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A.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改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B. 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改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C. 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D. 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改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答案】B【解析】
2、【分析】本题考查句式之间的转换,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要看句子的意思有没有改变,重点注意两个句子之间哪些词语变了,这些词语有没有影响句意的表达。本题中要特别注意肯定反问句表达否定意思,否定反问句表达肯定意思。B 项意思发生变化,原句重点是战略的眼光,改句重点是科技的力量。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式变换能力。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同语气的句子可以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效果不同。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同语气的句式可以变换。注意句式的变换,其实只是句子形式的变化,它的意思不会发生变化。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想起去年
3、的紫薇花,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到底是什么让她们如此衰()败,仿佛气数已尽,难道她们的存在也只是为了那一场花事?花事已过,她们就自觉完成了 “使命 ”,不再重复昨日的风华决代。紫薇花呀紫薇花,倘()若如此,你岂不是我的知己,可是我又怎么忍心看你如此zo蹋自己,是天灾,还是人为,你倒是给我一点启示呀!花开无语,花落有期,花开花落皆有时。花开了,理应感激,花落的时候,也无需惋惜。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衰( _)败倘( _)若zo( _)蹋(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 3)划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称号使用
4、不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4)将文中 “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句改为陈述句。【答案】 ( 1) shui;t ng;糟( 2)风华决代;风华绝代( 3)把 “感激 ”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4)花事如此,人事也是如此。【解析】 【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衰败 ”:指衰落,衰弱。形容事物的发展具有衰退和败落的样子。读“shubii ,”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糟 ”
5、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风华绝代 ”: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注意据义定形。( 3) “花开了,理应感激 ”与 “花落的时候,也无需惋惜 ”属于一个层面的并列关系,再结合对上下文的分析,中间应该使用分号,不能用逗号。( 4)反问句改陈述句。将反问句 “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的否定词 “不 ”改为 “也 ”。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 “何尝 ”去掉。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可。注意改后的基本意思不变。故答案为: shu ;i t ng; 糟 风华决代- 风华绝代 把“感激
6、”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花事如此,人事也是如此。【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注意疑问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3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不
7、除糟粕,何来精华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 105 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 y ng),切除边角后余 82 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 30 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 y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
8、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其貌不 _(y ng) 晶 _( yng)剔透 蜕_( A duB tu )变 污垢 _(A guBhu)(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3)不改变原意,把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答案】 ( 1)扬;莹; B; A( 2) A( 3)改句: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
9、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解析】 【分析】(1 )根据平时对汉字的字形和字音的识记答题,注意“羊 ”不要写成“杨 ”; “莹 ”不要写成 “萤 ”或 “荧 ”; “蜕 ”和 “锐 ”的区别; “垢 ”和 “后 ”的区别。( 2) A 搭配不当,正确的句子是:那条路愈来愈璀璨,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 没有语病。( 3)句式转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此句应把 “何来 ”改成 “就没有 ”或 “就不会有 ”,问号变成句号。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后,虽然句意没有发生变化,但语气明显减弱,也就是说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10、而且反问句的形式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故答案为: 扬; 莹; B ;A ; A; 改句: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本题考查学生的病句辨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
11、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聪,亲爱的孩子。收到 9 月 22 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
12、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 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 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 料在国外 几年, 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次来信所 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 夫不是 多少回 种情形 ?他不是一切 家的 影与 晶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 付 去的事:( 4)
13、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 ,正 ,用理智分析, 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 侵 。我相信你逐 会学会 一套,越来越 的。( 1)文中划横 的句子与上下文不 , 改 :_( 2) “我 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 而已”一句与前面 的句子是()A.我 并没有 你前信感到什么 或是不安。B.我是 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C.只要高潮不 分使你 ,低潮不 分使你 ,就好了。D.人一 子都在高潮 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3)如果把划 的句子 成: “要正确 待成功与失 ”,好不好, 什么?( 4)填入横 的一句 ,与上下文 接最恰当一 是()A.就是能 想到而不再惊心 魄,能 从客 的立
14、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 ,以免重蹈覆 。B.就是不再去想失 的惨痛,而振作起来走向前去。C.就是吃一 , 一智。D.就是以平常心 待人生浮沉,泰然 之,向前看。(5)作者用 “克利斯 夫 ”的事例的主要意 是()A.鼓励儿子更勤 地从事 事 。B.鼓励儿子像克利斯 夫那 栽了筋斗爬起来。C.教育儿子向克利斯 夫学 ,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D.鼓励儿子 造更多的克利斯 夫式的人物形象。【答案】 ( 1)孩子不向父母 苦向 呢?( 2) C( 3)不好。因 原句用比 理更生 、形象、透 。( 4) A( 5) B【解析】 【分析】( 1) 合上下文 述 气不恰当, 反 句,即:孩子不向父母 苦向
15、 呢?( 2)考 照 句。解 思路引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 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 ;有的内容 然主要在后面 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 就是前后照 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 的句子。( 3)考 句子的辨析。此 型的 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 比,表达效果方面考 。然后 合具体 境 行分析。( 4)本 考 句子的 接。解答 ,我 真 出的句子,确定各分句之 的关系,然后确定填入的句子。( 5)考 “克利斯 夫 ”的事例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 ,一般要 合着具体 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点评】(1 )此题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
16、查学生对句子的辨析能力。( 4)该题考查对句子衔接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七、综合题(共16 题;共 186 分)5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人间第一爱季羡林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 ”而不讲 “中外 ”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
17、大的憾事。在年离德劭 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 m)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问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
18、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 su)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xn),甜蜜和温( xn)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 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p)美的呢?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
19、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奈之何哉!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唯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者如能作出应有的结论,庶【注释】 年高德劭:年岁长,品德高。劭,sho(品德)美好。 醍醐: t h ,古时候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庶:
20、sh 几乎,差不多。( 1)通览全文,可知这是季羡林先生为_写的一篇 _(文体名)。( 2)文中为什么称母爱为 “人间第一爱 ”?( 3)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msuxnp_补 抖 _ 温 _ _美( 4)给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写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唯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 5)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主干是什么?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主干是 _。(6)第 2 段末句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中的 “这”指的是什么?(不超过 24 个字)( 7)文章 4, 5 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该
21、文段意思的是(多项选择)(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着温暖。B.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C.即使华佗、岐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 ”心中的创伤。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8) “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 “恨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 “子欲养而亲不待 ”是 “古今同恨的事 ”?( 9)文章末段说: “读者如能作出应有的结论 ”,其中 “应有的结论 ”应当是什么?【答案】 ( 1)新绿文丛;序言( 2)因为母爱 “最纯真、最无
22、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 3)弥;擞;馨;媲(4)品味 | 体味( 5)有情况( 6)未能把回忆母亲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 7) B,C( 8) “恨 ”是遗憾、悔恨之意。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使自己想要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遗憾。这种感情和愿望,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9) 感谢母爱; 敬重、报答(孝敬)母亲; 从母爱中汲取力量,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解析】 【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文中找打答案。( 2)考查对母爱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
23、概括出来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 “擞、馨、媲 ”容易写错。(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玩味: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所以 “玩味 ”的近义词是 “品味、体味”。( 5)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 6)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
24、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文章4, 5 两段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8)考查理解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恨 ”是遗憾、悔恨之意。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使自己想要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遗憾。这种感情和愿望,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9)考查对母爱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主要测
25、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5)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6)此题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 7)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8)此题考查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9)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6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把下列句子变成陈述句。碎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答案】 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解析】 【分析】句式变换。把感叹句变成陈述句。感叹句变陈述句,去掉感叹号。把加强反问的语气词 “不 ”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必须留
26、有肯定词 “是 ”,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故答案为: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点评】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 ,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五、名著导读(共2 题;共 27 分)7本文多以短句为主,请将下列的长句改为一组意思不变的短句。著名学者专家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关于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答案】 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许多人对这个报告
27、进行了论证后得出了不可行意见,著名学者专家通过论证证明这个不可行意见是不科学的。【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长句变短句的能力。此题我们可把附加成分 “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许多人对这个报告进行了论证后得出了不可行意见”从句中抽出变为复句中的分句。故答案为: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许多人对这个报告进行了论证后得出了不可行意见,著名学者专家通过论证证明这个不可行意见是不科学的。【点评】长句变短句的方法: 1、抽出长句的附加成分,变成复句里的分句或单独成句; 2、借助复指,把长句的附加成分变为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
28、取代它;3、拆开并列的修饰成分,让其分别同中心词搭配,形成叠用的句式,变为复句里的几个分句。8按照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那滋润着白云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缩句)(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3)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面前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4)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5)仿写句子。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少一些愁苦。 人生如 _,应该多一些 _,少一些 _。 人生如 _, 多一些 _,少一些 _。【答案】 ( 1)清泉流 了心田( 2) 么冷的天,那个拉
29、的怎能光着脚拉 在路上跑呢?( 3) 四 的 士非 在 人面前赶到 定 不可。( 4) 了避免道路交通 堵,各地 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5)一本 ;精彩;乏味;一幅画;亮 ;灰暗【解析】 【分析】( 1)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 个句子的主 中心 是“清泉 ”, 中心 是 “流 了 ”, 中心 是“心田 ”,因此 个句子的主干是“清泉流 了心田”。注意“着 ”“了”“ ”用在 之后表示 作正在 行或已 完成,要保留。( 2) 是一个否定的 述句, 反 句 要把否定 “不 ”去掉,加上反 “怎么(或 道等) ”即可,句末用 号。因此 句 可以改 : 么冷的天,那个拉 的怎能光着脚拉 在路上跑呢?(
30、 3)在理解句意之后,找出关 部分“必 ”,采用 “非 不可 ”或 “不能不 ”等 ,句意通 即可。( 4)不合 , 去掉“不 ”。( 5)仔 分析例句, 句 首先把“人生 ”比作 “一首 ”, “ 烈 ”和 “愁苦 ”属于反 ,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有 个特点。如人生如一本 , 多一些精彩,少一些乏味。此 答案是多元的。故答案 : 清泉流 了心田 么冷的天,那个拉 的怎能光着脚拉 在路上跑呢? 四 的 士非 在 人面前赶到 定 不可。 了避免道路交通 堵,各地 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一本 ;精彩;乏味;一幅画;亮 ;灰暗【点 】 本 考 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答 要首先要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然后去
31、掉状 、定 、 ,剩下的主 中心 、 中心 和 中心 合在一起就是句子的主干。 本 考 句式 的能力。句式 包括: 句与复句之 的 、肯定句与否定句之 的 、祈使句与疑 句之 的 、 述句与反 句之 的 等。答 要注意,无 句式怎么 ,句子的意思不能 。本 要求将肯定句改 双重否定句,没有 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 意即可。 本 考 把肯定句 双重否定句的能力。答 要找出句子的关 部分,采用“非 不可 ”或 “不能不 ”等 ,句意通 即可。 此 考 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 的 言 范有所了解,可用 句子抓主要成分即由整体到局部地方
32、法 行判断。 本 考 仿写与 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 意 。如果 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 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 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 多, 构也要一致。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n 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
33、中孕育。(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sh?n_吸堤 _岸悸 _动(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 ”( 3) “擎起 ”中 “擎 ”的意思是 _。 “贪婪 ”在文中的意思是 _。(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_。【答案】 ( 1)(吮)吸;堤(d)岸;悸( j )动(2)沧穹;苍穹(3)举;渴求而不知满足(4)那未来的一切,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解析】 【分析】(1 )字形题中的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吮吸”:用嘴吸。亦比喻榨取、伤害。注意据义定形。字音题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
34、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悸 ”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字音。(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沧 ”“苍”,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如“贪婪 ”本义:对财物、钱等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欲望。在文中是“渴求而不知满足”之意。( 4)方法: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正在)改为否定词(不正在),在否定词前面加上“难道”等反问语气词(也可不加),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吗 ”等,句末
35、的句号改为问号。故答案为: (吮)吸;堤(d)岸 ;悸( j )动 沧穹 ;苍穹 举;渴求而不知满足 那未来的一切,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要求考生注意在平时掌握常用词语,注意积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考生句式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掌握基本的就是,能够灵活运用。1
36、0 对下面长句主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邮票的图案设计、边框的图案装饰、色彩的运用、文字和面值的安排,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A. 邮票凝结着辛勤劳动。B. 邮票的安排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C. 图案、色彩、文字和面值凝结着辛勤劳动。D. 设计、装饰、运用、文字和安排凝结着劳动。【答案】D【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故:(邮票的图案)设计、(边框的图案)装饰、(色彩的)运用、文字和(面值的)安排,(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即:设计、装饰、运用、文字和安排凝结着劳动。故选 D。【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
37、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11 下列句子原句与改句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A. 原句:谈起最喜欢的人,小李毫不犹豫地叫道:“萝卜 ”。改句:萝卜最喜欢的人是小李。B. 原句: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正推动中国人对牛肉的需求,如今牛肉的售价要比猪肉贵。改句:现在牛肉价格比猪肉贵是收入增加、需求增大造成的。C. 原句:难道人民的名义不是一部叫好叫座的文艺作品?改句: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D. 原句:我们是党的干部,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改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党员干部的职责。【答案】A【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意的分析理解能
38、力,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整句和散句。变换句式时,要按照要求变换相应的句式,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本题中, BCD 选项都没有改变句子的意思,只有 A 项。原句是强调最喜欢的人是萝卜,而改句的意思正好相反。故答案为 :A【点评】做此题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句式的特点,并能根据要求,准确变换句子。12 阅读下面文字,在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句话,与上下文构成排比。致前线抗 “疫 ”英雄知识卡片: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更_多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新世纪疫战
39、你们的战袍是防护衣_你们的战场是医院敌人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新型冠状病毒【答案】 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据此可仿写为: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故答案为: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点评】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
40、补写训练。13 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示例:乡愁乡愁是一阵悠扬的笛声,在春风的牵引下,飞入每个游子心间。备选词语:离别思念 微笑示例: _。【答案】 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解析】 【分析】示例1: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示例2:思念是江水,无论白天黑夜,从未停止流动。示例3:微笑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在你忧伤的时候给你温暖和光明。故答案为: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答案】 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句
41、子的时候根据提供的句子按照其结构、修辞写出结构相似、修辞相同、语意连贯、字数一致的句子。例句是一个比喻句,所以我们可以用备选词语写出比喻句。14 改写句子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改成反问句: _B爸爸说: “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 _,那是启示我们_。D我们不要乱吃零食的习惯。改病句: _【答案】 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怎能不感到新鲜和兴奋呢?;爸爸说:他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要团结;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要勤劳。;我们不要养成乱吃零食的
42、习惯。【解析】 【分析】 A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 “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 “呢、吗 ”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B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 “你 ”或 “你们 ”,应该认真分辨“你 ”或“你们 ”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2把句中 “说 ”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C仿
43、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D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本题缺少谓语。15 把下面的三个短句变换成一个长句。(可以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答案】 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
44、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还可能一度是沙漠。【解析】 【分析】将短句变长,主要将若干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16 将下列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可增删词语,但语意不变)这位女孩名叫豆豆。她穿一件粉红连衣裙。她特别爱笑。她梳着马尾辫。【答案】 这位梳着马尾辫,穿一件粉红连衣裙,特别爱笑的女孩名叫豆豆。【解析】 【分析】 “这位女孩名叫豆豆。 ”这句话是句子的主干,其他三句都表明女孩的特点,修饰女孩作定语。【点评】本题考查短句变为长句。先确定句子的主干,然后把修饰语做名词的定语。注意修饰语的排列:限定词 +数词 +描绘词 (大小 ,长短 ,形状 ,新旧 ,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烟草总公司电子交易专用合同
- 工程借款合同借款合同
- 宣传服务合同协议
- 国外劳动合同样本
- 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法律规定
- 通讯设备采购安装合同
-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美术学院《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泰国社会与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锦州医科大学《电路电子技术与数学逻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 细胞生物学(全套1047张课件)
- 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如何管理
- 20级大学物理(下)A卷期终试卷及答案解析-南京理工大学
- 新北师大版(2022)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Unit 8 Literature Lesson 1 The Last Leaf 教案
- 地震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脚本
- 道教系统诸神仙位宝诰全谱
- 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的有效途径
- 统计过程控制SPC培训资料
- 回字格+米字格练字模版(A4最大利用率)
-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