海市的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受旱灾影响不大,但干旱加剧了土壤沙化和草场退化,促使地下水位下降,给全市农牧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潜在危害。3.6.3、沙尘暴乌海市西部、北部有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境内地表裸露,土壤疏松,特别是春天,降水稀少,气温升高较快,蒸发剧烈,一欲大风,就会形成飞沙走石的沙尘暴天气。乌海市年平均沙尘暴天气为20天左右,最多的1972年达到50天之多。近年来,由于大风天数的减少,城市硬化、绿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及西北部王原地湿地的形成,乌海的沙尘暴天气有所减少。3.6.4、地质灾

42、害乌海市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地裂、地面坍塌,崩塌,主要发生在各采煤矿区,影响范围约20平方公里。随着乌海市各煤矿的不断采掘,这些地质灾害,有加剧的可能。乌海市地处宁夏地震带和阴山地震带的交汇地带,是地震多发地区,近年来,被国家地震局确定为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3.7、其它生态问题3.7.1、工矿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乌海市是先有矿后有市,工矿占地面积大,开矿采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严重,矿产开采总面积1200公顷,其中两大矿务局和一些个体煤矿开采面积为900公顷,各类石灰石矿开采面积100公顷,黏土矿及铁矿等合计200公顷,造成植被面积缩减,植物数量减少。同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废渣包括煤矸石及玻

43、璃岩层所产生的废气土石和电厂储灰厂及各种工艺废渣,堆放总面积为120公顷。其中煤矸石堆放面积为12公顷。电厂储灰厂占地约100公顷。其中采取覆土、恢复植被等治理措施的面积为50公顷其中粉煤灰填埋覆土30公顷,各砖瓦厂恢复平整土地20公顷。3.7.2、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乌海市地域面积小,由于气候干旱,无灌溉即无农业,因而农业区集中于黄河两岸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段和城区周边,为城郊型农业。农产品以蔬菜水果为主,“九五”期间,农用肥料以化肥为主。全市年均氮、磷、钾复合肥(折纯后)的单位面积施用量分别为396.1、102.2、34.3、154.3、公斤/公顷,分别较1980年代末增加了8.3倍、4.4倍、1

44、8倍、9倍,增长速度较快。化肥本身对农作物的危害不大,但是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大,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养分不均衡,降低生产能力。化肥中的硝酸盐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还原成亚硝酸盐,就成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造成水体污染的潜在威胁,危害人畜的健康。另外化肥的使用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平衡,进入水体还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环境。农药使用范围广,虽然随着难以科技的发展,有机肥料用量逐年增加,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面污染源隐患逐年降低,但是年均使用农药59吨,单位面积达到8.81公斤,虽未发生过重大污染事故,但是其残留物也会对空气、水体、土壤等造成污染,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破坏生态环境。3.7.3、植物

45、病虫害乌海市发现的蔬菜病害有87种,蔬菜虫害有64种,蔬菜虫害的天敌昆虫20种,树木病害14种,树木虫害81种。乌海市是从1958年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的,至今已有40多年,老菜区病虫害一般比较严重,近年来由于种子市场混乱,也造成蔬菜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乌海市的树木主要是人工林,由于树种较为单一,故病虫发生也较为严重。每年乌海市的病虫害影响面积在7000公顶左右,成灾面积有1000余公顷,还在逐年扩大。3.8、小结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远离海洋,气候干旱,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悬殊,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全年相对湿度43%,风蚀沙化问题十分严重,植被类型为草原化荒漠与荒漠化草原

46、植被,植物群落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脆弱。三十多年来,由于大规模工业建设,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扰动较大,造成了区域部分地段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由于自然人为双方面的影响,乌海市出现了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锐减、土地利用不合理、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乌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乌海市将失去发展之本4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乌海市地处亚洲大陆中心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水汽很难进入,年降水量在150mm左右,在植被分带上,属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区,植被类型为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的草原化荒漠植被,组成植被的建群植物大多为超旱生、强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植

47、株矮小,具有一系列减少水分蒸腾的能力,群落的层片结构、种类成份组成简单。群落的覆盖度稀疏,多数群落覆盖度在1015%以下,流动沙地植被覆盖度为1%左右。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及群落本身稀疏等限制,群落生物生产量很低,更新繁殖受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影响很大,生态调节能力微弱,很容易发生生态失衡,出现生态问题的可能性很大。4.1、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乌海市的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及气候因素等状况,决定了乌海市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区,水蚀、风蚀交互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5%,随着沙尘暴频繁出现,水土流失有加重趋势,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属水地流失敏感区域。4.2、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乌海

48、市自然条件为沙质土壤和风成沙分布广泛,气候干旱、春旱缺雨、植被枯萎,大风频繁,是土地沙化得以发生和发展的诱发因素。在无人为破坏的条件下,稀疏的天然植被,虽然不能完全消除土壤风蚀作用,但却能减弱地表组成物质的吹扬和搬运,沙化速度相对缓慢,如果加入人为扰动,如滥垦、滥牧、滥砍,大规模农垦,使得土壤赖以稳定的保护层逐渐消失或一扫而广,沙化面积就会迅速扩大,因而,本区域属沙漠化极敏感区域。4.3、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乌海市大部分地域为缺水地段,天然降水少,又无其它补给水源,因而地下水位相对较低,无盐渍化形成条件,故土地盐渍化为不敏感地区。但是,黄河两岸,由于引黄灌溉,排灌系统不健全,部分地域有盐渍化现

49、象。4.4、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在乌海境内,已查明335种植物,其中列入国家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名录的植物种有四合木、半日花、沙冬青、绵剌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种,内蒙古保护植物13种,在保护区范围内有珍稀植物72种,在这么严酷的生境中,能够生长这么多珍惜植物种,已充分显示了其物种多样性。野生动物种类组成比较简单。单种数量大,形成较大的类群,种群结构较稳定。全地区约有野生动物650种以上,昆虫约570种。在昆虫中,森林害虫约528种,天敌、益虫7种,昆虫的物种多样性比较敏感,易产生病虫害。在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发展因素等的作用下,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影响,尤其是由于我

50、市西部的乌兰布和沙漠和北部的库布齐沙漠的扩展,在保护区局部已出现了风沙堆积和土地沙化,对珍稀植物造成威胁。而生态系统的脆弱,致使许多物种面临更大的压力,我市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严峻的局面,生物多样及生境均存在着敏感性。4.5、酸雨敏感性评价乌海市地区属煤烟型大气污染区,但是由于气候条件限制,乌海无酸雨形成条件,多年ph平均值大于界定酸雨的ph值,因此属酸雨不敏感区。4.6、水环境污染敏感性评价乌海市水资源缺乏,唯一地表径流黄河入境时水质超标,黄河在乌海段主要为农灌功能,但由于黄河为乌海地下水的一个重要补给源,因而对地下水存在着潜在威胁,加之许多特征污染物的出现,水环境存在着污染的隐患,因而水环

51、境污染属敏感型。评价结论:综上分析,乌海市区域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较强,相当 面积属极敏感区,详见敏感性分区图。5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乌海市属于鄂尔多斯高原干旱草原区,主要生态功能区有荒漠化草原区,草原化荒漠区,黄河沿岸农田生态功能区、工矿区及小城镇生态经济服务功能区等。5.1、荒漠化草原区生态功能评价. (1)、乌海市的荒漠化草原区植被类型比较单一,植物群落的建群植物大多数为超旱生、强旱生的灌木、小半灌木,尽管群落层片结构、种类成份组成均很简单,群落的覆盖度较低,但它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牧草。成为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2)、乌海市属多风沙地区,由于草原植被的生长,有力地控制沙化

52、进程,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3)、促进养分循环,固定氮、磷及其它营养元素及养分,有利于土壤肥力的累积。(4)、有利于污染物的降解,改善区域小环境。(5)、增强区域抗干扰能力,为极重要生态功能区。5.2、草原化荒漠生态服务功能评价(1)、荒漠群落覆盖度在1015%以上,在典型的地带性生境中的植被地上部分一般不能郁闭,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群落的生产力很低,高产群落生物量低于100150克/米2.年一般群落在50克/米2年以下,有相当一部分群落为10克/米2年以下,尽管植被稀疏,但其对荒漠化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草原荒漠植被的存在,有利于防止风蚀,有利于保持水土。(3)、具有保持土壤肥力和提

53、供适量牧草,该区域为重要生态功能区。5.3、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功能评价西鄂尔多斯地区是唯一位于我国北方的八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之一,位于乌海境内的保护区面积168.98km2,分为四合木核心区,珍稀植物繁育区,石峡谷旅游区和胡杨岛旅游区,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胡杨,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植物13种,是荒漠区内珍稀物种分布密集的区域。西鄂尔多斯地区被称为珍稀物种的“避难所”。(1)、西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最重要的生态功能为保护物种多样性,提供宝贵的基因资源。为研究古地理、地质历史变迁提供重要依据。(2)、西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

54、态功能区内植物群落以旱生植被为建群种,多年来这里也是良好的牧场,为畜牧业提供饲草。(3)、在脆弱的生态区域,保护区另一大生态功能为维护该区域脆弱的生态平衡,控制土壤侵蚀,防止沙漠化,积累养分,改良土壤。(4)、提供科学研究、休闲、娱乐场所。为极重要生态功能区。5.4、黄河沿岸农田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1)、乌海市农业集中于黄河两岸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段,其重要生态功能为提供食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丰富城区居民的生活。(2)、农作物的生长,美化了环境,净化空气。(3)、保持水土,防止土壤侵蚀,积累养分改善环境。该区域为极重要生态功能区5.5、工矿、小城镇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主要功能:为人类提

55、供居住、生活环境,由于人类活动污染相应产生,也由于人类建设活动原生植物被消失,人工绿地、人工植被相应增加,为重要功能区。5.6、工矿工业污染破坏恢复区生态功能评价乌海市由于先有矿后有市,城市是在工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年来的开发建设特点是矿产开采,洗选及精炼,造成了极大的生态破坏,工矿区一定范围内天然植被荡然无存,地貌破坏十分严重,随着采矿工作结束,采场废弃,采区周围一片狼籍,致使区域生态功能丧失,为不重要功能区。小结:乌海市地处干旱地区,天然植被十分稀少,但是稀少的植物为乌海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功能,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沙漠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重要生态功能区,乌海市工矿区由于采矿、炼制等工

56、业行为,造成植被消失,地貌破坏、污染严重,生态功能丧失,急需恢复重建。6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它不同于生态区划,也不同于环境功能区划,其主要依据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功能区划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为了达到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对区域进行的划分,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环境规划的前提。6.1、生态功能区划依据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化三级区为基础。由于乌海市处在半干旱荒漠草原生态地区中的鄂尔多斯高原荒漠草原生态区和干旱半荒漠生态地区中的阿拉善高原半荒漠生态区的交界地带,且位处西鄂尔多斯地区,气候干旱,所以乌海市的

57、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一个一级区:西鄂尔多斯高原干旱生态区。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6.2、生态功能分区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化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和行政边界。(1)、一级区化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2)、二级区化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6.3、生态功能区划方案6.3.1、乌海市荒漠化草原亚区001乌海市海勃湾区荒漠化草原沙漠化控

58、制生态功能区002乌海市海勃湾区荒漠化草原沙漠化控制生态功能自然恢复区003乌海市海勃湾区荒漠化草原沙漠化控制恢复重建区6.3.2、乌海市草原化荒漠地区004乌海市四合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005乌海市草原化荒漠沙漠化控制生态功能区006乌海市草原化荒漠沙漠化控制生态功能自然恢复区007乌海市海勃湾区草原荒漠化沙漠化控制生态功能恢复重建区6.3.3、黄河沿岸农田亚区008黄河沿岸农田生态功能区6.3.4、河流、湿地亚区009河流湿地生态功能区6.3.5、工矿城镇生态经济服务功能区010城镇生态经济服务功能区011工矿生态经济服务功能区012工矿污染生态功能恢复重建区6.4、生态功能区概述6.4.1、乌海市荒漠化草原亚区这一区域面积为5246.67公顷,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